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HscQd8cnH作者:李冠杰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李冠杰:斯塔默政府为何强化对华关系/e3pmub6h5/e3pr9baf69月10日至11日,英国新任商业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来华出席中英经贸联委会(JETCO)7年来的首次会议。英国《卫报》称,凯尔此次访华是英国政府为恢复英中贸易关系、提振英国经济所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英方选择主动改善和发展对华关系,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强化对华交往与合作是斯塔默政府的基本对华政策。2024年大选中,斯塔默所在工党承诺制定长期稳健的对华政策,旨在改变过去保守党政府矛盾且混乱的对华战略。在2024年11月中英领导人会晤后,中英高层交往正式恢复,双边对话机制逐步重启。本次凯尔访华,就是重启7年前被保守党政府叫停的中英经贸联委会机制。可见,恢复中英经贸关系是斯塔默政府对华战略的重要环节,其希望彻底改变过去保守党政府把中国视为“威胁”的极端理念,让中英关系回到正轨。其次,英国疲软的经济让斯塔默政府焦头烂额,疏通中英经贸合作渠道势在必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发展一直低迷。斯塔默政府接手的是保守党政府留下的220亿英镑财政亏空的“烂摊子”,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然而,在施政一年后,英国的经济数据依然不理想:2024年第三季度英国的GDP增长率为0,第四季度为0.1%;2025年第一季度为0.7%,第二季度为0.3%。即使这些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也部分源自斯塔默政府采取的增加税收和扩大开支的政策,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在这种情况下,英方更加重视中英经贸合作给英国经济带来的好处。财政大臣里夫斯此前访华时就表示,重新与中国接触可能为英国带来10亿英镑的经济收益。 再次,英国政府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今年6月,英国商业和贸易部发布“全球贸易展望”报告。报告认为,到2050年,中国的名义GDP将达到63万亿美元,中国的高收入消费者群体将几乎翻一倍,超过8.5亿人,其消费市场比欧洲和北美加起来还要大。中国经济也将继续增长,有望在2030年超过欧洲成为第二大经济区域。面对这样的经济预期,英国没有不加强对华经贸合作的理由。是远离中国发展的快车道而错失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机遇,还是抓住时机深化对华经贸合作以推动英国经济复苏,已成为斯塔默政府制定长期对华战略需考量的核心议题。最后,斯塔默政府需要在对外关系上寻求突破,以缓解工党因政党政治承受的巨大压力。总部位于英国的民调机构舆观调查公司8月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认可斯塔默政府的表现,68%的受访者则持相反意见。9月初,时任副首相雷纳逃避4万英镑住房印花税的丑闻发酵,随即辞职。斯塔默政府面临的形势雪上加霜,内阁成员职位出现大幅变动,本次访华的凯尔就是由原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职位转任商业和贸易大臣一职。斯塔默政府面对的不仅是工党内部的混乱状态,还要面对来自其他政党的压力,例如异军突起的改革英国党。该党在今年5月英格兰地方议会选举中赢得超670个议席,并控制了10个地方议会。而工党只赢得了99个议席,且丧失了7个地方议会的控制权。此外,被开除党籍的前工党领袖科尔宾在议会下院成立了新党派,对工党权威构成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斯塔默政府需要在对外关系上寻求突破,以缓解来自党内外的压力。目前来看,强化对华关系的效果可能还会更好,至少能让英国经济受益。虽然斯塔默政府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但英方要想彻底摆脱对保守党塑造的“中国威胁”路径的依赖,并不容易。在英国政府宣布凯尔访华时,其依然强调通过对华接触以“实现安全的经济增长”。可见,“安全”问题仍是英国对华经贸合作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斯塔默政府是否有能力化解该问题仍未可知。中英加强经贸合作、全面推进双边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英方应以理性务实的态度超越陈旧安全观念的桎梏,真正把握与中国合作的历史性机遇。只有这样,中英关系才能真正行稳致远。