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R44K0CIse作者:代帆opinion.huanqiu.comarticle代帆:贫困仍是菲社会面临的一大未解难题/e3pmub6h5/e3pr9baf6菲律宾国内政治动荡近日引发外界关注。菲律宾众议院日前正式对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提出弹劾,共有215名众议员签署了针对莎拉的弹劾申诉,超过所需的三分之一众议员同意的最低门槛。这是菲律宾历史上第一次针对在任副总统的弹劾案,相关文件已被提交至参议院等待审议,而莎拉7日对此回应称自己并没有辞职的计划。 根据菲律宾相关法律规定,在参议院获得占总席位2/3的参议员支持,弹劾案方可通过。而参议院的审议可能到今年6月才能开始。耐人寻味的是,此次众议院弹劾的主要起诉人,是菲律宾现任总统马科斯之子、资深多数党副领袖桑德罗·马科斯。其实,在菲律宾的政治舞台上,类似的“惊心大剧”实属平常。六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三年一次的中期选举,以及为了筹备选举而展开的各类政治角逐,期间总会有与联盟、背叛、暗杀等相关的事情发生。可以说,这构成了一幕幕菲律宾“政治戏剧”。即便在整个东南亚地区范围,也鲜少有国家的国内政治如菲律宾一般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虽然个别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国内政治纷争,但行政力量依然追求改善老百姓福祉,政府能切实制订出各类发展计划,实现国家经济向上发展。 从国内社会经济治理看,按照每日5.5美元(2011年国际价格)的标准,2012年菲律宾的贫困率为64.9%;到2021年,按照同一标准,菲律宾的贫困率依然高达55.3%。菲律宾民调机构社会气象站在2024年7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该年6月约有58%的菲律宾家庭认为自己处于贫困状态。换而言之,在菲律宾于1946年独立之后的近80年,贫困问题依然是菲律宾社会面临的一大未解难题。 今年2月3日菲律宾农业部部长劳雷尔宣布,由于国内大米价格高涨,菲律宾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菲政府计划在6个月内售出15万吨大米以稳定国内市场,而这些大米来源于国家粮食局的储备。作为农业人口大国,菲律宾一直未能实现基本的粮食安全,其粮食严重依赖进口。2024年菲律宾大米进口总量创下468.4万吨的历史新高,比2023年的360.7万吨高出近30%。2022年马科斯在竞选总统时,承诺将米价降至每公斤20比索,但菲律宾统计局在2025年2月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中旬菲律宾全国大米的平均零售价仍然高达每公斤48.12比索。菲律宾智库伊本基金会去年10月曾表示,2021至2023年间,菲被列为东南亚粮食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此期间,约有5100万菲律宾人遭受过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选举改写了菲律宾政治家族兴衰更替的历史,但并未改变的是选民们的命运。选民的呼声似乎并不重要,因为在政治家族控制的菲律宾政治舞台上,选民的职责和使命在每一次投票之后似乎已经终结。一些政治人物并不关心如何搞好国内的政治治理和经济治理,如何发展好国家,如何让民众过上更幸福的日子。他们只是关心实现家族发财致富的梦想,把国家作为追逐家族和个人利益的工具。与此同时,这些政治人物会借助国内舆论和民族主义力量,将国内的不满情绪通过议题设置引向外部。有一组数据其实很能说明问题:2025年菲律宾的军费预算达到3151亿比索,比2024年增加745亿比索,与此同时,菲政府却削减了社会福利和发展部用于扶贫的124.5亿比索预算。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曾名列地区前茅,与日本、新加坡同属亚洲较富裕的国家。但到了上世纪末,菲律宾的人均GDP已经降到东盟国家第5位。2020年,菲律宾的人均GDP又被越南超过,在东盟中排名下滑至第7,仅高于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因此,对于像菲律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理应搞好周边国家关系,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把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为宗旨。但在现实中,菲律宾似乎走上了一条对外挑衅树敌、国内纷争不绝的道路。这显然与大多数菲国民众的利益相悖。