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8leYN1IEC作者:詹德斌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詹德斌:中韩共同抗战历史应被正视与珍藏/e3pmub6h5/e3pr9baf6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朝鲜半岛光复80周年。散落在中国各地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韩国独立运动志士旧居等抗日遗迹,已经成为来华韩国人经常会选择的到访地。近日,我陪同一些韩国朋友走访了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嘉兴金九避难处等韩国独立运动遗迹。走在这些历史空间里,仿佛穿越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维持存在,韩国光复军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韩国独立运动领袖在中国大地上奔走呼号——他们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提供的巨大支持。在中国的土地上,韩国独立运动得以存续。中国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办公场所,保护他们免遭日本特务追杀;中国军校帮助培养了韩国的军事骨干;中国财政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依然给予支持;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持续努力为韩国独立事业争取应有地位。抗日战场上,中韩战士并肩流血牺牲,用生命共同守护着东亚的民族尊严与自由。这样的历史,是铭刻在两国人民血脉深处的共同记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韩国官方在纪念光复节的公开表述中,几乎看不到对中国支持的提及。一些韩国学者对此也表示承认。相反,韩国领导人近年来在光复节讲话中更多强调与当年的加害者日本的“面向未来合作”,甚至反复宣示有必要加强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安全挑战。这种表述与中韩那段共同抗日的历史形成刺眼的反差,也容易给人一种“遗忘”甚至“背离”历史的印象。 光复节本是朝鲜半岛摆脱殖民枷锁、重获民族独立的纪念日,但我们需要记住,特别是韩国政府需要铭记:没有中国持久的抗战消耗日本的国力,没有中国提供的战略纵深和国际支持,朝鲜半岛的光复之路很可能更加艰难漫长。历史的因果链条并非虚构,而是由无数事实与牺牲铸成。如果有意忽视这段历史,不仅是对先辈们艰苦奋斗历程的忘却,更会导致对当下地区局势的认知出现偏差。今天的东北亚,正面临新的安全困境与经济挑战。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安保政策日益右倾化,军事战略加速突破战后限制;美国推行阵营对立战略,鼓动美日韩军事同盟化,给地区带来新的紧张和不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韩国仍然将战略安全完全寄托于日美,既很可能失去外交自主,也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相比之下,中韩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历史上曾共同抗击外来侵略,文化上有着深厚渊源,经济上高度互补,产业链深度交织。80年前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韩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今天,在面对逆全球化、供应链重组、气候变化等挑战时,两国完全有条件率先加强合作,共同引导日本正视并反省侵略历史,推动中日韩三国的互信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正视并珍藏中韩共同抗战的历史记忆。无论政治立场如何变化,历史事实不容抹去,历史精神不应淡忘。中韩两国应通过抗日历史联合研究、遗迹保护、联合纪念等多种方式,让年轻人理解彼此在最艰难时刻并肩而行的过往。其次,中韩应深化现实层面的交流合作。从经贸、科技到环保、公共卫生,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减少对单一市场和技术来源的依赖,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在安全领域,应在既有对话基础上,逐步扩大沟通机制,避免误判,提升危机管理能力。最后,中韩可以在国际与地区多边平台上协同发声,共同推动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无论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APEC、RCEP、东亚峰会、博鳌亚洲论坛,还是联合国框架下的合作议题,中韩完全可以在促进包容性增长、区域互联互通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80年前,中韩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而并肩奋斗,他们的选择建立在共同的命运感与价值认同之上。今天,面对新的地缘挑战与全球性风险,中韩同样需要这种命运共同体意识。光复节不仅是朝鲜半岛人民的纪念日,它也属于曾经为之流血的中国政府和中国朋友。韩国纪念光复节,不应忘记中国;展望未来,更应让中韩合作之树枝繁叶茂,让这段共同抗战的历史成为推动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坚实纽带。(作者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副会长)175666908320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6681817990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朝鲜半岛光复80周年。散落在中国各地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韩国独立运动志士旧居等抗日遗迹,已经成为来华韩国人经常会选择的到访地。近日,我陪同一些韩国朋友走访了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嘉兴金九避难处等韩国独立运动遗迹。走在这些历史空间里,仿佛穿越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维持存在,韩国光复军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韩国独立运动领袖在中国大地上奔走呼号——他们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提供的巨大支持。在中国的土地上,韩国独立运动得以存续。中国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办公场所,保护他们免遭日本特务追杀;中国军校帮助培养了韩国的军事骨干;中国财政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依然给予支持;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持续努力为韩国独立事业争取应有地位。抗日战场上,中韩战士并肩流血牺牲,用生命共同守护着东亚的民族尊严与自由。这样的历史,是铭刻在两国人民血脉深处的共同记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韩国官方在纪念光复节的公开表述中,几乎看不到对中国支持的提及。一些韩国学者对此也表示承认。相反,韩国领导人近年来在光复节讲话中更多强调与当年的加害者日本的“面向未来合作”,甚至反复宣示有必要加强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安全挑战。这种表述与中韩那段共同抗日的历史形成刺眼的反差,也容易给人一种“遗忘”甚至“背离”历史的印象。 光复节本是朝鲜半岛摆脱殖民枷锁、重获民族独立的纪念日,但我们需要记住,特别是韩国政府需要铭记:没有中国持久的抗战消耗日本的国力,没有中国提供的战略纵深和国际支持,朝鲜半岛的光复之路很可能更加艰难漫长。历史的因果链条并非虚构,而是由无数事实与牺牲铸成。如果有意忽视这段历史,不仅是对先辈们艰苦奋斗历程的忘却,更会导致对当下地区局势的认知出现偏差。今天的东北亚,正面临新的安全困境与经济挑战。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安保政策日益右倾化,军事战略加速突破战后限制;美国推行阵营对立战略,鼓动美日韩军事同盟化,给地区带来新的紧张和不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韩国仍然将战略安全完全寄托于日美,既很可能失去外交自主,也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相比之下,中韩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历史上曾共同抗击外来侵略,文化上有着深厚渊源,经济上高度互补,产业链深度交织。80年前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韩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今天,在面对逆全球化、供应链重组、气候变化等挑战时,两国完全有条件率先加强合作,共同引导日本正视并反省侵略历史,推动中日韩三国的互信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正视并珍藏中韩共同抗战的历史记忆。无论政治立场如何变化,历史事实不容抹去,历史精神不应淡忘。中韩两国应通过抗日历史联合研究、遗迹保护、联合纪念等多种方式,让年轻人理解彼此在最艰难时刻并肩而行的过往。其次,中韩应深化现实层面的交流合作。从经贸、科技到环保、公共卫生,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减少对单一市场和技术来源的依赖,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在安全领域,应在既有对话基础上,逐步扩大沟通机制,避免误判,提升危机管理能力。最后,中韩可以在国际与地区多边平台上协同发声,共同推动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无论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APEC、RCEP、东亚峰会、博鳌亚洲论坛,还是联合国框架下的合作议题,中韩完全可以在促进包容性增长、区域互联互通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80年前,中韩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而并肩奋斗,他们的选择建立在共同的命运感与价值认同之上。今天,面对新的地缘挑战与全球性风险,中韩同样需要这种命运共同体意识。光复节不仅是朝鲜半岛人民的纪念日,它也属于曾经为之流血的中国政府和中国朋友。韩国纪念光复节,不应忘记中国;展望未来,更应让中韩合作之树枝繁叶茂,让这段共同抗战的历史成为推动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坚实纽带。(作者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