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QF4trIMOy作者:伍国opinion.huanqiu.comarticle伍国:从历史教育看美国高校文科转型/e3pmub6h5/e3pr9baf6近几年,由于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热点变化,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出现了工程技术专业吃香、文科教育式微,一些大学的人文系科不断或关闭或合并或转型的现象。这些转型,与急速变迁的当代社会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甚至也不仅仅涉及纯文科。近两年,在美国,即使是过去非常受追捧的计算机科学系,其毕业生也出现了找工作难的情况。当然,人文社科专业的“关停并转”确实更为突出,这些专业该不该存在的“合法性”也一直受到方方面面的质疑。这些危机和质疑如果能促使相关从业者积极反思并加以应对,可以帮助相关学科不断调适,继续前行。笔者2006年入职所任教的大学时,就曾听说过去因为“招生”(主要是指学生入学后最终选择以某个学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或辅修的人数)连年危机,社会学系最终被学校撤销。在2022年的全校改革中,又有一批学科被裁撤,如宗教研究和地质学。笔者所在的历史系最终和去掉了“宗教研究”的哲学系实现了合并。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美国的学科危机一直存在,而大学会随时作出调整。平心而论,美国高教界整体裁撤英文系和历史系的案例极少出现。英文是美国人的母语,对英语语言和文学的研究是不太会被轻易裁掉的;而历史系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是现代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高校普遍重视历史学科。在操作层面,首先,美国公立大学的通识教育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修读“世界史”或“西方文明史”,因为美国教育体系期待大学生对世界有基本的了解。其次,历史专业的学生进一步以国家和区域为基础,选修更为细致的历史课程,学习史学理论和方法、原始资料的运用,并进行合乎逻辑的实证研究。很多本科学习历史的美国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法律并最终成为律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本科阶段大量深入细致的文本阅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与评判,以及对细节、证据和逻辑的重视有助于为学习法律奠定基础。就此而言,中外历史学教育是相通的,一位中国历史学家曾表示,历史研究如同“重审旧案”。与此同时,美国高校历史教育仍然在不断反思和调整。在美国,学界和社会一直在追问,学历史有什么用。笔者在美从事高校历史教育近19年的一个感受是,对过去发生了什么产生朴素的好奇,是很多选学历史学生的基本动力。有的美国学生认为,和政治学相比,历史系关于相似主题的课堂讨论提供了更多细节和更多普通人的生活经历。这是美国高校历史教学的一个特色。另一些学生则站在一个更高的认知位置。在笔者2025春季学期的课堂上,一名美国学生说:“我们需要珍视历史学习,以便能够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并改善我们的未来。”这种意识本质上和中国传统史学“以史为鉴”思想是一致的。当然,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学者自身也有着相当的思考,能够把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进入更深层次的现实思考。因而,这里的问题不在于文科是否天然脱离实际,而在于教授者能否通过教学展现学科的魅力。美国的很多历史系本科毕业生会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教育学,以考取高中教师资格证书,并把在高中教授历史作为职业定位。笔者教过的一名美国学生后来就成了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他在工作后向笔者请教如何教好宋代历史以及该读哪些相关的英文研究。经过几番讨论后,这名学生确定要向他的学生强调宋代官僚制度的重要性,并希望他的学生借此反思美国的官僚制度。他说,希望他的学生“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还有一些后来从政的本校历史系校友非常珍视历史系给予的对非西方文化的深度认知。让学生通过学习外国历史反观自身,获得跨文化互鉴视野,是美国高校历史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当然,在这种思辨意识以外,美国高校历史学科也在走向实用。很多美国大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运用到公共史学,即在博物馆建设、纪录片拍摄等实践中,鼓励历史系本科生学习博物馆学课程。有的大学积极推进“数字人文”工程,如数字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资料及数字出版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历史系如果以完成实证性的历史学毕业论文并答辩通过作为毕业的唯一标准,可能损害一部分喜欢动手拍纪录片或写历史小说的学生的兴趣,因而可以考虑毕业标准多元化。事实上,把实践知识注入看来“不太现实”的课程是完全可行的。笔者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学习英语专业的时候,就因为课程改革,在英美文学和外交翻译以外学到了一些看似和专业无关的内容,例如建筑、浮法玻璃制造、石油钻探等。很多年后,一些英国诗人的作品忘了,但石油的开采一直深深记得,在美国的石油博物馆里看到图解石油开采过程、用过的钻头等,笔者还能记起当年在英语系学到的石油钻探法。可见,文科专业既可以引导学生纵深思考,像前述的美国学生反思历史知识和教训的当代意义一样,也可以转向实践和实用,并进一步实现文科专业的跨学科整合。