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ciGSMlrLi作者:黄萌萌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黄萌萌:德国“战略自主”之路会怎么走/e3pmub6h5/e3pr9baf6当地时间24日,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初步结果公布,以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主席默茨为总理候选人的联盟党获胜。默茨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再次建立一个有行动力的政府”。“外部世界不会等待我们,也不会等待持久的组阁谈判。我们现在必须快速行动,以便能够在国内做正确的事情,让全世界感受到德国将再次得到可靠的治理。”默茨还称,德国的外交政策目标是尽快加强欧洲,以便真正逐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可以说,德国在此次大选后面临的局面是“内忧外患”。内政方面,德国连续两年经济负增长,难民问题引发社会分裂与政治动荡,民众对政府不满指数升高。外交方面,欧盟传统价值观与对外政策受到美国新政府的冲击,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被美国边缘化,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遭到沉重打击。此次大选的最终结果,以及之后各主要政党的组阁情况,对德国能否走出经济和社会困局、能否加强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以及重塑德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从选举初步结果来看,德国的“政治碎片化”情况并未缓解。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虽然以28.5%的支持率获得第一大党的地位,但这也是联盟党历史上第二差的选举成绩。前执政联盟“红绿灯”所属的三个党派均在选举中惨败。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说,对社民党而言,“这是一个苦涩的选举结果”,自民党主席、前财政部长林德纳更是声称“要退出政坛”。最大的赢家是极右翼选择党,以20.8%的支持率一跃成为德国第二大党。第二大赢家是德国左翼党,其政治主张吸引了大量年轻选民,出人意料地获得了8.8%的得票率。 尽管选择党单方面表达了与联盟党组阁的意愿,但德国建制派政党早已表示不会与其组阁,宣称这是抵挡德国极右翼势力的最后机会。当前,联盟党与社民党取得的议席相加后超过半数,他们组成大联合政府的可能性最大,默茨也将正式出任总理。然而,即使联盟党稳坐第一大党地位,获得组阁优先权,但德国极右翼和左翼党选票激增,分走中间派政党大量选票,其组阁之路也将面临挑战。在内忧外患中,默茨表示要在4月复活节前完成组阁,但组阁可能会耗时数周甚至数月,无论组阁情况如何,德国新政府都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德国在欧洲安全困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挑战下的“重新定位”。欧盟各国极为关注此次德国大选结果,期待德国能够尽快成立新政府,承担更多欧盟防务责任,协调各国立场,维护欧盟在多极秩序中重要一极的地位。面对“特朗普2.0”时代美国对欧政策转变,德国无疑需要在欧盟承担更多领导责任。在安全政策“时代转折”政治浪潮中,德国将逐渐改变多年来引以为傲的“文明力量”规范性角色定位,力主塑造欧盟“地缘政治力量”。德国建制派政党——无论是联盟党还是社民党——均主张加强欧洲战略自主,包括加大欧盟军工企业投资、协调军工采购机制、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发展,以及继续增加国防开支。唯一的分歧可能在于,是否因为提升国防开支而突破德国财政“零赤字”的原则。而在未来四年作为德国联邦议会最大反对党的选择党,在投票中可对政治决策产生较大影响,但其目前专注于国内政治,在外交政策上的影响力稍逊一筹。为达到战略自主的目的,德国新政府必然会承担更多欧盟防务责任,推动欧盟参与解决俄乌冲突的谈判,加强欧盟框架下的军备建设,提升国防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超过2%的标准。但同时,新政府也将努力维持德美关系的韧性。由于欧洲难以在短期内摆脱对美国的防务依赖,德国不会放弃劝说美国回归美欧联盟政策。默茨领导的联盟党认为,欧俄对抗型秩序已经成型,俄乌或可实现停火,但中短期内欧俄和解的概率较低,德国仍然需要维持“基于规则”国际秩序与多边主义捍卫者的形象,维护欧盟价值观。此外,联盟党也主张在贸易和投资政策上对美作出一定让步,如德国与欧盟购买更多美国能源、赴美投资建厂、降低德国对美贸易顺差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德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在延续中调整,并呈现出两面性的特点。尽管联盟党主张在关键领域减少对华依赖、将中国视为“制度性对手”等,但在美欧裂痕明显加深情况下,为规避来自美国的“背刺”,德国与欧盟或在全球治理领域将加强对华务实合作。不过,短期内德国对华“去风险”政策可能不会改变,德国也会在与美国的交易和讨价还价过程中“打中国牌”。