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Ku8MDPlPC作者:张玉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张玉来:亚开行不应成为美国遏华新工具/e3pmub6h5/e3pr9baf6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日前接受采访时说,亚开行正在“非常努力地”配合美国的关切。联想起今年4月,在接待到访的神田真人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竟然直接敦促亚开行停止给中国贷款。可以说,华盛顿不仅挥舞关税大棒试图摧毁二战后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发出改革威胁,“要建立更好的、可持续的国际经济体系,服务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由此观察亚开行,虽然神田真人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社专访时曾特别强调亚开行的独立自主性,不过,这显然难以改变亚开行运行和发展正面临被政治化甚至工具化威胁的事实。 首先,亚开行的政治化趋势开始逐渐显现。自1966年成立以来,亚洲开发银行一直以“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基本宗旨,并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然而,自拜登政府以来,亚开行就暴露出了被政治化的迹象,甚至出现沦为美国地缘政治工具的趋势。2022年,时任行长浅川雅嗣就曾放风称,考虑停止对中国提供新的贷款。不管他给出何种理由,都难以避免给人留下迎合当时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印象。 其次,相关数据也在印证亚开行逐步被政治化的事实。一是贷款对象国的政治化特征,如面向中国的融资规模从2020年的20亿美元骤降至2024年的10亿美元,远低于早前该行制定的对华贷款计划——即2021年-2025年总计70亿-75亿美元。相反,亚开行对所谓“印太战略”支点国家的支持出现了大幅增长。以印度为例,亚开行表示将在2023年-2027年期间,每年向印度提供50亿美元以上的贷款。二是相关规则也在被政治化。比如,美日共同主导在亚开行推行所谓“高质量基建”标准,表面是强调透明度与可持续性,实际却暗含排斥中国技术的政治意图。再比如,亚开行拒绝为采用中国技术的中巴经济走廊延伸项目融资,却为同在巴基斯坦、日本主导的卡拉奇供水项目提供12亿美元贷款。三是操纵相关程序,将一些项目进行国别捆绑。如2023年亚开行57%的贷款被标记为“气候融资”,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看似响应全球气候应对,实则将减碳议程与供应链捆绑,像对菲律宾3.5亿美元的风电贷款就明确要求采购“非中国逆变器”,导致项目成本增加19%。 如果亚开行被过度政治化的倾向继续下去,将产生严重的系统性危害。一是这种国际金融机构被政治化将导致地区分裂甚至形成地缘政治危机,若亚开行以意识形态划线分配资源,将会迫使全球南方国家选边站。斯里兰卡在债务危机中就被迫接受了亚开行贷款的附加条款,“重新评估汉班托塔港合作协议”。这不仅导致斯方利用地缘优势平衡多方合作的空间被大幅缩小,而且,这样的“胁迫性融资”也将区域经济割裂为对立阵营。二是技术体系出现分化趋势。如在东南亚的高铁竞争中,亚开行资助日本方案时强制要求采用JIS工业标准,反对项目采用中国GB标准,导致后续维护成本激增。三是多边主义退化。亚开行如果继续被美日视为战略资产,其决策也将受到“密室政治”操控。如在2023年亚开行的增资谈判中,美日就绕过董事会协商环节,要求将“供应链韧性基金”与中国“脱钩”。 必须指出的是,亚开行应避免被政治化,更不应沦为美国遏制他国、重构自身全球霸权的工具,回归聚焦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的本位才是亚开行的正途。在今年5月召开的亚开行年度会议上,神田行长公开表达了对美国关税政策带给世界前所未有不确定性的强烈担心,并呼吁应加强伙伴合作、提高开放性。对于这位在对美经济博弈中可谓“身经百战”的日本财务省前财务官而言,如何避免亚开行被政治化,可能比“调动1700亿美元巨额资金对抗日元贬值”更难。这位“令和日元先生”能否带领亚开行回到正轨,我们拭目以待。(作者是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日本研究院副院长) 175147769059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51496740097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日前接受采访时说,亚开行正在“非常努力地”配合美国的关切。联想起今年4月,在接待到访的神田真人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竟然直接敦促亚开行停止给中国贷款。可以说,华盛顿不仅挥舞关税大棒试图摧毁二战后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发出改革威胁,“要建立更好的、可持续的国际经济体系,服务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由此观察亚开行,虽然神田真人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社专访时曾特别强调亚开行的独立自主性,不过,这显然难以改变亚开行运行和发展正面临被政治化甚至工具化威胁的事实。 首先,亚开行的政治化趋势开始逐渐显现。自1966年成立以来,亚洲开发银行一直以“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基本宗旨,并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然而,自拜登政府以来,亚开行就暴露出了被政治化的迹象,甚至出现沦为美国地缘政治工具的趋势。2022年,时任行长浅川雅嗣就曾放风称,考虑停止对中国提供新的贷款。不管他给出何种理由,都难以避免给人留下迎合当时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印象。 其次,相关数据也在印证亚开行逐步被政治化的事实。一是贷款对象国的政治化特征,如面向中国的融资规模从2020年的20亿美元骤降至2024年的10亿美元,远低于早前该行制定的对华贷款计划——即2021年-2025年总计70亿-75亿美元。相反,亚开行对所谓“印太战略”支点国家的支持出现了大幅增长。以印度为例,亚开行表示将在2023年-2027年期间,每年向印度提供50亿美元以上的贷款。二是相关规则也在被政治化。比如,美日共同主导在亚开行推行所谓“高质量基建”标准,表面是强调透明度与可持续性,实际却暗含排斥中国技术的政治意图。再比如,亚开行拒绝为采用中国技术的中巴经济走廊延伸项目融资,却为同在巴基斯坦、日本主导的卡拉奇供水项目提供12亿美元贷款。三是操纵相关程序,将一些项目进行国别捆绑。如2023年亚开行57%的贷款被标记为“气候融资”,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看似响应全球气候应对,实则将减碳议程与供应链捆绑,像对菲律宾3.5亿美元的风电贷款就明确要求采购“非中国逆变器”,导致项目成本增加19%。 如果亚开行被过度政治化的倾向继续下去,将产生严重的系统性危害。一是这种国际金融机构被政治化将导致地区分裂甚至形成地缘政治危机,若亚开行以意识形态划线分配资源,将会迫使全球南方国家选边站。斯里兰卡在债务危机中就被迫接受了亚开行贷款的附加条款,“重新评估汉班托塔港合作协议”。这不仅导致斯方利用地缘优势平衡多方合作的空间被大幅缩小,而且,这样的“胁迫性融资”也将区域经济割裂为对立阵营。二是技术体系出现分化趋势。如在东南亚的高铁竞争中,亚开行资助日本方案时强制要求采用JIS工业标准,反对项目采用中国GB标准,导致后续维护成本激增。三是多边主义退化。亚开行如果继续被美日视为战略资产,其决策也将受到“密室政治”操控。如在2023年亚开行的增资谈判中,美日就绕过董事会协商环节,要求将“供应链韧性基金”与中国“脱钩”。 必须指出的是,亚开行应避免被政治化,更不应沦为美国遏制他国、重构自身全球霸权的工具,回归聚焦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的本位才是亚开行的正途。在今年5月召开的亚开行年度会议上,神田行长公开表达了对美国关税政策带给世界前所未有不确定性的强烈担心,并呼吁应加强伙伴合作、提高开放性。对于这位在对美经济博弈中可谓“身经百战”的日本财务省前财务官而言,如何避免亚开行被政治化,可能比“调动1700亿美元巨额资金对抗日元贬值”更难。这位“令和日元先生”能否带领亚开行回到正轨,我们拭目以待。(作者是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日本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