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34yoeSaDC作者:宋微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宋微:为何持续看好中国成为国际普遍共识/e3pmub6h5/e3pr9baf6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世界政治和经济等层面的分歧和撕裂有增无减,国际社会对于改善全球治理需求也因此更加强烈,更加期待大国理性决策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广受国际认可。环球时报社一项面向46个国家、5.1万名民众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国外民众普遍对中国好感度高、印象好。国际形象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集成和外化,中国国际形象良好则是中国软硬实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在世界经济还未完全摆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新冠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动荡等又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状况遭受冲击。虽然面临内外复杂形势,但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为世界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环球时报社开展的这项全球民调显示,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各项实力被国外受访民众普遍评价为“强”,其中经济实力强获认可比例高达77%,展现了全球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认可和看好。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很小,至1978年也仅为1.7%,居世界第10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79年—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24.8%,居世界首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同时,中国也实现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这也收获了全球年轻群体的更高评价。在万众瞩目下,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创举;“中国智造”引领世界前沿科技发展并惠及全球;代表“中国速度”的高铁进一步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强劲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彰显着中国发展的奋发向上。 中国是提振世界发展信心的关键稳定器。在全球经济低迷和政治动荡频仍的背景下,国际层面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通过“以邻为壑”和泛安全化等操作保护本国利益成为西方政客的惯用说辞。一些西方大国的自私做法进一步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信心受挫。中国则明确宣示“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作为一个典型例子,中国不断以一系列务实行动,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市场之一。因此,国外民众普遍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潜能持积极看法,近八成国外民众对中国发展前景有信心,九成多国外受访民众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会持续增长,近六成认同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在这个方向上,一方面,中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2013年以来,中国先后部署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各自贸试验区累计开展3500余项改革试点,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累了经验,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中国继续推动区域合作,为地区发展注入动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2024年,中国推动签署与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塞尔维亚的3个自贸协定。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1/3左右,有力拉动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并为更广泛层面的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信心。 中国是世界文明“同心圆”的持续推动者。软实力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在文化、理念等方面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经济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中国的软实力也与日俱增。在对中国的主观情感方面,总体有63%的国外民众表示对中国有好感,其中非洲国家的对华好感度最高,达到84%。 一方面,中国的外交实践始终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关怀。中国历史上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也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向世界贡献国际公共产品,负责任大国形象深入人心。在大国博弈加剧、文明冲突激化的背景下,中国向世界贡献三大全球倡议;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伙伴国家携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推动减贫与更广泛层面的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民为邦本、革故鼎新、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传统政治理念也通过“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走向全球,为人类政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国际形象既是国家实力的综合展现,也是国民整体精神风貌的直观外化。在不断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的过程中,中国将进一步凝聚“全球南方”的发展共识,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为全球发展和增长注入更大的“中国动力”,为全球市场贡献更多的“中国机遇”。(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73671190380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36723142200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世界政治和经济等层面的分歧和撕裂有增无减,国际社会对于改善全球治理需求也因此更加强烈,更加期待大国理性决策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广受国际认可。环球时报社一项面向46个国家、5.1万名民众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国外民众普遍对中国好感度高、印象好。国际形象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集成和外化,中国国际形象良好则是中国软硬实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在世界经济还未完全摆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新冠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动荡等又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状况遭受冲击。虽然面临内外复杂形势,但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为世界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环球时报社开展的这项全球民调显示,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各项实力被国外受访民众普遍评价为“强”,其中经济实力强获认可比例高达77%,展现了全球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认可和看好。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很小,至1978年也仅为1.7%,居世界第10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79年—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24.8%,居世界首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同时,中国也实现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这也收获了全球年轻群体的更高评价。在万众瞩目下,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创举;“中国智造”引领世界前沿科技发展并惠及全球;代表“中国速度”的高铁进一步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强劲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彰显着中国发展的奋发向上。 中国是提振世界发展信心的关键稳定器。在全球经济低迷和政治动荡频仍的背景下,国际层面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通过“以邻为壑”和泛安全化等操作保护本国利益成为西方政客的惯用说辞。一些西方大国的自私做法进一步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信心受挫。中国则明确宣示“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作为一个典型例子,中国不断以一系列务实行动,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市场之一。因此,国外民众普遍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潜能持积极看法,近八成国外民众对中国发展前景有信心,九成多国外受访民众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会持续增长,近六成认同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在这个方向上,一方面,中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2013年以来,中国先后部署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各自贸试验区累计开展3500余项改革试点,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累了经验,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中国继续推动区域合作,为地区发展注入动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2024年,中国推动签署与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塞尔维亚的3个自贸协定。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1/3左右,有力拉动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并为更广泛层面的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信心。 中国是世界文明“同心圆”的持续推动者。软实力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在文化、理念等方面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经济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中国的软实力也与日俱增。在对中国的主观情感方面,总体有63%的国外民众表示对中国有好感,其中非洲国家的对华好感度最高,达到84%。 一方面,中国的外交实践始终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关怀。中国历史上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也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向世界贡献国际公共产品,负责任大国形象深入人心。在大国博弈加剧、文明冲突激化的背景下,中国向世界贡献三大全球倡议;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伙伴国家携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推动减贫与更广泛层面的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民为邦本、革故鼎新、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传统政治理念也通过“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走向全球,为人类政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国际形象既是国家实力的综合展现,也是国民整体精神风貌的直观外化。在不断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的过程中,中国将进一步凝聚“全球南方”的发展共识,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为全球发展和增长注入更大的“中国动力”,为全球市场贡献更多的“中国机遇”。(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