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r6C59Zv2b作者:白龙 刘洪 刘震 马利克·苏莱曼 阿什·罗伊 奥古斯托·雷斯 保罗·纳瓦斯 吴晨光 卡米拉·埃斯卡兰特 赛义德·萨拉胡丁 贝拉伊·迪比 安吉莉卡·雷耶斯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环球圆桌对话:中国—拉美文明互鉴的“和合”之道/e3pmub6h5/e3pr9baf6编者按:中拉文明都是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在发展道路上同向而行,双方文明互鉴不以山海为远。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参加环球时报“国际媒体总编辑大家谈”活动的多家中外媒体代表,围绕中拉如何加强文明对话,促进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展开交流。 讨论嘉宾: 白龙: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 刘洪:新华网副总编辑 刘震:快手科技副总裁 马利克·苏莱曼:《加纳时报》高级编辑 阿什·罗伊:印度新德里社会科学院院长 奥古斯托·雷斯:东帝汶《帝汶邮报》主编 保罗·纳瓦斯:委内瑞拉西加拉亚广播电视台91.3 FM总编辑 吴晨光:凤凰卫视编委,凤凰网副总裁兼执行总编辑 卡米拉·埃斯卡兰特:加拿大卡瓦萨通新闻联合创始人 穆罕默德·努尔: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总编辑 赛义德·萨拉胡丁: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总编辑 贝拉伊·迪比:叙利亚塔蒂尔博客平台创始人 安吉莉卡·雷耶斯:洪都拉斯 《世界报》记者 文明互鉴彰显平等相待价值 白龙:中华文明和拉美文明都是颇具独特性的文明。在近代史上相近的经历,又让双方在独立自主、相互尊重方面对彼此有着更多的感同身受。中拉两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为全球南方国家乃至全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打开了新天地。 近年来,中拉文化交流已进入多渠道、多层次的交往“快车道”。文化交流在中拉关系发展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国已与17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结成了约180对友好城市关系,中拉互派留学生的频度、数量不断提升。还有中拉国宝的“跨洋对话”等等,都在说明,中拉民心在文明互鉴中走近、走热。 中拉文明互鉴成为全球南方乃至世界范围对话的典范。为什么拉美国家能够不带包袱、没有顾虑地主动同中国开展合作?一条宝贵经验是,双边开展的合作是基于尊重、平等、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而且不针对、不排斥、不危害第三方的利益。中拉文明都具有鲜明的和平性和包容性,都提倡与他者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同属全球南方,中国与拉美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方面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中拉文明互鉴不仅是文化层面的互动,更是对双方共同价值的探索,也使得双方在更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全球南方携手塑造未来的使命感,为走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等种种迷思,从根本上拓宽不同国家、民族或文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历史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真正尊重文明多样性、释放多极化活力的世界图景,正在中拉携手铺就的道路上渐次展开,而媒体也将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卡米拉·埃斯卡兰特:长期以来,发展滞后的小国一直受到大国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胁迫,如今拉美人民终于看到了转变。华盛顿对拉美国家声称:“照我们说的做,否则你会后悔”以及“要么与我们为伍,要么与我们为敌”。而今天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正在改变以往那种发展援助模式。中拉关系正朝着基于减贫、和平发展、惠及本国人民以及共同繁荣的互利共赢方向发展。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说过,“无论中国的兄弟姐妹们走到哪里,都带着和平的旗帜。他们不是来挑起战争、掠夺财富、抢占土地的,他们是来推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人民发展的,带来造福拉美人民的项目”。这展现出中国人充满尊重和爱的心。尽管中国遭受了诸多攻击、诋毁和威胁,但中国人民充满智慧。即使面临威胁,他们依然坚持做该做的事。 刘洪:中国与智利合作在建设一个名为“TOM”的天文观测项目,旨在通过巡天望远镜观测超新星、伽马射线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各种时域天文事件以及太阳系内天体,这是推动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合作。但是我们看到,这样不折不扣的科学合作在部分美国人眼里,却被渲染成“军事威胁”,说该项目是中国“监控全球卫星网络”的重要节点,美国官员更是对智利政府不断施压。用一些智利朋友的话说,美国建类似的望远镜就是“科学目的”,中国建就是“监控世界”。这就是赤裸裸的双标。 中国从不追求称霸世界,我们追求的是人民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拉美人民也同样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和拉美国家同属全球南方,中拉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即便是再能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应该说不出“中国有一天会侵略拉美”的话,同样我们也不可想象拉美国家会欺凌中国。中拉之间是天然的伙伴,没有理由不多合作。 吴晨光:“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句话揭示了中拉两大文明跨越山海携手共进的时代意义。