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2vaUsXinZ作者:董少鹏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董少鹏:塑造稳健投资文化,推动股市向好发展/e3pmub6h5/e3pr9baf68月以来,中国股市主要指数节节上升,上证综指一周之内连续突破3700点、3800点关口,这大大提振了市场预期、社会信心,也带动了一轮规模庞大的“存款搬家”:数据显示,7月,居民存款减少了1.11万亿元,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时,今年7月A股市场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4%,环比增长19.27%。 股市繁荣叠加“存款入市”,为整体经济进一步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应抓住当下股市活跃的有利时机,在市场监管、投资行为、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引导,塑造符合中国市场实际、有中国特色的股市文化,推动股市在稳健的基础上,更好发挥资产定价和财富管理功能。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在2024年9月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又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很长时间以来,各方对于何谓股市稳定运行,如何保持股市稳定运行、实现投融资平衡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2021年至2023年新股发行迎来一轮高潮,但市场内部出现严重失衡,表明认识和资本投机问题已然突出。 以“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作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就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同时还要“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上市公司自身实现稳健运行,投资者进行财富管理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长线资金也才能不断聚集。对此,首要的工作是加强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管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依法履职。此外,之所以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是因为股市在发行、交易、上市公司及机构投资者运作方面,时有挤压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打铁身要正,浇树要浇根。建设一个“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如同打造一座安全、有序、开放、包容的城市,基础制度和治理极为重要。以首次公开募股(IPO)为例,作为股市基础制度之一,在股市发展早期,IPO多一些无可厚非。就像建造一座新城,要尽快建设住房、学校、医院、道路设施一样,但当城市建起来后,就要将城市更新和提升放在首位。当股市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后,推动已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优化结构,便是势在必行。 一个常态化运行的股市,IPO只是功能之一,低质量、急就章的IPO反而会带来损害。推动已上市的公司不断提高质量、壮大市值、更多服务社会才是核心。对此,要严格上市审核程序,让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上市,坚决果断阻止“化妆上市”。 同时,成功上市的公司也应承担更多市场与社会的期待,展现其作为优秀企业的风貌:打造新项目、新产品、新场景,加大科研投入,向股东分红,向政府交税,吸收更多就业,而不是将股票增发、发债、并购重组等实现公司更好发展的手段错当成目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更应“义利兼顾”“先义后利”,主动接受全社会和监管部门的监督。这是股市实现“三公”原则的基本保障。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大力推动“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落地,努力化解存量上市公司风险。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长线资金入市,推出支持股市的货币政策工具,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促使股市回稳向好,如今的成果来之不易。应继续保持提振政策的稳定性,推动中国股市长期稳定向好发展,才能更好地让稳健投资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旋律。(作者是资深财经评论员)175606108963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607688797712[]{"email":"liyingying@huanqiu.com","name":"李莹莹"}
8月以来,中国股市主要指数节节上升,上证综指一周之内连续突破3700点、3800点关口,这大大提振了市场预期、社会信心,也带动了一轮规模庞大的“存款搬家”:数据显示,7月,居民存款减少了1.11万亿元,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时,今年7月A股市场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4%,环比增长19.27%。 股市繁荣叠加“存款入市”,为整体经济进一步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应抓住当下股市活跃的有利时机,在市场监管、投资行为、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引导,塑造符合中国市场实际、有中国特色的股市文化,推动股市在稳健的基础上,更好发挥资产定价和财富管理功能。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在2024年9月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又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很长时间以来,各方对于何谓股市稳定运行,如何保持股市稳定运行、实现投融资平衡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2021年至2023年新股发行迎来一轮高潮,但市场内部出现严重失衡,表明认识和资本投机问题已然突出。 以“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作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就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同时还要“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上市公司自身实现稳健运行,投资者进行财富管理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长线资金也才能不断聚集。对此,首要的工作是加强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管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依法履职。此外,之所以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是因为股市在发行、交易、上市公司及机构投资者运作方面,时有挤压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打铁身要正,浇树要浇根。建设一个“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如同打造一座安全、有序、开放、包容的城市,基础制度和治理极为重要。以首次公开募股(IPO)为例,作为股市基础制度之一,在股市发展早期,IPO多一些无可厚非。就像建造一座新城,要尽快建设住房、学校、医院、道路设施一样,但当城市建起来后,就要将城市更新和提升放在首位。当股市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后,推动已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优化结构,便是势在必行。 一个常态化运行的股市,IPO只是功能之一,低质量、急就章的IPO反而会带来损害。推动已上市的公司不断提高质量、壮大市值、更多服务社会才是核心。对此,要严格上市审核程序,让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上市,坚决果断阻止“化妆上市”。 同时,成功上市的公司也应承担更多市场与社会的期待,展现其作为优秀企业的风貌:打造新项目、新产品、新场景,加大科研投入,向股东分红,向政府交税,吸收更多就业,而不是将股票增发、发债、并购重组等实现公司更好发展的手段错当成目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更应“义利兼顾”“先义后利”,主动接受全社会和监管部门的监督。这是股市实现“三公”原则的基本保障。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大力推动“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落地,努力化解存量上市公司风险。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长线资金入市,推出支持股市的货币政策工具,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促使股市回稳向好,如今的成果来之不易。应继续保持提振政策的稳定性,推动中国股市长期稳定向好发展,才能更好地让稳健投资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旋律。(作者是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