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cOdXxrUKQ作者:张贵洪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张贵洪:联合国完善全球治理,“中国贡献”有目共睹/e3pmub6h5/e3pr9baf6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对于联合国走过的历程和在不同时期扮演的角色,世人评价或许不尽相同,但“联合国不是万能的,没有联合国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80年来,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世界形势风云变幻。联合国通过不断改革,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全球发展、促进和保护人权以及开展人道援助和国际法治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成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联合国正在开展前所未有的新一轮改革,以更有力地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作为联合国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贡献者,为一个更加强大和有效的联合国注入希望和动能。这一点,世界有目共睹。改革贯穿联合国80年发展历程回顾80年来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始终是联合国的主旋律之一。《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确立了联合国的基本架构。但国际关系是复杂和变化的,联合国正是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世界变化,更好地为会员国服务,在维护宪章权威性的同时实现联合国体系的有效性。 联合国成立之后不久,世界就进入冷战。这远远超出联合国创立者们的设想。大国对抗取代大国协调,极大限制了联合国发挥作用的空间,联合国甚至也成为大国对抗的场所。在安理会经常失效和失能的情况下,联合国创新性地实施维和行动,避免地区冲突的蔓延和升级。维和行动就是对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一种改革和补充。其自身也在不断改革,成为联合国和平事业的重中之重。联合国1945年成立之初只有51个会员国,现在已扩大到193个。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新独立的国家加入联合国,会员国在20年间增加了一倍多。联合国对有关机构和相应议事规则及时进行改革。安理会成员国从11个增加到15个,经社理事会成员国从18个增加到27个,后又增加到54个,从而保证了联合国这两大主要机构的代表性。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逐渐重归协调。联合国采取一系列改革行动。加利和安南两位秘书长就以大胆改革著称。加利改革的核心和标志性成果是1992年的《和平纲领》,其中提出“缔造和平”概念,重塑了和平行动并启动安理会改革进程。安南改革更为激进,他在2005年《大自由》报告中首次确立联合国的安全、发展和人权三大支柱,首次提出安理会改革的A、B两个具体方案。安南时期设立联合国建设和平委员会,以人权理事会取代人权委员会,设立常务副秘书长职位;提出“保护责任”“全球契约”“千年发展目标”等新理念、新倡议和新议程。这些改革对联合国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联合国依然持续进行改革。尽管安理会改革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但会员国主导的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稳步推进。在安南改革的基础上,联合国改革取得诸多新的进展。围绕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性别平等等重要议题和议程,联合国的和平与安全架构、发展系统和管理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正在铺开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兴科技、地缘冲突和大国竞争……这些相互交织和叠加的危机与挑战,让世界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人类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身处百年变局中的联合国能否再次承载80年前“我联合国人民”的期待和要求,为世界带来新的希望和更好的未来?面对当前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复杂变化,联合国正在倡导和推动前所未有的改革,并呼吁国际社会立即行动起来。2021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开启一系列政治和行政改革的序幕。该报告的核心是提出要重振包容性、网络化和更有效的多边主义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全球性挑战。报告针对《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宣言》宣布的12项承诺,提出四项核心建议,即重续社会契约、着眼子孙后代、保护全球公域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联合国升级改造。联合国还发布11份政策简报,具体阐述数字契约、子孙后代、青年参与、国际金融架构、新和平纲领等报告或宣言提出并建议召开未来峰会进行讨论的各项议程。其中政策简报11(联合国2.0)提出被称为“变革五重奏”的创新、数据、数字化、前瞻性、行为科学,通过技能和文化的内部改革,建设一个能更好支持会员国的联合国系统。2024年,联合国首次举行以“未来”命名的峰会,并通过《未来契约》。这个由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代表世界各国人民通过的最高级别文件,承诺在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筹资、国际和平与安全、科学技术和创新及数字合作、青年和子孙后代以及全球治理变革等领域采取56项行动。这一峰会和文件的重要性可与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及其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提并论,而且内容更加丰富、影响更为深远。其中,《未来契约》在变革全球治理方面提出的19项行动,不仅将对现有集体安全机制和国际金融架构进行改革,还意味着联合国这个全球机构在职能方面的重大治理转向。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年提出“联合国80周年倡议”,正式启动对包括140个实体的联合国全系统进行“效率和改进”“任务执行情况审查”及“结构和计划调整”三方面工作流程的改革。面对前所未有的资源收缩和财政困难,联合国将进行可能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强力度的机构改革。计划中的改革包括设立共同行政平台、整合行政任务、大幅削减预算、机构合并和搬迁、职位裁撤、人员裁减等。总体来看,《我们的共同议程》《未来契约》和“联合国80周年倡议”,构成联合国改革的三大核心文件。其改革的理念和行动具有延续性和互补性。