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Jr3PNB1Xri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BBC持续“撤退”没必要扯上中国/e3pmub6h5/e3prafm0g当地时间10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总裁蒂姆·戴维在一个论坛讲话中,质疑英国政府削减BBC预算的做法,称此举将迫使BBC在非洲、中东和拉美等地区“撤退”,从而导致中国和俄罗斯“占领更多阵地”。他还警告,对于民主国家来说,“自由和公平的信息从未如此重要”,“BBC世界新闻台的进一步撤退应该引起全球层面的严重关注”。戴维发表上述言论后,有英国保守派人士为其帮腔说,“西方民主国家正在输掉信息战”,BBC世界新闻台应该受到“保护”。 如今,动辄拿“中国威胁”说事,几乎成为西方媒体一种固定格式。“中国威胁”不仅成为西方政府头痛难题的万能甩锅对象,也成为西方机构伸手要钱的万能理由。10年前,英国政府停止为世界新闻台的大部分项目提供资金。为节省成本,2022年BBC关闭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广播服务,并裁员数百人。目前,英国议会正在对世界新闻台未来资金进行调查。戴维之所以发表上述言论,其中一个考虑就是试图借助舆论手段向英国政府“哭穷”,催促政府“打钱”从而减轻BBC的运营压力。 从戴维的讲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层逻辑,似乎媒体影响力强弱的关键取决于钱多钱少。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影响力增强,是因为中国媒体“钱多”。这反映出西方一些主流媒体人长期、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优越感。而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英国“教师爷式外交”已经不被更多“全球南方”国家所接受时,在资金上严重依赖英国外交部的BBC从一些地区“撤退”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一个方面讲,为什么BBC作为一家媒体会感受到“中国威胁”?这显然不是因为中国对BBC的经营和发展有任何干涉。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对外开放合作,让中国在世界各地留下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有关和平、合作、共赢的。中国从未板着脸、高高在上地指导其他国家应该怎么做,而是始终不懈地将“命运与共”落到实处,这是有关中国的故事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根本性因素,跟BBC世界新闻台所谓的“撤退”没有任何关系。BBC与其抱怨来自中国的“威胁”,不如先想想自己的国家这些年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上究竟做了多少贡献,对非洲、中东、拉美国家在民生发展上提供了哪些实质性帮助。 今年5月,肯尼亚《民族报》网站发表国际关系学者卡文斯的署名文章,解释为什么中国在非洲变得比美国更受欢迎,原因有几点:一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二是援助和投资不与人权或治理标准等政治条件挂钩,经济合作涵盖各个领域;三是汉语课程、文化交流、媒体倡议和留学等人文交流增进了民间好感。最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激励了非洲国家,中国分享发展经验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的做法,与西方“家长式的说教”形成鲜明对比。 实际上,蒂姆·戴维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一个事实:即伴随着“全球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舆论场正在经历一场悄然而深刻的变化。这种情况似乎被想象成西方舆论阵地被“接管”的仪式。尽管这一联想是情绪化且夸张的,但“全球南方”在国际舆论场的壮大,确实是不以西方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因为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与多边合作的增加,“全球南方”声量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10月12日至17日,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在中国北京、新疆举行,峰会开幕式上发布了《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乌鲁木齐共识》,其中所传达出的凝聚广泛共识、深化交流合作的价值观,才是当今世界共同需要的。我们无意与戴维先生和BBC搞什么“信息战”,如果真的要比,应该比一比谁能更好地承担媒体责任、促进世界民心相通。推动合作永远比鼓动对抗更有生命力,无论是在外交上,还是媒体报道上。如果无法认识到这一点,仍然认为“有钱就行”,仍然把对外报道放在意识形态竞争上,仍然把中国当成假想敌进行攻击,那么,BBC的“撤退”恐怕还将持续下去。 172900492657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2900492657012[]{"email":"wangdan@huanqiu.com","name":"王丹"}
当地时间10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总裁蒂姆·戴维在一个论坛讲话中,质疑英国政府削减BBC预算的做法,称此举将迫使BBC在非洲、中东和拉美等地区“撤退”,从而导致中国和俄罗斯“占领更多阵地”。他还警告,对于民主国家来说,“自由和公平的信息从未如此重要”,“BBC世界新闻台的进一步撤退应该引起全球层面的严重关注”。戴维发表上述言论后,有英国保守派人士为其帮腔说,“西方民主国家正在输掉信息战”,BBC世界新闻台应该受到“保护”。 如今,动辄拿“中国威胁”说事,几乎成为西方媒体一种固定格式。“中国威胁”不仅成为西方政府头痛难题的万能甩锅对象,也成为西方机构伸手要钱的万能理由。10年前,英国政府停止为世界新闻台的大部分项目提供资金。为节省成本,2022年BBC关闭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广播服务,并裁员数百人。目前,英国议会正在对世界新闻台未来资金进行调查。戴维之所以发表上述言论,其中一个考虑就是试图借助舆论手段向英国政府“哭穷”,催促政府“打钱”从而减轻BBC的运营压力。 从戴维的讲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层逻辑,似乎媒体影响力强弱的关键取决于钱多钱少。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影响力增强,是因为中国媒体“钱多”。这反映出西方一些主流媒体人长期、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优越感。而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英国“教师爷式外交”已经不被更多“全球南方”国家所接受时,在资金上严重依赖英国外交部的BBC从一些地区“撤退”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一个方面讲,为什么BBC作为一家媒体会感受到“中国威胁”?这显然不是因为中国对BBC的经营和发展有任何干涉。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对外开放合作,让中国在世界各地留下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有关和平、合作、共赢的。中国从未板着脸、高高在上地指导其他国家应该怎么做,而是始终不懈地将“命运与共”落到实处,这是有关中国的故事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根本性因素,跟BBC世界新闻台所谓的“撤退”没有任何关系。BBC与其抱怨来自中国的“威胁”,不如先想想自己的国家这些年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上究竟做了多少贡献,对非洲、中东、拉美国家在民生发展上提供了哪些实质性帮助。 今年5月,肯尼亚《民族报》网站发表国际关系学者卡文斯的署名文章,解释为什么中国在非洲变得比美国更受欢迎,原因有几点:一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二是援助和投资不与人权或治理标准等政治条件挂钩,经济合作涵盖各个领域;三是汉语课程、文化交流、媒体倡议和留学等人文交流增进了民间好感。最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激励了非洲国家,中国分享发展经验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的做法,与西方“家长式的说教”形成鲜明对比。 实际上,蒂姆·戴维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一个事实:即伴随着“全球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舆论场正在经历一场悄然而深刻的变化。这种情况似乎被想象成西方舆论阵地被“接管”的仪式。尽管这一联想是情绪化且夸张的,但“全球南方”在国际舆论场的壮大,确实是不以西方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因为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与多边合作的增加,“全球南方”声量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10月12日至17日,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在中国北京、新疆举行,峰会开幕式上发布了《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乌鲁木齐共识》,其中所传达出的凝聚广泛共识、深化交流合作的价值观,才是当今世界共同需要的。我们无意与戴维先生和BBC搞什么“信息战”,如果真的要比,应该比一比谁能更好地承担媒体责任、促进世界民心相通。推动合作永远比鼓动对抗更有生命力,无论是在外交上,还是媒体报道上。如果无法认识到这一点,仍然认为“有钱就行”,仍然把对外报道放在意识形态竞争上,仍然把中国当成假想敌进行攻击,那么,BBC的“撤退”恐怕还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