(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174042181549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40438152379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当地时间24日,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初步结果公布,以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主席默茨为总理候选人的联盟党获胜。默茨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再次建立一个有行动力的政府”。“外部世界不会等待我们,也不会等待持久的组阁谈判。我们现在必须快速行动,以便能够在国内做正确的事情,让全世界感受到德国将再次得到可靠的治理。”默茨还称,德国的外交政策目标是尽快加强欧洲,以便真正逐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可以说,德国在此次大选后面临的局面是“内忧外患”。内政方面,德国连续两年经济负增长,难民问题引发社会分裂与政治动荡,民众对政府不满指数升高。外交方面,欧盟传统价值观与对外政策受到美国新政府的冲击,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被美国边缘化,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遭到沉重打击。此次大选的最终结果,以及之后各主要政党的组阁情况,对德国能否走出经济和社会困局、能否加强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以及重塑德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从选举初步结果来看,德国的“政治碎片化”情况并未缓解。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虽然以28.5%的支持率获得第一大党的地位,但这也是联盟党历史上第二差的选举成绩。前执政联盟“红绿灯”所属的三个党派均在选举中惨败。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说,对社民党而言,“这是一个苦涩的选举结果”,自民党主席、前财政部长林德纳更是声称“要退出政坛”。最大的赢家是极右翼选择党,以20.8%的支持率一跃成为德国第二大党。第二大赢家是德国左翼党,其政治主张吸引了大量年轻选民,出人意料地获得了8.8%的得票率。 尽管选择党单方面表达了与联盟党组阁的意愿,但德国建制派政党早已表示不会与其组阁,宣称这是抵挡德国极右翼势力的最后机会。当前,联盟党与社民党取得的议席相加后超过半数,他们组成大联合政府的可能性最大,默茨也将正式出任总理。然而,即使联盟党稳坐第一大党地位,获得组阁优先权,但德国极右翼和左翼党选票激增,分走中间派政党大量选票,其组阁之路也将面临挑战。在内忧外患中,默茨表示要在4月复活节前完成组阁,但组阁可能会耗时数周甚至数月,无论组阁情况如何,德国新政府都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德国在欧洲安全困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挑战下的“重新定位”。欧盟各国极为关注此次德国大选结果,期待德国能够尽快成立新政府,承担更多欧盟防务责任,协调各国立场,维护欧盟在多极秩序中重要一极的地位。面对“特朗普2.0”时代美国对欧政策转变,德国无疑需要在欧盟承担更多领导责任。在安全政策“时代转折”政治浪潮中,德国将逐渐改变多年来引以为傲的“文明力量”规范性角色定位,力主塑造欧盟“地缘政治力量”。德国建制派政党——无论是联盟党还是社民党——均主张加强欧洲战略自主,包括加大欧盟军工企业投资、协调军工采购机制、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发展,以及继续增加国防开支。唯一的分歧可能在于,是否因为提升国防开支而突破德国财政“零赤字”的原则。而在未来四年作为德国联邦议会最大反对党的选择党,在投票中可对政治决策产生较大影响,但其目前专注于国内政治,在外交政策上的影响力稍逊一筹。为达到战略自主的目的,德国新政府必然会承担更多欧盟防务责任,推动欧盟参与解决俄乌冲突的谈判,加强欧盟框架下的军备建设,提升国防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超过2%的标准。但同时,新政府也将努力维持德美关系的韧性。由于欧洲难以在短期内摆脱对美国的防务依赖,德国不会放弃劝说美国回归美欧联盟政策。默茨领导的联盟党认为,欧俄对抗型秩序已经成型,俄乌或可实现停火,但中短期内欧俄和解的概率较低,德国仍然需要维持“基于规则”国际秩序与多边主义捍卫者的形象,维护欧盟价值观。此外,联盟党也主张在贸易和投资政策上对美作出一定让步,如德国与欧盟购买更多美国能源、赴美投资建厂、降低德国对美贸易顺差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德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在延续中调整,并呈现出两面性的特点。尽管联盟党主张在关键领域减少对华依赖、将中国视为“制度性对手”等,但在美欧裂痕明显加深情况下,为规避来自美国的“背刺”,德国与欧盟或在全球治理领域将加强对华务实合作。不过,短期内德国对华“去风险”政策可能不会改变,德国也会在与美国的交易和讨价还价过程中“打中国牌”。(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