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Ku4jysCH9作者:项昊宇 丁铎 信强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环球圆桌对话:亚太“单一战区”背后的战略迷梦,该醒醒了/e3pmub6h5/e3pr9baf6编者按:美国防部前高官提议建立“太平洋防御条约”,日本防卫相向美方提出“单一战区”概念,并得到菲律宾应和,这些提议和概念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对于亚太繁荣稳定具有怎样的潜在危害?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项昊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丁铎:中国南海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所所长 信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质上是“亚太版北约”的花样翻新 项昊宇 美国现任政府上台以来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给其亚太同盟体系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亚太地区格局因此来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抱持过时地缘政治思维的一些人和势力,依然幻想着回归冷战式的阵营对抗。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不久前刊发美国国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拉特纳的文章,提出美国需要一个新的“太平洋防御条约”(Pacific Defense Pact),以联合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建立“集体防御机制”,施行类似北约的“攻击一国即攻击全体”原则。此前,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曾向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提出“单一战区”(one-theater)概念,即将朝鲜半岛、东海、台海、南海及周边地区视为一个“战区”,把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等国纳入其中,通过深化伙伴关系,在情报、预警、军力部署上实现整体联动,以建立一个涵盖更广泛区域的联合应变架构。 归根到底,这些提法或概念的目的,都是要整合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实现军力层面的一体化部署和联动。尽管美日没有使用“亚太版北约”或“印太版北约”之类的说法,但有关主张显然是新瓶装旧酒,想在亚太编织北约式的排他性多边军事集团,以“一体化威慑”为名,行阵营对抗之实。 美国防部前高官有关建立“太平洋防御条约”的提议,被认为反映了五角大楼建制派长期以来的“印太战略”目标,即要整合地区盟伴力量,在中国周边建立一个多层次、网络化的军事威慑体系,通过强化集体防御承诺,增加中国在处理区域安全问题时的战略成本,试图以此限制中国的海上活动空间和战略影响力,从而重塑对华战略优势,维护美国的地区霸权。日本的“单一战区”概念,可以说是对美方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具象化的落实方案。 日本的算盘很明显,就是试图通过模糊相关热点区域的地理界线,将其在东海方向的利益关切,与台海、南海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安全动态捆绑。如此一来,任何在台海或南海发生的局势变动,都可能依据“单一战区”逻辑,被视为对日本“周边事态”的直接影响,从而为其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实现自卫队“走出去”、发展进攻性军事力量提供借口。更进一步,日本希望将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等都拉入这个框架,并使日美同盟在“单一战区”中发挥轴心作用,日本扮演“副警长”角色,作为美国“代理人”主导地区安全事务。 然而,这些花样翻新的“亚太版北约”计划,在当今时代只会面临更为棘手的内在矛盾和外部阻力,注定困难重重。首先,美国盟友体系貌合神离,难以形成真正的集体行动。多边联盟的建立和存续依赖共同的威胁认知和战略目标,亚太地缘热点问题的分散化、各国安全诉求的多样化,使美国盟友不可能在朝鲜半岛、东海、台海、南海问题上采取集体行动,因为任何国家都不愿被卷入一场并非攸关自身核心利益的大规模冲突。比如,菲律宾虽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摩擦不断,但其更多是希望借助外力平衡自身劣势,是否愿意为日美在东海或台海的利益“火中取栗”,仍是巨大未知数。 其次,东盟和太平洋岛国等地区国家普遍奉行大国平衡政策,对阵营对抗高度警惕。美日试图构建的排他性军事集团,与东盟长期以来坚持的地区“中心地位”和包容性地区架构背道而驰。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担心此类军事同盟会将地区拖入“新冷战”的深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与经济繁荣。 再者,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美日相关提法或概念带有明显的遏华指向,如果付诸实施,很可能将它们拖入代价高昂、充满凶险的战略泥潭。任何试图通过军事同盟来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做法,在中国坚定的战略意志和日益现代化的军事力量面前,都必然会遭遇重大挫败。 美日基于过时的冷战思维,试图在21世纪的亚太地区复制北约式的军事集团,这不仅是对地区历史和现实的无知,更是对亚太国家整体利益的公然挑战。