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AL6N5m11s作者:李天毅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李天毅:“四个安全中心”揭牌,为地区繁荣稳定护航/e3pmub6h5/e3pr9baf6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落下帷幕。本次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上海合作组织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心、信息安全中心、禁毒中心的揭牌。 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立身之本,也是推动其诞生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1997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在上海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即上合组织前身,自此开启地区安全合作的初步探索。此后,“上海五国”在元首会晤以下增设外交、国防、执法与安全、边防等多个经常性磋商协作机制,为日后的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奠定基础。2001年上合组织正式成立后,成员国安全合作迈入新阶段,该组织也逐步成为地区的“安全稳定器”。此后二十余年间,上合组织始终把安全合作作为优先方向,以《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和《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等文件为行动指南,设立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提出并率先践行新型安全观,着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当前,国际安全合作面临的任务与压力不断增加,同时面临多重阻碍。多极化成为大势所趋的同时,大国博弈和战略竞争加剧,不稳定因素增多;一系列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加大,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 一是单边主义侵蚀合作的互信基础。部分国家执意推行“本国优先”政策,不断退出多边协定和国际组织,破坏全球战略稳定。在信任危机之下,战术核武器的使用风险升高,全球核平衡和国际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二是强权政治冲击安全合作的平等前提。部分国家推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安全领域鼓吹“以实力求和平”,将军事优势作为维护自身安全的手段。三是国际安全合作缺乏有效共识。当前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未能适应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各国在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共识薄弱,部分国家大搞“小多边”“阵营化”,站在国际安全合作的对立面,进一步加剧全球安全治理碎片化趋势,导致国际社会难以形成协同应对安全挑战的有效合力。 在此背景下,上合天津峰会意义凸显。“四个安全中心”的成立是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机制的一大创新和升级,将发挥更多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上合组织运作机制,整合地区安全力量和资源,形成地区安全合作的新布局。 上合安全机制的革新建立在一脉相承的系统架构之上。这一机制以国家元首理事会为顶层设计,负责统筹规划本组织安全合作战略,下设由相关部门参与的多层级安全合作机制,如国防部长、安全会议秘书、公安(内务)部长、边防领导人等定期会晤机制,有效推动落实上合组织领导人达成的安全共识与协议。地区反恐怖机构作为关键协调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至2019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制止了960多起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犯罪活动,抓获2600多名国际恐怖组织成员。与此同时,禁毒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成员国间已建立起领导人、高官和专家工作组三级会晤机制,为禁毒部门协同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安全机制的良好运作下,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反恐能力建设、情报交流、去极端化、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方面展开了有效合作,挫败1400余起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案件,开展40余次“和平使命”“天山”“协作”等联合反恐演习和联合行动,有力保障了地区安全。如今,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已由反恐合作扩展到防务合作、执法合作,严厉打击毒品走私、网络和跨国有组织犯罪,并逐步关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外空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上合组织成员国面临着共同的安全挑战。中方将与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一道,进一步完善上合组织共同应对危机的相关机制,不断拓宽深化务实安全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实现持久安全,进一步发挥上合组织在维护安全稳定中的作用,为本地区国家繁荣稳定保驾护航。(作者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75683272260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56832722602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落下帷幕。本次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上海合作组织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心、信息安全中心、禁毒中心的揭牌。 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立身之本,也是推动其诞生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1997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在上海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即上合组织前身,自此开启地区安全合作的初步探索。此后,“上海五国”在元首会晤以下增设外交、国防、执法与安全、边防等多个经常性磋商协作机制,为日后的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奠定基础。2001年上合组织正式成立后,成员国安全合作迈入新阶段,该组织也逐步成为地区的“安全稳定器”。此后二十余年间,上合组织始终把安全合作作为优先方向,以《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和《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等文件为行动指南,设立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提出并率先践行新型安全观,着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当前,国际安全合作面临的任务与压力不断增加,同时面临多重阻碍。多极化成为大势所趋的同时,大国博弈和战略竞争加剧,不稳定因素增多;一系列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加大,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 一是单边主义侵蚀合作的互信基础。部分国家执意推行“本国优先”政策,不断退出多边协定和国际组织,破坏全球战略稳定。在信任危机之下,战术核武器的使用风险升高,全球核平衡和国际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二是强权政治冲击安全合作的平等前提。部分国家推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安全领域鼓吹“以实力求和平”,将军事优势作为维护自身安全的手段。三是国际安全合作缺乏有效共识。当前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未能适应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各国在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共识薄弱,部分国家大搞“小多边”“阵营化”,站在国际安全合作的对立面,进一步加剧全球安全治理碎片化趋势,导致国际社会难以形成协同应对安全挑战的有效合力。 在此背景下,上合天津峰会意义凸显。“四个安全中心”的成立是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机制的一大创新和升级,将发挥更多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上合组织运作机制,整合地区安全力量和资源,形成地区安全合作的新布局。 上合安全机制的革新建立在一脉相承的系统架构之上。这一机制以国家元首理事会为顶层设计,负责统筹规划本组织安全合作战略,下设由相关部门参与的多层级安全合作机制,如国防部长、安全会议秘书、公安(内务)部长、边防领导人等定期会晤机制,有效推动落实上合组织领导人达成的安全共识与协议。地区反恐怖机构作为关键协调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至2019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制止了960多起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犯罪活动,抓获2600多名国际恐怖组织成员。与此同时,禁毒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成员国间已建立起领导人、高官和专家工作组三级会晤机制,为禁毒部门协同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安全机制的良好运作下,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反恐能力建设、情报交流、去极端化、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方面展开了有效合作,挫败1400余起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案件,开展40余次“和平使命”“天山”“协作”等联合反恐演习和联合行动,有力保障了地区安全。如今,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已由反恐合作扩展到防务合作、执法合作,严厉打击毒品走私、网络和跨国有组织犯罪,并逐步关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外空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上合组织成员国面临着共同的安全挑战。中方将与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一道,进一步完善上合组织共同应对危机的相关机制,不断拓宽深化务实安全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实现持久安全,进一步发挥上合组织在维护安全稳定中的作用,为本地区国家繁荣稳定保驾护航。(作者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