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U56MijrMM作者:陈旸 简军波 涂东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环球圆桌对话:跨大西洋关系正渐行渐远?/e3pmub6h5/e3pr9baf6编者按: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欧盟产品将征收30%的关税,欧美贸易纷争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而在贸易分歧之外,欧洲在华盛顿眼里的定位,更受外界关注。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陈 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简军波: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涂 东: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美想用软硬两手彻底改造欧洲陈 旸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在社媒发文宣布,对欧盟产品征收30%关税,引发欧盟强烈不满,也让跨大西洋关系再次受到怀疑。那么,欧洲在当前华盛顿眼里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不久前,美国国务院在其官方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欧洲需要成为文明的盟友》的文章。该文警告欧洲莫让“民主倒退”,而要向美国看齐,传承“西方文明遗产”,保护共同的文化,确保西方文明的价值“世代相传”。此文论调与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讲话如出一辙,堪称从文化领域对欧洲施压的姐妹篇,再度吹响了改造欧洲价值观的冲锋号。 这篇出自美国国务院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的高级顾问塞缪尔·萨姆森之手的文章充斥着谬误和怪论。例如其选择性地歪曲了西方文化的知识谱系,将美国独立宣言归功于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而非像洛克和孟德斯鸠这样直接影响了杰斐逊等美国开国元勋的启蒙思想家,淡化了现代民主的多元化和世俗根源。文章指控欧洲由于实施数字管制、接受大规模移民、限制宗教言论自由、颠覆民主选举结果,持续存在着“一场针对西方文明本身的激进运动”,将欧盟机构和诸多欧洲政府的举措污名化。作者甚至警告,欧洲的民主倒退不仅将影响欧洲公民,也将影响到美国的安全与经济利益,而美国国务院对此不会坐视不管,将“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采取行动”。事实上,美国国务院的这篇文章并非个例。当前华盛顿投向欧洲的意识形态“炸弹”可谓接二连三。除了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之外,对罗马尼亚右翼总统候选人落选的质疑、为德国选择党得票跃升的欢呼、给波兰的疑欧总统候选人公开站台等等。可以说,当前华盛顿毫不掩饰对欧洲建制派的不满,潜意识里将欧洲当权派视为美国民主党建制派在欧洲的延伸,因此需要用软硬两手对欧洲进行彻底的改造。硬的一手是极限施压,以关税、安全议题为抓手,迫使欧洲建制派进退失据、底线失守,妥协屈服;软的一手是“文明教化”,要以“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为基底,在欧洲掀起一场思想改造运动,让其摆脱全球化、多元主义的“毒害”,警惕“大替代”等西方文明的风险,以此“唤醒”欧洲。由此可见,华盛顿想要的欧洲,并非所谓“文明的盟友”,而是“听话的附庸”。这样的欧洲可能在政治上陷入四分五裂,左翼的欧洲与右翼的欧洲越走越偏,新欧洲与老欧洲越闹越僵。在经济上则可能沦为美国的“飞地”,欧盟机构失能,成员国政府失措,贸易谈判一退再退,优势产业面临收割。如今,美国资本凭借强势地位,抓紧在欧布局,意图趁欧洲经济颓势,抄底优质资产。近日,美国阿波罗投资公司大举进军欧洲核电领域,贝莱德集团董事长发出“再次看好欧洲”的信号,颇像狼嗅到了肉的味道。更值得担心的是,变成“附庸”后,真正的欧洲文化将随之泯灭,欧洲失去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可,失去对欧洲价值的发扬,失去围绕自身利益作出战略判断的能力,进而演变成“美国的欧洲”。