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Vhogbj4wK作者:张维琪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张维琪:中拉绿色发展成全球南方合作范例/e3pmub6h5/e3pr9baf6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新一轮的产业科技革命,又使得世界经济的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加速发展。面对此种形势,中国致力于进一步深化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与拉美区域的国际合作自然也包括在内。中拉整体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都是全球南方重要成员,独立自主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发展振兴是我们的天然权利,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指出了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即双方拥有共同身份、传承、权利和目标。纵观中拉多领域合作的进展,绿色能源合作已然成为新时代以来中拉合作的突出亮点。 中国在拉美绿色转型中的现实贡献 作为中国对外产能合作的新兴领域,绿色能源合作以中国相关创新优势为基础,涉及能源转型、低碳技术产业等。而拉美国家的国情各异,各国在绿色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也存在差异,但都能坚持可持续发展、气候治理等事务,积极推动自身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可以说,中国与拉美在绿色能源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围绕绿色能源合作,中国为拉美当地向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绿色能源合作与达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紧密联系,事关人类的生存发展。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启动已近10年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从社会、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出发,设定了2030年将要达到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截至202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的缔约方会议(COP)已举办到第30届,其中有5届在拉美区域的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巴西举办。 其次,绿色能源合作成为全球南方探索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方向。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等一系列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逐步提出,加上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所拥有的技术能力,致力于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提出的对外国际产能合作,围绕着创建与提升生产能力,成为落实建设“一带一路”的抓手。作为国际产能合作新形式的绿色能源合作,日益成为中国携手拉美开展南南合作的重要方式,可以进一步成长为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范例。 再次,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绿色能源合作立足于彼此间的优势互补。从结构上看,中国具有绿色能源开发应用领域的生产、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电动汽车、光伏板和锂电池“新三样”产品之上,且产品具有高性价比,使得世界各国在获取绿色能源产品之时,增添了更为经济的选项。此外,中国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而拉美则拥有市场、资源优势,区域面积达20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5亿,区域内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等国的锂矿储量居世界前列。 巴西、阿根廷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中拉“绿色南南合作”过程中,鉴于拉方国情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具体国情进行分析研究。在此,以巴西、阿根廷为对象,重点考察两国近年来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发展。 巴西自身绿色能源基础扎实。拉美国家中,巴西较早地实现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例如上世纪70年代的“乙醇计划”以酒精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均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近年来,巴西在绿色可再生能源方面获得了相当的发展。 一是,巴西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总利用率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生物柴油、乙醇提纯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2025年巴西能源转型报告》显示,2024年巴西吸引能源转型投资371亿美元,位列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七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4》之中,巴西的能源转型指数(ETI)为65.7,居世界第12位,显示出其实现能源转型的能力。该报告对中国与巴西表示了赞赏,认为两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二是,根据巴西全国电力运营局2024年底公布的报告,巴西总装机容量216.093吉瓦。从电力能源结构来看,以水电为主,占总量的50.16%。第二位是热电,占总量的18.27%。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正在快速普及,分别占总量的13.19%、5.19%。同时,巴西国内不同地区的电力来源,与当地的具体情况密切关联:北部地区以水电为主,东北部的风能、太阳能潜力巨大,东南部和中西部是巴西最大的用电、输电中心,南部则兼顾水电与热电。 三是,巴西电动汽车形成规模,车辆清洁能源得到发展。巴西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巴西电动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巴西销售电动汽车17.74万辆,较2023年增长88.83%。同时,在中资车企的助力下,2025年底巴西境内将有12个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投入运营。在传统化石燃料中混合可再生燃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具体来说,汽油中混合一定比例的生物乙醇、柴油中混合规定比例的生物柴油,达到使用清洁能源的目的。 阿根廷的绿色发展仍有很大空间。