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ywXS51ZjH作者:伍国opinion.huanqiu.comarticle伍国:企业逻辑主导下的美国高教之困/e3pmub6h5/e3pr9baf6笔者2006年入职具有两百年历史并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美国私立自由文理学院,连续从教近20年,并一直关注美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各种教育理念实践,以及面临的问题。在将美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不直接接受政府财政资助的私立大学的运作,放入“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高等教育”这一框架进行长期审视,就越来越理解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的结合为何在西方一直引起广泛争议。在新自由主义高教理念下,不少美国大学的运作完全以市场为导向,非常注重品牌形象以及包装和营销。它们不断通过多种宣传塑造自身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术发展机会和光明的就业前景,有的大学甚至租用广告牌在购物中心做广告。这些大学的公关部门和招生部门形同大公司的销售部,需要不断对外释放本大学的正面形象,邀请有兴趣的高中学生及其父母参观校园,并赠送礼物。然而,这种极度注重“顾客体验”的前期宣传,往往和一些学生入学后的感受形成对比。一些美国学生感到,虽然被引导参观经过精心装修的图书馆和活动中心,但在入学后才发现,学校的餐饮和住宿等并不尽如人意。由于这种把大学当公司、把学生当顾客的理念,美国的很多大学日渐形成被业内人士批评为“头重脚轻”的人力资源结构,即一边以预算和市场需求为由削减教师职位,一边放任行政层无限膨胀。在美国,人们熟知的术语“教职员”(faculty and staff)指的是“教授”和“系办秘书及行政助理”这两个群体,并不包括行政管理层。在裁员的时候,教职员都有可能被裁掉,甚至已经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也难以幸免,但行政管理层,特别是行政高层却不仅拥有超高的薪资、更为“安全”的就业,还能在不同大学间跳槽。这部分人的工作并不涉及一线教学或教学辅助,而是集中在学校财务、公关、在校学生就业指导、学业咨询等领域,或者负责对学校的走向和专业设置进行战略评估与定向。目前,美国大学的资源大多被“行政层”大量占用,披着“教授治校”外衣的大学,实际早已高度行政化。 新自由主义高教理念把学生当成顾客、把教育当成知识付费的实践,也冲击着传统的师生关系。美国大学学费连年高涨,笔者所在学校的每年名义学杂费(即不考虑折扣及奖学金)约7万美元,差不多是一个美国家庭全年税后收入的中位数。也就是说,美国一个普通家庭一年不吃不喝的钱才够支付孩子大学一年的学杂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美国父母开始质疑高等教育的价值,而决定入学的家庭则很容易以消费者对待商家的心态对待大学。而且,由于新自由主义以“自由选择”为核心,支付了高额学杂费和食宿费用的大学生不仅可以自由转学,在校内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教授,也可以随时向大学行政管理层投诉。教授必须让学生开心,让自己在课堂“受欢迎”,而学生的各种无故缺旷以及学业不佳则都必须得到包容和呵护。传统的师生关系被进一步扭曲成教授对学生“客户”提供服务、需要注重顾客体验的商业关系。一旦没有学生愿意选课,学科、专业,甚至整个学校都可能面临关闭。当经济逻辑和企业逻辑取代原有的教育逻辑,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关系取代传统的师生关系,尽管高等教育的质量目前尚可得到保证,但这就像是一间高端酒店对挑剔顾客提供的高品质服务。可以说,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不少美国高校出现“酒店化”倾向。学生在大学里寻求娱乐、健身、专业的体育训练和频繁的校际比赛,结识未来的商业合伙人和婚姻伴侣,而学习时间越来越少、缺旷越来越多、对教授的期待从过去的知识和洞见转为以自己是否开心和觉得“受欢迎”为主的心灵按摩。这进一步助长美国大学生的心智低幼化倾向,一些教授也深谙此道,难以进行严格要求,仅以“让他们快乐”作为教学的潜规则。事实上,新自由主义对教育的渗透尤以英国、美国、新西兰等英语系国家为甚。相关的专业研究也已经显示,在英语系国家,不仅市场逻辑和商业关系已经扭曲了原有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知识传承与道德影响的传统关系,大学生对教授的正式问卷评价和非正式的网络评价也最为盛行。英美对教师言行高度“专业化”的要求和对法律责任方面的顾虑,使得师生之间的个人化近距离接触成为不可能。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司化,大学生客户化,极度注重学生主观体验在英美新自由主义环境中很可能是无法避免,也难以逆转的社会现象。这种趋势对传统的教师职责、师生伦理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冲击,这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当下面临的一大困境。