美国试图拉拢欧洲,掀起“西方文明”的复兴运动,还可能造成全球的分裂。在这种基于所谓“西方文明遗产”的狭隘世界观中,宗教和文化是全球政治的主轴,充斥着排他性的思维逻辑,担心来自非西方的异化风险。这是“文明冲突论”的死灰复燃,它可能引发文化战争,导致对人类面临的真正风险挑战视而不见,对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的战略选择弃而不用,将全球政治格局推向新的阵营对抗。今年5月,萨姆森曾带领美国国务院一个代表团访问了巴黎和伦敦,在那里会见了反堕胎抗议者,批评了英国的《网络安全法》,并提出要给法国国民联盟提供资助。然而,国民联盟明确拒绝了萨姆森的建议,并表示这种支持可能会损害该党赢得2027年大选的希望。可见,萨姆森的危言耸听并未能引起欧洲的共鸣。欧洲大多数人对美国这股奇谈怪论繁衍的根源及其私下的算计理应心中有数,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更应心怀戒备。欧美经贸谈判,为何矛盾难消除简军波“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欧盟产品征收30%关税”,这一消息在欧美媒体掀起轩然大波。从欧美经贸谈判和经贸关系的跌宕起伏中可以看出,欧美经贸领域分歧相当严重,跨大西洋关系正遭遇严重挑战。首先,欧美在经贸谈判中存在目标差距。欧美经贸关系对彼此而言十分重要。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1.7万亿欧元(约合1.98万亿美元)。这意味双方的相互依赖非常深,都承受不起失去对方市场的代价。在如此庞大的贸易关系中,双方存在贸易不平衡,欧盟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较大。2024年达1980亿欧元(约合2330亿美元),这也是如今华盛顿执意对欧实施高关税措施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对外高关税冻结期间,欧美双方已经展开经贸谈判,但并不顺利,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宏观目标差距过大。从华盛顿角度看,美国需通过高关税措施解决大幅贸易逆差问题,并由此促进对美投资与美国再工业化。若欧盟市场不能接受高关税,就应让更多美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以弥补现有逆差。然而,欧盟谈判诉求是寻求双方零关税,或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尤其是液化天然气和武器等。但欧盟零关税诉求对美国没有吸引力。现有欧美间关税水平已经很低,其中美国对欧商品平均关税为1.47%,欧盟对美商品平均关税为1.35%,故关税降至为零对美国没有意义。若在低关税基础上购买更多美国商品,鉴于欧盟市场容量的有限性,提高购买量不一定能解决美国逆差问题。其次,双方在具体谈判领域的分歧明显。在宏观谈判目标存在差距下,双方在具体谈判领域主要陷入三方面分歧。一是关于监管标准。欧美在卫生、健康、化工、数字等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监管与行业标准。如根据欧盟卫生法规,欧盟本土禁止用氯清洗鸡肉和用激素处理牛肉,而这并不被美国所禁止。因此,为实现广泛的平衡贸易而让欧盟放弃现有监管标准几无可能。二是关于欧盟增值税。美国政府指责欧盟成员国对外来商品征收17%至27%增值税,这会提升美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的零售价格,降低欧洲消费者购买美国商品的欲望,从而间接降低美国商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和出口量。欧盟本土较高增值税反映了欧洲较高的福利水平,其不同的国别增值税税率则反映出欧盟并非理想的共同市场。对欧盟而言,这些都不是美国用以指责欧盟对美顺差的依据,因为它纯属内政,也与本土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偏好和历史传统相关,且它针对所有在欧商品而非仅针对美国商品。为此,欧盟明确表示增值税不是谈判议题。三是关于某些特定商品与服务。欧美双方在烈酒、大飞机、钢铝等方面的税率存在较大争议,而这些产品背后的各自行业都会向自身权力机构施加压力,使双方难以作出重大妥协。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地位的欧盟,很难答应华盛顿关于取消或弱化其《数字市场法》《数字服务法》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数字领域的监管能力和标准的诉求。