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fhwkWUQaS作者:王朔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王朔:欧洲出现“多元外交”动向/e3pmub6h5/e3pr9baf6近期,一些欧洲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动作备受瞩目。23日,日欧峰会上,双方通过了一份联合声明,并启动竞争力同盟以强化产业合作。24日,英国与印度正式签署双边自贸协议。加之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高调宣布要参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欧洲正展现出青睐于推进“多元外交”的策略,目的是面对中美两个大国,通过国家之间加强横向合作来减轻大国竞争带来的压力。这一趋势的出现并非偶然,其背后既有深刻的内外动因,也折射出欧洲在全球化变局中的战略雄心与现实困境,由此可能给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带来一定变数。 首先,欧洲不可避免地身处日趋激烈的全球大国博弈之中。欧洲虽与美国是重要盟友,尤其安全上对北约存在很大依赖,但同时中国也是欧洲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欧洲一直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的战略自主,根据自己利益选择与另一方关系,而不是在二者之间被迫选边站队。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对欧政策再次陷入反复无常和单边主义的逻辑,不仅要求欧洲更多分摊北约经费成本,还对欧洲盟友挥舞关税大棒,更别提随意退出欧洲看重的国际多边机制,这些都让欧洲对美国这一盟友的可靠性产生了深度怀疑。为此,欧洲已意识到必须在心理和行动上都做好准备。 其次,欧洲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战略模糊。面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欧洲选择更多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可以增强自身实力,分摊对外政策风险,以更灵活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尤其是当前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地位不断提升,不仅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政治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在俄乌冲突中,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并没有站在西方一边,而是普遍保持着相对独立且更为公允的立场,这也促使欧洲对自己深刻反思。欧洲的“多元外交”战略实际上也是在顺应这一潮流,在拓展与发达国家既有合作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分享到新兴经济体发展带来的红利,在全球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再次,欧洲可进一步彰显自身国际影响力。欧洲长期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与其他具有相似理念的中等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多元外交”可以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贡献,同时也可挽救欧洲在全球治理中不断滑落的形象。尤其是欧洲现在所处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从东部边境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到南部地中海地区的难民问题,以及一直阴霾不散的恐怖主义威胁等等,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无疑可以更好整合各方资源,构建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周边环境,而不是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于美国。 最后,欧洲经济竞争力有望得到提升。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调整的当下,欧洲传统的经济优势面临挑战,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使其在市场份额、资源获取等方面感受到竞争压力,同时其自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需求也日益迫切。通过与印度、日本等国家构建更紧密关系,能拓展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为欧洲企业创造更多商业机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体看,欧洲转向“多元外交”无论对保障自身利益还是对维护全球多边体系都会带来一定积极效应。这种“多元外交”如果能够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将为全球更大范围的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引导更多国家积极参与到多边合作中来,有助于促进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但也要看到,欧洲推动这种“多元外交”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一是全球经济可能会分化为不同的贸易集团和合作圈层,引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本已存在的不平等,全球治理机制恐进一步碎片化和混乱化,效率和公正性将会降低。二是其他大国可能采取相应报复措施。例如,美国不可能任由欧洲脱离自己的掌控,而是希望欧洲更多为美国承担霸权成本,所以一定会对欧洲主导的合作予以掣肘,甚至采取直接打压分化。 可以说,欧洲的“多元外交”策略反映出其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寻求自身发展与安全的一种思维,该策略的推行对整个世界而言有可能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引发一些消极影响的风险。关键在于,欧洲能否真正秉持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而非固守泛政治化的思维逻辑。(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175364359148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3657178097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近期,一些欧洲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动作备受瞩目。23日,日欧峰会上,双方通过了一份联合声明,并启动竞争力同盟以强化产业合作。24日,英国与印度正式签署双边自贸协议。加之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高调宣布要参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欧洲正展现出青睐于推进“多元外交”的策略,目的是面对中美两个大国,通过国家之间加强横向合作来减轻大国竞争带来的压力。这一趋势的出现并非偶然,其背后既有深刻的内外动因,也折射出欧洲在全球化变局中的战略雄心与现实困境,由此可能给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带来一定变数。 首先,欧洲不可避免地身处日趋激烈的全球大国博弈之中。欧洲虽与美国是重要盟友,尤其安全上对北约存在很大依赖,但同时中国也是欧洲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欧洲一直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的战略自主,根据自己利益选择与另一方关系,而不是在二者之间被迫选边站队。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对欧政策再次陷入反复无常和单边主义的逻辑,不仅要求欧洲更多分摊北约经费成本,还对欧洲盟友挥舞关税大棒,更别提随意退出欧洲看重的国际多边机制,这些都让欧洲对美国这一盟友的可靠性产生了深度怀疑。为此,欧洲已意识到必须在心理和行动上都做好准备。 其次,欧洲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战略模糊。面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欧洲选择更多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可以增强自身实力,分摊对外政策风险,以更灵活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尤其是当前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地位不断提升,不仅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政治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在俄乌冲突中,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并没有站在西方一边,而是普遍保持着相对独立且更为公允的立场,这也促使欧洲对自己深刻反思。欧洲的“多元外交”战略实际上也是在顺应这一潮流,在拓展与发达国家既有合作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分享到新兴经济体发展带来的红利,在全球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再次,欧洲可进一步彰显自身国际影响力。欧洲长期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与其他具有相似理念的中等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多元外交”可以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贡献,同时也可挽救欧洲在全球治理中不断滑落的形象。尤其是欧洲现在所处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从东部边境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到南部地中海地区的难民问题,以及一直阴霾不散的恐怖主义威胁等等,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无疑可以更好整合各方资源,构建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周边环境,而不是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于美国。 最后,欧洲经济竞争力有望得到提升。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调整的当下,欧洲传统的经济优势面临挑战,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使其在市场份额、资源获取等方面感受到竞争压力,同时其自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需求也日益迫切。通过与印度、日本等国家构建更紧密关系,能拓展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为欧洲企业创造更多商业机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体看,欧洲转向“多元外交”无论对保障自身利益还是对维护全球多边体系都会带来一定积极效应。这种“多元外交”如果能够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将为全球更大范围的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引导更多国家积极参与到多边合作中来,有助于促进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但也要看到,欧洲推动这种“多元外交”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一是全球经济可能会分化为不同的贸易集团和合作圈层,引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本已存在的不平等,全球治理机制恐进一步碎片化和混乱化,效率和公正性将会降低。二是其他大国可能采取相应报复措施。例如,美国不可能任由欧洲脱离自己的掌控,而是希望欧洲更多为美国承担霸权成本,所以一定会对欧洲主导的合作予以掣肘,甚至采取直接打压分化。 可以说,欧洲的“多元外交”策略反映出其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寻求自身发展与安全的一种思维,该策略的推行对整个世界而言有可能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引发一些消极影响的风险。关键在于,欧洲能否真正秉持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而非固守泛政治化的思维逻辑。(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