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BLzTMdoOv作者:徐蓝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徐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什么能成功/e3pmub6h5/e3pr9baf6编者按: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环球时报》与外交学院联合发布《走向命运与共:从抗战精神到全球倡议》报告,从践行四大全球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秩序的深刻影响,以及二战历史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宝贵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全球战争。它开辟了遍及全球东西南北中的几大战场:中国战场,北欧西欧战场,大西洋战场,巴尔干、地中海、东非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等。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国全国全民族抗战,再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经历了整整14年。 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伟大胜利,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这14年中,中国人民以坚韧的持久战,抗击着日本陆军的大部分主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援着各个战场。中国人民以自己艰苦卓绝的抵抗,粉碎了日本要在“3个月内征服中国”的侵略计划,迫使日本陷入“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使其长期难以与德意结成真正的军事同盟,从而延缓了战争的扩大,制止了日军的北进,削弱了日军南进的实力,有效地支援了苏联的抗德战争,有力地鼓舞和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壮大,直至最终打败德国和日本法西斯。 同盟国的领导人们对中国抗战的贡献予以肯定。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指出,不断加强的“中国的壮丽的防御战”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计划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为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坚决抗击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一度轻视中国抗战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不得不承认:“我必须指出,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会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也肯定“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不仅如此,中国还为联合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并成为在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以美国、英国、苏联、中国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大同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领导力量。它在战争期间发表的一系列宪章、宣言、公告,如《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美英苏中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联合国宪章》,直到《波茨坦公告》,勾画出一个通过合作,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合作,以确保战后的世界应当是一个各国主权领土完整的、和平与安全的世界。与此同时,这些宪章、宣言和公告,在国际政治、全球治理方面确立了和平共处原则,尊重领土主权原则,集体安全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和平、民主、发展、合作、共赢原则,非殖民化原则,国际关系民主化原则,以及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形成了国际社会制约和预防世界大战、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维机制与持续诉求,推动着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也获得了新的进步。而反法西斯大同盟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当人类面临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的时候,能够摒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而结成反法西斯大同盟,并肩战斗,最终战胜了邪恶的法西斯。(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175693832769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693832769011[]{"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编者按: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环球时报》与外交学院联合发布《走向命运与共:从抗战精神到全球倡议》报告,从践行四大全球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秩序的深刻影响,以及二战历史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宝贵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全球战争。它开辟了遍及全球东西南北中的几大战场:中国战场,北欧西欧战场,大西洋战场,巴尔干、地中海、东非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等。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国全国全民族抗战,再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经历了整整14年。 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伟大胜利,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这14年中,中国人民以坚韧的持久战,抗击着日本陆军的大部分主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援着各个战场。中国人民以自己艰苦卓绝的抵抗,粉碎了日本要在“3个月内征服中国”的侵略计划,迫使日本陷入“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使其长期难以与德意结成真正的军事同盟,从而延缓了战争的扩大,制止了日军的北进,削弱了日军南进的实力,有效地支援了苏联的抗德战争,有力地鼓舞和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壮大,直至最终打败德国和日本法西斯。 同盟国的领导人们对中国抗战的贡献予以肯定。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指出,不断加强的“中国的壮丽的防御战”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计划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为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坚决抗击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一度轻视中国抗战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不得不承认:“我必须指出,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会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也肯定“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不仅如此,中国还为联合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并成为在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以美国、英国、苏联、中国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大同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领导力量。它在战争期间发表的一系列宪章、宣言、公告,如《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美英苏中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联合国宪章》,直到《波茨坦公告》,勾画出一个通过合作,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合作,以确保战后的世界应当是一个各国主权领土完整的、和平与安全的世界。与此同时,这些宪章、宣言和公告,在国际政治、全球治理方面确立了和平共处原则,尊重领土主权原则,集体安全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和平、民主、发展、合作、共赢原则,非殖民化原则,国际关系民主化原则,以及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形成了国际社会制约和预防世界大战、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维机制与持续诉求,推动着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也获得了新的进步。而反法西斯大同盟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当人类面临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的时候,能够摒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而结成反法西斯大同盟,并肩战斗,最终战胜了邪恶的法西斯。(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