鉴于欧盟处于顺差的地位且内部谈判立场并不统一,其在对美谈判中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目前,华盛顿已经警告,若欧盟采取报复措施,则会将关税水平提升到30%关税之上。欧盟目前正采取两手准备:一是拟启动关税报复,包括欧盟分别对价值215亿欧元和700亿欧元美国进口商品征收首轮和第二轮报复性关税措施,但何时采取措施有待欧盟内部协商及依据局势而定。二是在8月1日前抓紧与美继续谈判,以促成初步关税协议。结局如何,尚待观察。无论后续结果如何,鉴于欧美经贸关系相互依赖如此之深,而美国的关税保护主义措施和重商主义思路又将长期存在,这不仅将对欧美双边经贸关系造成巨大冲击,也将对跨大西洋整体关系造成伤害。内部分歧削弱欧盟对美回击力涂 东面对华盛顿的“关税大棒”,欧盟显得措手不及。不论是前期的反制措施还是后续的谈判,欧盟始终未能形成一致有效的回击强力,其内部的众多分歧给欧盟带来了严重掣肘。欧美贸易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关系之一。2023年,欧美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6万亿欧元;2024年,该数据上升至1.7万亿欧元。考虑到美国作为其最大出口市场,欧盟尤其担心长期关税拉锯战的负面影响,因而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应可以说是诚惶诚恐。最为关键的是,欧盟还需平衡包括27个成员国在内的各方利益诉求,这一现实对欧盟采取快速有效行动形成一大制约。从前期阶段看,今年3月12日和26日,美国先后对包括欧盟在内的所有进口钢铁和铝以及汽车征收25%关税。4月2日,美国又宣布对欧20%的对等关税。但直到4月9日,欧盟才宣布对美钢铁和铝产品关税的反制措施。在关于是否要发起反制这一问题上,成员国的意见并不一致。一些成员国不愿被外界视为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因而坚持反击,但另一些则小心翼翼,害怕得罪美国这一“历史性盟友”。比如,法国和比利时主张欧盟委员会动用手上所有可用的工具。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曾表示,欧盟应该考虑使用所谓的“火箭筒”,即反胁迫工具。在征税清单的讨论过程中,各成员国就具体产品范围存在诸多分歧。部分担心对美产品加税会招致美国后续对本国产业的报复措施。比如,即使主张对美强硬的法国也不得不竭力游说以保护其干邑生产商。此外,匈牙利还明确表示反对此次征税决定。成员国的上述担忧和分歧直接导致欧盟对美反击措施久拖不决。在谈判阶段,随着截止日期逼近,欧盟越发明白,要求美国收回10%对等关税的期望无法实现,因此更倾向于与美国达成类似于英美那样的框架协议,即保持10%的基本关税。但欧盟一方要求豁免汽车和钢铁出口,与此同时继续谈判以达成更广泛的协议。对于预期协议形式和内容本身,欧盟内部也存在较大争议。部分人反对将10%基准关税作为谈判起点。欧洲议会美国事务代表团主席、法国贸易部长和瑞典贸易大臣均认为,如果最终结果是10%关税,那么欧盟应该准备好反制措施。另一部分人则有所妥协,但前提是从美国那里得到赦免某些种类货物的保证。与此同时,德国和意大利等国主张欧盟让步,换取与美快速达成协议。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认为10%的关税对欧盟影响不是特别大。德国总理默茨则警告欧盟不要陷入一个冗长复杂的谈判方案,应该拿出快速简单的解决方案。相反,法国、西班牙和丹麦认为,欧盟委员会应顶住压力,竭力推动与特朗普政府达成更好的、更平衡的协议。欧盟内部对此轮关税战的差异性立场源于两个层面。首先,是思想意识层面,主要表现为对欧美同盟的历史性看法。大西洋主义派坚持对美友好妥协。即使在华盛顿不断弱化欧美同盟关系的当下,这部分欧洲人仍然无法摆脱对美幻想,期望对美妥协能够换来美方让步。现实主义派则基于欧洲现实利益考量,主张采取对等反击措施。其次,是经济贸易层面。在对等关税威胁下,欧盟成员国对美贸易体量大小不同,预计产业受创程度不一,因而对美立场呈现分化。一方面,每个成员国都游说欧盟,旨在避免其本身关键和敏感产业成为美国下一步的攻击目标。比如德国的化工、制药和汽车等龙头产业,以及法国的酒类出口。另一方面,华盛顿死死咬住欧盟对美商品贸易顺差,一些与美国贸易基本平衡的欧盟小国不想卷入其中,认为贸易顺差都是德国等几个贸易大国的责任。上述种种心思直接导致欧盟应对力大打折扣。美国此轮关税战来势汹汹,欧盟的回击看似强硬实则是权宜之计。过去3个月的谈判期,欧盟内部意见的巨大分歧实乃雪上加霜,导致欧盟迟迟未能聚集起一股统一且有效的反击力量。175243312228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244716130211[]{"email":"wangyatian@huanqiu.com","name":"王亚天"}
