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1G1sPHDCC作者:王震宇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王震宇:澳新对中国少些小动作方显真心/e3pmub6h5/e3pr9baf68月21日,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发言人就新安全情报局再次散布涉华虚假信息发表谈话。新西兰安全情报局20日发布《新西兰的安全威胁环境》2025年度报告,再次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抹黑,对此中方坚决拒绝,强烈反对。发言人表示,报告的目的是毒化中新友好合作良好气氛,破坏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干扰破坏中新关系进一步发展,并服务所谓地缘政治目标。此外,就在几天前,反中乱港分子许智峯宣称澳大利亚政府为其提供政治庇护,中国外交部、香港特区政府均发表声明,强烈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包庇罪犯,敦促有关国家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香港的法制,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预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澳总理阿尔巴尼斯此前在与新总理拉克森的年度会晤中谈到,中国在全球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国际事务中的“长期存在”。“我们的策略是,在可以合作的地方进行合作,并在必要时表达不同意见”。拉克森则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与中国的双边交往中基本遵循了相似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澳新的表态与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有关拜登政府中国政策的演讲中的几句话非常相似:“对中国人民,我们将充满信心地竞争,我们将在任何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我们将在我们必须竞赛的地方竞赛。” 当然,相比于美方表述中的咄咄逼人,澳新的表态看起来明显更具建设性,在实践中也看似如此。6月和7月,拉克森和阿尔巴尼斯先后成功访华,多种类型的交流、多领域的合作成果再次提升了外界对中澳中新双边关系的期待,人们对中澳、中新开展更加富有成效和战略性接触的渴望似乎再次被激发出来。两位总理刻意淡化敏感问题,多次强调与中方的共识、共同命运和未来合作的巨大机遇,很好诠释了“在可以合作的地方开展合作。”然而,两国在外交活动中也存在直接或者间接针对中国的“小动作”。比如,在拉克森访华期间,新西兰外长彼得斯的办公室突然发表声明:因库克群岛政府未就同中国签署的合作协议与新西兰协商,即刻暂停对该地区核心领域的资金援助。有分析称,此举是新方对库克群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惩罚”措施。无独有偶,在阿尔巴尼斯访华前夕,澳外长黄英贤在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期间,兜售她的“力量平衡论”,炒作“中国威胁”,“拱火”的意味十足;在阿尔巴尼斯启程访华的当天,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还在其官网上发布了“纪念南海仲裁裁决9周年”的新闻稿。一面“建设性沟通”,一面“小动作”不断,这种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当前澳新官方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的意愿值得肯定,但两国的所作所为依然难脱“权宜之计”的嫌疑。澳新深陷区域安全架构和区域经济架构不兼容的困境之中,其对华政策表现也切实反映了他们的焦虑心态和两面下注的战略取向。澳新仍有一些人顽固地将中国视为“一个企图改变现状,谋取主导地位的大国”,并且一直试图对外兜售这种论调,在区域国家心中营造对中国的坏印象。如今,亚洲各国早已对这种“分而治之”的伎俩脱敏,所谓的“力量平衡”论调很难再“忽悠”别人了。以邻为壑、明哲保身、拉小圈子搞霸凌的行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这的确加剧了澳新的不安全感。努力为自身争取更加合理、平衡的区域架构是一回事,但爬上超级大国的“大篷车”,通过当“马前卒”的方式确保自身的“舒适区”,在对华政策上搞“两张皮”,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半个多世纪前,澳总理惠特拉姆政府和新总理柯克政府促进本国同中国建交,前后仅相差一天。随后,两国在发展对华关系过程中与中方相向而行,创造双边关系的多个“第一”,推动中澳中新关系不断开拓创新,为三国和三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段历史充分说明,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困难和挑战,双边关系之所以能够取得进步,端赖远见卓识,要想行稳致远,更须小心呵护。对澳新的某些人而言,是时候甩掉那些对华的负面情绪和侥幸心理了,从战略层面而非战术层面出发,通过真正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建设性的方式,推动中澳中新双边关系建设性发展,才是真正符合两国利益的选择。