这一充满军事冒险主义的构想,只会刺激地区军备竞赛,推升对抗冲突风险,撕裂地区国家间的互信,最终不仅难以实现遏压中国的战略目标,还会加速美日“印太战略”的破产进程。 鼓噪对抗害人害己 丁铎 菲律宾国防部长日前声称,菲军方正致力于在南海和东海推行“单一战区”概念,这呼应了日本方面的相同提法。 事实上,在提出所谓“单一战区”之前,菲律宾、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安全合作就已经呈现出几个趋势。一是跨海域军事协同机制的建立。菲律宾与日本在“单一战区”概念上相呼应,试图通过整合东海和南海的军事行动形成统一作战框架。二是多边安全合作网络的构建。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试图通过多边合作增强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同时,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也在加强,包括扩大驻军基地、推进在“第一岛链”的分布式前沿军事部署等。三是军事装备人员互访便利化,菲日、菲美之间通过《互惠准入协定》《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等,进一步为人员交流、情报共享、行动协调、信息系统互操作等扫清国内法律和政策障碍。 这些动向表明,三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朝着更加紧密的方向发展。其中,合作机制多样且制度化,不仅限于双边协议,还试图将三边峰会、外长防长“2+2”会谈等固化下来;合作内容从军事演习和情报共享,扩展到前沿驻军、基地建设、后勤保障及网络安全等领域,与外部伙伴互动也越来越多;合作范围从南海扩展到东海乃至“印太”地区,暴露出以“中国威胁论”为由头深化防务安全合作的意图。 在这一背景下,鼓噪和推动“单一战区”等概念对于美日菲三方来说可谓各取所需:对菲律宾而言,这是在南海对华挑衅遭受反制时拉拢外部势力的体现;对日本而言,这是在东南亚拓展军事影响力的机会;对美国而言,这是“印太战略”遏制中国的重要一环。 当前,菲律宾、日本和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已经形成较为紧密的协作体系,在亚太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协同步调趋于一致。三国试图推动所谓“多海联动”,进而在东海和南海对中国形成战略牵制,背后也有剑指台海的意味。在这背后,美国希望通过扩大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加强与日菲合作,维护在亚太的霸权地位,同时要求盟友承担更大责任。日本长期谋求恢复“正常国家”地位,试图架空和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并且通过渲染“周边安全威胁”和在南海支持菲律宾等做法增强自身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菲律宾则是试图拉拢域外势力增加自己在海上挑衅对抗中国的底气。 在政治和外交层面,菲律宾、日本、美国相互配合的这些措施显然会降低亚太国家的安全感。三国不断深化安全合作,包括美日加大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和装备供应,无疑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担忧,可能促使其他国家通过加大军事投入来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进而陷入区域安全困境的“联动效应”。另一方面,菲律宾与日本的军事合作还会削弱东盟作为区域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事务上的中心地位,对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造成冲击,特别是菲律宾与日美不断深化的战略捆绑可能导致东盟在安全政策上进一步出现分化,放大东盟内部在处理大国关系上的不确定性。 从历史经验和地区实际来看,菲律宾迎合域外大国为其一己私利背书,不仅将会自食恶果,相关负面影响还会向地区层面外溢,可以说是害人害己。无论炒作“单一战区”概念,还是通过搭建各种小多边机制对华牵制威慑,最终只会导致海上形势更加动荡以及外部军事力量进一步在本地区集聚,这显然不符合亚太国家的整体利益。 亚太地区利益系于何处 信强 无论美国防部前高官有关建立“太平洋防御条约”的建议,还是日本防卫大臣提出的“单一战区”概念,背后实质都是美国主导并与亚太盟友协同,以“加强集体防御”和强化地区安全为名,行鼓噪对抗和围堵中国之实,其结果必然是严重破坏地区安全稳定环境,损害广大亚太国家的发展利益。 毫无疑问,“美国因素”仍是当前亚太安全风险与挑战的一个主要肇因。除了不断推动“印太战略”落地实施,构建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等封闭排他性的小多边机制,并且继续在双边层面加强对相关国家的战略捆绑和政策诱拉,美国近些年来还极为热衷利用地区国家间已有的一些争端、矛盾或历史遗留问题,来介入和干涉亚太安全事务,以有利于其维系在地区的影响力乃至霸权性存在。正是在这种盘算下,美国频繁在南海问题上挑拨离间和煽动对抗,怂恿菲律宾在涉海问题上对华非法侵权挑衅;在东海与日本举行各种联合军演,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并支持日本的“再军事化”进程;在台海问题上,美方反华政客更是不断抛出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持续掏空作为中美关系政治基础的一个中国原则,积极加强美台军事合作和安全勾连,一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通过这些操作,美国试图浑水摸鱼,借机编织对华围堵遏压网络。 