编者按: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欧盟产品将征收30%的关税,欧美贸易纷争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而在贸易分歧之外,欧洲在华盛顿眼里的定位,更受外界关注。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陈 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简军波: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涂 东: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美想用软硬两手彻底改造欧洲陈 旸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在社媒发文宣布,对欧盟产品征收30%关税,引发欧盟强烈不满,也让跨大西洋关系再次受到怀疑。那么,欧洲在当前华盛顿眼里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不久前,美国国务院在其官方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欧洲需要成为文明的盟友》的文章。该文警告欧洲莫让“民主倒退”,而要向美国看齐,传承“西方文明遗产”,保护共同的文化,确保西方文明的价值“世代相传”。此文论调与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讲话如出一辙,堪称从文化领域对欧洲施压的姐妹篇,再度吹响了改造欧洲价值观的冲锋号。 这篇出自美国国务院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的高级顾问塞缪尔·萨姆森之手的文章充斥着谬误和怪论。例如其选择性地歪曲了西方文化的知识谱系,将美国独立宣言归功于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而非像洛克和孟德斯鸠这样直接影响了杰斐逊等美国开国元勋的启蒙思想家,淡化了现代民主的多元化和世俗根源。文章指控欧洲由于实施数字管制、接受大规模移民、限制宗教言论自由、颠覆民主选举结果,持续存在着“一场针对西方文明本身的激进运动”,将欧盟机构和诸多欧洲政府的举措污名化。作者甚至警告,欧洲的民主倒退不仅将影响欧洲公民,也将影响到美国的安全与经济利益,而美国国务院对此不会坐视不管,将“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采取行动”。事实上,美国国务院的这篇文章并非个例。当前华盛顿投向欧洲的意识形态“炸弹”可谓接二连三。除了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之外,对罗马尼亚右翼总统候选人落选的质疑、为德国选择党得票跃升的欢呼、给波兰的疑欧总统候选人公开站台等等。可以说,当前华盛顿毫不掩饰对欧洲建制派的不满,潜意识里将欧洲当权派视为美国民主党建制派在欧洲的延伸,因此需要用软硬两手对欧洲进行彻底的改造。硬的一手是极限施压,以关税、安全议题为抓手,迫使欧洲建制派进退失据、底线失守,妥协屈服;软的一手是“文明教化”,要以“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为基底,在欧洲掀起一场思想改造运动,让其摆脱全球化、多元主义的“毒害”,警惕“大替代”等西方文明的风险,以此“唤醒”欧洲。由此可见,华盛顿想要的欧洲,并非所谓“文明的盟友”,而是“听话的附庸”。这样的欧洲可能在政治上陷入四分五裂,左翼的欧洲与右翼的欧洲越走越偏,新欧洲与老欧洲越闹越僵。在经济上则可能沦为美国的“飞地”,欧盟机构失能,成员国政府失措,贸易谈判一退再退,优势产业面临收割。如今,美国资本凭借强势地位,抓紧在欧布局,意图趁欧洲经济颓势,抄底优质资产。近日,美国阿波罗投资公司大举进军欧洲核电领域,贝莱德集团董事长发出“再次看好欧洲”的信号,颇像狼嗅到了肉的味道。更值得担心的是,变成“附庸”后,真正的欧洲文化将随之泯灭,欧洲失去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可,失去对欧洲价值的发扬,失去围绕自身利益作出战略判断的能力,进而演变成“美国的欧洲”。美国试图拉拢欧洲,掀起“西方文明”的复兴运动,还可能造成全球的分裂。