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UoO9YeyXA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中印关系再出发,最需要的是什么/e3pmub6h5/e3prafm0g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印度外长苏杰生7月15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结合与会访华。这是印度外长5年来首次访华。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7月14日在北京会见苏杰生时表示,中印都是发展中大国、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是双方正确选择;王毅在同苏杰生会谈时表示,双方应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猜疑,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苏杰生称双边关系稳步改善,并在印度外交部发表的声明中表示,“两国关系持续正常化可以带来互利的成果。” 不难看出,当前中印双方有一个鲜明的共识——双边关系的持续改善是正确的、有好处的。“持续破冰”“努力重塑关系”“重回正轨”“正在好转”……印度舆论对此次苏杰生访华之旅普遍抱以乐观预期,印方表态的语气和内涵较过去也都更为积极和务实。从时间跨度来看,5年未访本身反映了中印外交关系的“异常状态”。随着去年10月份两国领导人喀山成功会晤引领中印关系重启再出发,当前外交高层访问的突破也是中印关系稳步改善的象征之一。只要有利于恢复中印关系的正常沟通机制,我们都应积极看待。 但中印关系的稳步改善,尤其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仍然需要双方在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基础之上,积累起坚韧的战略互信。此次苏杰生访华之旅成为舆论焦点绝非偶然,其背后经历的是两国关系漫长而艰难的修复期。回顾过去数年,边境争端为双边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更成为印度一些人对华误解、敌意和防范心态的策源地;印方一些战略界人士对残余“藏独”流亡势力不彻底的切割态度,一再试探中方底线,侵蚀双方政治互信根基;美国等一些国家长期企图在中印间隙中寻找楔子、见缝插针以阻碍两国共同发展,又添另一层干扰因素。 当前,中印正处于一个交叉点上,既面临现实的摩擦风险,也拥有合作的广阔前景。在这一背景下,包括外交高层互动在内的中印双边交流不断开展和深化,为两国提供了重新审视彼此战略定位、加深理解和沟通的重要契机。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塑造中,中印协调沟通越顺畅,整个地区的不确定性就越少。对中国而言,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将邻国视为竞争对手,而是追求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对印度而言,若能摆脱对华思维误区,从本国发展利益出发看待中国,则有助于减少误判、增加互利合作的机会。 中印之间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还有很多,这同时也意味着改善两国关系大有可为。比如,中印边界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与复杂的议题,构建稳定有效的边境信任机制、恢复战略对话平台、强化多层级安全合作,是中印关系迈向成熟不可或缺的一环;推进直航恢复、重启人文交流、加强高校与智库互访,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善,将有助于在双方社会层面培育更真实、持久的互信。此外,双方互动的另一个积极意义在于为中印在多边平台上的合作打开新空间。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框架下,中印都已形成基础合作机制。一旦中印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上增强协调合作,也将为世界多极化与南南合作注入更多稳定性。 中印关系的改善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战略互信不是一次会晤、一份声明就能达成,而是要通过长期、持续、可衡量的互动来逐步积累。它需要的,是持久的政治意愿、务实的协商机制,以及最重要的——对彼此核心关切的尊重。中印关系中的对话窗口正在被打开,抓住时机积累互信正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中印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国家,双方合作大于分歧是长期趋势。在单边保护主义、强权霸凌行径给世界带来严峻挑战的当下,两国越能通过持续对话消除误判、对冲外部风险,越能在新一轮全球秩序重塑中把握立于潮头的主动权。175250916980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250916980512[]{"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印度外长苏杰生7月15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结合与会访华。这是印度外长5年来首次访华。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7月14日在北京会见苏杰生时表示,中印都是发展中大国、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是双方正确选择;王毅在同苏杰生会谈时表示,双方应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猜疑,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苏杰生称双边关系稳步改善,并在印度外交部发表的声明中表示,“两国关系持续正常化可以带来互利的成果。” 不难看出,当前中印双方有一个鲜明的共识——双边关系的持续改善是正确的、有好处的。“持续破冰”“努力重塑关系”“重回正轨”“正在好转”……印度舆论对此次苏杰生访华之旅普遍抱以乐观预期,印方表态的语气和内涵较过去也都更为积极和务实。从时间跨度来看,5年未访本身反映了中印外交关系的“异常状态”。随着去年10月份两国领导人喀山成功会晤引领中印关系重启再出发,当前外交高层访问的突破也是中印关系稳步改善的象征之一。只要有利于恢复中印关系的正常沟通机制,我们都应积极看待。 但中印关系的稳步改善,尤其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仍然需要双方在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基础之上,积累起坚韧的战略互信。此次苏杰生访华之旅成为舆论焦点绝非偶然,其背后经历的是两国关系漫长而艰难的修复期。回顾过去数年,边境争端为双边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更成为印度一些人对华误解、敌意和防范心态的策源地;印方一些战略界人士对残余“藏独”流亡势力不彻底的切割态度,一再试探中方底线,侵蚀双方政治互信根基;美国等一些国家长期企图在中印间隙中寻找楔子、见缝插针以阻碍两国共同发展,又添另一层干扰因素。 当前,中印正处于一个交叉点上,既面临现实的摩擦风险,也拥有合作的广阔前景。在这一背景下,包括外交高层互动在内的中印双边交流不断开展和深化,为两国提供了重新审视彼此战略定位、加深理解和沟通的重要契机。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塑造中,中印协调沟通越顺畅,整个地区的不确定性就越少。对中国而言,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将邻国视为竞争对手,而是追求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对印度而言,若能摆脱对华思维误区,从本国发展利益出发看待中国,则有助于减少误判、增加互利合作的机会。 中印之间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还有很多,这同时也意味着改善两国关系大有可为。比如,中印边界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与复杂的议题,构建稳定有效的边境信任机制、恢复战略对话平台、强化多层级安全合作,是中印关系迈向成熟不可或缺的一环;推进直航恢复、重启人文交流、加强高校与智库互访,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善,将有助于在双方社会层面培育更真实、持久的互信。此外,双方互动的另一个积极意义在于为中印在多边平台上的合作打开新空间。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框架下,中印都已形成基础合作机制。一旦中印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上增强协调合作,也将为世界多极化与南南合作注入更多稳定性。 中印关系的改善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战略互信不是一次会晤、一份声明就能达成,而是要通过长期、持续、可衡量的互动来逐步积累。它需要的,是持久的政治意愿、务实的协商机制,以及最重要的——对彼此核心关切的尊重。中印关系中的对话窗口正在被打开,抓住时机积累互信正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中印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国家,双方合作大于分歧是长期趋势。在单边保护主义、强权霸凌行径给世界带来严峻挑战的当下,两国越能通过持续对话消除误判、对冲外部风险,越能在新一轮全球秩序重塑中把握立于潮头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