在此过程中,美国的一些亚太盟伴也明显抱持侥幸甚至机会主义心理,个别国家更是将美国加大对华打压以及中美战略博弈加剧视为“战略机遇”,试图通过主动向华盛顿方面倾斜、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换取美方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但事实早已证明,美国对盟友、伙伴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安全承诺,很多时候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尤其近些年来,在“美国优先”原则和政策下,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而毫不犹豫地牺牲别国利益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主要国家等美国传统盟友,对此也都有着切肤之痛。美国“不可靠”,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现实。正因如此,想要利用中美博弈捞取“战略利益”,尤其是想通过对华示强博取华盛顿的“关照”,最终将被证明是自作聪明,反受其害。 越是在这种复杂因素交织的情况下,亚太国家越要保持理智和清醒,正确认识自身以及整个地区的利益究竟系于何处。其中首要一点,就是排除外部干扰,始终聚焦发展。最近几十年来,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板块和主要增长引擎,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区国家致力于在开放包容中共谋发展、相互成就。搭建各种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鼓噪阵营对抗和加剧军备竞赛,只会破坏对于地区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和平稳定环境。为此,地区国家不仅应该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一些领土争端或现实矛盾,不给域外势力提供干涉搅局的可乘之机,还要警惕所谓“单一战区”“太平洋防御条约”这类概念和操作背后狭隘的地缘政治思维,拒绝成为个别国家挑动和开展所谓“大国竞争”的工具和筹码。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经济霸凌严重冲击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也给亚太国家以及整个地区的发展带来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当此时刻,亚太国家应该以充分的战略远见,继续坚持以发展为地区永恒、共同的主题,坚决抵制任何“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式操作。放眼未来,亚太各国应该携手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不断深化合作,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175147759260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5149681280011[]{"email":"guoyanfeng@huanqiu.com","name":"郭艳峰"}
编者按:美国防部前高官提议建立“太平洋防御条约”,日本防卫相向美方提出“单一战区”概念,并得到菲律宾应和,这些提议和概念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对于亚太繁荣稳定具有怎样的潜在危害?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项昊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丁铎:中国南海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所所长 信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质上是“亚太版北约”的花样翻新 项昊宇 美国现任政府上台以来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给其亚太同盟体系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亚太地区格局因此来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抱持过时地缘政治思维的一些人和势力,依然幻想着回归冷战式的阵营对抗。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不久前刊发美国国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拉特纳的文章,提出美国需要一个新的“太平洋防御条约”(Pacific Defense Pact),以联合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建立“集体防御机制”,施行类似北约的“攻击一国即攻击全体”原则。此前,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曾向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提出“单一战区”(one-theater)概念,即将朝鲜半岛、东海、台海、南海及周边地区视为一个“战区”,把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等国纳入其中,通过深化伙伴关系,在情报、预警、军力部署上实现整体联动,以建立一个涵盖更广泛区域的联合应变架构。 归根到底,这些提法或概念的目的,都是要整合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实现军力层面的一体化部署和联动。尽管美日没有使用“亚太版北约”或“印太版北约”之类的说法,但有关主张显然是新瓶装旧酒,想在亚太编织北约式的排他性多边军事集团,以“一体化威慑”为名,行阵营对抗之实。 