在这种基于所谓“西方文明遗产”的狭隘世界观中,宗教和文化是全球政治的主轴,充斥着排他性的思维逻辑,担心来自非西方的异化风险。这是“文明冲突论”的死灰复燃,它可能引发文化战争,导致对人类面临的真正风险挑战视而不见,对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的战略选择弃而不用,将全球政治格局推向新的阵营对抗。今年5月,萨姆森曾带领美国国务院一个代表团访问了巴黎和伦敦,在那里会见了反堕胎抗议者,批评了英国的《网络安全法》,并提出要给法国国民联盟提供资助。然而,国民联盟明确拒绝了萨姆森的建议,并表示这种支持可能会损害该党赢得2027年大选的希望。可见,萨姆森的危言耸听并未能引起欧洲的共鸣。欧洲大多数人对美国这股奇谈怪论繁衍的根源及其私下的算计理应心中有数,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更应心怀戒备。欧美经贸谈判,为何矛盾难消除简军波“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欧盟产品征收30%关税”,这一消息在欧美媒体掀起轩然大波。从欧美经贸谈判和经贸关系的跌宕起伏中可以看出,欧美经贸领域分歧相当严重,跨大西洋关系正遭遇严重挑战。首先,欧美在经贸谈判中存在目标差距。欧美经贸关系对彼此而言十分重要。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1.7万亿欧元(约合1.98万亿美元)。这意味双方的相互依赖非常深,都承受不起失去对方市场的代价。在如此庞大的贸易关系中,双方存在贸易不平衡,欧盟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较大。2024年达1980亿欧元(约合2330亿美元),这也是如今华盛顿执意对欧实施高关税措施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对外高关税冻结期间,欧美双方已经展开经贸谈判,但并不顺利,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宏观目标差距过大。从华盛顿角度看,美国需通过高关税措施解决大幅贸易逆差问题,并由此促进对美投资与美国再工业化。若欧盟市场不能接受高关税,就应让更多美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以弥补现有逆差。然而,欧盟谈判诉求是寻求双方零关税,或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尤其是液化天然气和武器等。但欧盟零关税诉求对美国没有吸引力。现有欧美间关税水平已经很低,其中美国对欧商品平均关税为1.47%,欧盟对美商品平均关税为1.35%,故关税降至为零对美国没有意义。若在低关税基础上购买更多美国商品,鉴于欧盟市场容量的有限性,提高购买量不一定能解决美国逆差问题。其次,双方在具体谈判领域的分歧明显。在宏观谈判目标存在差距下,双方在具体谈判领域主要陷入三方面分歧。一是关于监管标准。欧美在卫生、健康、化工、数字等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监管与行业标准。如根据欧盟卫生法规,欧盟本土禁止用氯清洗鸡肉和用激素处理牛肉,而这并不被美国所禁止。因此,为实现广泛的平衡贸易而让欧盟放弃现有监管标准几无可能。二是关于欧盟增值税。美国政府指责欧盟成员国对外来商品征收17%至27%增值税,这会提升美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的零售价格,降低欧洲消费者购买美国商品的欲望,从而间接降低美国商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和出口量。欧盟本土较高增值税反映了欧洲较高的福利水平,其不同的国别增值税税率则反映出欧盟并非理想的共同市场。对欧盟而言,这些都不是美国用以指责欧盟对美顺差的依据,因为它纯属内政,也与本土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偏好和历史传统相关,且它针对所有在欧商品而非仅针对美国商品。为此,欧盟明确表示增值税不是谈判议题。三是关于某些特定商品与服务。欧美双方在烈酒、大飞机、钢铝等方面的税率存在较大争议,而这些产品背后的各自行业都会向自身权力机构施加压力,使双方难以作出重大妥协。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地位的欧盟,很难答应华盛顿关于取消或弱化其《数字市场法》《数字服务法》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数字领域的监管能力和标准的诉求。