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gWyI5XWQn作者:卢昊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卢昊:自民党困境折射日本政治“底色”/e3pmub6h5/e3pr9baf6日本联合执政的自民、公明两党继去年在众院选举败北后,不久前在参院选举再次失利,使得日本执政党自1994年以来首次在参众两院均沦为少数。28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自民党两院议员恳谈会上就此前参院选举大败致歉称:“结果非常严峻,失去了很多议席。由衷地深表歉意。” 客观说,选举结果让石破茂政府的处境更加艰难。党内“倒石破”呼声不息,以原安倍派、原茂木派议员为中心的党内力量可能会进一步追究党高层的责任。部分议员称,已经收集到召开自民党正式决策机构“两院议员全体会议”所需的签名数,并可能提交要求提前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决议。 自民党参院选举失利的前因后果,充分折射出该党乃至日本政治难以与金权交易、派阀争斗切割的固有“底色”。尽管日本国内舆论呼吁推进政治改革,消除腐败,但在现有体制及生态环境下,日本政治实现彻底的“自我革新”、真正“还政于民”的可能性仍相当渺茫。 自民、公明执政联盟先后在众参两院选举中大败,除政府在经济民生领域施政不力外,自民党再度陷入“黑金”丑闻,丧失民众信任是一大重要原因。2023年底,自民党主要派阀的“政治资金派对”回扣问题浮出水面。为回应民众的强烈批评,时任自民党总裁岸田文雄宣布实施“彻底的政治改革”,修改《政治资金规正法》,并推动解散党内派阀。但民意显示,岸田的政治改革被认为浮于表面乃至是“政治作秀”,且有借解散派阀打击政敌、实施洗牌的意图。石破茂就任党总裁后,强调要进一步贯彻政治改革,构建“尊重规则的透明政治”,但石破从党内边缘进入权力中心后,也只能遵循自民党乃至日本政治的“运行逻辑”,对政治腐败问题日趋妥协。此后,石破自己也被爆向议员发放“商品券”、党派收受政治献金等传闻,其“改革者”“清廉者”的形象大打折扣,不仅难以抵挡党内野心家们的权斗压力,也逐步背离了民众期待。 石破等人如今所处政治困境既有当下的特殊性,同时也有难以克服“日本政治周期率”的必然性。战后的日本政治深深植根于金权交易,自民党派阀政治本质即在于金权政治。派阀首领依托自身权力资源向成员提供官职、资金等资源,换取其在政治斗争中的效忠。随着派阀活动制度化,其核心功能进一步固化,即围绕党总裁选举及内部权力分配建立“不可见政治”游戏规则。1955年日本“保守合流”建立自民党后至今,派阀间的活动充斥着山头主义、密室协商、权钱交易,并因自民党长期把持朝政而深入渗透了日本政治的“基因编码”,成为其诸多丑闻乱象的源头。即使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推动选举制度及政治资金制度改革,政党最高权威得到加强,派阀集票集资能力被削弱,但维系派阀活动的基本体制及逻辑并未被改变,派阀领袖仍支配着党内权力,政客们仍在积极结成“党中之党”以谋求权力。 此次参院选举败北后,石破不得不与自民党3位前首相(同时也是事实上的派系领袖)会商,以求稳住局面,继续掌权,再次印证自民党“大老政治”的独特地位。而党内志在上位的各派人物也纷纷拉帮结派,暗中活动,准备抢班夺权。在如此“党内串联”下,刚解散的派阀即有死灰复燃势头。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总是重复上演。20世纪90年代“五五体制”崩溃时自民党曾宣布解散派阀,但此后派阀仍以学习会、政策集团等形式重现江湖,并更加活跃。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可以预见,派阀的形式可以变化,但实质的派系权力关系及其相应组织不会消失,而是在新一轮政治格局变动中重组再生,并继续影响日本政党权力分配、重大决策与政治生态。 日本自称“亚洲最早实现民主化的国家”,但事实上,近现代日本所构建的政治体制不同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选举民主,其中仍带有一些“封建传统”的成分与色彩。不少日本政治学者已指出,自民党派阀同日本历史上封建领主与家臣团之间的主仆关系,在形态与逻辑上非常相似。而与派系领袖垄断资源相联系的,是日本政治权力的“世袭传承”与“地域分封”。在日本政坛,国会议员职位父传子、祖传孙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分布于地方的选区则成为议员们的“封地”,政治家族在此长期经营,其后代依托人脉网络与财力,极易继承前人政治遗产。战后日本政治既基于西方式“三权分立”体制,又与国家文化中的集团主义、等级制度、年功序列相互交融,使得日本政治既服从于西方政治权力本位的根本逻辑与游戏规则,又反映出不同于西方的“日本式”的传统政治底色。