4JO6DMxXwGP作者:王萌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王萌:新总理上台激化法国左中右博弈态势/e3pmub6h5/e3pr9baf6在历经近两个月的等待后,9月5日马克龙任命来自右翼政党共和党的米歇尔·巴尼耶为法国总理,并责成其组建“一个为国家服务的团结政府”。这一决定迅速引发法国左翼不满,法国内政部统计,9月7日当天有约11万人参加法国各地的街头示威,引发法国政局新一轮的动荡。 此前,为遏制极右翼国民联盟在首轮议会选举投票中的压倒性优势,马克龙所领导的中间派联盟与左翼联盟联手,采取“退选”策略合力阻击国民联盟。最终,左翼联盟收获182个国民议会议员席位,位列第一;中间派联盟和极右翼国民联盟分列二、三位。由于各方均未能获得绝对多数,导致国民议会陷入“悬浮”状态。 根据法国宪法,总理一职由总统授权任命,但需获得议会多数支持。而“悬浮议会”则意味着没有任何单一政党或政党联盟能够单独推动自己的人选上台执政。在此背景下,获得议会最多席位的左翼联盟宣布胜选,并在极左翼“不屈的法兰西”党推动下提名露西·卡斯泰为新任法国总理。而马克龙则以“没有人获胜(绝对多数)”为由拒绝此项提名,可能是希望建立包含温和左翼和中右力量的更广泛联盟。这使为打击极右翼崛起而形成的“中间派—左翼”联盟互生嫌隙,巴尼耶的上台则加剧了双方裂痕。 近期的街头示威等左翼激烈行动可能给法国政坛乃至欧盟造成多方面影响。 一是引发双重“担忧”,加剧政治紧张气氛。其一,是对于左翼联盟内部分歧加大,威胁法国政治稳定性的担忧。尽管在左翼政党的号召下,大批法国民众涌上街头开展抗议活动,但“不屈的法兰西”党领导人梅朗雄针对马克龙启动“弹劾动议”的呼吁并未在左翼联盟的其他政党中获得广泛的支持,反映出左翼联盟内部的分裂也在加剧。其二,是对法国新政府可能采取保守立场的普遍担忧,特别是在移民政策等敏感领域。马克龙放弃了与极右翼关系紧张、号称“右翼中左派”的总理人选泽维尔·贝特朗,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先前中左联盟合力对抗极右势力的初衷。通过行动上的“右转”,马克龙某种程度上也在同极右翼国民联盟展开合作,双方将形成潜在的多数派,而这也在实际上为由极右翼支持的新政府打开了道路。 二是加剧“左右互搏”,阻碍政策推进。巴尼耶被任命为法国总理的消息公布后,法国政坛的反应呈明显分化态势。法国共和党、“地平线党”等右翼党派对巴尼耶的任命表示支持与祝贺;复兴党等中间派对这一任命表达了“有条件”的支持态度;而极右翼国民联盟声称,将基于其政策举措作出最终判断;左翼联盟则对此表示不满和反对。值得注意的是,巴尼耶所属的共和党,以及由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在国民议会中的席位数量尚不足以形成绝对多数,而左翼联盟与极右翼国民联盟均有议员公开表示拒绝加入巴尼耶内阁,这意味着马克龙希望依靠迎合极右翼国民联盟以确保政府稳定执政的策略未必会如预期般奏效。同时,各党派政治立场的严重分歧可能反而会为法国政府执政施政带来更多阻力和挑战。 三是或将削弱法国在欧盟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近年来,疑欧主义和极右翼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在欧盟成员国中获得的支持水涨船高。与此同时,欧盟内部正经历反一体化情绪抬头,民粹主义和极右翼政党的影响力随之增强。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之一,法国国内政治分裂造成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弱化法国在欧盟层面的协调和领导能力,难以在关键议题上推动欧盟成员国达成共识,进而影响其在欧盟改革与“战略自主”中的领导者角色,削弱其话语权。德国就是前车之鉴——正是由于其“红绿灯”政府的内部分歧削弱了朔尔茨在欧盟的影响力,才导致了欧盟的 “德法轴心”转向“法德”。若法国不能有效弥合内部党派分歧、尽快稳定国内政治,其在欧盟也难免将面临类似挑战。 历经数月,巴尼耶的最终任命体现了马克龙为平衡各党派政治力量和塑造新型权力共存格局的努力,也暂时为法国总理之位空悬画上了句号。但就当前形势而言,这一任命却进一步激化了左、中、右三大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态势。短期内,巴尼耶需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凝聚共识、完成组阁。