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DCsRnWCbt作者:周秋君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周秋君:中欧合作为国际变局增加“压舱石”/e3pmub6h5/e3pr9baf64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互通电话。紧接着,4月10日至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这不仅是桑切斯三年来第三次访华,也预示着中欧领导人新一轮互动的开启。2025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又逢美国向全球发起“关税战”的特殊时期,中欧双方都面临着严峻考验与转型机遇,在此背景下,中欧关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欧合作也被赋予了更特殊的价值。 中欧关系在国际关系中有着独特优势。地缘政治方面,中欧之间没有直接冲突,并且在独立自主和推动国际社会发展上,双方有着共同的原则与追求。戴高乐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不仅塑造了当今法国的外交风格,也对整个欧洲的外交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总统马克龙自2017年上任后,秉持法国与欧盟相辅相成的政治理念,积极推动欧洲的独立与发展,以实现法国的目标。他提出的“欧洲战略自主”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却彰显了欧盟在全球格局中寻求独特地位的决心,这也受到中国的重视与支持,中国始终支持一个多样化的世界和一体化的欧洲。 在国际交往准则上,中欧都倡导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国际制度体系。与特朗普政府接连“退群”的行为截然不同,中欧积极捍卫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公平正义,大力倡导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在经济方面,中欧作为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球的1/3,2023年中欧经济分别同比增长5.2%和0.4%,合力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3%。当前,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中欧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7858.24亿美元,相比2023年增长了28.37亿美元,同比增长0.4%,反映出中欧经贸关系具有的韧性与互补性。尽管中国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竞争优势不断加大,欧盟原有的一些优势相对缩小,但双方在绿色转型、人工智能、第三方市场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合作空间,并且正在通过技术合作、市场准入等方式,对接彼此的工业发展战略,实现互利共赢。在文化方面,中欧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出了双方独特的交往智慧,也促使双方形成了不同于美国的战略利益,能够关照彼此利益,重视国际制度安排的作用,共同追求全球范围内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然而,特朗普第二个总统任期内一系列反常规操作,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可能引发全球力量布局的新一轮调整。欧洲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国家利益,一方面希望提升战略自主性,避免过度依赖中美任何一方;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与合作方式。 在此过程中,欧洲时常表现出犹豫和摇摆。自2023年欧盟提出对华“去风险”以来,中欧合作进程受到一定阻碍。这主要源于欧盟内部治理迟滞以及国际力量格局的快速变化。欧盟内部并不统一,各成员国发展阶段、地缘政治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差异,导致在国际重大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声音。这不仅阻碍了欧盟一体化进程,削弱了其应对国际危机的行动力和话语权,如在对华“去风险”政策上,各成员国做法不一,就充分暴露了内部的明显分歧。另外,欧盟内部缺乏强大的“头部力量”,其对外政策有时难以反映成员国的普遍利益,而只是部分群体或国家的诉求,分散了欧盟对华政策的执行力。外部来看,尽管欧盟与美国在行为逻辑上存在本质区别,但作为共享西方民主制度的传统盟友,加上北约的纽带作用,跨大西洋两岸仍有诸多共同话题。特朗普上台后,欧洲国家虽对其进行声讨,但反对的主要是特朗普本人及其团队,并非美国整体和所有政治力量。从这个角度看,欧盟此时向中国发出积极信号,一方面是希望借助中国力量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维护本土利益;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为“反制裁”预留时间,观察全球走势,以便灵活调整策略。 美国政府将关税作为政治武器,不仅扰乱了经济规律和国际商业秩序,还人为制造不确定性,打压民众信心,迫使各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受美国不确定的关税政策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严重冲击国际贸易,破坏全球经济稳定,也将最终反噬自身。在此背景下,中欧加强对话意义非凡。通过交流沟通,中方可以了解欧盟的顾虑与预期,欧盟也能了解中方有充足的储备政策工具,有能力抵抗不确定性,进而增强自身抵御危机的信心;同时,中欧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在美国政府意欲靠关税为自己带来短期政治收益的时刻,选择以扩大双向开放来深化利益交融,也将如压舱石一般,为提振全球信心发挥关键作用,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作者是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174422127778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4423830308812[]{"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4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互通电话。