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kTV6hqQVv作者:肖钢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肖钢:从三方面打通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发展的堵点/e3pmub6h5/e3pr9baf6数字浪潮正席卷全球,来自数字金融合作论坛、深圳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的青年研究员组成了一个课题团队,长期跟踪、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发展状况,最近刚刚完成了今年一季度的分析报告,其中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思考。 今年一季度,数字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两位数增长),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为宏观经济实现超预期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制造业同比增长了11.5%,高于同期整个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幅度。从数字服务业增加值情况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和整体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相比,更高出5个百分点,连续多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数字经济投资也实现了高增长。今年以来,在“两新”“两重”政策拉动下,叠加市场需求复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投资热度显著增加,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增速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的投资分别增长了10.1%和10.5%,态势也是很好的。 数字消费也实现了稳中有升。现在数字产业和数字消费已经形成供需协同局面,数字技术的协同发展,不断推动着数字消费场景的拓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构建内容+体验的新场景不断涌现,也极大促进了数字消费的发展。 从区域分布来看,各个地方都在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持续领跑全国。从企业总量来看,东部领跑态势明显;从领军企业角度来看,一季度,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贡献了全国九成以上的营收和净利润。 此外,数字金融的发展势头也很好。今年以来,数字金融领域一个最重要的现象是DeepSeek的出现实现了AI平权,使得众多中小金融机构具备这种条件和能力来应用AI大模型,这确实使我们整个金融行业——无论是银行,还是证券、保险——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应用以DeepSeek为代表的各种AI大模型,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了数字金融发展生态,也提高了金融效率和客户体验。 一季度,金融数据市场建设开始进一步深化,各个金融机构也在探索很多不同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国家数据空间建设行动方案指引下,金融机构开始着手建设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目的就是为了激活数据要素,推动数据流通,更好释放数据利用价值。 针对未来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从数字经济来讲,要进一步推动其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要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深化落实“人工智能+”战略。下一步,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从以下三个方面破解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堵点: 第一,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促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促进传统产业和业态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培育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合作生态。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涉及“产业、科技、金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另外,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消费的发展,当前还有必要进一步破除数字经济消费的一些约束。 第二,加快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闭环。怎样推动金融行业有序稳健使用好大模型?金融业对安全、准确办理业务的要求非常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也需要加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有必要推动金融行业严格执行AI算法备案制度。根据我国出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细化金融场景的实施细则,因为金融大模型需要与金融不同的场景精确匹配,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聚焦AI技术滥用的风险治理,下一步需要对金融领域应用AI大模型治理进一步加强。 第三,建设高质量的金融数据市场,核心是数据要素。探索和完善数据要素权属、定价、估值、交易流通、入表等一系列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各个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有很多探索,包括数据资产如何入表、数据资产金融化、数据资产融资、数据资产质押、数据资产证券化等,前段时间我们首单数据资产证券化也已经实现,这些为我们研究这套理论依据和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路径很有帮助。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加快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构建,破解目前还存在的金融机构之间、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仍然较普遍存在,恐怕要通过数据空间建设,让数据空间既可用、又有利于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作者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本文是作者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的发言节选)174768491101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47693492042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数字浪潮正席卷全球,来自数字金融合作论坛、深圳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的青年研究员组成了一个课题团队,长期跟踪、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发展状况,最近刚刚完成了今年一季度的分析报告,其中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思考。 今年一季度,数字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两位数增长),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为宏观经济实现超预期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制造业同比增长了11.5%,高于同期整个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幅度。从数字服务业增加值情况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和整体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相比,更高出5个百分点,连续多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数字经济投资也实现了高增长。今年以来,在“两新”“两重”政策拉动下,叠加市场需求复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投资热度显著增加,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增速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的投资分别增长了10.1%和10.5%,态势也是很好的。 数字消费也实现了稳中有升。现在数字产业和数字消费已经形成供需协同局面,数字技术的协同发展,不断推动着数字消费场景的拓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构建内容+体验的新场景不断涌现,也极大促进了数字消费的发展。 从区域分布来看,各个地方都在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持续领跑全国。从企业总量来看,东部领跑态势明显;从领军企业角度来看,一季度,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贡献了全国九成以上的营收和净利润。 此外,数字金融的发展势头也很好。今年以来,数字金融领域一个最重要的现象是DeepSeek的出现实现了AI平权,使得众多中小金融机构具备这种条件和能力来应用AI大模型,这确实使我们整个金融行业——无论是银行,还是证券、保险——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应用以DeepSeek为代表的各种AI大模型,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了数字金融发展生态,也提高了金融效率和客户体验。 一季度,金融数据市场建设开始进一步深化,各个金融机构也在探索很多不同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国家数据空间建设行动方案指引下,金融机构开始着手建设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目的就是为了激活数据要素,推动数据流通,更好释放数据利用价值。 针对未来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从数字经济来讲,要进一步推动其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要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深化落实“人工智能+”战略。下一步,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从以下三个方面破解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堵点: 第一,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促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促进传统产业和业态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培育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合作生态。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涉及“产业、科技、金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另外,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消费的发展,当前还有必要进一步破除数字经济消费的一些约束。 第二,加快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闭环。怎样推动金融行业有序稳健使用好大模型?金融业对安全、准确办理业务的要求非常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也需要加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有必要推动金融行业严格执行AI算法备案制度。根据我国出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细化金融场景的实施细则,因为金融大模型需要与金融不同的场景精确匹配,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聚焦AI技术滥用的风险治理,下一步需要对金融领域应用AI大模型治理进一步加强。 第三,建设高质量的金融数据市场,核心是数据要素。探索和完善数据要素权属、定价、估值、交易流通、入表等一系列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各个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有很多探索,包括数据资产如何入表、数据资产金融化、数据资产融资、数据资产质押、数据资产证券化等,前段时间我们首单数据资产证券化也已经实现,这些为我们研究这套理论依据和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路径很有帮助。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加快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构建,破解目前还存在的金融机构之间、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仍然较普遍存在,恐怕要通过数据空间建设,让数据空间既可用、又有利于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作者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本文是作者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的发言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