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s5JplcAbb作者:詹德斌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詹德斌:关税大棒下,新殖民主义幽灵在游荡/e3pmub6h5/e3pr9baf68月的莱索托正值冬季,美国加征的关税更让这个被特朗普说成“没人知道在哪儿的国家”陷入经济的寒冬。对莱索托而言,服装类产品被征收15%的关税无异于一场灾难。在美国关税面前,即使韩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也备感压力。据称,韩国将对美进行3500亿美元的投资,且这些投资将“为美国所有、为美国所控制”。对此,《纽约时报》说得直白:华盛顿的关税威胁已演变为“真金白银的争夺”。显然,美国这种以关税讹诈为工具、掠夺他国资本与资源的行为,正逐渐呈现为一种高度制度化、机制化的新殖民主义操作模式,值得警惕。 美国政府近年来通过《通胀削减法》《芯片与科学法》等,将所谓的产业补贴与关税政策捆绑,向全球企业发出赤裸裸的威胁——要想避免惩罚性关税、分享美国市场红利,必须将投资、技术与就业带到美国本土。比如,美国在与日本、欧盟、韩国等的谈判中,不断以加征关税作为筹码,强迫对方企业迁移产能,或将核心技术转移到美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是,华盛顿的半导体政策要求全球芯片企业到美国设厂,且通过税收优惠、采购倾斜、知识产权归属安排等方式,掌控这些投资超过90%的利润。这种“你出钱,我得利”的结构性安排,已经远远超出自由贸易范畴,赤裸裸地展示出一种新时代的殖民压榨逻辑。华盛顿已经不再是一个公平市场的规则制定者,而是一个绑架全球企业与政府、强行重新分配产业价值链的权力掠夺者。 讽刺的是,面对如此强硬的单边胁迫,美国的传统盟友并未展现出多少反抗姿态,反而在“谁获得更低关税待遇”上展开竞争。日本媒体将获得美方“关税豁免”视为“安抚与胜利”;韩国则创造了“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作为获得美方降低关税的交换筹码;欧盟一边喊着“战略自主”,一边在汽车、钢铝、数字服务税等问题上默默后撤。 这些盟友如此相似的应对,不禁令人思考:他们口口声声所说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究竟是普世原则,还是仅仅在美国主导国际秩序下的从属安排?他们在世界贸易组织、G20等多边场合中声援规则、公平与非歧视,但在自身遭受美国无理关税时,却连象征性的反制都没有采取。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清楚问题的本质,而是因为他们对美国的制度霸权、安全保护、科技掌控、金融主导等早已形成深度依赖,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早已失去真正的战略自主空间和意识,成为新的“从属国”。 美国常以“维护规则”为借口打压他国,实则却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规则破坏者与秩序破坏者。从撕毁伊核协议、退出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到随意对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施加301调查、技术限制与关税壁垒,其行为与20世纪殖民帝国强行制定“外人不得居住条款”无异,只不过将军事力量换成了金融、科技与贸易工具。而当中国主张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框架内推动真正平等、共赢的全球治理时,却被一些西方国家用“修正主义”“威胁规则”标签加以抹黑。这种选择性“拥抱规则”与“背弃规则”的双标行为,是当今国际秩序混乱的一大根源。 在这种背景下,广大全球南方国家亟需携手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种秩序不是排他性的小圈子俱乐部,不是以军事或技术主导的霸权结构,更不是通过关税威胁与地缘政治干预实现的利益分配工具。 面对美国对全球产供链的肢解与挟持,对WTO规则的公然藐视,对他国的结构性剥削,中国始终主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国际社会也应放弃对中国的有色眼镜,真正理解中国所倡导的多边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不是对旧秩序的破坏,而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纠偏。 今天的美国,更像是一个利用系统性不平等维持全球控制的权力中枢。面对其愈发赤裸裸的单边主义与制度性掠夺行径,包括它的传统盟友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应当有勇气说“不”。构建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恩赐,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当“规则”被用来包装强权,当“秩序”沦为控制工具,我们更需要回到《联合国宪章》,重温真正的多边主义精神。只有如此,全球经济的未来才不会沦为霸权主义与新殖民主义的猎物,也才可以迈向真正的共同繁荣与和平发展。