紧接着,4月10日至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这不仅是桑切斯三年来第三次访华,也预示着中欧领导人新一轮互动的开启。2025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又逢美国向全球发起“关税战”的特殊时期,中欧双方都面临着严峻考验与转型机遇,在此背景下,中欧关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欧合作也被赋予了更特殊的价值。 中欧关系在国际关系中有着独特优势。地缘政治方面,中欧之间没有直接冲突,并且在独立自主和推动国际社会发展上,双方有着共同的原则与追求。戴高乐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不仅塑造了当今法国的外交风格,也对整个欧洲的外交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总统马克龙自2017年上任后,秉持法国与欧盟相辅相成的政治理念,积极推动欧洲的独立与发展,以实现法国的目标。他提出的“欧洲战略自主”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却彰显了欧盟在全球格局中寻求独特地位的决心,这也受到中国的重视与支持,中国始终支持一个多样化的世界和一体化的欧洲。 在国际交往准则上,中欧都倡导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国际制度体系。与特朗普政府接连“退群”的行为截然不同,中欧积极捍卫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公平正义,大力倡导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在经济方面,中欧作为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球的1/3,2023年中欧经济分别同比增长5.2%和0.4%,合力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3%。当前,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中欧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7858.24亿美元,相比2023年增长了28.37亿美元,同比增长0.4%,反映出中欧经贸关系具有的韧性与互补性。尽管中国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竞争优势不断加大,欧盟原有的一些优势相对缩小,但双方在绿色转型、人工智能、第三方市场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合作空间,并且正在通过技术合作、市场准入等方式,对接彼此的工业发展战略,实现互利共赢。在文化方面,中欧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出了双方独特的交往智慧,也促使双方形成了不同于美国的战略利益,能够关照彼此利益,重视国际制度安排的作用,共同追求全球范围内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然而,特朗普第二个总统任期内一系列反常规操作,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可能引发全球力量布局的新一轮调整。欧洲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国家利益,一方面希望提升战略自主性,避免过度依赖中美任何一方;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与合作方式。 在此过程中,欧洲时常表现出犹豫和摇摆。自2023年欧盟提出对华“去风险”以来,中欧合作进程受到一定阻碍。这主要源于欧盟内部治理迟滞以及国际力量格局的快速变化。欧盟内部并不统一,各成员国发展阶段、地缘政治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差异,导致在国际重大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声音。这不仅阻碍了欧盟一体化进程,削弱了其应对国际危机的行动力和话语权,如在对华“去风险”政策上,各成员国做法不一,就充分暴露了内部的明显分歧。另外,欧盟内部缺乏强大的“头部力量”,其对外政策有时难以反映成员国的普遍利益,而只是部分群体或国家的诉求,分散了欧盟对华政策的执行力。外部来看,尽管欧盟与美国在行为逻辑上存在本质区别,但作为共享西方民主制度的传统盟友,加上北约的纽带作用,跨大西洋两岸仍有诸多共同话题。特朗普上台后,欧洲国家虽对其进行声讨,但反对的主要是特朗普本人及其团队,并非美国整体和所有政治力量。从这个角度看,欧盟此时向中国发出积极信号,一方面是希望借助中国力量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维护本土利益;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为“反制裁”预留时间,观察全球走势,以便灵活调整策略。 美国政府将关税作为政治武器,不仅扰乱了经济规律和国际商业秩序,还人为制造不确定性,打压民众信心,迫使各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受美国不确定的关税政策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严重冲击国际贸易,破坏全球经济稳定,也将最终反噬自身。在此背景下,中欧加强对话意义非凡。通过交流沟通,中方可以了解欧盟的顾虑与预期,欧盟也能了解中方有充足的储备政策工具,有能力抵抗不确定性,进而增强自身抵御危机的信心;同时,中欧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在美国政府意欲靠关税为自己带来短期政治收益的时刻,选择以扩大双向开放来深化利益交融,也将如压舱石一般,为提振全球信心发挥关键作用,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作者是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