无论是会员国达成的《未来契约》还是秘书长提出的《我们的共同议程》和“联合国80周年倡议”,都包含了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两条主线,前者指导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中国是联合国改革坚定支持者“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是中方一以贯之的坚定立场,也是对联合国地位、意义和价值的高度概括和肯定。只要是有利于加强联合国权威性和有效性、有利于联合国更好发挥作用的必要改革,中国都给予积极支持。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国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政策明确且一贯,即切实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中小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安理会决策。由于安理会改革涉及联合国未来和全体会员国根本利益,中方主张维护联大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主渠道地位,就改革涉及的五大类问题,寻求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中国的立场和政策既基于常任理事国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也出于对如何更好维护和加强安理会权威性和有效性的考虑。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发展系统改革。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发展系统进行了大量和深度改革:重组发展系统架构,成立由各实体组成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集团,就全系统的发展事务提供战略指导,与东道国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建立发展协调办公室,为发展系统落实全面政策审查提供技术和咨询,管理、支持和监督驻地协调员系统;改革驻地协调员制度,使之更加独立和专业。中国积极支持这些改革行动并在与联合国发展系统开展务实合作方面作出示范;通过全球发展倡议对接和赋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全球发展与南南合作基金”和“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等助力全球和地区发展,用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发展系统改革。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管理改革。联合国机构的运转和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会员国的资金支持。中国的会费摊款比例从2000年的不到1%增长到2025年的超过20%,是所有会员国中增长最快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维和摊款比例也高达18%左右。中国足额缴纳会费和维和摊款,就是对联合国管理改革最直接和实在的支持。联合国成立80周年是管理改革的重要契机。中国支持“联合国80周年倡议”框架下的改革措施,并期待通过改革,使职员的地区代表性更加平衡,机构的设置和地区分布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使联合国成为一个更有效履行使命职责、更有力推动多边合作、能更好应对全球挑战的全球机构。(作者是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联合国和平大学特聘教授)175329882782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330959318312[]{"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对于联合国走过的历程和在不同时期扮演的角色,世人评价或许不尽相同,但“联合国不是万能的,没有联合国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80年来,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世界形势风云变幻。联合国通过不断改革,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全球发展、促进和保护人权以及开展人道援助和国际法治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成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联合国正在开展前所未有的新一轮改革,以更有力地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作为联合国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贡献者,为一个更加强大和有效的联合国注入希望和动能。这一点,世界有目共睹。改革贯穿联合国80年发展历程回顾80年来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始终是联合国的主旋律之一。《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确立了联合国的基本架构。但国际关系是复杂和变化的,联合国正是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世界变化,更好地为会员国服务,在维护宪章权威性的同时实现联合国体系的有效性。 联合国成立之后不久,世界就进入冷战。这远远超出联合国创立者们的设想。大国对抗取代大国协调,极大限制了联合国发挥作用的空间,联合国甚至也成为大国对抗的场所。在安理会经常失效和失能的情况下,联合国创新性地实施维和行动,避免地区冲突的蔓延和升级。维和行动就是对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一种改革和补充。其自身也在不断改革,成为联合国和平事业的重中之重。联合国1945年成立之初只有51个会员国,现在已扩大到193个。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新独立的国家加入联合国,会员国在20年间增加了一倍多。联合国对有关机构和相应议事规则及时进行改革。安理会成员国从11个增加到15个,经社理事会成员国从18个增加到27个,后又增加到54个,从而保证了联合国这两大主要机构的代表性。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逐渐重归协调。联合国采取一系列改革行动。加利和安南两位秘书长就以大胆改革著称。加利改革的核心和标志性成果是1992年的《和平纲领》,其中提出“缔造和平”概念,重塑了和平行动并启动安理会改革进程。安南改革更为激进,他在2005年《大自由》报告中首次确立联合国的安全、发展和人权三大支柱,首次提出安理会改革的A、B两个具体方案。安南时期设立联合国建设和平委员会,以人权理事会取代人权委员会,设立常务副秘书长职位;提出“保护责任”“全球契约”“千年发展目标”等新理念、新倡议和新议程。这些改革对联合国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联合国依然持续进行改革。尽管安理会改革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但会员国主导的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稳步推进。