(作者是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175564623569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魏少璞环球时报175564623569511[]{"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笔者2006年入职具有两百年历史并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美国私立自由文理学院,连续从教近20年,并一直关注美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各种教育理念实践,以及面临的问题。在将美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不直接接受政府财政资助的私立大学的运作,放入“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高等教育”这一框架进行长期审视,就越来越理解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的结合为何在西方一直引起广泛争议。在新自由主义高教理念下,不少美国大学的运作完全以市场为导向,非常注重品牌形象以及包装和营销。它们不断通过多种宣传塑造自身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术发展机会和光明的就业前景,有的大学甚至租用广告牌在购物中心做广告。这些大学的公关部门和招生部门形同大公司的销售部,需要不断对外释放本大学的正面形象,邀请有兴趣的高中学生及其父母参观校园,并赠送礼物。然而,这种极度注重“顾客体验”的前期宣传,往往和一些学生入学后的感受形成对比。一些美国学生感到,虽然被引导参观经过精心装修的图书馆和活动中心,但在入学后才发现,学校的餐饮和住宿等并不尽如人意。由于这种把大学当公司、把学生当顾客的理念,美国的很多大学日渐形成被业内人士批评为“头重脚轻”的人力资源结构,即一边以预算和市场需求为由削减教师职位,一边放任行政层无限膨胀。在美国,人们熟知的术语“教职员”(faculty and staff)指的是“教授”和“系办秘书及行政助理”这两个群体,并不包括行政管理层。在裁员的时候,教职员都有可能被裁掉,甚至已经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也难以幸免,但行政管理层,特别是行政高层却不仅拥有超高的薪资、更为“安全”的就业,还能在不同大学间跳槽。这部分人的工作并不涉及一线教学或教学辅助,而是集中在学校财务、公关、在校学生就业指导、学业咨询等领域,或者负责对学校的走向和专业设置进行战略评估与定向。目前,美国大学的资源大多被“行政层”大量占用,披着“教授治校”外衣的大学,实际早已高度行政化。 新自由主义高教理念把学生当成顾客、把教育当成知识付费的实践,也冲击着传统的师生关系。美国大学学费连年高涨,笔者所在学校的每年名义学杂费(即不考虑折扣及奖学金)约7万美元,差不多是一个美国家庭全年税后收入的中位数。也就是说,美国一个普通家庭一年不吃不喝的钱才够支付孩子大学一年的学杂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美国父母开始质疑高等教育的价值,而决定入学的家庭则很容易以消费者对待商家的心态对待大学。而且,由于新自由主义以“自由选择”为核心,支付了高额学杂费和食宿费用的大学生不仅可以自由转学,在校内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教授,也可以随时向大学行政管理层投诉。教授必须让学生开心,让自己在课堂“受欢迎”,而学生的各种无故缺旷以及学业不佳则都必须得到包容和呵护。传统的师生关系被进一步扭曲成教授对学生“客户”提供服务、需要注重顾客体验的商业关系。一旦没有学生愿意选课,学科、专业,甚至整个学校都可能面临关闭。当经济逻辑和企业逻辑取代原有的教育逻辑,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关系取代传统的师生关系,尽管高等教育的质量目前尚可得到保证,但这就像是一间高端酒店对挑剔顾客提供的高品质服务。可以说,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不少美国高校出现“酒店化”倾向。学生在大学里寻求娱乐、健身、专业的体育训练和频繁的校际比赛,结识未来的商业合伙人和婚姻伴侣,而学习时间越来越少、缺旷越来越多、对教授的期待从过去的知识和洞见转为以自己是否开心和觉得“受欢迎”为主的心灵按摩。这进一步助长美国大学生的心智低幼化倾向,一些教授也深谙此道,难以进行严格要求,仅以“让他们快乐”作为教学的潜规则。事实上,新自由主义对教育的渗透尤以英国、美国、新西兰等英语系国家为甚。相关的专业研究也已经显示,在英语系国家,不仅市场逻辑和商业关系已经扭曲了原有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知识传承与道德影响的传统关系,大学生对教授的正式问卷评价和非正式的网络评价也最为盛行。英美对教师言行高度“专业化”的要求和对法律责任方面的顾虑,使得师生之间的个人化近距离接触成为不可能。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司化,大学生客户化,极度注重学生主观体验在英美新自由主义环境中很可能是无法避免,也难以逆转的社会现象。这种趋势对传统的教师职责、师生伦理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冲击,这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当下面临的一大困境。(作者是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