阿根廷承诺发展具有包容性、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并且是较早开始征收碳税的拉美国家。阿根廷的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把锂、氢设定为主要原料,并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为补充。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4》之中,阿根廷的能源转型指数(ETI)为52.6,居世界第82位,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阿根廷近年在绿色能源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第一,阿根廷在能源和电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例如,通过推行可再生能源供电计划、促进生物质能源项目等发展计划,完成或建设水电、风能、太阳能电站,并探索生物能使用。此外,通过对外合作,氢能项目也有所推进。第二,阿根廷在公共交通领域尝试使用电动公交车,并有意大规模推广。第三,推出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中拉绿色发展合作的机制化 近年来,中巴、中阿在绿色经济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推动中拉绿色合作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需要政企研的共同努力,实现中拉绿色发展合作的互补性特征向合作机制转化。 2024年中巴建交50周年纪念之际,中巴双边关系进一步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2022年,中国商务部与巴西经济部签署《关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在科技部批准下,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国内院校、企业等六家单位与巴西、古巴和秘鲁的四家单位于2021年联合成立“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 中阿于201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1,两国签署中阿锂矿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2022年,中国商务部也与阿根廷生产发展部签署《关于推动绿色发展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与拉美的绿色发展合作,立足于拉美国家与中国的互补性。拉美的资源特性与中国在高科技、新能源方面的优势特征需要进一步转化为合作机制。实际上,中拉合作本已存在一定的基础,既可以妥善利用,加强绿色发展,也可以通过绿色发展,进一步巩固现存机制。 一是继续运用中拉论坛多边机制,成为绿色发展合作的“发声器”。中拉整体合作形成的中拉论坛多边机制,是多边达成绿色发展合作共识的重要渠道。例如,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的《北京宣言》,成为中拉就绿色发展合作共识的“宣言书”。 二是以双边合作机制,因地制宜地商讨具体的合作举措。拉美国家的国情不一,优势资源、优先关切存在差异,需要具体地磋商、甄别拉美国家的实际需求来确定适当的合作策略。例如,中巴之间设有中巴高委会、中阿政府间常设委员会,可以在现有双边机制架构下讨论具体的绿色发展合作事务,也可以择机设立相应的分委会来加强政策沟通。 三是“政府-企业-科研”共同发力,促进中拉绿色发展合作的落实。中拉绿色发展合作,既需要政策引领,也需要企业的实际投入与建设,更需要更多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找出最适合拉美当地资源情况的绿色发展合作方式。(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巴西研究中心主任)175260224639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261876263812[]{"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新一轮的产业科技革命,又使得世界经济的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加速发展。面对此种形势,中国致力于进一步深化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与拉美区域的国际合作自然也包括在内。中拉整体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都是全球南方重要成员,独立自主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发展振兴是我们的天然权利,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指出了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即双方拥有共同身份、传承、权利和目标。纵观中拉多领域合作的进展,绿色能源合作已然成为新时代以来中拉合作的突出亮点。 中国在拉美绿色转型中的现实贡献 作为中国对外产能合作的新兴领域,绿色能源合作以中国相关创新优势为基础,涉及能源转型、低碳技术产业等。而拉美国家的国情各异,各国在绿色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也存在差异,但都能坚持可持续发展、气候治理等事务,积极推动自身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可以说,中国与拉美在绿色能源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围绕绿色能源合作,中国为拉美当地向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绿色能源合作与达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紧密联系,事关人类的生存发展。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启动已近10年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从社会、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出发,设定了2030年将要达到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截至202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的缔约方会议(COP)已举办到第30届,其中有5届在拉美区域的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巴西举办。 其次,绿色能源合作成为全球南方探索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方向。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等一系列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逐步提出,加上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所拥有的技术能力,致力于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提出的对外国际产能合作,围绕着创建与提升生产能力,成为落实建设“一带一路”的抓手。作为国际产能合作新形式的绿色能源合作,日益成为中国携手拉美开展南南合作的重要方式,可以进一步成长为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范例。 再次,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绿色能源合作立足于彼此间的优势互补。