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9gKhGn1cz作者:章玉贵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章玉贵:世界经贸稳定需要中美共担责任/e3pmub6h5/e3pr9baf6在全球经贸体系面临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关键时期,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的美国和中国理应弥合分歧共担责任,着眼于世界经贸格局尤其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避免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步伐频繁遇阻。如果把时钟拨回到20多年前的2004年,世界经济正处于2003—2007年的“黄金5年周期”。彼时,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开始进入一些学者所说的“经济摩擦时代”。当年4月,首届副总理级别的中美商贸联委会在美国举行,开启了当时全球第四大贸易国与第一大贸易国之间碰撞与磋商交织的周期。美方当时之所以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烈度,盖因在时任总统小布什执政之初的三年间,美国流失至少260万个工作岗位。于是,美方有人将其归因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始在美国市场享受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待遇,对美出口陡增,结果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不过,随着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演变成为一场波及甚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基于稳定美国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现实考量,较好地处理了中美之间的经贸分歧。两国在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峰会、伦敦峰会、匹兹堡峰会上开展高水平合作,携手其他有责任感的经济体带领世界逐步走出危机。中美也于2009年至2015年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多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以2015年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例,双方就重大双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127项对话成果,涵盖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以及加强能源、环保、海洋、科技与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可以说,当今世界所关切的诸多重大问题,早在9年前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清单中就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充分证明了两个大国的战略远见与全球责任感。辗转曲折20多年后,历史又来到了一个与当年有些相似的节点。当世界迈入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2025年时,这两个最大经济体尤其美国又面临抉择时刻,中美既要正视双边复杂交织的分歧与竞争关系,更要站在世界经济与安全体系担保人的角度,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携手推动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双边、地区以及全球性挑战。在关乎国际经贸秩序的投资贸易规则、关税、争端解决机制、产供链稳定等重大核心问题上,中美如果不能相向而行,那么不仅将会显著增加国际经贸交易成本,还可能会加剧本已呈现小圈子化、小集团化和“以邻为壑”的国际经贸治理格局。当今时代的中美经贸关系,意义早已不限于每年7000亿美元上下的双边贸易额,还在于两国在新的竞合周期里如何探索破解双边、地区以及全球经贸领域的问题和不确定性。至少短时间内,美国仍将继续扮演全球增长重要引擎的角色,美国目前正处于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投资不断扩大,资本市场和交易活动有望保持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一些人认为美国将会一直这样“一枝独秀”下去,可以继续在经贸层面凭借“实力地位”随意霸凌他国,继续借助美元霸权和其他契机在世界范围内“割韭菜”。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美国确实仍是世界经贸秩序的一大主导性力量,但若抛开与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合作,仅仅依靠“在岸”“近岸”“友岸”等基于阵营对抗的操作,根本无法支撑其作为世界经济与金融超级大国的地位。即便强大如苹果、谷歌、微软、特斯拉、高通、英伟达等美国产业与科技巨头,也都不愿且经不起强行与中国市场切割。另外,随着中国显著加大研发投入并在一些核心科技与产业领域实现相当程度的自主可控,美国对华“卡脖子”难以得逞,对全球科技发展与关键产业的掌控力也遭到削弱。如果美国继续固执奉行对华经贸与科技打压政策,那么时间将进一步证明这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输格局。在与中国多轮战略博弈之后,美国国内包括政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打造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供应链难上加难,将“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从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中剥离出去更不可能。美国不可能实现其围堵遏压中国的目标,较为理性的做法是与中国在稳定宏观经济、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双赢和多赢。中美双方可以也完全应该以各自独特的国家智慧、必要的战略沟通,建立基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的相处之道。(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173739930419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37412149297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在全球经贸体系面临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关键时期,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的美国和中国理应弥合分歧共担责任,着眼于世界经贸格局尤其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避免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步伐频繁遇阻。如果把时钟拨回到20多年前的2004年,世界经济正处于2003—2007年的“黄金5年周期”。彼时,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开始进入一些学者所说的“经济摩擦时代”。当年4月,首届副总理级别的中美商贸联委会在美国举行,开启了当时全球第四大贸易国与第一大贸易国之间碰撞与磋商交织的周期。美方当时之所以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烈度,盖因在时任总统小布什执政之初的三年间,美国流失至少260万个工作岗位。于是,美方有人将其归因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始在美国市场享受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待遇,对美出口陡增,结果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不过,随着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演变成为一场波及甚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基于稳定美国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现实考量,较好地处理了中美之间的经贸分歧。两国在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峰会、伦敦峰会、匹兹堡峰会上开展高水平合作,携手其他有责任感的经济体带领世界逐步走出危机。中美也于2009年至2015年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多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以2015年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例,双方就重大双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127项对话成果,涵盖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以及加强能源、环保、海洋、科技与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可以说,当今世界所关切的诸多重大问题,早在9年前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清单中就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充分证明了两个大国的战略远见与全球责任感。辗转曲折20多年后,历史又来到了一个与当年有些相似的节点。当世界迈入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2025年时,这两个最大经济体尤其美国又面临抉择时刻,中美既要正视双边复杂交织的分歧与竞争关系,更要站在世界经济与安全体系担保人的角度,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携手推动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双边、地区以及全球性挑战。在关乎国际经贸秩序的投资贸易规则、关税、争端解决机制、产供链稳定等重大核心问题上,中美如果不能相向而行,那么不仅将会显著增加国际经贸交易成本,还可能会加剧本已呈现小圈子化、小集团化和“以邻为壑”的国际经贸治理格局。当今时代的中美经贸关系,意义早已不限于每年7000亿美元上下的双边贸易额,还在于两国在新的竞合周期里如何探索破解双边、地区以及全球经贸领域的问题和不确定性。至少短时间内,美国仍将继续扮演全球增长重要引擎的角色,美国目前正处于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投资不断扩大,资本市场和交易活动有望保持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一些人认为美国将会一直这样“一枝独秀”下去,可以继续在经贸层面凭借“实力地位”随意霸凌他国,继续借助美元霸权和其他契机在世界范围内“割韭菜”。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美国确实仍是世界经贸秩序的一大主导性力量,但若抛开与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合作,仅仅依靠“在岸”“近岸”“友岸”等基于阵营对抗的操作,根本无法支撑其作为世界经济与金融超级大国的地位。即便强大如苹果、谷歌、微软、特斯拉、高通、英伟达等美国产业与科技巨头,也都不愿且经不起强行与中国市场切割。另外,随着中国显著加大研发投入并在一些核心科技与产业领域实现相当程度的自主可控,美国对华“卡脖子”难以得逞,对全球科技发展与关键产业的掌控力也遭到削弱。如果美国继续固执奉行对华经贸与科技打压政策,那么时间将进一步证明这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输格局。在与中国多轮战略博弈之后,美国国内包括政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打造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供应链难上加难,将“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从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中剥离出去更不可能。美国不可能实现其围堵遏压中国的目标,较为理性的做法是与中国在稳定宏观经济、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双赢和多赢。中美双方可以也完全应该以各自独特的国家智慧、必要的战略沟通,建立基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的相处之道。(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