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JWMp6tnmuH作者:孔庆芬 李长安 马健文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财经三人谈:年轻人的工作情绪,该如何疏导?/e3pmub6h5/e3pr9baf6编者的话:最近热播的两档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以及《喜剧之王·单口季》密集展现了年轻人职场的烦恼,都市话题剧《凡人歌》呈现的各色职场人士面对的生活、工作压力,也引发观众热烈讨论。当下,职场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企业与年轻员工该如何“交流”?年轻人如何疏解不可避免的职场焦虑? 职场情绪背后的多重因素 孔庆芬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职场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年轻人在职场中的复杂情绪越来越多,这可能源于职业选择的多样化、工作的不稳定性、工作与生活的不平衡、缺乏工作的意义感以及职业发展与个人期望不符等多重因素。 当下,千禧一代和Z世代逐渐成为职场主力军,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教育,追求个性化表达,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在职场中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同时对工作的意义有着更高要求。然而,现实中的工作往往并不如想象般理想。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采取降本增效的措施,裁员、减少福利、增加工作量等,不仅催生了员工的负面情绪,也打破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影响了员工的心理安全感。与此同时,就业市场供过于求,许多人难以找到或跳槽到理想职位,这使得年轻人感到自己仿佛被困在理想和现实的鸿沟中,无法施展抱负。 面对这些复杂的情绪,简单的压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禁言、单方面谈话等不当措施只会加剧员工的情绪反弹。真正的疏解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企业要理解并尊重年轻一代的想法,就必须学会倾听,及时了解员工的诉求。这意味着建立多渠道反馈机制,鼓励员工表达真实想法,并将这些意见纳入实际的管理改进中。 企业应当积极传达自身愿景和发展方向,让员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及未来发展可能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同样至关重要,倡导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价值观,鼓励员工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以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此外,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团队建设活动,有助于员工疏解压力,增强团队的向心力。 另一方面,年轻员工也不能长期沉溺在负面情绪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自我调节的关键。面对困难时,不妨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通过持续学习和提升自我竞争力来迎接挑战。毕竟,遗憾往往比失败更令人痛苦,积极行动总比空叹无奈更为有效。(作者是资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重新审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李长安 “上班没心情”“工作没动力”成为时下一些年轻人的口头禅。年轻人的职场情绪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心理状态,还涉及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业满意度以及工作压力等诸多方面。职场压力过大对年轻人的影响是多重的。从心理层面来说,压力会大幅度降低个人的“情绪价值”,引发焦虑、沮丧、挫败感等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抑郁。此外,高压的工作环境还可能提升年轻人的离职率。不仅如此,职场情绪疏导不当还会引发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如劳动纠纷、失业率上升甚至离婚率上升。 如何有效疏导年轻人职场情绪,不仅是个体需要面对的挑战,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压力是导致职场情绪紧张的外部因素之一。在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职场“内卷”和“内耗”现象变得普遍。要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压力,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年轻人的就业和创业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从而减少因就业焦虑带来的职场压力。 在当今职场中,企业与年轻员工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更像是彼此成就、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企业管理者应意识到,只有关心善待员工,为其明确职业发展路径,才能实现更大的企业价值。尊重员工不仅体现在提供良好的薪资福利和工作环境上,还应表现在给予员工充分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对于那些存在歧视、压制员工职业发展以及无故加班、拖欠工资等行为的企业,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加以约束和惩罚,确保员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职场压力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常态。虽然适当的吐槽能够帮助释放情绪,但并非长久之计。年轻人应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此外,提升与同事的沟通能力,扩大社交圈,培养更多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也有助于缓解职场中的压力与不满。(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通过记录情绪日记找到压力源 马健文 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以及数字化转型加速等,使得职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年轻人在求职时发现,“铁饭碗”也可能不再“铁”,短期合同、灵活就业、零工经济迅速发展。这种职业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失业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担忧。 此外,数字化转型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随时待命”成为常态,年轻人不得不应对信息过载和“数字疲劳”的压力。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加快了工作节奏。超负荷的工作容易导致身心疲惫,进而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他人的成功故事,进而陷入比较心理,使得压力和焦虑逐渐蔓延。 面对职场种种压力和焦虑,许多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或日常交谈来“吐槽”职场遭遇,宣泄生活中的不满。这种情感宣泄行为一方面释放了压力、调节了情绪,同时在获得他人认同和共情的过程中得到心理慰藉。通过吐槽,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和共情,获得了同样境遇年轻人的支持和认同,也增强了群体凝聚力。 然而“吐槽”是情绪调节的双刃剑,过度沉溺于吐槽可能会导致消极情绪的积累,形成消极的思维模式,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还可能加深对工作的厌倦。 首先需要认识到,职场中的“怨气”往往是源于多重因素得以积累。比如企业要求“离岗不离线”“随时待命”,以及职场竞争、焦虑内卷、分配不均和权益受损等诸多问题。企业应优化工作制度,提供合理的工作负荷和薪资待遇,营造公平、尊重的工作氛围。同时,社会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权益获得保护,帮助职场人士在工作和社会中找到平衡。 对年轻人来说,要真正减少职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比如记录情绪日记。吐槽往往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通过情绪日记记录工作中的不满,帮助自己识别压力源,并了解潜在的心理需求,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其次,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工作时积极完成任务,下班后尽量不要处理工作问题,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此外,寻找多元化的情绪宣泄渠道,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艺术、社交等,避免单一的情绪宣泄方式。