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p3qaG6w3M作者:王晋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王晋:平息加沙战火的“近水”和“远水”在哪/e3pmub6h5/e3pr9baf6当地时间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拟“全面占领加沙”。此言一出,不仅在以色列国内引发动荡,更激起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如若实施,其必然对以色列国内政治、加沙地带局势、巴勒斯坦派系关系和以色列外交带来多重影响。以色列政府推动全面占领加沙,是国内外多重因素下以方做出的决定。首先是以色列国内,继续军事冲突的呼声仍然不小,也有声音认为以色列当前的冲突是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延续政治生命”的举措。事实上无论是以色列社会舆论,还是以色列政治组织,均存在认为应当继续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的声音,希望通过最大限度地削弱加沙地带哈马斯的网络和政治影响力,来保证以色列南部的战略安全。尽管以色列国内的被扣押人员家属和亲友不断组织抗议示威游行,以国内多个组织激烈批评政府,但是这些声音无法左右以色列政府的决策。其次是哈马斯和以色列谈判立场差异巨大,对话谈判无法解决分歧。哈马斯要求以色列撤出加沙大部分或者全部地区,加大国际社会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同时希望放开对加沙的边境管控和封锁;以色列则寻求最大限度压缩哈马斯的活动空间,重构加沙地带人道主义救助体系,在此基础上寻找解救剩余“以色列被扣押人员”的机会。以色列和哈马斯的立场差异,在于对加沙地带未来政治安全格局的不同认知,这意味着通过简单的谈判难以取得长期的和平。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在外交、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层面对以色列进行了全方位支持,使得以色列能够顶着国际社会的压力,持续在包括加沙在内的多个战线作战。作为对冲突方有特殊影响力的国家,美国既没有制约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向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民众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援助,更没有动用足够的政治和外交资源帮助加沙战火早日平息。可以说,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对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的漠视,构成当前以色列不断推动“吞并加沙”的重要外部因素。若以色列真的全面占领加沙,必然会让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加剧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推动加沙局势降温、阻止正在发生的严重人道主义危机,既需要“近水”也需要“远水”。“近水”之策,重在止血止乱。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欧盟等应在当前紧急形势下发挥更大斡旋作用,推动临时停火协议的达成,设立有效机制保障人道主义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加沙地带民众遭受更深层次的苦难。地区大国也应尽快行动起来,在外交上对以色列施压,在道义上发出一致声音,促使其悬崖勒马。对以色列具有特殊影响力的美国,更不应放任盟友不断跨越底线,而应主动介入阻止全面占领行为的发生,避免事态滑向不可控的深渊。“远水”之策,则应着眼长远根本。当前局势反复的根源在于“两国方案”被长期搁置和不断被侵蚀。8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巴以问题公开会,中方呼吁巴以立即实现持久停火、重振“两国方案”。全面落实“两国方案”是中方一贯坚持的立场,也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近期,法国外交部长巴罗与安道尔、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冰岛和西班牙等14个国家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邀请尚未表态承认的国家加入这一集体呼吁,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只有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真正将“两国方案”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巴勒斯坦建国权、主权和安全,才能从根源上打破中东暴力循环,实现以巴和平共处。特别是美国,应当摒弃偏袒立场,承担起维护国际秩序与地区和平的责任。中东和平的未来,不能靠战场上的你死我活来决定,而应在谈判桌前由当事各方共同协商塑造。推动“两国方案”落地,是国际社会的历史责任,更是解决加沙危机的真正现实路径。(作者是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175461738178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王怡环球时报175461738178811[]{"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
当地时间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拟“全面占领加沙”。此言一出,不仅在以色列国内引发动荡,更激起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如若实施,其必然对以色列国内政治、加沙地带局势、巴勒斯坦派系关系和以色列外交带来多重影响。以色列政府推动全面占领加沙,是国内外多重因素下以方做出的决定。首先是以色列国内,继续军事冲突的呼声仍然不小,也有声音认为以色列当前的冲突是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延续政治生命”的举措。事实上无论是以色列社会舆论,还是以色列政治组织,均存在认为应当继续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的声音,希望通过最大限度地削弱加沙地带哈马斯的网络和政治影响力,来保证以色列南部的战略安全。尽管以色列国内的被扣押人员家属和亲友不断组织抗议示威游行,以国内多个组织激烈批评政府,但是这些声音无法左右以色列政府的决策。其次是哈马斯和以色列谈判立场差异巨大,对话谈判无法解决分歧。哈马斯要求以色列撤出加沙大部分或者全部地区,加大国际社会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同时希望放开对加沙的边境管控和封锁;以色列则寻求最大限度压缩哈马斯的活动空间,重构加沙地带人道主义救助体系,在此基础上寻找解救剩余“以色列被扣押人员”的机会。以色列和哈马斯的立场差异,在于对加沙地带未来政治安全格局的不同认知,这意味着通过简单的谈判难以取得长期的和平。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在外交、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层面对以色列进行了全方位支持,使得以色列能够顶着国际社会的压力,持续在包括加沙在内的多个战线作战。作为对冲突方有特殊影响力的国家,美国既没有制约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向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民众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援助,更没有动用足够的政治和外交资源帮助加沙战火早日平息。可以说,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对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的漠视,构成当前以色列不断推动“吞并加沙”的重要外部因素。若以色列真的全面占领加沙,必然会让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加剧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推动加沙局势降温、阻止正在发生的严重人道主义危机,既需要“近水”也需要“远水”。“近水”之策,重在止血止乱。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欧盟等应在当前紧急形势下发挥更大斡旋作用,推动临时停火协议的达成,设立有效机制保障人道主义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加沙地带民众遭受更深层次的苦难。地区大国也应尽快行动起来,在外交上对以色列施压,在道义上发出一致声音,促使其悬崖勒马。对以色列具有特殊影响力的美国,更不应放任盟友不断跨越底线,而应主动介入阻止全面占领行为的发生,避免事态滑向不可控的深渊。“远水”之策,则应着眼长远根本。当前局势反复的根源在于“两国方案”被长期搁置和不断被侵蚀。8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巴以问题公开会,中方呼吁巴以立即实现持久停火、重振“两国方案”。全面落实“两国方案”是中方一贯坚持的立场,也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近期,法国外交部长巴罗与安道尔、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冰岛和西班牙等14个国家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邀请尚未表态承认的国家加入这一集体呼吁,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只有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真正将“两国方案”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巴勒斯坦建国权、主权和安全,才能从根源上打破中东暴力循环,实现以巴和平共处。特别是美国,应当摒弃偏袒立场,承担起维护国际秩序与地区和平的责任。中东和平的未来,不能靠战场上的你死我活来决定,而应在谈判桌前由当事各方共同协商塑造。推动“两国方案”落地,是国际社会的历史责任,更是解决加沙危机的真正现实路径。(作者是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