(作者是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173912345245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39142013429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近几年,由于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热点变化,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出现了工程技术专业吃香、文科教育式微,一些大学的人文系科不断或关闭或合并或转型的现象。这些转型,与急速变迁的当代社会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甚至也不仅仅涉及纯文科。近两年,在美国,即使是过去非常受追捧的计算机科学系,其毕业生也出现了找工作难的情况。当然,人文社科专业的“关停并转”确实更为突出,这些专业该不该存在的“合法性”也一直受到方方面面的质疑。这些危机和质疑如果能促使相关从业者积极反思并加以应对,可以帮助相关学科不断调适,继续前行。笔者2006年入职所任教的大学时,就曾听说过去因为“招生”(主要是指学生入学后最终选择以某个学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或辅修的人数)连年危机,社会学系最终被学校撤销。在2022年的全校改革中,又有一批学科被裁撤,如宗教研究和地质学。笔者所在的历史系最终和去掉了“宗教研究”的哲学系实现了合并。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美国的学科危机一直存在,而大学会随时作出调整。平心而论,美国高教界整体裁撤英文系和历史系的案例极少出现。英文是美国人的母语,对英语语言和文学的研究是不太会被轻易裁掉的;而历史系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是现代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高校普遍重视历史学科。在操作层面,首先,美国公立大学的通识教育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修读“世界史”或“西方文明史”,因为美国教育体系期待大学生对世界有基本的了解。其次,历史专业的学生进一步以国家和区域为基础,选修更为细致的历史课程,学习史学理论和方法、原始资料的运用,并进行合乎逻辑的实证研究。很多本科学习历史的美国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法律并最终成为律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本科阶段大量深入细致的文本阅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与评判,以及对细节、证据和逻辑的重视有助于为学习法律奠定基础。就此而言,中外历史学教育是相通的,一位中国历史学家曾表示,历史研究如同“重审旧案”。与此同时,美国高校历史教育仍然在不断反思和调整。在美国,学界和社会一直在追问,学历史有什么用。笔者在美从事高校历史教育近19年的一个感受是,对过去发生了什么产生朴素的好奇,是很多选学历史学生的基本动力。有的美国学生认为,和政治学相比,历史系关于相似主题的课堂讨论提供了更多细节和更多普通人的生活经历。这是美国高校历史教学的一个特色。另一些学生则站在一个更高的认知位置。在笔者2025春季学期的课堂上,一名美国学生说:“我们需要珍视历史学习,以便能够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并改善我们的未来。”这种意识本质上和中国传统史学“以史为鉴”思想是一致的。当然,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学者自身也有着相当的思考,能够把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进入更深层次的现实思考。因而,这里的问题不在于文科是否天然脱离实际,而在于教授者能否通过教学展现学科的魅力。美国的很多历史系本科毕业生会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教育学,以考取高中教师资格证书,并把在高中教授历史作为职业定位。笔者教过的一名美国学生后来就成了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他在工作后向笔者请教如何教好宋代历史以及该读哪些相关的英文研究。经过几番讨论后,这名学生确定要向他的学生强调宋代官僚制度的重要性,并希望他的学生借此反思美国的官僚制度。他说,希望他的学生“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还有一些后来从政的本校历史系校友非常珍视历史系给予的对非西方文化的深度认知。让学生通过学习外国历史反观自身,获得跨文化互鉴视野,是美国高校历史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当然,在这种思辨意识以外,美国高校历史学科也在走向实用。很多美国大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运用到公共史学,即在博物馆建设、纪录片拍摄等实践中,鼓励历史系本科生学习博物馆学课程。有的大学积极推进“数字人文”工程,如数字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资料及数字出版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历史系如果以完成实证性的历史学毕业论文并答辩通过作为毕业的唯一标准,可能损害一部分喜欢动手拍纪录片或写历史小说的学生的兴趣,因而可以考虑毕业标准多元化。事实上,把实践知识注入看来“不太现实”的课程是完全可行的。笔者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学习英语专业的时候,就因为课程改革,在英美文学和外交翻译以外学到了一些看似和专业无关的内容,例如建筑、浮法玻璃制造、石油钻探等。很多年后,一些英国诗人的作品忘了,但石油的开采一直深深记得,在美国的石油博物馆里看到图解石油开采过程、用过的钻头等,笔者还能记起当年在英语系学到的石油钻探法。可见,文科专业既可以引导学生纵深思考,像前述的美国学生反思历史知识和教训的当代意义一样,也可以转向实践和实用,并进一步实现文科专业的跨学科整合。(作者是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