(作者是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菲律宾研究中心主任) 173920907790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39209077904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菲律宾国内政治动荡近日引发外界关注。菲律宾众议院日前正式对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提出弹劾,共有215名众议员签署了针对莎拉的弹劾申诉,超过所需的三分之一众议员同意的最低门槛。这是菲律宾历史上第一次针对在任副总统的弹劾案,相关文件已被提交至参议院等待审议,而莎拉7日对此回应称自己并没有辞职的计划。 根据菲律宾相关法律规定,在参议院获得占总席位2/3的参议员支持,弹劾案方可通过。而参议院的审议可能到今年6月才能开始。耐人寻味的是,此次众议院弹劾的主要起诉人,是菲律宾现任总统马科斯之子、资深多数党副领袖桑德罗·马科斯。其实,在菲律宾的政治舞台上,类似的“惊心大剧”实属平常。六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三年一次的中期选举,以及为了筹备选举而展开的各类政治角逐,期间总会有与联盟、背叛、暗杀等相关的事情发生。可以说,这构成了一幕幕菲律宾“政治戏剧”。即便在整个东南亚地区范围,也鲜少有国家的国内政治如菲律宾一般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虽然个别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国内政治纷争,但行政力量依然追求改善老百姓福祉,政府能切实制订出各类发展计划,实现国家经济向上发展。 从国内社会经济治理看,按照每日5.5美元(2011年国际价格)的标准,2012年菲律宾的贫困率为64.9%;到2021年,按照同一标准,菲律宾的贫困率依然高达55.3%。菲律宾民调机构社会气象站在2024年7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该年6月约有58%的菲律宾家庭认为自己处于贫困状态。换而言之,在菲律宾于1946年独立之后的近80年,贫困问题依然是菲律宾社会面临的一大未解难题。 今年2月3日菲律宾农业部部长劳雷尔宣布,由于国内大米价格高涨,菲律宾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菲政府计划在6个月内售出15万吨大米以稳定国内市场,而这些大米来源于国家粮食局的储备。作为农业人口大国,菲律宾一直未能实现基本的粮食安全,其粮食严重依赖进口。2024年菲律宾大米进口总量创下468.4万吨的历史新高,比2023年的360.7万吨高出近30%。2022年马科斯在竞选总统时,承诺将米价降至每公斤20比索,但菲律宾统计局在2025年2月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中旬菲律宾全国大米的平均零售价仍然高达每公斤48.12比索。菲律宾智库伊本基金会去年10月曾表示,2021至2023年间,菲被列为东南亚粮食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此期间,约有5100万菲律宾人遭受过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选举改写了菲律宾政治家族兴衰更替的历史,但并未改变的是选民们的命运。选民的呼声似乎并不重要,因为在政治家族控制的菲律宾政治舞台上,选民的职责和使命在每一次投票之后似乎已经终结。一些政治人物并不关心如何搞好国内的政治治理和经济治理,如何发展好国家,如何让民众过上更幸福的日子。他们只是关心实现家族发财致富的梦想,把国家作为追逐家族和个人利益的工具。与此同时,这些政治人物会借助国内舆论和民族主义力量,将国内的不满情绪通过议题设置引向外部。有一组数据其实很能说明问题:2025年菲律宾的军费预算达到3151亿比索,比2024年增加745亿比索,与此同时,菲政府却削减了社会福利和发展部用于扶贫的124.5亿比索预算。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曾名列地区前茅,与日本、新加坡同属亚洲较富裕的国家。但到了上世纪末,菲律宾的人均GDP已经降到东盟国家第5位。2020年,菲律宾的人均GDP又被越南超过,在东盟中排名下滑至第7,仅高于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因此,对于像菲律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理应搞好周边国家关系,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把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为宗旨。但在现实中,菲律宾似乎走上了一条对外挑衅树敌、国内纷争不绝的道路。这显然与大多数菲国民众的利益相悖。(作者是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菲律宾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