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zYQJ5mIbR作者:朱松岭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朱松岭:民进党操弄“身份政治”是一条死路/e3pmub6h5/e3pr9baf6近日,台当局悍然提出“修法”,妄图以“政治忠诚”之名,将“为中共从事具有任何政治性目的之宣传者”一律排除在台湾身份许可之外,甚至追溯撤销既有身份。这一操作延续了民进党当局将“身份政治”作为审判工具的恶劣行径,不仅是对两岸血脉联系的恶意切割,更会将整个台湾社会拖入极端化的身份对立与认同歧视泥淖之中。可以预见,“身份政治”只会将台湾引向一条死路。操弄“身份政治”的本质是谋分裂图私利的政治操作,民进党当局显然已经将岛内规定变成了为其“绿色统治”服务的制度性工具。民进党当局对所谓“中共宣传”的定义几乎没有边界,任何曾公开表达统一立场、曾在大陆工作任职、参与两岸交流,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对大陆正面言论的行为,未来都可能成为被追责、被剥夺“身份”的理由。这不仅是对岛内民众个体权利的系统性侵犯,更是对岛内关于思想和表达自由的全盘否定。其背后的真正图谋是借此构筑“绿色意识形态防火墙”,将所有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支持国家统一的台湾民众驱逐出“‘台独’政治共同体”之外。将“身份”异化为“台独”意识形态忠诚度量表的“新麦卡锡主义”操作,本质上是民进党政治私利的护身符,是它面对执政危机时,转移焦点、压制反对的权谋手段。民进党当局操弄“身份政治”撕裂民心、破坏法治,注定反噬自身。民进党妄图通过“身份政治”划定与所谓“敌人”的边界,殊不知此举只会制造更深的撕裂。自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87年岛内开放探亲以来,两岸交流交往之路越来越宽,大量台胞赴大陆学习、工作、定居,形成跨海峡家庭和人脉网络,陆配及其子女更是已经成为岛内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此外,前往大陆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岛内年轻人的新选择。民进党当局以“政治原罪”追剿这些群体,或将波及数十万家庭的合法权益,引发更加广泛的不满与恐慌,甚至可能强行扭断台胞自主发展的脐带,让他们在两岸之间无所安放、无处容身。更严重的是,这种“政治忠诚审查”一旦制度化,就不再只是针对某一类人,而会不断扩展标准、升级惩戒。今天是“支持统一”者被清算,明天可能是“言论暧昧”者被点名,后天甚至连“沉默不表态”者也要被怀疑,整个社会必将人人自危。 “身份政治”违逆历史大势、损害两岸关系,只会把台湾推向更加危险的边缘。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历史大势,民进党当局妄图以“身份”为刃砍断两岸民心之桥,只会让台湾民众失去机会、失去未来。随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战略方向的提出和实践,惠台利民政策持续出台,广大台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民进党当局却将台湾一步步推入孤立,将民众隔绝在政治“高墙”之外,让台湾错失发展的黄金窗口期。“身份政治”若是泛滥,以包容、多元、法治为根基的台湾社会,终将变得僵化、闭塞、充满恐惧。民进党当局以为,封锁思想、划清敌我就能维系政权,但现实终会证明,民众不会无休止地忍受歧视与仇恨,更不会甘愿“被圈养”。总而言之,民进党当局的“身份政治”是一场危险的政治游戏。它一方面高呼“多元包容”,另一方面却将对大陆友好的群体视作“敌人”;它一方面标榜“人权法治”,却在法律中埋下思想歧视的地雷。这种赤裸裸的“双标”手法,终将遭到社会正义的回击。民进党以“身份政治”为旗,打压统一声音,排斥中国认同,意图封锁思想、封杀人心,长远来看必然彻底丧失民意支持,必然在法律、道义与政治现实中迎来三重破产。凡以“身份”排斥同胞、以制度压制认同者,都不会逃过历史的清算。(作者是北京联合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院教授)175570985310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5709853101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近日,台当局悍然提出“修法”,妄图以“政治忠诚”之名,将“为中共从事具有任何政治性目的之宣传者”一律排除在台湾身份许可之外,甚至追溯撤销既有身份。这一操作延续了民进党当局将“身份政治”作为审判工具的恶劣行径,不仅是对两岸血脉联系的恶意切割,更会将整个台湾社会拖入极端化的身份对立与认同歧视泥淖之中。可以预见,“身份政治”只会将台湾引向一条死路。操弄“身份政治”的本质是谋分裂图私利的政治操作,民进党当局显然已经将岛内规定变成了为其“绿色统治”服务的制度性工具。民进党当局对所谓“中共宣传”的定义几乎没有边界,任何曾公开表达统一立场、曾在大陆工作任职、参与两岸交流,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对大陆正面言论的行为,未来都可能成为被追责、被剥夺“身份”的理由。这不仅是对岛内民众个体权利的系统性侵犯,更是对岛内关于思想和表达自由的全盘否定。其背后的真正图谋是借此构筑“绿色意识形态防火墙”,将所有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支持国家统一的台湾民众驱逐出“‘台独’政治共同体”之外。将“身份”异化为“台独”意识形态忠诚度量表的“新麦卡锡主义”操作,本质上是民进党政治私利的护身符,是它面对执政危机时,转移焦点、压制反对的权谋手段。民进党当局操弄“身份政治”撕裂民心、破坏法治,注定反噬自身。民进党妄图通过“身份政治”划定与所谓“敌人”的边界,殊不知此举只会制造更深的撕裂。自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87年岛内开放探亲以来,两岸交流交往之路越来越宽,大量台胞赴大陆学习、工作、定居,形成跨海峡家庭和人脉网络,陆配及其子女更是已经成为岛内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此外,前往大陆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岛内年轻人的新选择。民进党当局以“政治原罪”追剿这些群体,或将波及数十万家庭的合法权益,引发更加广泛的不满与恐慌,甚至可能强行扭断台胞自主发展的脐带,让他们在两岸之间无所安放、无处容身。更严重的是,这种“政治忠诚审查”一旦制度化,就不再只是针对某一类人,而会不断扩展标准、升级惩戒。今天是“支持统一”者被清算,明天可能是“言论暧昧”者被点名,后天甚至连“沉默不表态”者也要被怀疑,整个社会必将人人自危。 “身份政治”违逆历史大势、损害两岸关系,只会把台湾推向更加危险的边缘。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历史大势,民进党当局妄图以“身份”为刃砍断两岸民心之桥,只会让台湾民众失去机会、失去未来。随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战略方向的提出和实践,惠台利民政策持续出台,广大台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民进党当局却将台湾一步步推入孤立,将民众隔绝在政治“高墙”之外,让台湾错失发展的黄金窗口期。“身份政治”若是泛滥,以包容、多元、法治为根基的台湾社会,终将变得僵化、闭塞、充满恐惧。民进党当局以为,封锁思想、划清敌我就能维系政权,但现实终会证明,民众不会无休止地忍受歧视与仇恨,更不会甘愿“被圈养”。总而言之,民进党当局的“身份政治”是一场危险的政治游戏。它一方面高呼“多元包容”,另一方面却将对大陆友好的群体视作“敌人”;它一方面标榜“人权法治”,却在法律中埋下思想歧视的地雷。这种赤裸裸的“双标”手法,终将遭到社会正义的回击。民进党以“身份政治”为旗,打压统一声音,排斥中国认同,意图封锁思想、封杀人心,长远来看必然彻底丧失民意支持,必然在法律、道义与政治现实中迎来三重破产。凡以“身份”排斥同胞、以制度压制认同者,都不会逃过历史的清算。(作者是北京联合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