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RduZAUOEd作者:安东尼·莫雷蒂 沈逸 周密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环球圆桌对话】中美关系:现实虽存挑战,但更应拥抱机会/e3pmub6h5/e3pr9baf6编者的话: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其结果会深刻影响全球的政治、经济与安全格局。很多人也非常关心中美关系未来将如何发展,围绕这一话题,本报邀请三位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讨论嘉宾: 安东尼·莫雷蒂: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大学传播与组织领导系副教授 沈逸: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周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张开的手胜过握紧的拳头” 周密:谈到双边关系,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避免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目前,中美两国经济都面临许多挑战。不得不说,美国现在的状况比4年前要糟糕得多。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影响美国人生活的主要问题。 中国也面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诸多挑战,未来4年,我们可能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不管(涉及双边关系的政策)出现什么波动,如果中美能够携手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莫雷蒂:我同意,无论美国对华政策如何,华盛顿必须优先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国内的经济困境。通货膨胀依然顽固,20多岁和30多岁的美国人尤其感到担忧。他们对实现所谓“美国梦”——拥有自己的房子、养育孩子、不仅是靠工资过日子,而是能够建立稳定且有归属感的生活——抱有合理的忧虑。 展望双边关系,如果即将上任的美国政府仍然坚持竞选期间反复提及的关税政策,那么,中美关系未来的道路的确将非常艰难。然而,不管是政府不想听还是拒绝承认,关税对美国经济的伤害,远大于对中国或其他被加征关税国家的影响。 沈逸: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原因在于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美关系是双方共同构建的,中国和美国都有能力塑造、形成并推动这一关系的发展。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实力和能力均在显著增强,正在为这段双边关系注入战略稳定性。即使偶尔遇到挑战,甚至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变数,中国也完全有能力应对。 很明显,中国对美政策、原则和战略始终稳定且一贯,不会因为美国换了总统而发生改变。中方多次重申了新时期中美相处应该坚持的三点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 莫雷蒂:我非常认同那句“张开的手胜过握紧的拳头”。张开的手象征着友谊、乐观,以及双方都有机会获益,而非单方收益的理念。从中国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一只张开的手。它象征着合作的意愿。中国是在说:让我们一起寻找合作的机会;如果需要,在某些领域作出妥协,但不要把这看成输赢的博弈。 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美国人感到沮丧的地方:过去8年,在美国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中,太多的观点都是“除非美国赢、中国输,否则就是失败的政策”。用这样简单化的思维来处理国际关系是不可能成功的。国际关系要复杂得多。因此,我希望中国伸出的“张开的手”能够得到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以同样开放、乐观的态度回应。 依赖关税,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 周密:根据我这几年的观察,关税逐渐缩小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空间。现在,他们不得不用更多的钱购买中国商品。如果他们转向其他国家寻找替代品,可能不仅面临更高的成本,还要承受质量上的不确定性。这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局面。 在高科技领域,美国企业依然在创新上占据领先地位,但要将这些创新转化为商业成果,它们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这些企业希望能够进入更广泛的市场,不仅仅是美国本土,还包括其他地区,而中国是一个关键的潜在市场。然而,由于市场机会受到限制,这些企业的发展受到明显的制约。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尽管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施加了许多限制和关税,中国依然坚定不移地走在开放的道路上。我们持续推进改革,扩大市场开放,不仅为美国公司提供发展平台,也为全球各国企业创造机会。但一些美国企业因为担心受到美国政府的制裁,难以在中国市场扩展业务,这对它们在新能源车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 莫雷蒂:美国试图遏制中国,最终却遏制了自己。数据非常清楚:关税时间越长、力度越大,美国的失业率就越有可能上升,同时整体GDP也更有可能下降。没有哪个总统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被指责造成失业率上升和GDP下降。而这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关税持续的时间越长、力度越大,美国经济受损的程度也就越深。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新能源车产生了浓厚兴趣,但目前美国市场上的新能源车普遍价格昂贵。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如果进入美国市场,将为消费者提供既可靠又安全,且价格远低于一些美国品牌的选择。然而,缺乏创新思维、缺乏乐观态度,以及“来自中国的东西一定是危险的”等这些根深蒂固的偏见,正在阻碍常识的发挥。 沈逸:最讽刺的是,一些美国决策者似乎忘记了美国自身经济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其主要诉求曾是推动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20世纪50年代,当美国在全球占据压倒性优势时,它大力倡导自由贸易,这最终促成世贸组织的成立以及零关税的目标。当时,一个强大的美国充满信心,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可以在自由市场中通过竞争,堂堂正正地取得胜利,“击败任何国家”,而不是依赖关税武器。