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myd138IUW作者:郝敏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郝敏:欧洲加大引才力度带来的启示/e3pmub6h5/e3pr9baf6“美国留不住的人才,欢迎来欧洲!”最近一段时间,包括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激励力度,以招募来自美国的研究人才,其中,尤以欧洲的动作最多。5月15日,欧委会通过“玛丽·居里行动”,投资12.5亿欧元吸引人才;5月5日,法国政府和欧盟举办“为科学选择欧洲”活动,并宣布投入1.13亿美元专项资金。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等也推出相关计划吸引美国科研人才。在受到海外科学家重点关注的《自然》招聘版上,欧洲国家发布的招聘信息也有不少。以5月15日为例,德国有189条,卢森堡有62条。对于这类国际通行的海外引才公开渠道,我国高校可充分重视并加以利用。5月2日,白宫公布了《2026财年联邦预算提案》,要求10月开始对联邦科学资助机构进行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资金削减。教育部和文化交流领域减掉6.9亿美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预算从此前100亿美元腰斩至约50亿美元,降幅达5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预算从480亿美元削减约40%,降至270亿美元,降幅创历史纪录;气候科学、清洁能源及社会科学首当其冲成为重点削减领域。人工智能和量子科学资金尽管维持不变,但运营经费削减20% 约9300万美元,将导致半数员工被裁。每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都会向约2000名杰出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享有盛誉的奖学金,以支持其科研事业,但今年宣布的奖学金名额减少了一半,仅为1000个,创15年以来新低。 此外,NSF还面临着被解散的命运。在基金会主任塞图拉曼·潘查纳坦辞职后,旗下所有8个理事会的37个研究部门将被全部撤销和彻底重组。NSF目前有368名科学家,他们不属于联邦雇员,而属于“政府间人事法案”(IPA)的政府计划。到6月9日,NSF计划将IPAs数量削减到70个,同时减少60%的高级行政人员数量,从目前的143个减少到59个。《自然》报道的数据显示,NSF已于4月30日暂停授予新的研究经费和现有项目的新拨款。NIH也于5月1日宣布停止资助美国科学与海外合作伙伴的国际合作项目,到10月为止,不再续签或颁发“外国子奖项”。特朗普再次上台以来,NIH已经终止了约800项正在进行的国内外研究项目。越来越多的美国科研人员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寻求开启新的职业生涯。根据《自然》招聘版5月15日数据,美国的研究人员2025年第一季度提交的海外工作申请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32%。与此同时,美国用户浏览国外工作的人数增加了35%。只是,对于欧洲来说,想要成为美国科研人才出走后的理想栖所,需要可预测的资金流、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机构的可持续支持。然而,欧洲大学协会4月发布的研究经费趋势分析报告称,“最近几个(欧洲)国家削减了公共资金,加上全球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对大学迄今为止所经历的普遍‘增长’模式构成挑战”。欧盟去年的GDP仅增长了1%,低于全球3.2%的平均水平。而且,欧洲研究人员目前的薪资普遍低于美国同资历学者,科研环境也相对缺乏跨学科协作性,且整个欧洲的科学资助体系仍处于待机模式。美国科学家寻求海外发展机会,最为重点关注的就是《自然》招聘版上发布的招聘信息。《自然》招聘版是全球领先的科研人才职业信息资源和求职平台,全球顶尖高校均通过此平台公开招聘、吸引国际顶尖学者。该网站月均用户超过30万,浏览量超过100万,内容包括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职位搜索、招聘发布、职场资讯及职业发展建议等多个版块。该平台5月15日的数据显示,在按照地域划分的科研人才招聘信息中,德国有189条,卢森堡有62条,而中国只有61条。虽然各国信息发布会有动态调整,但总量并无太大变化。 通过进一步归类分析发现,61个位于中国地区的招聘公告中,有11条是外国在华机构发布的,还有4条是香港特区的大学及分校发布的,内地高校发布招聘信息的不足50家。其中,985大学及相关机构仅有10所,211大学及相关机构仅有2所,双一流院校及相关机构共计6所(同属985、211和双一流的院校不重复计算)。我国教育和科研领域中,这三类院校汇聚了最多最好的资源、代表最高学术水平。它们的数量分别为985大学39所,211大学116所,双一流院校147所。对比可见,其发布比例不足总体两成。此外,上述大学在海外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平台LinkedIn、小红书和TikTok发布官方招聘情况显示,共有46所大学拥有官方账号并发布了招聘信息,84所大学在至少一个平台有官方账号,但未发布招聘信息,还有17所大学在所有平台上均无官方账号也无招聘信息。其中LinkedIn发布的招聘信息覆盖大学全部类别,但整体发布比例也很低,与《自然》招聘版基本持平。由此可见,我国大多数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虽“求贤若渴”,但尚未充分利用国际通行的海外引才公开渠道。国内重点高校在海外公共平台积极发布人才招聘信息,既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科研创新和学科发展的关键举措,还是对我坚持高水平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有效宣传手段。科技部和教育部近年多次发文鼓励高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校教育科研评价体系也明确要求提升国际化水平,海外人才引进是其重要指标。因此,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海外引才平台,大胆融入国际通行的引才模式,开展公开透明的海外招聘,提高我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和国际合作资源。