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s5Gys7UO6作者:刘军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刘军:期待“阿拉斯加时刻”带来积极信号/e3pmub6h5/e3pr9baf6美俄元首即将于8月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会晤讨论乌克兰危机的消息在国际社会激起千层浪。乌克兰危机的解决进入了关键性的“阿拉斯加时刻”,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和平曙光的真正来临。受多重因素影响,本次美俄阿拉斯加会晤总体上有利于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和俄美关系正常化,但能否实现根本性的外交突破,甚至是俄乌全面停火仍需观察。 阿拉斯加俄美元首会晤消息的宣布可谓突如其来,但并非无迹可寻。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俄美两国外交团队便展开了不同形式和层面的接触。截至8月11日,两国元首共进行6次通话,美国中东问题特使5次访问俄罗斯,乌克兰危机迎来“阿拉斯加时刻”正是俄美两国前期接触与沟通的结果。 国际社会对本次俄美元首会晤议论纷纷也充满期待,但这并不能消解乌克兰危机的复杂性。从根本上说,俄美两国关于推动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理念、逻辑与路径有根本性的区别,这让双方很难在短期内舍弃自身理念,一蹴而就地解决问题。美国推动乌克兰危机解决的思路是尽可能快速实现停火,即通过谈判与施压等各种方式实现停火,是一种“单向度”的问题解决方式。而俄方的目标可能是更加“多元化”的,包括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实现俄美关系正常化并寻求取消美方对俄制裁等。俄美双方在这些问题上的诉求差异决定了本次俄美元首会晤的基调,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有继续相互博弈的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就乌克兰问题的解决而言,本次阿拉斯加俄美元首会晤的最大特点是潜在的“间接性”。尽管乌克兰方面正积极寻求参与此次会晤,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晤主要是在美俄之间展开的。“间接性谈判”的成果需要冲突当事方认可并具体实施才能发挥效果。乌克兰是俄乌冲突的直接当事方,任何协议的实施都不可能绕过乌克兰。不妨大胆设想,此类间接性谈判或磋商的可能结果是:美方在俄美达成协议后再单独对乌方施压,从而推动协议的施行。即使在美国的施压下乌克兰最终同意作出重大让步,来自乌克兰国内的反对者以及支持乌克兰的欧洲国家,都有可能成为牵制美国意愿的重要力量。同时,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博弈也不可避免。 在这一背景下,乌克兰危机的“阿拉斯加时刻”在达成实质性进展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俄乌双方在关键诉求上的巨大分歧就是其中之一。经过三年多冲突后,乌克兰控制着俄库尔斯克约4平方英里的土地,而俄罗斯控制着乌克兰近1/5的土地。领土问题成为双方难以跨越的鸿沟。乌克兰宪法禁止总统泽连斯基单方面批准领土变更,且乌克兰方面一直强调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向俄罗斯作出让步,坚持要收回被俄罗斯控制的领土;而俄罗斯则基于自身安全利益的需要,不会轻易放弃已经控制的地区,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 俄乌冲突不仅给俄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也对全球经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此前,英法德等6个欧洲国家领导人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任何有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解决方案都必须保护欧洲和乌克兰的重大安全利益。从安全维度看,欧洲国家与乌克兰地理位置邻近,乌克兰的安全直接影响欧洲东部的安全格局,欧洲国家对“安全缓冲区”的重要性有着深切认知。从经济层面考量,欧洲国家早已因冲突承受着能源价格波动、产业链断裂等多重压力。若乌克兰的经济命脉在冲突中彻底受损,不仅会加剧欧洲的难民安置负担,还可能导致区域贸易网络进一步萎缩。从这个意义上看,欧洲作为直接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的地区,更有必要为和平发挥作用,共同解决危机的根源性问题,找到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实现欧洲的长治久安。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俄乌冲突的背后是数百年的地缘博弈、民族记忆与现实利益的纠葛,难以用单一逻辑进行切割。中国在俄乌冲突上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倡导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国际社会也普遍乐见俄乌局势能尽快实质性降温,甚至达成停火。这已超越了单纯的情感诉求,成为关乎全球发展的现实需要。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国际社会依然期待“阿拉斯加时刻”能够为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带来积极的信号和实质性的进展,这种期待背后,是各国对和平的共同向往,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能够有效应对复杂挑战的期待。