而未来,在马克龙构建的新型权力共存模式下,法国政治格局将如何重塑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172599037154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26009487086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在历经近两个月的等待后,9月5日马克龙任命来自右翼政党共和党的米歇尔·巴尼耶为法国总理,并责成其组建“一个为国家服务的团结政府”。这一决定迅速引发法国左翼不满,法国内政部统计,9月7日当天有约11万人参加法国各地的街头示威,引发法国政局新一轮的动荡。 此前,为遏制极右翼国民联盟在首轮议会选举投票中的压倒性优势,马克龙所领导的中间派联盟与左翼联盟联手,采取“退选”策略合力阻击国民联盟。最终,左翼联盟收获182个国民议会议员席位,位列第一;中间派联盟和极右翼国民联盟分列二、三位。由于各方均未能获得绝对多数,导致国民议会陷入“悬浮”状态。 根据法国宪法,总理一职由总统授权任命,但需获得议会多数支持。而“悬浮议会”则意味着没有任何单一政党或政党联盟能够单独推动自己的人选上台执政。在此背景下,获得议会最多席位的左翼联盟宣布胜选,并在极左翼“不屈的法兰西”党推动下提名露西·卡斯泰为新任法国总理。而马克龙则以“没有人获胜(绝对多数)”为由拒绝此项提名,可能是希望建立包含温和左翼和中右力量的更广泛联盟。这使为打击极右翼崛起而形成的“中间派—左翼”联盟互生嫌隙,巴尼耶的上台则加剧了双方裂痕。 近期的街头示威等左翼激烈行动可能给法国政坛乃至欧盟造成多方面影响。 一是引发双重“担忧”,加剧政治紧张气氛。其一,是对于左翼联盟内部分歧加大,威胁法国政治稳定性的担忧。尽管在左翼政党的号召下,大批法国民众涌上街头开展抗议活动,但“不屈的法兰西”党领导人梅朗雄针对马克龙启动“弹劾动议”的呼吁并未在左翼联盟的其他政党中获得广泛的支持,反映出左翼联盟内部的分裂也在加剧。其二,是对法国新政府可能采取保守立场的普遍担忧,特别是在移民政策等敏感领域。马克龙放弃了与极右翼关系紧张、号称“右翼中左派”的总理人选泽维尔·贝特朗,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先前中左联盟合力对抗极右势力的初衷。通过行动上的“右转”,马克龙某种程度上也在同极右翼国民联盟展开合作,双方将形成潜在的多数派,而这也在实际上为由极右翼支持的新政府打开了道路。 二是加剧“左右互搏”,阻碍政策推进。巴尼耶被任命为法国总理的消息公布后,法国政坛的反应呈明显分化态势。法国共和党、“地平线党”等右翼党派对巴尼耶的任命表示支持与祝贺;复兴党等中间派对这一任命表达了“有条件”的支持态度;而极右翼国民联盟声称,将基于其政策举措作出最终判断;左翼联盟则对此表示不满和反对。值得注意的是,巴尼耶所属的共和党,以及由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在国民议会中的席位数量尚不足以形成绝对多数,而左翼联盟与极右翼国民联盟均有议员公开表示拒绝加入巴尼耶内阁,这意味着马克龙希望依靠迎合极右翼国民联盟以确保政府稳定执政的策略未必会如预期般奏效。同时,各党派政治立场的严重分歧可能反而会为法国政府执政施政带来更多阻力和挑战。 三是或将削弱法国在欧盟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近年来,疑欧主义和极右翼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在欧盟成员国中获得的支持水涨船高。与此同时,欧盟内部正经历反一体化情绪抬头,民粹主义和极右翼政党的影响力随之增强。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之一,法国国内政治分裂造成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弱化法国在欧盟层面的协调和领导能力,难以在关键议题上推动欧盟成员国达成共识,进而影响其在欧盟改革与“战略自主”中的领导者角色,削弱其话语权。德国就是前车之鉴——正是由于其“红绿灯”政府的内部分歧削弱了朔尔茨在欧盟的影响力,才导致了欧盟的 “德法轴心”转向“法德”。若法国不能有效弥合内部党派分歧、尽快稳定国内政治,其在欧盟也难免将面临类似挑战。 历经数月,巴尼耶的最终任命体现了马克龙为平衡各党派政治力量和塑造新型权力共存格局的努力,也暂时为法国总理之位空悬画上了句号。但就当前形势而言,这一任命却进一步激化了左、中、右三大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态势。短期内,巴尼耶需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凝聚共识、完成组阁。而未来,在马克龙构建的新型权力共存模式下,法国政治格局将如何重塑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