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Ql9CAVKPJ作者:朱锋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朱锋:变乱交织的世界更需要文明对话/e3pmub6h5/e3pr9baf62025年是二战后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年,不仅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然而,国际局势的变乱交织也是这80年来极为罕见的。诸多复杂动荡的因素不断累积,人类和平与发展进程再次走到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则为世界走出国际局势的变乱动荡,提供了战略性的思想引领和行动纲领。世界局势的脆弱与动荡正在凸显目前正在进行的两场战争——俄乌冲突和中东以哈冲突,牵动着世界的目光,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战谈判依然难以启动;以色列和伊朗经历了12天的军事冲突虽暂时停火,但是否会真正重启和解进程,目前还看不到希望。如果中短期内世界出现“第三场战争”,全球和平与发展进程将承受灾难性的冲击。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曾表示,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首都基辅,法国可能赴乌参战。俄乌冲突一旦扩大为俄欧战乱,欧洲历史将灾难性地重回“前二战时期”。另一边,美国政府依然高调推进贸易战和关税战,美国国会近日通过的“大而美”税改法案更是进一步加速了“特朗普2.0”时期美国内政、经济和防务政策的全面转型;华盛顿主推的“再全球化”“去全球化”进程尽管遭遇强烈反对,但依然在不断发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和各国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再加上气候变化带来的天灾和新冠疫情的后续影响,世界局势的脆弱与动荡,是二战结束80年来最为突出的。这80年来世界政治理论与实践所强调的全球治理、霸权稳定、权力制衡的合理性、社会参与以及政治精英主义等诸多教科书式观念和信条,都在承受来自实证领域的重大质疑和挑战。西方长期引以为傲的制度、价值和行动的优越论正在面临空前质疑。正如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在《美国霸权的终结》一文中所说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时代看来行将落幕。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政治注入中国智慧世界究竟向何处去、人类究竟往哪里行?在当前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世界文明发展多样化和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中国,正在成为让世界重回正轨、让各国休戚与共、让人民利益至上的新征程中的中流砥柱。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就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明崛起的进程。但在不同文明起步不同、价值和信仰不同的早期历史上,这一进程充斥着战乱和征伐。进入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之后,近500年的世界历史发展就是从欧洲到北美,在西方主导科技创新、工业化和殖民扩张进程的同时,世界进入了相互开放、没有一个国家和文明可以孤立于其他国家之外的国际化进程。二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建立和各种国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更是让世界进入了相互依存的时代。冷战时期的阵营对立和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代表的“核战阴霾”,更是让各国无法脱离命运与共的国际化现实。1991年苏联解体,全球化接踵而至。生产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动,更是让和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秩序保持稳定及繁荣的目标。世界各国多样化的文明和实践,同样成为推动各国发展道路选择的多样性,尊重各国文明实践的多元性,并能推进各国交流互鉴、合作共进发展进程的时代召唤。文明不仅是制度、实力和实践,文明更是信念、理性和创新。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各国基于人类的价值与尊严,在相互尊重和合作前行的基础上开展文明对话、提升文明包容、践行文明互鉴、合作共赢,实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取得合力,是面对世界变乱交织的唯一选择。文明对话的本质就是减少地球村的内斗和内耗,增强各国、各民族的相互尊重、利益认同,在目标共享基础上实现共同行动。从今天混沌动荡的世界局势来看,全球文明倡议的实用性和战略性更加清晰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三、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全球文明倡议不仅重在人类相互尊重、共同行动的目标和方向,重在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国际组织为依托的全球治理,更是重在推进各国间的文明对话、民间交流和社会互动,通过机制化、架构化的关系塑造,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明互鉴、合作包容、共同行动提供扎实及有效的动力与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深化人文交流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应该搭建更多载体和平台,开辟更多渠道和途径,推进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文明互鉴和文明对话更是重在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而世界的和谐与繁荣,就能更好地增强和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全球文明倡议已经为世界政治注入了强大的中国智慧。开展文明对话,共同应对全球挑战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就明确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23年3月以来,习主席多次为中外对话、交流的致辞和讲话中就文明互鉴、平等包容阐述中国思想。2023年7月3日,习主席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致贺信。习主席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全球文明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将为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注入发展动力。全球文明倡议已经成为中国外交一面重要的旗帜。中方多次强调加强文明交流、实现和平共处,尊重多元文化与民族特性、铸牢人类兄弟情谊;开展文明对话,助力人类社会发展繁荣;呼吁平等对话,夯实和平稳定根基。全球文明倡议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实践性的伟大倡议,给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动力,将为人类文明和平相处、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中国等80多个国家提出的决议,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顺应了各国人民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人类进步的普遍愿望。中国政府和人民推动文明对话,就是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摒弃傲慢与偏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拆墙而不筑墙;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推动与世界各国的民心相知相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多重风险叠加背景下,文明对话更是有利于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形势越是复杂动荡,越要坚持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在全球文明倡议的指引下,不断开展的中外文明对话和交流,不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国际经济、金融、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协调,更将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多边主义注入更多活力,防止世界陷入霸权冲突和阵营对立。中国始终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总之,文明对话是和平的纽带,是发展的动力,更是友谊的桥梁。