美国防部前高官有关建立“太平洋防御条约”的提议,被认为反映了五角大楼建制派长期以来的“印太战略”目标,即要整合地区盟伴力量,在中国周边建立一个多层次、网络化的军事威慑体系,通过强化集体防御承诺,增加中国在处理区域安全问题时的战略成本,试图以此限制中国的海上活动空间和战略影响力,从而重塑对华战略优势,维护美国的地区霸权。日本的“单一战区”概念,可以说是对美方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具象化的落实方案。 日本的算盘很明显,就是试图通过模糊相关热点区域的地理界线,将其在东海方向的利益关切,与台海、南海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安全动态捆绑。如此一来,任何在台海或南海发生的局势变动,都可能依据“单一战区”逻辑,被视为对日本“周边事态”的直接影响,从而为其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实现自卫队“走出去”、发展进攻性军事力量提供借口。更进一步,日本希望将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等都拉入这个框架,并使日美同盟在“单一战区”中发挥轴心作用,日本扮演“副警长”角色,作为美国“代理人”主导地区安全事务。 然而,这些花样翻新的“亚太版北约”计划,在当今时代只会面临更为棘手的内在矛盾和外部阻力,注定困难重重。首先,美国盟友体系貌合神离,难以形成真正的集体行动。多边联盟的建立和存续依赖共同的威胁认知和战略目标,亚太地缘热点问题的分散化、各国安全诉求的多样化,使美国盟友不可能在朝鲜半岛、东海、台海、南海问题上采取集体行动,因为任何国家都不愿被卷入一场并非攸关自身核心利益的大规模冲突。比如,菲律宾虽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摩擦不断,但其更多是希望借助外力平衡自身劣势,是否愿意为日美在东海或台海的利益“火中取栗”,仍是巨大未知数。 其次,东盟和太平洋岛国等地区国家普遍奉行大国平衡政策,对阵营对抗高度警惕。美日试图构建的排他性军事集团,与东盟长期以来坚持的地区“中心地位”和包容性地区架构背道而驰。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担心此类军事同盟会将地区拖入“新冷战”的深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与经济繁荣。 再者,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美日相关提法或概念带有明显的遏华指向,如果付诸实施,很可能将它们拖入代价高昂、充满凶险的战略泥潭。任何试图通过军事同盟来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做法,在中国坚定的战略意志和日益现代化的军事力量面前,都必然会遭遇重大挫败。 美日基于过时的冷战思维,试图在21世纪的亚太地区复制北约式的军事集团,这不仅是对地区历史和现实的无知,更是对亚太国家整体利益的公然挑战。这一充满军事冒险主义的构想,只会刺激地区军备竞赛,推升对抗冲突风险,撕裂地区国家间的互信,最终不仅难以实现遏压中国的战略目标,还会加速美日“印太战略”的破产进程。 鼓噪对抗害人害己 丁铎 菲律宾国防部长日前声称,菲军方正致力于在南海和东海推行“单一战区”概念,这呼应了日本方面的相同提法。 事实上,在提出所谓“单一战区”之前,菲律宾、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安全合作就已经呈现出几个趋势。一是跨海域军事协同机制的建立。菲律宾与日本在“单一战区”概念上相呼应,试图通过整合东海和南海的军事行动形成统一作战框架。二是多边安全合作网络的构建。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试图通过多边合作增强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同时,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也在加强,包括扩大驻军基地、推进在“第一岛链”的分布式前沿军事部署等。三是军事装备人员互访便利化,菲日、菲美之间通过《互惠准入协定》《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等,进一步为人员交流、情报共享、行动协调、信息系统互操作等扫清国内法律和政策障碍。 这些动向表明,三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朝着更加紧密的方向发展。其中,合作机制多样且制度化,不仅限于双边协议,还试图将三边峰会、外长防长“2+2”会谈等固化下来;合作内容从军事演习和情报共享,扩展到前沿驻军、基地建设、后勤保障及网络安全等领域,与外部伙伴互动也越来越多;合作范围从南海扩展到东海乃至“印太”地区,暴露出以“中国威胁论”为由头深化防务安全合作的意图。 在这一背景下,鼓噪和推动“单一战区”等概念对于美日菲三方来说可谓各取所需:对菲律宾而言,这是在南海对华挑衅遭受反制时拉拢外部势力的体现;对日本而言,这是在东南亚拓展军事影响力的机会;对美国而言,这是“印太战略”遏制中国的重要一环。 当前,菲律宾、日本和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已经形成较为紧密的协作体系,在亚太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协同步调趋于一致。三国试图推动所谓“多海联动”,进而在东海和南海对中国形成战略牵制,背后也有剑指台海的意味。在这背后,美国希望通过扩大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加强与日菲合作,维护在亚太的霸权地位,同时要求盟友承担更大责任。日本长期谋求恢复“正常国家”地位,试图架空和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并且通过渲染“周边安全威胁”和在南海支持菲律宾等做法增强自身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菲律宾则是试图拉拢域外势力增加自己在海上挑衅对抗中国的底气。 