鉴于欧盟处于顺差的地位且内部谈判立场并不统一,其在对美谈判中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目前,华盛顿已经警告,若欧盟采取报复措施,则会将关税水平提升到30%关税之上。欧盟目前正采取两手准备:一是拟启动关税报复,包括欧盟分别对价值215亿欧元和700亿欧元美国进口商品征收首轮和第二轮报复性关税措施,但何时采取措施有待欧盟内部协商及依据局势而定。二是在8月1日前抓紧与美继续谈判,以促成初步关税协议。结局如何,尚待观察。无论后续结果如何,鉴于欧美经贸关系相互依赖如此之深,而美国的关税保护主义措施和重商主义思路又将长期存在,这不仅将对欧美双边经贸关系造成巨大冲击,也将对跨大西洋整体关系造成伤害。内部分歧削弱欧盟对美回击力涂 东面对华盛顿的“关税大棒”,欧盟显得措手不及。不论是前期的反制措施还是后续的谈判,欧盟始终未能形成一致有效的回击强力,其内部的众多分歧给欧盟带来了严重掣肘。欧美贸易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关系之一。2023年,欧美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6万亿欧元;2024年,该数据上升至1.7万亿欧元。考虑到美国作为其最大出口市场,欧盟尤其担心长期关税拉锯战的负面影响,因而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应可以说是诚惶诚恐。最为关键的是,欧盟还需平衡包括27个成员国在内的各方利益诉求,这一现实对欧盟采取快速有效行动形成一大制约。从前期阶段看,今年3月12日和26日,美国先后对包括欧盟在内的所有进口钢铁和铝以及汽车征收25%关税。4月2日,美国又宣布对欧20%的对等关税。但直到4月9日,欧盟才宣布对美钢铁和铝产品关税的反制措施。在关于是否要发起反制这一问题上,成员国的意见并不一致。一些成员国不愿被外界视为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因而坚持反击,但另一些则小心翼翼,害怕得罪美国这一“历史性盟友”。比如,法国和比利时主张欧盟委员会动用手上所有可用的工具。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曾表示,欧盟应该考虑使用所谓的“火箭筒”,即反胁迫工具。在征税清单的讨论过程中,各成员国就具体产品范围存在诸多分歧。部分担心对美产品加税会招致美国后续对本国产业的报复措施。比如,即使主张对美强硬的法国也不得不竭力游说以保护其干邑生产商。此外,匈牙利还明确表示反对此次征税决定。成员国的上述担忧和分歧直接导致欧盟对美反击措施久拖不决。在谈判阶段,随着截止日期逼近,欧盟越发明白,要求美国收回10%对等关税的期望无法实现,因此更倾向于与美国达成类似于英美那样的框架协议,即保持10%的基本关税。但欧盟一方要求豁免汽车和钢铁出口,与此同时继续谈判以达成更广泛的协议。对于预期协议形式和内容本身,欧盟内部也存在较大争议。部分人反对将10%基准关税作为谈判起点。欧洲议会美国事务代表团主席、法国贸易部长和瑞典贸易大臣均认为,如果最终结果是10%关税,那么欧盟应该准备好反制措施。另一部分人则有所妥协,但前提是从美国那里得到赦免某些种类货物的保证。与此同时,德国和意大利等国主张欧盟让步,换取与美快速达成协议。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认为10%的关税对欧盟影响不是特别大。德国总理默茨则警告欧盟不要陷入一个冗长复杂的谈判方案,应该拿出快速简单的解决方案。相反,法国、西班牙和丹麦认为,欧盟委员会应顶住压力,竭力推动与特朗普政府达成更好的、更平衡的协议。欧盟内部对此轮关税战的差异性立场源于两个层面。首先,是思想意识层面,主要表现为对欧美同盟的历史性看法。大西洋主义派坚持对美友好妥协。即使在华盛顿不断弱化欧美同盟关系的当下,这部分欧洲人仍然无法摆脱对美幻想,期望对美妥协能够换来美方让步。现实主义派则基于欧洲现实利益考量,主张采取对等反击措施。其次,是经济贸易层面。在对等关税威胁下,欧盟成员国对美贸易体量大小不同,预计产业受创程度不一,因而对美立场呈现分化。一方面,每个成员国都游说欧盟,旨在避免其本身关键和敏感产业成为美国下一步的攻击目标。比如德国的化工、制药和汽车等龙头产业,以及法国的酒类出口。另一方面,华盛顿死死咬住欧盟对美商品贸易顺差,一些与美国贸易基本平衡的欧盟小国不想卷入其中,认为贸易顺差都是德国等几个贸易大国的责任。上述种种心思直接导致欧盟应对力大打折扣。美国此轮关税战来势汹汹,欧盟的回击看似强硬实则是权宜之计。过去3个月的谈判期,欧盟内部意见的巨大分歧实乃雪上加霜,导致欧盟迟迟未能聚集起一股统一且有效的反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