(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175208727609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210050422812[]{"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2025年是二战后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年,不仅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然而,国际局势的变乱交织也是这80年来极为罕见的。诸多复杂动荡的因素不断累积,人类和平与发展进程再次走到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则为世界走出国际局势的变乱动荡,提供了战略性的思想引领和行动纲领。世界局势的脆弱与动荡正在凸显目前正在进行的两场战争——俄乌冲突和中东以哈冲突,牵动着世界的目光,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战谈判依然难以启动;以色列和伊朗经历了12天的军事冲突虽暂时停火,但是否会真正重启和解进程,目前还看不到希望。如果中短期内世界出现“第三场战争”,全球和平与发展进程将承受灾难性的冲击。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曾表示,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首都基辅,法国可能赴乌参战。俄乌冲突一旦扩大为俄欧战乱,欧洲历史将灾难性地重回“前二战时期”。另一边,美国政府依然高调推进贸易战和关税战,美国国会近日通过的“大而美”税改法案更是进一步加速了“特朗普2.0”时期美国内政、经济和防务政策的全面转型;华盛顿主推的“再全球化”“去全球化”进程尽管遭遇强烈反对,但依然在不断发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和各国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再加上气候变化带来的天灾和新冠疫情的后续影响,世界局势的脆弱与动荡,是二战结束80年来最为突出的。这80年来世界政治理论与实践所强调的全球治理、霸权稳定、权力制衡的合理性、社会参与以及政治精英主义等诸多教科书式观念和信条,都在承受来自实证领域的重大质疑和挑战。西方长期引以为傲的制度、价值和行动的优越论正在面临空前质疑。正如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在《美国霸权的终结》一文中所说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时代看来行将落幕。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政治注入中国智慧世界究竟向何处去、人类究竟往哪里行?在当前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世界文明发展多样化和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中国,正在成为让世界重回正轨、让各国休戚与共、让人民利益至上的新征程中的中流砥柱。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就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明崛起的进程。但在不同文明起步不同、价值和信仰不同的早期历史上,这一进程充斥着战乱和征伐。进入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之后,近500年的世界历史发展就是从欧洲到北美,在西方主导科技创新、工业化和殖民扩张进程的同时,世界进入了相互开放、没有一个国家和文明可以孤立于其他国家之外的国际化进程。二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建立和各种国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更是让世界进入了相互依存的时代。冷战时期的阵营对立和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代表的“核战阴霾”,更是让各国无法脱离命运与共的国际化现实。1991年苏联解体,全球化接踵而至。生产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动,更是让和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秩序保持稳定及繁荣的目标。世界各国多样化的文明和实践,同样成为推动各国发展道路选择的多样性,尊重各国文明实践的多元性,并能推进各国交流互鉴、合作共进发展进程的时代召唤。文明不仅是制度、实力和实践,文明更是信念、理性和创新。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各国基于人类的价值与尊严,在相互尊重和合作前行的基础上开展文明对话、提升文明包容、践行文明互鉴、合作共赢,实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取得合力,是面对世界变乱交织的唯一选择。文明对话的本质就是减少地球村的内斗和内耗,增强各国、各民族的相互尊重、利益认同,在目标共享基础上实现共同行动。从今天混沌动荡的世界局势来看,全球文明倡议的实用性和战略性更加清晰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三、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全球文明倡议不仅重在人类相互尊重、共同行动的目标和方向,重在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国际组织为依托的全球治理,更是重在推进各国间的文明对话、民间交流和社会互动,通过机制化、架构化的关系塑造,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明互鉴、合作包容、共同行动提供扎实及有效的动力与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深化人文交流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应该搭建更多载体和平台,开辟更多渠道和途径,推进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文明互鉴和文明对话更是重在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而世界的和谐与繁荣,就能更好地增强和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全球文明倡议已经为世界政治注入了强大的中国智慧。开展文明对话,共同应对全球挑战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就明确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23年3月以来,习主席多次为中外对话、交流的致辞和讲话中就文明互鉴、平等包容阐述中国思想。2023年7月3日,习主席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致贺信。习主席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全球文明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将为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注入发展动力。全球文明倡议已经成为中国外交一面重要的旗帜。中方多次强调加强文明交流、实现和平共处,尊重多元文化与民族特性、铸牢人类兄弟情谊;开展文明对话,助力人类社会发展繁荣;呼吁平等对话,夯实和平稳定根基。全球文明倡议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实践性的伟大倡议,给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动力,将为人类文明和平相处、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中国等80多个国家提出的决议,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顺应了各国人民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人类进步的普遍愿望。中国政府和人民推动文明对话,就是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摒弃傲慢与偏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拆墙而不筑墙;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推动与世界各国的民心相知相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多重风险叠加背景下,文明对话更是有利于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形势越是复杂动荡,越要坚持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在全球文明倡议的指引下,不断开展的中外文明对话和交流,不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国际经济、金融、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协调,更将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多边主义注入更多活力,防止世界陷入霸权冲突和阵营对立。中国始终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总之,文明对话是和平的纽带,是发展的动力,更是友谊的桥梁。(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