(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副研究员)175588719053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5901561395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8月21日,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发言人就新安全情报局再次散布涉华虚假信息发表谈话。新西兰安全情报局20日发布《新西兰的安全威胁环境》2025年度报告,再次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抹黑,对此中方坚决拒绝,强烈反对。发言人表示,报告的目的是毒化中新友好合作良好气氛,破坏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干扰破坏中新关系进一步发展,并服务所谓地缘政治目标。此外,就在几天前,反中乱港分子许智峯宣称澳大利亚政府为其提供政治庇护,中国外交部、香港特区政府均发表声明,强烈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包庇罪犯,敦促有关国家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香港的法制,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预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澳总理阿尔巴尼斯此前在与新总理拉克森的年度会晤中谈到,中国在全球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国际事务中的“长期存在”。“我们的策略是,在可以合作的地方进行合作,并在必要时表达不同意见”。拉克森则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与中国的双边交往中基本遵循了相似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澳新的表态与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有关拜登政府中国政策的演讲中的几句话非常相似:“对中国人民,我们将充满信心地竞争,我们将在任何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我们将在我们必须竞赛的地方竞赛。” 当然,相比于美方表述中的咄咄逼人,澳新的表态看起来明显更具建设性,在实践中也看似如此。6月和7月,拉克森和阿尔巴尼斯先后成功访华,多种类型的交流、多领域的合作成果再次提升了外界对中澳中新双边关系的期待,人们对中澳、中新开展更加富有成效和战略性接触的渴望似乎再次被激发出来。两位总理刻意淡化敏感问题,多次强调与中方的共识、共同命运和未来合作的巨大机遇,很好诠释了“在可以合作的地方开展合作。”然而,两国在外交活动中也存在直接或者间接针对中国的“小动作”。比如,在拉克森访华期间,新西兰外长彼得斯的办公室突然发表声明:因库克群岛政府未就同中国签署的合作协议与新西兰协商,即刻暂停对该地区核心领域的资金援助。有分析称,此举是新方对库克群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惩罚”措施。无独有偶,在阿尔巴尼斯访华前夕,澳外长黄英贤在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期间,兜售她的“力量平衡论”,炒作“中国威胁”,“拱火”的意味十足;在阿尔巴尼斯启程访华的当天,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还在其官网上发布了“纪念南海仲裁裁决9周年”的新闻稿。一面“建设性沟通”,一面“小动作”不断,这种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当前澳新官方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的意愿值得肯定,但两国的所作所为依然难脱“权宜之计”的嫌疑。澳新深陷区域安全架构和区域经济架构不兼容的困境之中,其对华政策表现也切实反映了他们的焦虑心态和两面下注的战略取向。澳新仍有一些人顽固地将中国视为“一个企图改变现状,谋取主导地位的大国”,并且一直试图对外兜售这种论调,在区域国家心中营造对中国的坏印象。如今,亚洲各国早已对这种“分而治之”的伎俩脱敏,所谓的“力量平衡”论调很难再“忽悠”别人了。以邻为壑、明哲保身、拉小圈子搞霸凌的行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这的确加剧了澳新的不安全感。努力为自身争取更加合理、平衡的区域架构是一回事,但爬上超级大国的“大篷车”,通过当“马前卒”的方式确保自身的“舒适区”,在对华政策上搞“两张皮”,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半个多世纪前,澳总理惠特拉姆政府和新总理柯克政府促进本国同中国建交,前后仅相差一天。随后,两国在发展对华关系过程中与中方相向而行,创造双边关系的多个“第一”,推动中澳中新关系不断开拓创新,为三国和三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段历史充分说明,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困难和挑战,双边关系之所以能够取得进步,端赖远见卓识,要想行稳致远,更须小心呵护。对澳新的某些人而言,是时候甩掉那些对华的负面情绪和侥幸心理了,从战略层面而非战术层面出发,通过真正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建设性的方式,推动中澳中新双边关系建设性发展,才是真正符合两国利益的选择。(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