在安南改革的基础上,联合国改革取得诸多新的进展。围绕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性别平等等重要议题和议程,联合国的和平与安全架构、发展系统和管理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正在铺开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兴科技、地缘冲突和大国竞争……这些相互交织和叠加的危机与挑战,让世界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人类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身处百年变局中的联合国能否再次承载80年前“我联合国人民”的期待和要求,为世界带来新的希望和更好的未来?面对当前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复杂变化,联合国正在倡导和推动前所未有的改革,并呼吁国际社会立即行动起来。2021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开启一系列政治和行政改革的序幕。该报告的核心是提出要重振包容性、网络化和更有效的多边主义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全球性挑战。报告针对《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宣言》宣布的12项承诺,提出四项核心建议,即重续社会契约、着眼子孙后代、保护全球公域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联合国升级改造。联合国还发布11份政策简报,具体阐述数字契约、子孙后代、青年参与、国际金融架构、新和平纲领等报告或宣言提出并建议召开未来峰会进行讨论的各项议程。其中政策简报11(联合国2.0)提出被称为“变革五重奏”的创新、数据、数字化、前瞻性、行为科学,通过技能和文化的内部改革,建设一个能更好支持会员国的联合国系统。2024年,联合国首次举行以“未来”命名的峰会,并通过《未来契约》。这个由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代表世界各国人民通过的最高级别文件,承诺在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筹资、国际和平与安全、科学技术和创新及数字合作、青年和子孙后代以及全球治理变革等领域采取56项行动。这一峰会和文件的重要性可与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及其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提并论,而且内容更加丰富、影响更为深远。其中,《未来契约》在变革全球治理方面提出的19项行动,不仅将对现有集体安全机制和国际金融架构进行改革,还意味着联合国这个全球机构在职能方面的重大治理转向。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年提出“联合国80周年倡议”,正式启动对包括140个实体的联合国全系统进行“效率和改进”“任务执行情况审查”及“结构和计划调整”三方面工作流程的改革。面对前所未有的资源收缩和财政困难,联合国将进行可能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强力度的机构改革。计划中的改革包括设立共同行政平台、整合行政任务、大幅削减预算、机构合并和搬迁、职位裁撤、人员裁减等。总体来看,《我们的共同议程》《未来契约》和“联合国80周年倡议”,构成联合国改革的三大核心文件。其改革的理念和行动具有延续性和互补性。无论是会员国达成的《未来契约》还是秘书长提出的《我们的共同议程》和“联合国80周年倡议”,都包含了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两条主线,前者指导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中国是联合国改革坚定支持者“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是中方一以贯之的坚定立场,也是对联合国地位、意义和价值的高度概括和肯定。只要是有利于加强联合国权威性和有效性、有利于联合国更好发挥作用的必要改革,中国都给予积极支持。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国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政策明确且一贯,即切实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中小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安理会决策。由于安理会改革涉及联合国未来和全体会员国根本利益,中方主张维护联大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主渠道地位,就改革涉及的五大类问题,寻求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中国的立场和政策既基于常任理事国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也出于对如何更好维护和加强安理会权威性和有效性的考虑。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发展系统改革。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发展系统进行了大量和深度改革:重组发展系统架构,成立由各实体组成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集团,就全系统的发展事务提供战略指导,与东道国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建立发展协调办公室,为发展系统落实全面政策审查提供技术和咨询,管理、支持和监督驻地协调员系统;改革驻地协调员制度,使之更加独立和专业。中国积极支持这些改革行动并在与联合国发展系统开展务实合作方面作出示范;通过全球发展倡议对接和赋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全球发展与南南合作基金”和“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等助力全球和地区发展,用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发展系统改革。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管理改革。联合国机构的运转和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会员国的资金支持。中国的会费摊款比例从2000年的不到1%增长到2025年的超过20%,是所有会员国中增长最快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维和摊款比例也高达18%左右。中国足额缴纳会费和维和摊款,就是对联合国管理改革最直接和实在的支持。联合国成立80周年是管理改革的重要契机。中国支持“联合国80周年倡议”框架下的改革措施,并期待通过改革,使职员的地区代表性更加平衡,机构的设置和地区分布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使联合国成为一个更有效履行使命职责、更有力推动多边合作、能更好应对全球挑战的全球机构。(作者是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联合国和平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