比如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墨西哥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玛雅·美的语言——墨西哥国家人文历史博物馆珍藏展”,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的“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等,参观者络绎不绝。同样,拉美文学在中国也形成了热潮,莫言就深受马尔克斯的启发。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巴西将中医纳入公共医疗体系,智利的车厘子端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这些证明,文明互鉴是生动现实的共同发展。 我很喜欢拳击运动,我的拳击教练曾是古巴一名出色的运动员。2020年他跨越山海来到了中国,一直在中国从事拳击教学,我跟他有时候还能学几句西班牙语。这种体育上的交流也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当今世界的文明交流推动了人类日益融合为一个共同体,不同文明之间、国家之间不应该是对抗和霸权霸凌。作为一名媒体人,我希望用文明互鉴消解文明冲突,共同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刘震:中国和拉美虽然远隔重洋,语言、文化、历史背景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始终能够在交往中建立起真正的理解与共鸣,这正是“和合之道”在现实中的生动体现。一方面,中华文化自古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在保持差异的基础上求取最大的共同点。这种包容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在与拉美国家交流时更加尊重彼此、平等相待。而“协以成事”的观念,也鼓励我们通过实际合作增进理解,在共事中建立信任。 另一方面,中拉之间在发展理念上有天然的契合点。双方都强调包容性增长,重视民生改善。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使得中拉在发展路径上能够相互理解。文明互鉴不只是风格的欣赏,更是理念与信念的共鸣。正因为有理念共识,中拉交流才能不断深化,走得更稳更远。 文明互鉴拓宽互利共赢空间 奥古斯托·雷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成功非常突出。体现在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的不断深化上,中国已成为该区域许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也推动了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能源和农业领域的重大投资。中拉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贸易与投资、技术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和社会影响。近年来中拉贸易增长迅速,中拉技术合作涵盖科学、技术和创新等广泛领域,中国还为拉美国家的科学家参与太空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机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许多国家的互联互通状况,推动经济增长。中拉合作的成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投资和贸易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马利克·苏莱曼:2000年,中国对拉丁美洲的出口占比仅约2%,但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31%。2021年,中拉贸易额达到4500亿美元。分析人士预测,到2035年,中拉贸易额将达到7000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如果中国未来取代美国成为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并不会感到惊讶。展望未来,中拉有必要共建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深化经济和文化联系。其他一些力量想要破坏中拉日益紧密的关系,就如同骆驼穿过针眼一样困难。 阿什·罗伊:中国被视为全球发展的引擎。在拉美,中国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尤其受到欢迎。秘鲁钱凯港的启用被视为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事件。该港口将改变拉丁美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路线。共建“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在改善区域互联互通方面成效显著,中国已成为拉美不少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对公共外交的重新构想。中拉关系的深厚程度不仅源于中国的国力,还在于中国为双方关系作出的积极贡献。 文明互鉴打开全球对话新天地 穆罕默德·努尔: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与拉美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化,中拉贸易额从世纪之初的100多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的超5000亿美元。中拉关系并非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其核心是两种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文明之间的对话。从儒家哲学到玛雅和印加文明遗产,从中国书法到拉丁美洲的文学音乐,双方相互好奇、增进了理解,促进了民间交流。中拉关系的未来在于相互学习,不仅是技术和资源层面的学习,更是价值观、梦想和对美好世界愿景的交流。我们的合作应展示出文化多样性和地理距离可以转化为合作的优势。 贝拉伊·迪比:在当今世界格局面临深刻变革的时代,中拉伙伴关系是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典范。双方为实现和谐、合作与共同进步开辟了一条充满活力的道路。