(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75372927429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3743694499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日本联合执政的自民、公明两党继去年在众院选举败北后,不久前在参院选举再次失利,使得日本执政党自1994年以来首次在参众两院均沦为少数。28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自民党两院议员恳谈会上就此前参院选举大败致歉称:“结果非常严峻,失去了很多议席。由衷地深表歉意。” 客观说,选举结果让石破茂政府的处境更加艰难。党内“倒石破”呼声不息,以原安倍派、原茂木派议员为中心的党内力量可能会进一步追究党高层的责任。部分议员称,已经收集到召开自民党正式决策机构“两院议员全体会议”所需的签名数,并可能提交要求提前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决议。 自民党参院选举失利的前因后果,充分折射出该党乃至日本政治难以与金权交易、派阀争斗切割的固有“底色”。尽管日本国内舆论呼吁推进政治改革,消除腐败,但在现有体制及生态环境下,日本政治实现彻底的“自我革新”、真正“还政于民”的可能性仍相当渺茫。 自民、公明执政联盟先后在众参两院选举中大败,除政府在经济民生领域施政不力外,自民党再度陷入“黑金”丑闻,丧失民众信任是一大重要原因。2023年底,自民党主要派阀的“政治资金派对”回扣问题浮出水面。为回应民众的强烈批评,时任自民党总裁岸田文雄宣布实施“彻底的政治改革”,修改《政治资金规正法》,并推动解散党内派阀。但民意显示,岸田的政治改革被认为浮于表面乃至是“政治作秀”,且有借解散派阀打击政敌、实施洗牌的意图。石破茂就任党总裁后,强调要进一步贯彻政治改革,构建“尊重规则的透明政治”,但石破从党内边缘进入权力中心后,也只能遵循自民党乃至日本政治的“运行逻辑”,对政治腐败问题日趋妥协。此后,石破自己也被爆向议员发放“商品券”、党派收受政治献金等传闻,其“改革者”“清廉者”的形象大打折扣,不仅难以抵挡党内野心家们的权斗压力,也逐步背离了民众期待。 石破等人如今所处政治困境既有当下的特殊性,同时也有难以克服“日本政治周期率”的必然性。战后的日本政治深深植根于金权交易,自民党派阀政治本质即在于金权政治。派阀首领依托自身权力资源向成员提供官职、资金等资源,换取其在政治斗争中的效忠。随着派阀活动制度化,其核心功能进一步固化,即围绕党总裁选举及内部权力分配建立“不可见政治”游戏规则。1955年日本“保守合流”建立自民党后至今,派阀间的活动充斥着山头主义、密室协商、权钱交易,并因自民党长期把持朝政而深入渗透了日本政治的“基因编码”,成为其诸多丑闻乱象的源头。即使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推动选举制度及政治资金制度改革,政党最高权威得到加强,派阀集票集资能力被削弱,但维系派阀活动的基本体制及逻辑并未被改变,派阀领袖仍支配着党内权力,政客们仍在积极结成“党中之党”以谋求权力。 此次参院选举败北后,石破不得不与自民党3位前首相(同时也是事实上的派系领袖)会商,以求稳住局面,继续掌权,再次印证自民党“大老政治”的独特地位。而党内志在上位的各派人物也纷纷拉帮结派,暗中活动,准备抢班夺权。在如此“党内串联”下,刚解散的派阀即有死灰复燃势头。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总是重复上演。20世纪90年代“五五体制”崩溃时自民党曾宣布解散派阀,但此后派阀仍以学习会、政策集团等形式重现江湖,并更加活跃。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可以预见,派阀的形式可以变化,但实质的派系权力关系及其相应组织不会消失,而是在新一轮政治格局变动中重组再生,并继续影响日本政党权力分配、重大决策与政治生态。 日本自称“亚洲最早实现民主化的国家”,但事实上,近现代日本所构建的政治体制不同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选举民主,其中仍带有一些“封建传统”的成分与色彩。不少日本政治学者已指出,自民党派阀同日本历史上封建领主与家臣团之间的主仆关系,在形态与逻辑上非常相似。而与派系领袖垄断资源相联系的,是日本政治权力的“世袭传承”与“地域分封”。在日本政坛,国会议员职位父传子、祖传孙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分布于地方的选区则成为议员们的“封地”,政治家族在此长期经营,其后代依托人脉网络与财力,极易继承前人政治遗产。战后日本政治既基于西方式“三权分立”体制,又与国家文化中的集团主义、等级制度、年功序列相互交融,使得日本政治既服从于西方政治权力本位的根本逻辑与游戏规则,又反映出不同于西方的“日本式”的传统政治底色。(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