如果自己调节效果不佳,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作者是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172685116296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26851162960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编者的话:最近热播的两档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以及《喜剧之王·单口季》密集展现了年轻人职场的烦恼,都市话题剧《凡人歌》呈现的各色职场人士面对的生活、工作压力,也引发观众热烈讨论。当下,职场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企业与年轻员工该如何“交流”?年轻人如何疏解不可避免的职场焦虑? 职场情绪背后的多重因素 孔庆芬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职场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年轻人在职场中的复杂情绪越来越多,这可能源于职业选择的多样化、工作的不稳定性、工作与生活的不平衡、缺乏工作的意义感以及职业发展与个人期望不符等多重因素。 当下,千禧一代和Z世代逐渐成为职场主力军,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教育,追求个性化表达,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在职场中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同时对工作的意义有着更高要求。然而,现实中的工作往往并不如想象般理想。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采取降本增效的措施,裁员、减少福利、增加工作量等,不仅催生了员工的负面情绪,也打破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影响了员工的心理安全感。与此同时,就业市场供过于求,许多人难以找到或跳槽到理想职位,这使得年轻人感到自己仿佛被困在理想和现实的鸿沟中,无法施展抱负。 面对这些复杂的情绪,简单的压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禁言、单方面谈话等不当措施只会加剧员工的情绪反弹。真正的疏解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企业要理解并尊重年轻一代的想法,就必须学会倾听,及时了解员工的诉求。这意味着建立多渠道反馈机制,鼓励员工表达真实想法,并将这些意见纳入实际的管理改进中。 企业应当积极传达自身愿景和发展方向,让员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及未来发展可能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同样至关重要,倡导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价值观,鼓励员工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以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此外,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团队建设活动,有助于员工疏解压力,增强团队的向心力。 另一方面,年轻员工也不能长期沉溺在负面情绪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自我调节的关键。面对困难时,不妨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通过持续学习和提升自我竞争力来迎接挑战。毕竟,遗憾往往比失败更令人痛苦,积极行动总比空叹无奈更为有效。(作者是资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重新审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李长安 “上班没心情”“工作没动力”成为时下一些年轻人的口头禅。年轻人的职场情绪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心理状态,还涉及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业满意度以及工作压力等诸多方面。职场压力过大对年轻人的影响是多重的。从心理层面来说,压力会大幅度降低个人的“情绪价值”,引发焦虑、沮丧、挫败感等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抑郁。此外,高压的工作环境还可能提升年轻人的离职率。不仅如此,职场情绪疏导不当还会引发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如劳动纠纷、失业率上升甚至离婚率上升。 如何有效疏导年轻人职场情绪,不仅是个体需要面对的挑战,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压力是导致职场情绪紧张的外部因素之一。在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职场“内卷”和“内耗”现象变得普遍。要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压力,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年轻人的就业和创业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从而减少因就业焦虑带来的职场压力。 在当今职场中,企业与年轻员工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更像是彼此成就、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企业管理者应意识到,只有关心善待员工,为其明确职业发展路径,才能实现更大的企业价值。尊重员工不仅体现在提供良好的薪资福利和工作环境上,还应表现在给予员工充分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对于那些存在歧视、压制员工职业发展以及无故加班、拖欠工资等行为的企业,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加以约束和惩罚,确保员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职场压力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常态。虽然适当的吐槽能够帮助释放情绪,但并非长久之计。年轻人应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此外,提升与同事的沟通能力,扩大社交圈,培养更多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也有助于缓解职场中的压力与不满。(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通过记录情绪日记找到压力源 马健文 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以及数字化转型加速等,使得职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年轻人在求职时发现,“铁饭碗”也可能不再“铁”,短期合同、灵活就业、零工经济迅速发展。这种职业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失业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担忧。 此外,数字化转型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随时待命”成为常态,年轻人不得不应对信息过载和“数字疲劳”的压力。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加快了工作节奏。超负荷的工作容易导致身心疲惫,进而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他人的成功故事,进而陷入比较心理,使得压力和焦虑逐渐蔓延。 面对职场种种压力和焦虑,许多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或日常交谈来“吐槽”职场遭遇,宣泄生活中的不满。这种情感宣泄行为一方面释放了压力、调节了情绪,同时在获得他人认同和共情的过程中得到心理慰藉。通过吐槽,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和共情,获得了同样境遇年轻人的支持和认同,也增强了群体凝聚力。 然而“吐槽”是情绪调节的双刃剑,过度沉溺于吐槽可能会导致消极情绪的积累,形成消极的思维模式,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还可能加深对工作的厌倦。 首先需要认识到,职场中的“怨气”往往是源于多重因素得以积累。比如企业要求“离岗不离线”“随时待命”,以及职场竞争、焦虑内卷、分配不均和权益受损等诸多问题。企业应优化工作制度,提供合理的工作负荷和薪资待遇,营造公平、尊重的工作氛围。同时,社会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权益获得保护,帮助职场人士在工作和社会中找到平衡。 对年轻人来说,要真正减少职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比如记录情绪日记。吐槽往往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通过情绪日记记录工作中的不满,帮助自己识别压力源,并了解潜在的心理需求,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其次,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工作时积极完成任务,下班后尽量不要处理工作问题,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此外,寻找多元化的情绪宣泄渠道,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艺术、社交等,避免单一的情绪宣泄方式。如果自己调节效果不佳,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作者是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