从结构上看,中国具有绿色能源开发应用领域的生产、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电动汽车、光伏板和锂电池“新三样”产品之上,且产品具有高性价比,使得世界各国在获取绿色能源产品之时,增添了更为经济的选项。此外,中国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而拉美则拥有市场、资源优势,区域面积达20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5亿,区域内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等国的锂矿储量居世界前列。 巴西、阿根廷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中拉“绿色南南合作”过程中,鉴于拉方国情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具体国情进行分析研究。在此,以巴西、阿根廷为对象,重点考察两国近年来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发展。 巴西自身绿色能源基础扎实。拉美国家中,巴西较早地实现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例如上世纪70年代的“乙醇计划”以酒精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均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近年来,巴西在绿色可再生能源方面获得了相当的发展。 一是,巴西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总利用率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生物柴油、乙醇提纯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2025年巴西能源转型报告》显示,2024年巴西吸引能源转型投资371亿美元,位列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七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4》之中,巴西的能源转型指数(ETI)为65.7,居世界第12位,显示出其实现能源转型的能力。该报告对中国与巴西表示了赞赏,认为两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二是,根据巴西全国电力运营局2024年底公布的报告,巴西总装机容量216.093吉瓦。从电力能源结构来看,以水电为主,占总量的50.16%。第二位是热电,占总量的18.27%。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正在快速普及,分别占总量的13.19%、5.19%。同时,巴西国内不同地区的电力来源,与当地的具体情况密切关联:北部地区以水电为主,东北部的风能、太阳能潜力巨大,东南部和中西部是巴西最大的用电、输电中心,南部则兼顾水电与热电。 三是,巴西电动汽车形成规模,车辆清洁能源得到发展。巴西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巴西电动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巴西销售电动汽车17.74万辆,较2023年增长88.83%。同时,在中资车企的助力下,2025年底巴西境内将有12个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投入运营。在传统化石燃料中混合可再生燃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具体来说,汽油中混合一定比例的生物乙醇、柴油中混合规定比例的生物柴油,达到使用清洁能源的目的。 阿根廷的绿色发展仍有很大空间。阿根廷承诺发展具有包容性、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并且是较早开始征收碳税的拉美国家。阿根廷的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把锂、氢设定为主要原料,并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为补充。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4》之中,阿根廷的能源转型指数(ETI)为52.6,居世界第82位,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阿根廷近年在绿色能源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第一,阿根廷在能源和电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例如,通过推行可再生能源供电计划、促进生物质能源项目等发展计划,完成或建设水电、风能、太阳能电站,并探索生物能使用。此外,通过对外合作,氢能项目也有所推进。第二,阿根廷在公共交通领域尝试使用电动公交车,并有意大规模推广。第三,推出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中拉绿色发展合作的机制化 近年来,中巴、中阿在绿色经济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推动中拉绿色合作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需要政企研的共同努力,实现中拉绿色发展合作的互补性特征向合作机制转化。 2024年中巴建交50周年纪念之际,中巴双边关系进一步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2022年,中国商务部与巴西经济部签署《关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在科技部批准下,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国内院校、企业等六家单位与巴西、古巴和秘鲁的四家单位于2021年联合成立“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 中阿于201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1,两国签署中阿锂矿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2022年,中国商务部也与阿根廷生产发展部签署《关于推动绿色发展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与拉美的绿色发展合作,立足于拉美国家与中国的互补性。拉美的资源特性与中国在高科技、新能源方面的优势特征需要进一步转化为合作机制。实际上,中拉合作本已存在一定的基础,既可以妥善利用,加强绿色发展,也可以通过绿色发展,进一步巩固现存机制。 一是继续运用中拉论坛多边机制,成为绿色发展合作的“发声器”。中拉整体合作形成的中拉论坛多边机制,是多边达成绿色发展合作共识的重要渠道。例如,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的《北京宣言》,成为中拉就绿色发展合作共识的“宣言书”。 二是以双边合作机制,因地制宜地商讨具体的合作举措。拉美国家的国情不一,优势资源、优先关切存在差异,需要具体地磋商、甄别拉美国家的实际需求来确定适当的合作策略。例如,中巴之间设有中巴高委会、中阿政府间常设委员会,可以在现有双边机制架构下讨论具体的绿色发展合作事务,也可以择机设立相应的分委会来加强政策沟通。 三是“政府-企业-科研”共同发力,促进中拉绿色发展合作的落实。中拉绿色发展合作,既需要政策引领,也需要企业的实际投入与建设,更需要更多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找出最适合拉美当地资源情况的绿色发展合作方式。(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巴西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