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JQZzgw2EzW作者:伍小兰 王笑宇 李长安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财经三人谈:“休息驿站”,年轻人需求带来商机/e3pmub6h5/e3pr9baf6编者的话:近日,一个年轻人应对生活压力的小众方式渐热,即几个人或者一群人到城市郊区一处场所过上喝茶、遛狗、种地的“慢生活”。这样的场所被形容为“休息驿站”,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民宿,也不同于“青年旅舍”。有网友分享称,这种方式消费不高且能够通过互动来放松,但也有人质疑“休息驿站”的解压效果。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住进“驿站”?哪些商机有待挖掘?这一模式是否可持续? 从“我”的专享转向“我们”的共享 伍小兰 当代年轻人面临着来自学业、职业、家庭、社交、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容易产生压力的叠加效应。 年轻人群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具有多样性,他们的休闲方式自然也是个性化、多元化的,并在不断变化中。近来,5分钟抱树、20分钟公园效应、1小时公交放空、周末一天禅修等多种个性化放松方式在年轻人群体中“出圈”。其中,找一位“搭子”或者一群人到城市周边喝茶畅聊、种菜浇花的新兴体验在多地走红,引发关注和讨论。 通过短期旅居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促进身心的健康和平衡。很多人将这一新兴体验叫做“青年养老院”。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可以暂时远离各方面的压力,简单生活,在快节奏的世界里慢下来,而且有人陪伴,能获得心理安慰和情绪支持。 笔者认为,这是年轻人一种主动的自我调节,是为了回到更好的状态,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对一些年轻人,比如从事自由职业的摄影师、艺术家、作家来说,住进这样一个功能丰富的“新社区”能让他们体验生活、为自己“充电”并重新出发,而非无奈“躺平”、无所用心。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上述新兴休闲场所,年轻人也对食疗养生、针灸按摩等“慢”生活爱好感兴趣,这些折射出以共享思维增强社会发展的协作性的重要性,从“我”的专享转向“我们”的共享。不仅是民宿业,社区一些服务机构也可拓展设置社区食堂、咖啡吧等,通过设施和服务共享,让不同年龄群体都能有一个可以进行社会交往、放松心情的社区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建改扩建,以全龄友好、通用性设计让各种年龄层人群都能安全、舒适地共享社区公共空间。(作者是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健康研究所研究员) 主题型民宿可以“提炼” 王笑宇 最近,年轻人扎堆城市郊区过“慢生活”成为一个趋势。投资机构、经营者、消费者蜂拥而至,都想深度切入这个新鲜赛道。但剥开用时髦辞藻包装的外壳,像“青年养老院”这种所谓的新兴体验实际还是一个主打性价比的主题型短租民宿。这些远离大城市的、带有一定心灵疗愈性质的主题型短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想暂时换个生活环境、放慢生活节奏、调整个人状态等诉求。事实上,这是一个低成本的身心疗愈套餐,即以极低的价格,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社群陪伴,以及一系列低成本的社交、农事、娱乐活动。 国内民宿行业正逐渐变成竞争激烈的“红海”,疗愈主题型短租产品是一个不错的破题之法。目前,国内95%民宿亏本的原因,除了市场竞争环境激烈、消费偏好变化之外,也与市场主体本身注重建筑外观、设计概念等功能性硬件,忽视文化体验内容、精神消费内涵有关。 当下,消费逐渐回归理性,消费偏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者既寻求价格上友好的产品,也要求体验好内容。同时,随着年轻人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各种放松、娱乐、疗愈类的主题体验型产品受到欢迎。因此,不管是娱乐游戏,还是各类主题休闲度假产品,有品质保证和性价比竞争力,就有“出圈”的可能。 尽管上述以心灵放松、主题疗愈为主的产品“出圈”,但从根本上来看,这些主打提供新兴体验的民宿和传统民宿区别不大,因为真正注重内容运营和体验设计的产品还没出现。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投机蹭热度和炒概念的层面。投资者未来要真正在主题体验内容方面下功夫。 要想从底层真正做好功能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以及主题疗愈、心灵放松的体验内容,投资机构、经营者等还需要在专业运营团队、课程体系、服务标准上多思考、多创新,而非在硬件装修和话题炒作上投入大量精力。遍观诸多新产品、新业态的孵化过程,无一不是多业态跨界融合的同时,又提炼出高于原有业态的产品内容、服务标准。