(作者是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 175493211401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54951220461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美俄元首即将于8月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会晤讨论乌克兰危机的消息在国际社会激起千层浪。乌克兰危机的解决进入了关键性的“阿拉斯加时刻”,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和平曙光的真正来临。受多重因素影响,本次美俄阿拉斯加会晤总体上有利于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和俄美关系正常化,但能否实现根本性的外交突破,甚至是俄乌全面停火仍需观察。 阿拉斯加俄美元首会晤消息的宣布可谓突如其来,但并非无迹可寻。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俄美两国外交团队便展开了不同形式和层面的接触。截至8月11日,两国元首共进行6次通话,美国中东问题特使5次访问俄罗斯,乌克兰危机迎来“阿拉斯加时刻”正是俄美两国前期接触与沟通的结果。 国际社会对本次俄美元首会晤议论纷纷也充满期待,但这并不能消解乌克兰危机的复杂性。从根本上说,俄美两国关于推动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理念、逻辑与路径有根本性的区别,这让双方很难在短期内舍弃自身理念,一蹴而就地解决问题。美国推动乌克兰危机解决的思路是尽可能快速实现停火,即通过谈判与施压等各种方式实现停火,是一种“单向度”的问题解决方式。而俄方的目标可能是更加“多元化”的,包括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实现俄美关系正常化并寻求取消美方对俄制裁等。俄美双方在这些问题上的诉求差异决定了本次俄美元首会晤的基调,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有继续相互博弈的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就乌克兰问题的解决而言,本次阿拉斯加俄美元首会晤的最大特点是潜在的“间接性”。尽管乌克兰方面正积极寻求参与此次会晤,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晤主要是在美俄之间展开的。“间接性谈判”的成果需要冲突当事方认可并具体实施才能发挥效果。乌克兰是俄乌冲突的直接当事方,任何协议的实施都不可能绕过乌克兰。不妨大胆设想,此类间接性谈判或磋商的可能结果是:美方在俄美达成协议后再单独对乌方施压,从而推动协议的施行。即使在美国的施压下乌克兰最终同意作出重大让步,来自乌克兰国内的反对者以及支持乌克兰的欧洲国家,都有可能成为牵制美国意愿的重要力量。同时,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博弈也不可避免。 在这一背景下,乌克兰危机的“阿拉斯加时刻”在达成实质性进展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俄乌双方在关键诉求上的巨大分歧就是其中之一。经过三年多冲突后,乌克兰控制着俄库尔斯克约4平方英里的土地,而俄罗斯控制着乌克兰近1/5的土地。领土问题成为双方难以跨越的鸿沟。乌克兰宪法禁止总统泽连斯基单方面批准领土变更,且乌克兰方面一直强调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向俄罗斯作出让步,坚持要收回被俄罗斯控制的领土;而俄罗斯则基于自身安全利益的需要,不会轻易放弃已经控制的地区,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 俄乌冲突不仅给俄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也对全球经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此前,英法德等6个欧洲国家领导人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任何有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解决方案都必须保护欧洲和乌克兰的重大安全利益。从安全维度看,欧洲国家与乌克兰地理位置邻近,乌克兰的安全直接影响欧洲东部的安全格局,欧洲国家对“安全缓冲区”的重要性有着深切认知。从经济层面考量,欧洲国家早已因冲突承受着能源价格波动、产业链断裂等多重压力。若乌克兰的经济命脉在冲突中彻底受损,不仅会加剧欧洲的难民安置负担,还可能导致区域贸易网络进一步萎缩。从这个意义上看,欧洲作为直接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的地区,更有必要为和平发挥作用,共同解决危机的根源性问题,找到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实现欧洲的长治久安。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俄乌冲突的背后是数百年的地缘博弈、民族记忆与现实利益的纠葛,难以用单一逻辑进行切割。中国在俄乌冲突上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倡导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国际社会也普遍乐见俄乌局势能尽快实质性降温,甚至达成停火。这已超越了单纯的情感诉求,成为关乎全球发展的现实需要。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国际社会依然期待“阿拉斯加时刻”能够为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带来积极的信号和实质性的进展,这种期待背后,是各国对和平的共同向往,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能够有效应对复杂挑战的期待。(作者是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