(作者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教授) 175493219124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54951259487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8月的莱索托正值冬季,美国加征的关税更让这个被特朗普说成“没人知道在哪儿的国家”陷入经济的寒冬。对莱索托而言,服装类产品被征收15%的关税无异于一场灾难。在美国关税面前,即使韩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也备感压力。据称,韩国将对美进行3500亿美元的投资,且这些投资将“为美国所有、为美国所控制”。对此,《纽约时报》说得直白:华盛顿的关税威胁已演变为“真金白银的争夺”。显然,美国这种以关税讹诈为工具、掠夺他国资本与资源的行为,正逐渐呈现为一种高度制度化、机制化的新殖民主义操作模式,值得警惕。 美国政府近年来通过《通胀削减法》《芯片与科学法》等,将所谓的产业补贴与关税政策捆绑,向全球企业发出赤裸裸的威胁——要想避免惩罚性关税、分享美国市场红利,必须将投资、技术与就业带到美国本土。比如,美国在与日本、欧盟、韩国等的谈判中,不断以加征关税作为筹码,强迫对方企业迁移产能,或将核心技术转移到美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是,华盛顿的半导体政策要求全球芯片企业到美国设厂,且通过税收优惠、采购倾斜、知识产权归属安排等方式,掌控这些投资超过90%的利润。这种“你出钱,我得利”的结构性安排,已经远远超出自由贸易范畴,赤裸裸地展示出一种新时代的殖民压榨逻辑。华盛顿已经不再是一个公平市场的规则制定者,而是一个绑架全球企业与政府、强行重新分配产业价值链的权力掠夺者。 讽刺的是,面对如此强硬的单边胁迫,美国的传统盟友并未展现出多少反抗姿态,反而在“谁获得更低关税待遇”上展开竞争。日本媒体将获得美方“关税豁免”视为“安抚与胜利”;韩国则创造了“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作为获得美方降低关税的交换筹码;欧盟一边喊着“战略自主”,一边在汽车、钢铝、数字服务税等问题上默默后撤。 这些盟友如此相似的应对,不禁令人思考:他们口口声声所说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究竟是普世原则,还是仅仅在美国主导国际秩序下的从属安排?他们在世界贸易组织、G20等多边场合中声援规则、公平与非歧视,但在自身遭受美国无理关税时,却连象征性的反制都没有采取。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清楚问题的本质,而是因为他们对美国的制度霸权、安全保护、科技掌控、金融主导等早已形成深度依赖,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早已失去真正的战略自主空间和意识,成为新的“从属国”。 美国常以“维护规则”为借口打压他国,实则却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规则破坏者与秩序破坏者。从撕毁伊核协议、退出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到随意对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施加301调查、技术限制与关税壁垒,其行为与20世纪殖民帝国强行制定“外人不得居住条款”无异,只不过将军事力量换成了金融、科技与贸易工具。而当中国主张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框架内推动真正平等、共赢的全球治理时,却被一些西方国家用“修正主义”“威胁规则”标签加以抹黑。这种选择性“拥抱规则”与“背弃规则”的双标行为,是当今国际秩序混乱的一大根源。 在这种背景下,广大全球南方国家亟需携手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种秩序不是排他性的小圈子俱乐部,不是以军事或技术主导的霸权结构,更不是通过关税威胁与地缘政治干预实现的利益分配工具。 面对美国对全球产供链的肢解与挟持,对WTO规则的公然藐视,对他国的结构性剥削,中国始终主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国际社会也应放弃对中国的有色眼镜,真正理解中国所倡导的多边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不是对旧秩序的破坏,而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纠偏。 今天的美国,更像是一个利用系统性不平等维持全球控制的权力中枢。面对其愈发赤裸裸的单边主义与制度性掠夺行径,包括它的传统盟友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应当有勇气说“不”。构建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恩赐,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当“规则”被用来包装强权,当“秩序”沦为控制工具,我们更需要回到《联合国宪章》,重温真正的多边主义精神。只有如此,全球经济的未来才不会沦为霸权主义与新殖民主义的猎物,也才可以迈向真正的共同繁荣与和平发展。(作者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