这种多层面的合作超越了传统的经济互动,与丰富的文化、教育、技术和环境交流交织在一起,共同为双方打造一个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基于平等、相互尊重以及对全球福祉的共同承诺,这一伙伴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创造了一个富有成效的生态系统,为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各个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利用双方的互补优势,在这个面临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和文化差异等复杂挑战的互联世界中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保罗·纳瓦斯:从201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到2023年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委内瑞拉与中国之间的情谊,充分彰显了南南合作的强大力量。在能源等关键领域,中国给予委内瑞拉大力支持。尽管委内瑞拉面临制裁,但中委联合开发的奥里诺科重油项目、蒂乌娜社会住房项目等证明两国的合作依然坚韧不拔,团结能够跨越重重障碍。中委之间的交流不只经济层面,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等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文交流,促进了相互理解。在委内瑞拉看来,这种关系不仅是拉丁美洲的重要支柱之一,更是全球范例,它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如何相互学习,契合了多极世界中尊重每一种声音的理念。 安吉莉卡·雷耶斯: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一场悄然却意义深远的变革。中国与拉美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商品贸易。如今,我们谈论的是文明互鉴,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交流,是思想、价值观以及共同发展愿景的交融。通往和谐的道路并非忽视差异,而是要学会以智慧、敏锐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远见,在差异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如果中国和拉美继续致力于对话,并尊重彼此的多样性,它们所能给予世界的将远超一份贸易协定,可以展示一种更人性化、更公正且具有深远变革意义的合作模式。 赛义德·萨拉胡丁:中拉合作不仅关乎贸易,还在于相互学习,分享理念、文化与梦想。无论是清洁能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青年学生交流活动,我们正在构建更具意义的东西:真正的友谊。这不是一方教导另一方,而是双方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尊重彼此的发展历程。这就是和谐的模样——不仅是合作,更是理解。在世界分歧日益加剧之际,中拉合作为我们展示了一条道路——一条团结、尊重、命运与共的道路,让我们继续携手,在这条道路上前行。174837456201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4838648259311[]{"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编者按:中拉文明都是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在发展道路上同向而行,双方文明互鉴不以山海为远。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参加环球时报“国际媒体总编辑大家谈”活动的多家中外媒体代表,围绕中拉如何加强文明对话,促进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展开交流。 讨论嘉宾: 白龙: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 刘洪:新华网副总编辑 刘震:快手科技副总裁 马利克·苏莱曼:《加纳时报》高级编辑 阿什·罗伊:印度新德里社会科学院院长 奥古斯托·雷斯:东帝汶《帝汶邮报》主编 保罗·纳瓦斯:委内瑞拉西加拉亚广播电视台91.3 FM总编辑 吴晨光:凤凰卫视编委,凤凰网副总裁兼执行总编辑 卡米拉·埃斯卡兰特:加拿大卡瓦萨通新闻联合创始人 穆罕默德·努尔: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总编辑 赛义德·萨拉胡丁: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总编辑 贝拉伊·迪比:叙利亚塔蒂尔博客平台创始人 安吉莉卡·雷耶斯:洪都拉斯 《世界报》记者 文明互鉴彰显平等相待价值 白龙:中华文明和拉美文明都是颇具独特性的文明。在近代史上相近的经历,又让双方在独立自主、相互尊重方面对彼此有着更多的感同身受。中拉两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为全球南方国家乃至全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打开了新天地。 近年来,中拉文化交流已进入多渠道、多层次的交往“快车道”。文化交流在中拉关系发展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国已与17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结成了约180对友好城市关系,中拉互派留学生的频度、数量不断提升。还有中拉国宝的“跨洋对话”等等,都在说明,中拉民心在文明互鉴中走近、走热。 中拉文明互鉴成为全球南方乃至世界范围对话的典范。为什么拉美国家能够不带包袱、没有顾虑地主动同中国开展合作?一条宝贵经验是,双边开展的合作是基于尊重、平等、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而且不针对、不排斥、不危害第三方的利益。