(作者是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174794540692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47953082305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美国留不住的人才,欢迎来欧洲!”最近一段时间,包括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激励力度,以招募来自美国的研究人才,其中,尤以欧洲的动作最多。5月15日,欧委会通过“玛丽·居里行动”,投资12.5亿欧元吸引人才;5月5日,法国政府和欧盟举办“为科学选择欧洲”活动,并宣布投入1.13亿美元专项资金。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等也推出相关计划吸引美国科研人才。在受到海外科学家重点关注的《自然》招聘版上,欧洲国家发布的招聘信息也有不少。以5月15日为例,德国有189条,卢森堡有62条。对于这类国际通行的海外引才公开渠道,我国高校可充分重视并加以利用。5月2日,白宫公布了《2026财年联邦预算提案》,要求10月开始对联邦科学资助机构进行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资金削减。教育部和文化交流领域减掉6.9亿美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预算从此前100亿美元腰斩至约50亿美元,降幅达5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预算从480亿美元削减约40%,降至270亿美元,降幅创历史纪录;气候科学、清洁能源及社会科学首当其冲成为重点削减领域。人工智能和量子科学资金尽管维持不变,但运营经费削减20% 约9300万美元,将导致半数员工被裁。每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都会向约2000名杰出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享有盛誉的奖学金,以支持其科研事业,但今年宣布的奖学金名额减少了一半,仅为1000个,创15年以来新低。 此外,NSF还面临着被解散的命运。在基金会主任塞图拉曼·潘查纳坦辞职后,旗下所有8个理事会的37个研究部门将被全部撤销和彻底重组。NSF目前有368名科学家,他们不属于联邦雇员,而属于“政府间人事法案”(IPA)的政府计划。到6月9日,NSF计划将IPAs数量削减到70个,同时减少60%的高级行政人员数量,从目前的143个减少到59个。《自然》报道的数据显示,NSF已于4月30日暂停授予新的研究经费和现有项目的新拨款。NIH也于5月1日宣布停止资助美国科学与海外合作伙伴的国际合作项目,到10月为止,不再续签或颁发“外国子奖项”。特朗普再次上台以来,NIH已经终止了约800项正在进行的国内外研究项目。越来越多的美国科研人员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寻求开启新的职业生涯。根据《自然》招聘版5月15日数据,美国的研究人员2025年第一季度提交的海外工作申请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32%。与此同时,美国用户浏览国外工作的人数增加了35%。只是,对于欧洲来说,想要成为美国科研人才出走后的理想栖所,需要可预测的资金流、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机构的可持续支持。然而,欧洲大学协会4月发布的研究经费趋势分析报告称,“最近几个(欧洲)国家削减了公共资金,加上全球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对大学迄今为止所经历的普遍‘增长’模式构成挑战”。欧盟去年的GDP仅增长了1%,低于全球3.2%的平均水平。而且,欧洲研究人员目前的薪资普遍低于美国同资历学者,科研环境也相对缺乏跨学科协作性,且整个欧洲的科学资助体系仍处于待机模式。美国科学家寻求海外发展机会,最为重点关注的就是《自然》招聘版上发布的招聘信息。《自然》招聘版是全球领先的科研人才职业信息资源和求职平台,全球顶尖高校均通过此平台公开招聘、吸引国际顶尖学者。该网站月均用户超过30万,浏览量超过100万,内容包括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职位搜索、招聘发布、职场资讯及职业发展建议等多个版块。该平台5月15日的数据显示,在按照地域划分的科研人才招聘信息中,德国有189条,卢森堡有62条,而中国只有61条。虽然各国信息发布会有动态调整,但总量并无太大变化。 通过进一步归类分析发现,61个位于中国地区的招聘公告中,有11条是外国在华机构发布的,还有4条是香港特区的大学及分校发布的,内地高校发布招聘信息的不足50家。其中,985大学及相关机构仅有10所,211大学及相关机构仅有2所,双一流院校及相关机构共计6所(同属985、211和双一流的院校不重复计算)。我国教育和科研领域中,这三类院校汇聚了最多最好的资源、代表最高学术水平。它们的数量分别为985大学39所,211大学116所,双一流院校147所。对比可见,其发布比例不足总体两成。此外,上述大学在海外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平台LinkedIn、小红书和TikTok发布官方招聘情况显示,共有46所大学拥有官方账号并发布了招聘信息,84所大学在至少一个平台有官方账号,但未发布招聘信息,还有17所大学在所有平台上均无官方账号也无招聘信息。其中LinkedIn发布的招聘信息覆盖大学全部类别,但整体发布比例也很低,与《自然》招聘版基本持平。由此可见,我国大多数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虽“求贤若渴”,但尚未充分利用国际通行的海外引才公开渠道。国内重点高校在海外公共平台积极发布人才招聘信息,既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科研创新和学科发展的关键举措,还是对我坚持高水平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有效宣传手段。科技部和教育部近年多次发文鼓励高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校教育科研评价体系也明确要求提升国际化水平,海外人才引进是其重要指标。因此,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海外引才平台,大胆融入国际通行的引才模式,开展公开透明的海外招聘,提高我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和国际合作资源。(作者是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