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atIyzt2q6作者:马小军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马小军:支持“全球南方”发展,中国是行动派/e3pmub6h5/f5u970mv6今年以来,“南方觉醒”浪潮迭起共振。“全球南方”崛起提速,正在成为当下地缘政治格局中最令人瞩目的历史进程之一,其迅速体制化、机制化,“全球南方”国家在金砖机制、APEC、G20等重要国际政治平台的影响力显著增强,显现出重构当今国际秩序的卓然气象。全球治理的“南方时刻”2024年可谓“全球南方”合作的“大年”,特别是进入下半年之后。从7月的“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到9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从10月的“大金砖合作”喀山峰会、第44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到11月在阿塞拜疆举办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秘鲁利马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G20)里约峰会,连续多台“全球南方”国家主场外交接踵亮相。南半球的初夏时节,充满生机和希望。两个重量级的全球性峰会,在两个地处南半球的重要“全球南方”国家召开,正当其时。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成为集中推动“全球南方”议题的盛会,凸显“全球南方”形塑国际新秩序的影响力。在“全球南方”国家的推动下,G20机制正在转变成为大国与“全球南方”进行非政治性互动、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公正”遂成为“全球南方”积极推动议题的关键词。此次G20里约峰会以“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为主题,还成功启动了“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包括G20国家在内80多个国家加入,表明国际社会将为实现在2030年以前消除饥饿、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各国领导人还讨论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机构改革问题,并聚焦能源转型问题、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转型问题的讨论,反映出国际社会及“全球南方”谋求发展繁荣的渴望和改革现行国际秩序的期盼。 与此同时,世界也正在见证从印尼、印度到巴西,以及南非即将于2025年接棒,“全球南方”中的关键大国连续担任G20主席国,显示着一股新兴领导力正在崛起,全球治理迎来“南方时刻”。支持“全球南方”发展的行动派务实合作展现了构建公正世界和可持续星球的中国担当,筑牢中国“全球南方”大外交的根基。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三年多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锲而不舍引领“全球南方”发展。 中国已经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了1100多个项目;中国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建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阿论坛等“1+N”南南多边合作平台;创设 “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等近60个国家实施130多个项目,涵盖减贫、粮食安全、抗疫、气候变化等领域;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携手各方构建发展共同体。中阿“八大共同行动”加快实施,中非“十大伙伴行动”稳步推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方还积极支持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合作机制扩员,共同培育市场需求,注入强劲动能,有效提升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质量。支持“全球南方”的发展,中国是行动派和实干家,真正做到了掷地有声,真抓实干。以拉美为例,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多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五国签署了自贸协定;2017年以来已有22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多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得到发展。2024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为更好支持“全球南方”合作,中方将设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并在未来5年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1000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名额,提供10万个研修培训名额,启动“全球南方”青年领军者计划。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并行,中国开始转向云计算、5G技术、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等新前沿领域进行投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正不断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拉在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深空站网等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并合作深耕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坚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帮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务实合作造福“全球南方”2024年,中国外交致力于为加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凝聚共识,为汇聚“全球南方”合力发挥影响力。元首外交为“全球南方”大外交掌舵领航。在今年一系列双多边元首外交中,中国积极推进“全球南方”大外交。同为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中国和印尼就共同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2023年金砖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成为国际格局演变的标志性事件。今年10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和“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中方愿同金砖各国一道,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值得关注的是,喀山金砖峰会上实现了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的会晤。会晤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双方同意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不让具体分歧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推进世界多极化作出积极贡献。中印关系重启再出发,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全球南方”国家的期待,有力推动了“全球南方”的团结。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令世人瞩目。此番拉美两国三地之行,是习主席自2013年以来第六次赴拉美“走亲访友”,时隔8年再次到访太平洋对岸的“邻居”,也正值中国提出与拉美—加勒比海地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倡议十周年。 在秘鲁出席APEC会议期间,中秘双方就对接发展战略,打造务实合作新格局,加强贸易和投资“双轮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翼齐飞”,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两链融通”,达成共识。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钱凯港建成开港,也见证了“从钱凯到上海”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的诞生。作为东西半球两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巴西一道壮大了“全球南方”的力量和声音,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突出贡献。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今年5月,中国和巴西共同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得到100多个国家积极支持和响应,并会同有关“全球南方”国家发起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在解决国际热点冲突方面展现了“南方作为”和“南方力量”。在此次G20里约峰会上,围绕“全球治理机构改革”议题,习近平主席从经济、金融、贸易、数字、生态等五个方面阐明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立场,贡献了中国方案。作为对卢拉总统将峰会议题聚焦贫困与饥饿、国际秩序改革和应对气变三大议题的回应,习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八项行动,其中包括“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支持非洲发展”“支持减贫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等。这一举措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被称为中国面向“全球南方”、面向全球发展合作提出的整合式政策包。这些重要倡议和政策举措,顺应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大趋势,回应了“全球南方”最迫切的发展诉求,为推动实现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国宣布支持G20开展造福“全球南方”的务实合作,承诺2030年前自发展中国家累计进口额超过8万亿美元,中国将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单边开放。中国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与合作,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避免人工智能成为“富国和富人的游戏”。人工智能要对“全球南方”国家普惠开放。中国一贯主张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变革,不断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中国的这些主张在峰会上得到重申,使全球治理的“南方声音”更加响亮。也正是中国率先发声支持非盟整体加入二十国集团,使得非盟在此次峰会上首次正式坐进会议桌,极大增强了“全球南方”的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也是“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中国将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唱响“南方声音”,展现“南方担当”,推动“全球南方”成为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173377714421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3378477209712[]{"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今年以来,“南方觉醒”浪潮迭起共振。