(作者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 休闲,是为了再出发 李长安 最近在年轻人群体中热度升高的“青年养老院”,将一对矛盾的概念放到一起,既让人感到迷惑,也很容易心生好奇,正好迎合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同时,这样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当下年轻人心态的转变,他们希望能更好地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随着创业者的不断涌入,这类民宿产品的数量也有了快速增长。据有关机构的统计,自2024年初至今,相关类型的民宿产品数量同比去年增长超55%,主要集中在大连、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大理等区域。 事实上,年轻人一直是文旅商家主攻的客户群体。不过,如何更好地挖掘并对接上年轻人的休闲需求,却是一个难题。最近城市周边“休息驿站”的热度升高,也正是因为很多经营者看到了当下年轻人想要通过短期旅居解压、放松的诉求,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疗愈、康养的项目。将青年休闲融入文旅创新之中,实现了文旅创新与青年休闲的有效对接。目前来看,尽管标新立异的名头成为了部分民宿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流量密码”,但是后续服务还要跟上,不然新兴的产品终将也只是“昙花一现”。 需要关注的是,与中老年群体不同,年轻群体的文旅休闲更加注重自我身心的体验。比如大多数针对年轻群体的民宿会配备较大的室内外活动空间,并提供康养、健身、娱乐等多功能区域。居住在这里的人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篝火晚会、音乐会,或一起徒步、种地等。无论是独处还是社交,这些场所都提供了适合的空间,目的是不仅让年轻人身体上得到放松,精神上也可以获得满足。此外,对于部分长租的客户来说,还可以“以工换宿”,通过自己参与客栈的服务活动,来获得减免租金费用的机会。 但是须知这只是年轻人放缓人生脚步、重新整理身心的驿站,短暂的休整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为未来的发展集聚新动力。如此,相关的民宿产品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而年轻人自身也可以获得最大的休闲价值。 在短期旅居或是休闲方面,国外年轻人的方式也可提供一些借鉴。美国、日本、英法等发达国家的新一代青年,他们会选择一个时间或聚在某个素食餐厅,或某个远离城市的庄园,一起制作美食、酿葡萄酒、练瑜伽等。还有一些年轻人把远足当作人生的必修课,每工作一段时间,只要攒足了费用,就会开启旅游模式。(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172624860355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26268321336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编者的话:近日,一个年轻人应对生活压力的小众方式渐热,即几个人或者一群人到城市郊区一处场所过上喝茶、遛狗、种地的“慢生活”。这样的场所被形容为“休息驿站”,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民宿,也不同于“青年旅舍”。有网友分享称,这种方式消费不高且能够通过互动来放松,但也有人质疑“休息驿站”的解压效果。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住进“驿站”?哪些商机有待挖掘?这一模式是否可持续? 从“我”的专享转向“我们”的共享 伍小兰 当代年轻人面临着来自学业、职业、家庭、社交、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容易产生压力的叠加效应。 年轻人群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具有多样性,他们的休闲方式自然也是个性化、多元化的,并在不断变化中。近来,5分钟抱树、20分钟公园效应、1小时公交放空、周末一天禅修等多种个性化放松方式在年轻人群体中“出圈”。其中,找一位“搭子”或者一群人到城市周边喝茶畅聊、种菜浇花的新兴体验在多地走红,引发关注和讨论。 通过短期旅居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促进身心的健康和平衡。很多人将这一新兴体验叫做“青年养老院”。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可以暂时远离各方面的压力,简单生活,在快节奏的世界里慢下来,而且有人陪伴,能获得心理安慰和情绪支持。 笔者认为,这是年轻人一种主动的自我调节,是为了回到更好的状态,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对一些年轻人,比如从事自由职业的摄影师、艺术家、作家来说,住进这样一个功能丰富的“新社区”能让他们体验生活、为自己“充电”并重新出发,而非无奈“躺平”、无所用心。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上述新兴休闲场所,年轻人也对食疗养生、针灸按摩等“慢”生活爱好感兴趣,这些折射出以共享思维增强社会发展的协作性的重要性,从“我”的专享转向“我们”的共享。