如果美国现在重新依赖关税,这并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相反,这种做法只会暴露一个事实:美国已经不再拥有昔日的强大实力。 从年轻人入手,加强两国关系 周密:近年来,受到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令他们感到恐惧和危险。然而,美国仍有一些学者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原因。他们正努力改善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也提出了中国如何更好地提升经济表现和应对挑战的宝贵见解。我认为,如果两国长期隔阂,彼此误解,对双方都不利。继续设置投资和贸易壁垒也没有益处,因为这势必会撕裂市场。 莫雷蒂: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机会在于关注美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特别是14岁至22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看过一些中国的新闻报道,讲述去过中国或仍在中国的美国高中生和大学生。当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以及他们在中国受到的热情款待时,我可以明显感到在中国的经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美国年轻人谈到他们希望继续与中国同龄人展开更多对话。这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是我们有机会长期加强两国关系的地方,只是这需要持久的努力。但它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能够使两国关系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当我的小儿子——现在21岁——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在美术课上画了一幅画,上面写着“想象明天的世界”。想象一下,如果中美两国都认同关税是愚蠢的,并决定取消它们,会发生什么。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展望未来,不再把中国看作是危险和威胁,而是看作一个朋友,一个我们可以、也应该合作的伙伴,明天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绿意盎然、阳光明媚、充满希望。 现实中虽然存在挑战,但机会同样触手可及。如果我们能以开放、相互尊重和愿意妥协的姿态拥抱这些机会,我相信接下来的4年将会在历史上留下丰硕的成果。我深信,这是可能的,因为过去8年的道路已经被证明是走不通的。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走那条明显只会带来更多挫折和负面结果的老路呢?让我们选择一条不同的路——一条能够带来更多积极成果、让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道路。 周密: 让美国人走进中国、亲身体验这片土地的魅力,毫无疑问会带来巨大的帮助。中国已经逐步放宽了签证政策,并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免签政策。我认为,中美双方将来也可以讨论是否可以简化彼此之间的访问和交流程序。 我们不应该只通过狭隘的视角去看待对方。应当为更多人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让人们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彼此。(本次对话由本报记者李艾鑫主持、翻译和整理) 173281428030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32832689492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编者的话: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其结果会深刻影响全球的政治、经济与安全格局。很多人也非常关心中美关系未来将如何发展,围绕这一话题,本报邀请三位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讨论嘉宾: 安东尼·莫雷蒂: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大学传播与组织领导系副教授 沈逸: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周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张开的手胜过握紧的拳头” 周密:谈到双边关系,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避免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目前,中美两国经济都面临许多挑战。不得不说,美国现在的状况比4年前要糟糕得多。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影响美国人生活的主要问题。 中国也面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诸多挑战,未来4年,我们可能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不管(涉及双边关系的政策)出现什么波动,如果中美能够携手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莫雷蒂:我同意,无论美国对华政策如何,华盛顿必须优先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国内的经济困境。通货膨胀依然顽固,20多岁和30多岁的美国人尤其感到担忧。他们对实现所谓“美国梦”——拥有自己的房子、养育孩子、不仅是靠工资过日子,而是能够建立稳定且有归属感的生活——抱有合理的忧虑。 展望双边关系,如果即将上任的美国政府仍然坚持竞选期间反复提及的关税政策,那么,中美关系未来的道路的确将非常艰难。然而,不管是政府不想听还是拒绝承认,关税对美国经济的伤害,远大于对中国或其他被加征关税国家的影响。 沈逸: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原因在于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美关系是双方共同构建的,中国和美国都有能力塑造、形成并推动这一关系的发展。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实力和能力均在显著增强,正在为这段双边关系注入战略稳定性。即使偶尔遇到挑战,甚至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变数,中国也完全有能力应对。 很明显,中国对美政策、原则和战略始终稳定且一贯,不会因为美国换了总统而发生改变。中方多次重申了新时期中美相处应该坚持的三点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 莫雷蒂:我非常认同那句“张开的手胜过握紧的拳头”。张开的手象征着友谊、乐观,以及双方都有机会获益,而非单方收益的理念。从中国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一只张开的手。它象征着合作的意愿。中国是在说:让我们一起寻找合作的机会;如果需要,在某些领域作出妥协,但不要把这看成输赢的博弈。 