“全球南方”崛起提速,正在成为当下地缘政治格局中最令人瞩目的历史进程之一,其迅速体制化、机制化,“全球南方”国家在金砖机制、APEC、G20等重要国际政治平台的影响力显著增强,显现出重构当今国际秩序的卓然气象。全球治理的“南方时刻”2024年可谓“全球南方”合作的“大年”,特别是进入下半年之后。从7月的“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到9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从10月的“大金砖合作”喀山峰会、第44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到11月在阿塞拜疆举办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秘鲁利马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G20)里约峰会,连续多台“全球南方”国家主场外交接踵亮相。南半球的初夏时节,充满生机和希望。两个重量级的全球性峰会,在两个地处南半球的重要“全球南方”国家召开,正当其时。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成为集中推动“全球南方”议题的盛会,凸显“全球南方”形塑国际新秩序的影响力。在“全球南方”国家的推动下,G20机制正在转变成为大国与“全球南方”进行非政治性互动、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公正”遂成为“全球南方”积极推动议题的关键词。此次G20里约峰会以“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为主题,还成功启动了“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包括G20国家在内80多个国家加入,表明国际社会将为实现在2030年以前消除饥饿、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各国领导人还讨论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机构改革问题,并聚焦能源转型问题、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转型问题的讨论,反映出国际社会及“全球南方”谋求发展繁荣的渴望和改革现行国际秩序的期盼。 与此同时,世界也正在见证从印尼、印度到巴西,以及南非即将于2025年接棒,“全球南方”中的关键大国连续担任G20主席国,显示着一股新兴领导力正在崛起,全球治理迎来“南方时刻”。支持“全球南方”发展的行动派务实合作展现了构建公正世界和可持续星球的中国担当,筑牢中国“全球南方”大外交的根基。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三年多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锲而不舍引领“全球南方”发展。 中国已经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了1100多个项目;中国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建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阿论坛等“1+N”南南多边合作平台;创设 “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等近60个国家实施130多个项目,涵盖减贫、粮食安全、抗疫、气候变化等领域;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携手各方构建发展共同体。中阿“八大共同行动”加快实施,中非“十大伙伴行动”稳步推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方还积极支持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合作机制扩员,共同培育市场需求,注入强劲动能,有效提升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质量。支持“全球南方”的发展,中国是行动派和实干家,真正做到了掷地有声,真抓实干。以拉美为例,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多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五国签署了自贸协定;2017年以来已有22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多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得到发展。2024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为更好支持“全球南方”合作,中方将设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并在未来5年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1000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名额,提供10万个研修培训名额,启动“全球南方”青年领军者计划。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并行,中国开始转向云计算、5G技术、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等新前沿领域进行投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正不断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拉在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深空站网等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并合作深耕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坚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帮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务实合作造福“全球南方”2024年,中国外交致力于为加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凝聚共识,为汇聚“全球南方”合力发挥影响力。元首外交为“全球南方”大外交掌舵领航。在今年一系列双多边元首外交中,中国积极推进“全球南方”大外交。同为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中国和印尼就共同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2023年金砖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成为国际格局演变的标志性事件。今年10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和“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中方愿同金砖各国一道,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值得关注的是,喀山金砖峰会上实现了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的会晤。会晤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双方同意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不让具体分歧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推进世界多极化作出积极贡献。中印关系重启再出发,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全球南方”国家的期待,有力推动了“全球南方”的团结。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令世人瞩目。此番拉美两国三地之行,是习主席自2013年以来第六次赴拉美“走亲访友”,时隔8年再次到访太平洋对岸的“邻居”,也正值中国提出与拉美—加勒比海地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倡议十周年。 在秘鲁出席APEC会议期间,中秘双方就对接发展战略,打造务实合作新格局,加强贸易和投资“双轮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翼齐飞”,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两链融通”,达成共识。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钱凯港建成开港,也见证了“从钱凯到上海”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的诞生。作为东西半球两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巴西一道壮大了“全球南方”的力量和声音,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突出贡献。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今年5月,中国和巴西共同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得到100多个国家积极支持和响应,并会同有关“全球南方”国家发起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在解决国际热点冲突方面展现了“南方作为”和“南方力量”。在此次G20里约峰会上,围绕“全球治理机构改革”议题,习近平主席从经济、金融、贸易、数字、生态等五个方面阐明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立场,贡献了中国方案。作为对卢拉总统将峰会议题聚焦贫困与饥饿、国际秩序改革和应对气变三大议题的回应,习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八项行动,其中包括“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支持非洲发展”“支持减贫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等。这一举措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被称为中国面向“全球南方”、面向全球发展合作提出的整合式政策包。这些重要倡议和政策举措,顺应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大趋势,回应了“全球南方”最迫切的发展诉求,为推动实现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国宣布支持G20开展造福“全球南方”的务实合作,承诺2030年前自发展中国家累计进口额超过8万亿美元,中国将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单边开放。中国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与合作,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避免人工智能成为“富国和富人的游戏”。人工智能要对“全球南方”国家普惠开放。中国一贯主张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变革,不断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中国的这些主张在峰会上得到重申,使全球治理的“南方声音”更加响亮。也正是中国率先发声支持非盟整体加入二十国集团,使得非盟在此次峰会上首次正式坐进会议桌,极大增强了“全球南方”的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也是“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中国将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唱响“南方声音”,展现“南方担当”,推动“全球南方”成为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