不仅是民宿业,社区一些服务机构也可拓展设置社区食堂、咖啡吧等,通过设施和服务共享,让不同年龄群体都能有一个可以进行社会交往、放松心情的社区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建改扩建,以全龄友好、通用性设计让各种年龄层人群都能安全、舒适地共享社区公共空间。(作者是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健康研究所研究员) 主题型民宿可以“提炼” 王笑宇 最近,年轻人扎堆城市郊区过“慢生活”成为一个趋势。投资机构、经营者、消费者蜂拥而至,都想深度切入这个新鲜赛道。但剥开用时髦辞藻包装的外壳,像“青年养老院”这种所谓的新兴体验实际还是一个主打性价比的主题型短租民宿。这些远离大城市的、带有一定心灵疗愈性质的主题型短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想暂时换个生活环境、放慢生活节奏、调整个人状态等诉求。事实上,这是一个低成本的身心疗愈套餐,即以极低的价格,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社群陪伴,以及一系列低成本的社交、农事、娱乐活动。 国内民宿行业正逐渐变成竞争激烈的“红海”,疗愈主题型短租产品是一个不错的破题之法。目前,国内95%民宿亏本的原因,除了市场竞争环境激烈、消费偏好变化之外,也与市场主体本身注重建筑外观、设计概念等功能性硬件,忽视文化体验内容、精神消费内涵有关。 当下,消费逐渐回归理性,消费偏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者既寻求价格上友好的产品,也要求体验好内容。同时,随着年轻人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各种放松、娱乐、疗愈类的主题体验型产品受到欢迎。因此,不管是娱乐游戏,还是各类主题休闲度假产品,有品质保证和性价比竞争力,就有“出圈”的可能。 尽管上述以心灵放松、主题疗愈为主的产品“出圈”,但从根本上来看,这些主打提供新兴体验的民宿和传统民宿区别不大,因为真正注重内容运营和体验设计的产品还没出现。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投机蹭热度和炒概念的层面。投资者未来要真正在主题体验内容方面下功夫。 要想从底层真正做好功能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以及主题疗愈、心灵放松的体验内容,投资机构、经营者等还需要在专业运营团队、课程体系、服务标准上多思考、多创新,而非在硬件装修和话题炒作上投入大量精力。遍观诸多新产品、新业态的孵化过程,无一不是多业态跨界融合的同时,又提炼出高于原有业态的产品内容、服务标准。(作者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 休闲,是为了再出发 李长安 最近在年轻人群体中热度升高的“青年养老院”,将一对矛盾的概念放到一起,既让人感到迷惑,也很容易心生好奇,正好迎合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同时,这样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当下年轻人心态的转变,他们希望能更好地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随着创业者的不断涌入,这类民宿产品的数量也有了快速增长。据有关机构的统计,自2024年初至今,相关类型的民宿产品数量同比去年增长超55%,主要集中在大连、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大理等区域。 事实上,年轻人一直是文旅商家主攻的客户群体。不过,如何更好地挖掘并对接上年轻人的休闲需求,却是一个难题。最近城市周边“休息驿站”的热度升高,也正是因为很多经营者看到了当下年轻人想要通过短期旅居解压、放松的诉求,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疗愈、康养的项目。将青年休闲融入文旅创新之中,实现了文旅创新与青年休闲的有效对接。目前来看,尽管标新立异的名头成为了部分民宿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流量密码”,但是后续服务还要跟上,不然新兴的产品终将也只是“昙花一现”。 需要关注的是,与中老年群体不同,年轻群体的文旅休闲更加注重自我身心的体验。比如大多数针对年轻群体的民宿会配备较大的室内外活动空间,并提供康养、健身、娱乐等多功能区域。居住在这里的人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篝火晚会、音乐会,或一起徒步、种地等。无论是独处还是社交,这些场所都提供了适合的空间,目的是不仅让年轻人身体上得到放松,精神上也可以获得满足。此外,对于部分长租的客户来说,还可以“以工换宿”,通过自己参与客栈的服务活动,来获得减免租金费用的机会。 但是须知这只是年轻人放缓人生脚步、重新整理身心的驿站,短暂的休整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为未来的发展集聚新动力。如此,相关的民宿产品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而年轻人自身也可以获得最大的休闲价值。 在短期旅居或是休闲方面,国外年轻人的方式也可提供一些借鉴。美国、日本、英法等发达国家的新一代青年,他们会选择一个时间或聚在某个素食餐厅,或某个远离城市的庄园,一起制作美食、酿葡萄酒、练瑜伽等。还有一些年轻人把远足当作人生的必修课,每工作一段时间,只要攒足了费用,就会开启旅游模式。(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