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dDQ7QNuaV作者:马汉智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马汉智:国际气候正义亟需跑出“加速度”/e3pmub6h5/e3pr9baf67月23日,联合国国际法院做出一项被认为影响深远的裁决。该院法官就气候变化相关国际法律义务等问题发布咨询意见,认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紧迫影响和生存威胁,各国有法律义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保护气候。如果非法行为持续下去,相关国家有可能需要向受害国承担赔偿责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这一历史性意见是一场“胜利”,并呼吁“国际社会必须作出坚定回应”。当前,国际气候正义只有跑出“加速度”,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危局。 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是瓦努阿图等太平洋岛国通过法律途径推动气候正义的关键突破。研究指出,海平面持续上升已经造成小岛屿国家沿海洪水频率、持续时间和影响显著增加,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加剧,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导致小岛屿国家的宜居性降低,一些低海拔区域甚至面临搬迁的风险。近期,美洲人权法院明确各国负有避免环境损害、保护及修复生态系统的法律义务。欧洲人权法院也于去年裁定,各国必须加强保护公民免受气候危害。虽然该意见不具有法律层面的约束力,但可能有助于推动此前有大量排放历史的发达国家承担小岛屿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或维持气变条件下的生存所需的资金责任。 这次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源于2023年瓦努阿图代表联合国大会提出的请求,原因是全球气候危机正严重影响小岛屿国家的生存。位于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威胁的国家之一。自1993年以来,瓦努阿图海岸附近的海平面每年上升约6毫米,这一数字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飓风加剧、海平面上升等威胁着瓦努阿图人的生活。同样,在平均海拔只有2米的图瓦卢,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申请了澳大利亚的气候移民签证。面对气变带来的国土危机,瑙鲁政府已经在为可能的“全民搬迁”计划做准备。 事实上,气候变化已对全球各国的安全与发展构成系统性威胁,没有任何国家能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今年北半球入夏以来,多国遭遇极端高温侵袭,中暑病例激增、农作物减产、森林火灾频发……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威胁人类健康与社会运转。根据联合国的报告,目前的气候政策将导致到2100年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升高3摄氏度,将对全球数百万人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有数据表明,受气变影响,欧盟每年的农业产出损失约280亿欧元。美国的极端恶劣天气事件呈现出“更频繁、更剧烈、更难预测”的趋势,导致包括保险市场、住房安全在内的连锁问题。最近两年内,约15家大型保险公司宣布退出佛州、加州的房屋保险市场。 更严峻的是,面对气候危机的不断升级,全球治理却因部分发达国家的推卸责任而停滞不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累积排放占全球过量碳排放的90%,对气候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法律和道义责任。这本应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基础。但目前看,发达国家筹集的资金远远不足以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估计仅为发展中国家所需适应资金的1/18-1/10。这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三十届会议(COP30)将在巴西召开,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塞尔温·哈特强调,大会必须释放“加速转型”的清晰信号,并落实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路线图。 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必须突破集体行动困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坚守发展中国家定位基础上,以“双碳”目标为引领,通过务实行动彰显绿色担当。从推动光伏风电技术规模化应用,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从助力发展中国家低碳项目,到牵头成立绿色气候基金,中国用自身实践证明减排与发展并非对立。以责任共担锚定公平、以技术共享加速转型、以治理协同保障执行,方能守护文明存续的生态根基,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75338410519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3396185398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7月23日,联合国国际法院做出一项被认为影响深远的裁决。该院法官就气候变化相关国际法律义务等问题发布咨询意见,认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紧迫影响和生存威胁,各国有法律义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保护气候。如果非法行为持续下去,相关国家有可能需要向受害国承担赔偿责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这一历史性意见是一场“胜利”,并呼吁“国际社会必须作出坚定回应”。当前,国际气候正义只有跑出“加速度”,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危局。 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是瓦努阿图等太平洋岛国通过法律途径推动气候正义的关键突破。研究指出,海平面持续上升已经造成小岛屿国家沿海洪水频率、持续时间和影响显著增加,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加剧,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导致小岛屿国家的宜居性降低,一些低海拔区域甚至面临搬迁的风险。近期,美洲人权法院明确各国负有避免环境损害、保护及修复生态系统的法律义务。欧洲人权法院也于去年裁定,各国必须加强保护公民免受气候危害。虽然该意见不具有法律层面的约束力,但可能有助于推动此前有大量排放历史的发达国家承担小岛屿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或维持气变条件下的生存所需的资金责任。 这次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源于2023年瓦努阿图代表联合国大会提出的请求,原因是全球气候危机正严重影响小岛屿国家的生存。位于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威胁的国家之一。自1993年以来,瓦努阿图海岸附近的海平面每年上升约6毫米,这一数字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飓风加剧、海平面上升等威胁着瓦努阿图人的生活。同样,在平均海拔只有2米的图瓦卢,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申请了澳大利亚的气候移民签证。面对气变带来的国土危机,瑙鲁政府已经在为可能的“全民搬迁”计划做准备。 事实上,气候变化已对全球各国的安全与发展构成系统性威胁,没有任何国家能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今年北半球入夏以来,多国遭遇极端高温侵袭,中暑病例激增、农作物减产、森林火灾频发……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威胁人类健康与社会运转。根据联合国的报告,目前的气候政策将导致到2100年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升高3摄氏度,将对全球数百万人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有数据表明,受气变影响,欧盟每年的农业产出损失约280亿欧元。美国的极端恶劣天气事件呈现出“更频繁、更剧烈、更难预测”的趋势,导致包括保险市场、住房安全在内的连锁问题。最近两年内,约15家大型保险公司宣布退出佛州、加州的房屋保险市场。 更严峻的是,面对气候危机的不断升级,全球治理却因部分发达国家的推卸责任而停滞不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累积排放占全球过量碳排放的90%,对气候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法律和道义责任。这本应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基础。但目前看,发达国家筹集的资金远远不足以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估计仅为发展中国家所需适应资金的1/18-1/10。这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三十届会议(COP30)将在巴西召开,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塞尔温·哈特强调,大会必须释放“加速转型”的清晰信号,并落实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路线图。 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必须突破集体行动困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坚守发展中国家定位基础上,以“双碳”目标为引领,通过务实行动彰显绿色担当。从推动光伏风电技术规模化应用,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从助力发展中国家低碳项目,到牵头成立绿色气候基金,中国用自身实践证明减排与发展并非对立。以责任共担锚定公平、以技术共享加速转型、以治理协同保障执行,方能守护文明存续的生态根基,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