中拉文明都具有鲜明的和平性和包容性,都提倡与他者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同属全球南方,中国与拉美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方面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中拉文明互鉴不仅是文化层面的互动,更是对双方共同价值的探索,也使得双方在更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全球南方携手塑造未来的使命感,为走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等种种迷思,从根本上拓宽不同国家、民族或文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历史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真正尊重文明多样性、释放多极化活力的世界图景,正在中拉携手铺就的道路上渐次展开,而媒体也将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卡米拉·埃斯卡兰特:长期以来,发展滞后的小国一直受到大国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胁迫,如今拉美人民终于看到了转变。华盛顿对拉美国家声称:“照我们说的做,否则你会后悔”以及“要么与我们为伍,要么与我们为敌”。而今天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正在改变以往那种发展援助模式。中拉关系正朝着基于减贫、和平发展、惠及本国人民以及共同繁荣的互利共赢方向发展。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说过,“无论中国的兄弟姐妹们走到哪里,都带着和平的旗帜。他们不是来挑起战争、掠夺财富、抢占土地的,他们是来推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人民发展的,带来造福拉美人民的项目”。这展现出中国人充满尊重和爱的心。尽管中国遭受了诸多攻击、诋毁和威胁,但中国人民充满智慧。即使面临威胁,他们依然坚持做该做的事。 刘洪:中国与智利合作在建设一个名为“TOM”的天文观测项目,旨在通过巡天望远镜观测超新星、伽马射线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各种时域天文事件以及太阳系内天体,这是推动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合作。但是我们看到,这样不折不扣的科学合作在部分美国人眼里,却被渲染成“军事威胁”,说该项目是中国“监控全球卫星网络”的重要节点,美国官员更是对智利政府不断施压。用一些智利朋友的话说,美国建类似的望远镜就是“科学目的”,中国建就是“监控世界”。这就是赤裸裸的双标。 中国从不追求称霸世界,我们追求的是人民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拉美人民也同样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和拉美国家同属全球南方,中拉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即便是再能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应该说不出“中国有一天会侵略拉美”的话,同样我们也不可想象拉美国家会欺凌中国。中拉之间是天然的伙伴,没有理由不多合作。 吴晨光:“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句话揭示了中拉两大文明跨越山海携手共进的时代意义。比如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墨西哥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玛雅·美的语言——墨西哥国家人文历史博物馆珍藏展”,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的“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等,参观者络绎不绝。同样,拉美文学在中国也形成了热潮,莫言就深受马尔克斯的启发。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巴西将中医纳入公共医疗体系,智利的车厘子端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这些证明,文明互鉴是生动现实的共同发展。 我很喜欢拳击运动,我的拳击教练曾是古巴一名出色的运动员。2020年他跨越山海来到了中国,一直在中国从事拳击教学,我跟他有时候还能学几句西班牙语。这种体育上的交流也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当今世界的文明交流推动了人类日益融合为一个共同体,不同文明之间、国家之间不应该是对抗和霸权霸凌。作为一名媒体人,我希望用文明互鉴消解文明冲突,共同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刘震:中国和拉美虽然远隔重洋,语言、文化、历史背景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始终能够在交往中建立起真正的理解与共鸣,这正是“和合之道”在现实中的生动体现。一方面,中华文化自古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在保持差异的基础上求取最大的共同点。这种包容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在与拉美国家交流时更加尊重彼此、平等相待。而“协以成事”的观念,也鼓励我们通过实际合作增进理解,在共事中建立信任。 另一方面,中拉之间在发展理念上有天然的契合点。双方都强调包容性增长,重视民生改善。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使得中拉在发展路径上能够相互理解。文明互鉴不只是风格的欣赏,更是理念与信念的共鸣。正因为有理念共识,中拉交流才能不断深化,走得更稳更远。 文明互鉴拓宽互利共赢空间 奥古斯托·雷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成功非常突出。体现在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的不断深化上,中国已成为该区域许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也推动了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能源和农业领域的重大投资。中拉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贸易与投资、技术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和社会影响。近年来中拉贸易增长迅速,中拉技术合作涵盖科学、技术和创新等广泛领域,中国还为拉美国家的科学家参与太空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机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许多国家的互联互通状况,推动经济增长。