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CLZxomJCc作者:廉德瑰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廉德瑰:中日韩自贸谈判可从解决经贸分歧入手/e3pmub6h5/e3pr9baf6日前,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会后,三国经贸部门共同发表《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表示继续支持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制,并将就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保持讨论。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的恢复迹象,是东北亚地缘经济与全球经贸格局演变的重要动向。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前景依然存在,但仍将面临各种挑战。 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能够恢复的直接原因,在于三国均面临来自美国的关税大棒。当地时间2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对等关税”计划,其中针对中国征收关税的税率为34%,日本为24%,韩国为25%。在此之前,美方实际上已经宣布了针对中日韩的多轮加征关税措施,其中就有直击日韩产业要害的25%进口车辆关税。可以说,本就因各种原因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日韩经济,已然被美国的关税政策逼到墙角。重启自贸协定谈判,是应对“特朗普2.0”时代下复杂和不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为未来两国经济“上保险”的重要举措。三国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的贸易额较生效前出现显著增长,更加说明了三国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东北亚最主要的三个经济体,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三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对地区、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以2023年为例:中日韩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制造业增加值占RCEP区域的比重高达80%以上,贡献了亚洲经济增量的70%和全球经济增量的36%。若自贸区能够完成建设,三国在相关经济领域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将更加巨大,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将进一步上升。例如,若三国间95%商品“零关税”的举措能够落地,三国间贸易额预计将提升3200亿美元,并且在汽车、半导体、精细化工等领域形成深度整合的产业生态圈;三国清洁能源投资占全球的41%,自贸协定若达成,可推动碳边境调节机制对接,共建东北亚碳交易市场,预计能够带动绿色投资增加超5000亿美元。围绕中日韩自贸区,更多东亚乃至其他区域国家参与的经济合作圈也将逐渐形成,届时东北亚的经济地理状况可能得到彻底改变,区域政治和安全稳定的经济基础也将更加牢固。 虽然中日韩自贸区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要看到,受贸易壁垒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自贸协定的谈判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在贸易壁垒方面,三国在半导体领域出口管制、汽车领域限制性措施、农产品保护等方面仍然存在分歧;在地缘政治层面,域外国家美国频繁插手东北亚事务,日韩两国在政治、经济层面也与美国捆绑较深,其与中国的合作时刻面临美国的压力甚至阻挠。 面对这两重难题,三国可以优先解决经贸上存在的分歧。例如,三国可以优先考虑完成达成多项共识的货物贸易谈判,针对数字贸易、政府采购等难点领域采取较为灵活的合作机制;推动三国联动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重点领域示范项目,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动能。而在地缘政治层面,三国应加强沟通,深化多边合作,强调现有共识,打造和平友好、互利共赢、引领未来的合作模式,尽最大努力克服历史问题和域外势力干涉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中日韩合作的本质,是“中等强国”群体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寻求战略自主的实践。这一进程不仅关乎区域经济整合,更是对“亚洲世纪”治理模式的探索。在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三国需通过制度层面、治理层面和国家间交往模式层面的创新打破“安全-发展”悖论,使中日韩合作成为东亚和平稳定与地区合作的稳固平台,以及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区域合作的全新范式。(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174413177762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44153097349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日前,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会后,三国经贸部门共同发表《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表示继续支持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制,并将就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保持讨论。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的恢复迹象,是东北亚地缘经济与全球经贸格局演变的重要动向。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前景依然存在,但仍将面临各种挑战。 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能够恢复的直接原因,在于三国均面临来自美国的关税大棒。当地时间2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对等关税”计划,其中针对中国征收关税的税率为34%,日本为24%,韩国为25%。在此之前,美方实际上已经宣布了针对中日韩的多轮加征关税措施,其中就有直击日韩产业要害的25%进口车辆关税。可以说,本就因各种原因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日韩经济,已然被美国的关税政策逼到墙角。重启自贸协定谈判,是应对“特朗普2.0”时代下复杂和不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为未来两国经济“上保险”的重要举措。三国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的贸易额较生效前出现显著增长,更加说明了三国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东北亚最主要的三个经济体,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三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对地区、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以2023年为例:中日韩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制造业增加值占RCEP区域的比重高达80%以上,贡献了亚洲经济增量的70%和全球经济增量的36%。若自贸区能够完成建设,三国在相关经济领域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将更加巨大,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将进一步上升。例如,若三国间95%商品“零关税”的举措能够落地,三国间贸易额预计将提升3200亿美元,并且在汽车、半导体、精细化工等领域形成深度整合的产业生态圈;三国清洁能源投资占全球的41%,自贸协定若达成,可推动碳边境调节机制对接,共建东北亚碳交易市场,预计能够带动绿色投资增加超5000亿美元。围绕中日韩自贸区,更多东亚乃至其他区域国家参与的经济合作圈也将逐渐形成,届时东北亚的经济地理状况可能得到彻底改变,区域政治和安全稳定的经济基础也将更加牢固。 虽然中日韩自贸区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要看到,受贸易壁垒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自贸协定的谈判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在贸易壁垒方面,三国在半导体领域出口管制、汽车领域限制性措施、农产品保护等方面仍然存在分歧;在地缘政治层面,域外国家美国频繁插手东北亚事务,日韩两国在政治、经济层面也与美国捆绑较深,其与中国的合作时刻面临美国的压力甚至阻挠。 面对这两重难题,三国可以优先解决经贸上存在的分歧。例如,三国可以优先考虑完成达成多项共识的货物贸易谈判,针对数字贸易、政府采购等难点领域采取较为灵活的合作机制;推动三国联动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重点领域示范项目,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动能。而在地缘政治层面,三国应加强沟通,深化多边合作,强调现有共识,打造和平友好、互利共赢、引领未来的合作模式,尽最大努力克服历史问题和域外势力干涉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中日韩合作的本质,是“中等强国”群体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寻求战略自主的实践。这一进程不仅关乎区域经济整合,更是对“亚洲世纪”治理模式的探索。在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三国需通过制度层面、治理层面和国家间交往模式层面的创新打破“安全-发展”悖论,使中日韩合作成为东亚和平稳定与地区合作的稳固平台,以及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区域合作的全新范式。(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