在政治和外交层面,菲律宾、日本、美国相互配合的这些措施显然会降低亚太国家的安全感。三国不断深化安全合作,包括美日加大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和装备供应,无疑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担忧,可能促使其他国家通过加大军事投入来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进而陷入区域安全困境的“联动效应”。另一方面,菲律宾与日本的军事合作还会削弱东盟作为区域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事务上的中心地位,对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造成冲击,特别是菲律宾与日美不断深化的战略捆绑可能导致东盟在安全政策上进一步出现分化,放大东盟内部在处理大国关系上的不确定性。 从历史经验和地区实际来看,菲律宾迎合域外大国为其一己私利背书,不仅将会自食恶果,相关负面影响还会向地区层面外溢,可以说是害人害己。无论炒作“单一战区”概念,还是通过搭建各种小多边机制对华牵制威慑,最终只会导致海上形势更加动荡以及外部军事力量进一步在本地区集聚,这显然不符合亚太国家的整体利益。 亚太地区利益系于何处 信强 无论美国防部前高官有关建立“太平洋防御条约”的建议,还是日本防卫大臣提出的“单一战区”概念,背后实质都是美国主导并与亚太盟友协同,以“加强集体防御”和强化地区安全为名,行鼓噪对抗和围堵中国之实,其结果必然是严重破坏地区安全稳定环境,损害广大亚太国家的发展利益。 毫无疑问,“美国因素”仍是当前亚太安全风险与挑战的一个主要肇因。除了不断推动“印太战略”落地实施,构建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等封闭排他性的小多边机制,并且继续在双边层面加强对相关国家的战略捆绑和政策诱拉,美国近些年来还极为热衷利用地区国家间已有的一些争端、矛盾或历史遗留问题,来介入和干涉亚太安全事务,以有利于其维系在地区的影响力乃至霸权性存在。正是在这种盘算下,美国频繁在南海问题上挑拨离间和煽动对抗,怂恿菲律宾在涉海问题上对华非法侵权挑衅;在东海与日本举行各种联合军演,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并支持日本的“再军事化”进程;在台海问题上,美方反华政客更是不断抛出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持续掏空作为中美关系政治基础的一个中国原则,积极加强美台军事合作和安全勾连,一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通过这些操作,美国试图浑水摸鱼,借机编织对华围堵遏压网络。 在此过程中,美国的一些亚太盟伴也明显抱持侥幸甚至机会主义心理,个别国家更是将美国加大对华打压以及中美战略博弈加剧视为“战略机遇”,试图通过主动向华盛顿方面倾斜、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换取美方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但事实早已证明,美国对盟友、伙伴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安全承诺,很多时候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尤其近些年来,在“美国优先”原则和政策下,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而毫不犹豫地牺牲别国利益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主要国家等美国传统盟友,对此也都有着切肤之痛。美国“不可靠”,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现实。正因如此,想要利用中美博弈捞取“战略利益”,尤其是想通过对华示强博取华盛顿的“关照”,最终将被证明是自作聪明,反受其害。 越是在这种复杂因素交织的情况下,亚太国家越要保持理智和清醒,正确认识自身以及整个地区的利益究竟系于何处。其中首要一点,就是排除外部干扰,始终聚焦发展。最近几十年来,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板块和主要增长引擎,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区国家致力于在开放包容中共谋发展、相互成就。搭建各种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鼓噪阵营对抗和加剧军备竞赛,只会破坏对于地区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和平稳定环境。为此,地区国家不仅应该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一些领土争端或现实矛盾,不给域外势力提供干涉搅局的可乘之机,还要警惕所谓“单一战区”“太平洋防御条约”这类概念和操作背后狭隘的地缘政治思维,拒绝成为个别国家挑动和开展所谓“大国竞争”的工具和筹码。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经济霸凌严重冲击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也给亚太国家以及整个地区的发展带来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当此时刻,亚太国家应该以充分的战略远见,继续坚持以发展为地区永恒、共同的主题,坚决抵制任何“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式操作。放眼未来,亚太各国应该携手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不断深化合作,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