中拉合作的成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投资和贸易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马利克·苏莱曼:2000年,中国对拉丁美洲的出口占比仅约2%,但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31%。2021年,中拉贸易额达到4500亿美元。分析人士预测,到2035年,中拉贸易额将达到7000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如果中国未来取代美国成为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并不会感到惊讶。展望未来,中拉有必要共建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深化经济和文化联系。其他一些力量想要破坏中拉日益紧密的关系,就如同骆驼穿过针眼一样困难。 阿什·罗伊:中国被视为全球发展的引擎。在拉美,中国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尤其受到欢迎。秘鲁钱凯港的启用被视为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事件。该港口将改变拉丁美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路线。共建“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在改善区域互联互通方面成效显著,中国已成为拉美不少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对公共外交的重新构想。中拉关系的深厚程度不仅源于中国的国力,还在于中国为双方关系作出的积极贡献。 文明互鉴打开全球对话新天地 穆罕默德·努尔: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与拉美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化,中拉贸易额从世纪之初的100多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的超5000亿美元。中拉关系并非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其核心是两种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文明之间的对话。从儒家哲学到玛雅和印加文明遗产,从中国书法到拉丁美洲的文学音乐,双方相互好奇、增进了理解,促进了民间交流。中拉关系的未来在于相互学习,不仅是技术和资源层面的学习,更是价值观、梦想和对美好世界愿景的交流。我们的合作应展示出文化多样性和地理距离可以转化为合作的优势。 贝拉伊·迪比:在当今世界格局面临深刻变革的时代,中拉伙伴关系是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典范。双方为实现和谐、合作与共同进步开辟了一条充满活力的道路。这种多层面的合作超越了传统的经济互动,与丰富的文化、教育、技术和环境交流交织在一起,共同为双方打造一个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基于平等、相互尊重以及对全球福祉的共同承诺,这一伙伴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创造了一个富有成效的生态系统,为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各个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利用双方的互补优势,在这个面临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和文化差异等复杂挑战的互联世界中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保罗·纳瓦斯:从201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到2023年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委内瑞拉与中国之间的情谊,充分彰显了南南合作的强大力量。在能源等关键领域,中国给予委内瑞拉大力支持。尽管委内瑞拉面临制裁,但中委联合开发的奥里诺科重油项目、蒂乌娜社会住房项目等证明两国的合作依然坚韧不拔,团结能够跨越重重障碍。中委之间的交流不只经济层面,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等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文交流,促进了相互理解。在委内瑞拉看来,这种关系不仅是拉丁美洲的重要支柱之一,更是全球范例,它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如何相互学习,契合了多极世界中尊重每一种声音的理念。 安吉莉卡·雷耶斯: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一场悄然却意义深远的变革。中国与拉美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商品贸易。如今,我们谈论的是文明互鉴,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交流,是思想、价值观以及共同发展愿景的交融。通往和谐的道路并非忽视差异,而是要学会以智慧、敏锐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远见,在差异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如果中国和拉美继续致力于对话,并尊重彼此的多样性,它们所能给予世界的将远超一份贸易协定,可以展示一种更人性化、更公正且具有深远变革意义的合作模式。 赛义德·萨拉胡丁:中拉合作不仅关乎贸易,还在于相互学习,分享理念、文化与梦想。无论是清洁能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青年学生交流活动,我们正在构建更具意义的东西:真正的友谊。这不是一方教导另一方,而是双方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尊重彼此的发展历程。这就是和谐的模样——不仅是合作,更是理解。在世界分歧日益加剧之际,中拉合作为我们展示了一条道路——一条团结、尊重、命运与共的道路,让我们继续携手,在这条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