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美国人感到沮丧的地方:过去8年,在美国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中,太多的观点都是“除非美国赢、中国输,否则就是失败的政策”。用这样简单化的思维来处理国际关系是不可能成功的。国际关系要复杂得多。因此,我希望中国伸出的“张开的手”能够得到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以同样开放、乐观的态度回应。 依赖关税,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 周密:根据我这几年的观察,关税逐渐缩小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空间。现在,他们不得不用更多的钱购买中国商品。如果他们转向其他国家寻找替代品,可能不仅面临更高的成本,还要承受质量上的不确定性。这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局面。 在高科技领域,美国企业依然在创新上占据领先地位,但要将这些创新转化为商业成果,它们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这些企业希望能够进入更广泛的市场,不仅仅是美国本土,还包括其他地区,而中国是一个关键的潜在市场。然而,由于市场机会受到限制,这些企业的发展受到明显的制约。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尽管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施加了许多限制和关税,中国依然坚定不移地走在开放的道路上。我们持续推进改革,扩大市场开放,不仅为美国公司提供发展平台,也为全球各国企业创造机会。但一些美国企业因为担心受到美国政府的制裁,难以在中国市场扩展业务,这对它们在新能源车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 莫雷蒂:美国试图遏制中国,最终却遏制了自己。数据非常清楚:关税时间越长、力度越大,美国的失业率就越有可能上升,同时整体GDP也更有可能下降。没有哪个总统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被指责造成失业率上升和GDP下降。而这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关税持续的时间越长、力度越大,美国经济受损的程度也就越深。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新能源车产生了浓厚兴趣,但目前美国市场上的新能源车普遍价格昂贵。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如果进入美国市场,将为消费者提供既可靠又安全,且价格远低于一些美国品牌的选择。然而,缺乏创新思维、缺乏乐观态度,以及“来自中国的东西一定是危险的”等这些根深蒂固的偏见,正在阻碍常识的发挥。 沈逸:最讽刺的是,一些美国决策者似乎忘记了美国自身经济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其主要诉求曾是推动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20世纪50年代,当美国在全球占据压倒性优势时,它大力倡导自由贸易,这最终促成世贸组织的成立以及零关税的目标。当时,一个强大的美国充满信心,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可以在自由市场中通过竞争,堂堂正正地取得胜利,“击败任何国家”,而不是依赖关税武器。如果美国现在重新依赖关税,这并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相反,这种做法只会暴露一个事实:美国已经不再拥有昔日的强大实力。 从年轻人入手,加强两国关系 周密:近年来,受到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令他们感到恐惧和危险。然而,美国仍有一些学者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原因。他们正努力改善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也提出了中国如何更好地提升经济表现和应对挑战的宝贵见解。我认为,如果两国长期隔阂,彼此误解,对双方都不利。继续设置投资和贸易壁垒也没有益处,因为这势必会撕裂市场。 莫雷蒂: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机会在于关注美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特别是14岁至22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看过一些中国的新闻报道,讲述去过中国或仍在中国的美国高中生和大学生。当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以及他们在中国受到的热情款待时,我可以明显感到在中国的经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美国年轻人谈到他们希望继续与中国同龄人展开更多对话。这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是我们有机会长期加强两国关系的地方,只是这需要持久的努力。但它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能够使两国关系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当我的小儿子——现在21岁——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在美术课上画了一幅画,上面写着“想象明天的世界”。想象一下,如果中美两国都认同关税是愚蠢的,并决定取消它们,会发生什么。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展望未来,不再把中国看作是危险和威胁,而是看作一个朋友,一个我们可以、也应该合作的伙伴,明天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绿意盎然、阳光明媚、充满希望。 现实中虽然存在挑战,但机会同样触手可及。如果我们能以开放、相互尊重和愿意妥协的姿态拥抱这些机会,我相信接下来的4年将会在历史上留下丰硕的成果。我深信,这是可能的,因为过去8年的道路已经被证明是走不通的。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走那条明显只会带来更多挫折和负面结果的老路呢?让我们选择一条不同的路——一条能够带来更多积极成果、让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道路。 周密: 让美国人走进中国、亲身体验这片土地的魅力,毫无疑问会带来巨大的帮助。中国已经逐步放宽了签证政策,并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免签政策。我认为,中美双方将来也可以讨论是否可以简化彼此之间的访问和交流程序。 我们不应该只通过狭隘的视角去看待对方。应当为更多人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让人们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彼此。(本次对话由本报记者李艾鑫主持、翻译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