(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国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欧盟研究中心特聘专家)175761779438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7632220695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9月10日至11日,英国新任商业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来华出席中英经贸联委会(JETCO)7年来的首次会议。英国《卫报》称,凯尔此次访华是英国政府为恢复英中贸易关系、提振英国经济所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英方选择主动改善和发展对华关系,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强化对华交往与合作是斯塔默政府的基本对华政策。2024年大选中,斯塔默所在工党承诺制定长期稳健的对华政策,旨在改变过去保守党政府矛盾且混乱的对华战略。在2024年11月中英领导人会晤后,中英高层交往正式恢复,双边对话机制逐步重启。本次凯尔访华,就是重启7年前被保守党政府叫停的中英经贸联委会机制。可见,恢复中英经贸关系是斯塔默政府对华战略的重要环节,其希望彻底改变过去保守党政府把中国视为“威胁”的极端理念,让中英关系回到正轨。其次,英国疲软的经济让斯塔默政府焦头烂额,疏通中英经贸合作渠道势在必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发展一直低迷。斯塔默政府接手的是保守党政府留下的220亿英镑财政亏空的“烂摊子”,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然而,在施政一年后,英国的经济数据依然不理想:2024年第三季度英国的GDP增长率为0,第四季度为0.1%;2025年第一季度为0.7%,第二季度为0.3%。即使这些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也部分源自斯塔默政府采取的增加税收和扩大开支的政策,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在这种情况下,英方更加重视中英经贸合作给英国经济带来的好处。财政大臣里夫斯此前访华时就表示,重新与中国接触可能为英国带来10亿英镑的经济收益。 再次,英国政府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今年6月,英国商业和贸易部发布“全球贸易展望”报告。报告认为,到2050年,中国的名义GDP将达到63万亿美元,中国的高收入消费者群体将几乎翻一倍,超过8.5亿人,其消费市场比欧洲和北美加起来还要大。中国经济也将继续增长,有望在2030年超过欧洲成为第二大经济区域。面对这样的经济预期,英国没有不加强对华经贸合作的理由。是远离中国发展的快车道而错失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机遇,还是抓住时机深化对华经贸合作以推动英国经济复苏,已成为斯塔默政府制定长期对华战略需考量的核心议题。最后,斯塔默政府需要在对外关系上寻求突破,以缓解工党因政党政治承受的巨大压力。总部位于英国的民调机构舆观调查公司8月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认可斯塔默政府的表现,68%的受访者则持相反意见。9月初,时任副首相雷纳逃避4万英镑住房印花税的丑闻发酵,随即辞职。斯塔默政府面临的形势雪上加霜,内阁成员职位出现大幅变动,本次访华的凯尔就是由原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职位转任商业和贸易大臣一职。斯塔默政府面对的不仅是工党内部的混乱状态,还要面对来自其他政党的压力,例如异军突起的改革英国党。该党在今年5月英格兰地方议会选举中赢得超670个议席,并控制了10个地方议会。而工党只赢得了99个议席,且丧失了7个地方议会的控制权。此外,被开除党籍的前工党领袖科尔宾在议会下院成立了新党派,对工党权威构成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斯塔默政府需要在对外关系上寻求突破,以缓解来自党内外的压力。目前来看,强化对华关系的效果可能还会更好,至少能让英国经济受益。虽然斯塔默政府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但英方要想彻底摆脱对保守党塑造的“中国威胁”路径的依赖,并不容易。在英国政府宣布凯尔访华时,其依然强调通过对华接触以“实现安全的经济增长”。可见,“安全”问题仍是英国对华经贸合作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斯塔默政府是否有能力化解该问题仍未可知。中英加强经贸合作、全面推进双边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英方应以理性务实的态度超越陈旧安全观念的桎梏,真正把握与中国合作的历史性机遇。只有这样,中英关系才能真正行稳致远。(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国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欧盟研究中心特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