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IdyfHjPby作者:【日】石田隆至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日】石田隆至:战后至今,日本仍未做到洗心革面/e3pmub6h5/e3pr9baf680年前,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的牺牲,中国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取得抗战的胜利。80年后的今天,日本似乎一直未摆脱法西斯的阴影。 典型的法西斯政权具有以下特点:它不是通过国内改革或缩小阶级差距来应对经济停滞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及社会动荡,而是打着“种族优越论”的旗号,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把危机转嫁到国外。 如今,日本亦步亦趋地追随美国的步伐,甚至在距离中国最近的冲绳西南诸岛建立进攻性军事基地。日美两国都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比如推行歧视性的移民政策、发表排外言论,以及在治理过程中轻视甚至无视法律和议会制度。这些,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保持警惕。 另一方面,中国持续保持稳健的经济增长,在缩小城乡差距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尊重民族多样性,不采取主动针对特定国家的敌对行为、不搞军事结盟。通过独具特色的人民民主制度和法治体系建设,中国持续推动民意表达和政治及社会的体制完善。 然而,当前的国际话语体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叙事往往受其视角左右,这对维护正义与和平的事业构成重大挑战。这种失衡阻碍了世界舞台上关键问题的公正客观解决。 战后日本的历史学与和平运动,曾长期将战前和战时的极权化倾向定位为“天皇制法西斯主义”,并试图加以克服。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研究者的世代更替,以及历史修正主义思潮与运动的兴起,模糊或否认侵略事实、甚至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的倾向在日本社会日益蔓延。无论是战时的日本,还是当下右倾化的日本社会,从法西斯主义的视角进行审视的学术氛围,已经变得极为淡薄。 正因为如此,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反法西斯战争是否真的已经在80年前就完全结束了?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包括曾经的法西斯国家日本)强行推行冷战体制,而中国却始终致力于构建平等、和平的国内环境与国际秩序。彼时的冷战格局真的已经成为历史了吗?事实上,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遏制政策仅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过短暂缓和,苏联解体后,日美安保体系被重新定位为针对中国的军事同盟。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后,日本对华遏制政策更加呈现出持续强化的态势。 从长远来看,当前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关税等政策,实质上是霸权主义长期遏制战略的延续。可以说,中国过去80年为正义与和平所进行的抗争,在某种意义上同样可以被视为反法西斯精神的延续。当部分西方国家日益背离和平与正义等人类共同价值时,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它在坚定捍卫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并在全球文明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这段历程的艰难不言而喻。但中国拥有克敌制胜的宝贵经验:在军事、经济、技术一度全面落后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曾经最终战胜了侵略者。至今,不少日本人仍然深陷“强权即公理”的迷思,有人甚至持有“日军在中国从未失败过”的荒谬论调。持有这类观点的日本人没能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凭借理论创新与实践锤炼形成的持久战、游击战思想,激发出全民族的抗战伟力。这种长期斗争形式,正是依靠抗日根据地人民的铜墙铁壁才得以实现。这种从内部瓦解侵略者武力统治的策略,也为后来全球反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宝贵而重要的启示。 今天,面临日本、美国等国的干预与胁迫,中国既不会屈服也不会妥协,而是会坚持进行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当然,这与百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国已经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其庞大的国内市场本身就是支撑这场斗争的“根据地”。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与全球南方国家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场服务于最广大民众利益的新型“持久战”。 尽管美国等国通过军事、经济手段施压制造重重困难,但中国仍然坚定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并为构建反对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全球正义、和平与发展的道路注入信心,也探索出了一条和平发展路径。如今,以中国为重要力量的全球南方国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不仅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逐渐摆脱近代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束缚,而且正在致力于构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175769732070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7716870497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80年前,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的牺牲,中国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取得抗战的胜利。80年后的今天,日本似乎一直未摆脱法西斯的阴影。 典型的法西斯政权具有以下特点:它不是通过国内改革或缩小阶级差距来应对经济停滞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及社会动荡,而是打着“种族优越论”的旗号,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把危机转嫁到国外。 如今,日本亦步亦趋地追随美国的步伐,甚至在距离中国最近的冲绳西南诸岛建立进攻性军事基地。日美两国都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比如推行歧视性的移民政策、发表排外言论,以及在治理过程中轻视甚至无视法律和议会制度。这些,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保持警惕。 另一方面,中国持续保持稳健的经济增长,在缩小城乡差距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尊重民族多样性,不采取主动针对特定国家的敌对行为、不搞军事结盟。通过独具特色的人民民主制度和法治体系建设,中国持续推动民意表达和政治及社会的体制完善。 然而,当前的国际话语体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叙事往往受其视角左右,这对维护正义与和平的事业构成重大挑战。这种失衡阻碍了世界舞台上关键问题的公正客观解决。 战后日本的历史学与和平运动,曾长期将战前和战时的极权化倾向定位为“天皇制法西斯主义”,并试图加以克服。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研究者的世代更替,以及历史修正主义思潮与运动的兴起,模糊或否认侵略事实、甚至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的倾向在日本社会日益蔓延。无论是战时的日本,还是当下右倾化的日本社会,从法西斯主义的视角进行审视的学术氛围,已经变得极为淡薄。 正因为如此,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反法西斯战争是否真的已经在80年前就完全结束了?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包括曾经的法西斯国家日本)强行推行冷战体制,而中国却始终致力于构建平等、和平的国内环境与国际秩序。彼时的冷战格局真的已经成为历史了吗?事实上,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遏制政策仅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过短暂缓和,苏联解体后,日美安保体系被重新定位为针对中国的军事同盟。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后,日本对华遏制政策更加呈现出持续强化的态势。 从长远来看,当前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关税等政策,实质上是霸权主义长期遏制战略的延续。可以说,中国过去80年为正义与和平所进行的抗争,在某种意义上同样可以被视为反法西斯精神的延续。当部分西方国家日益背离和平与正义等人类共同价值时,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它在坚定捍卫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并在全球文明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这段历程的艰难不言而喻。但中国拥有克敌制胜的宝贵经验:在军事、经济、技术一度全面落后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曾经最终战胜了侵略者。至今,不少日本人仍然深陷“强权即公理”的迷思,有人甚至持有“日军在中国从未失败过”的荒谬论调。持有这类观点的日本人没能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凭借理论创新与实践锤炼形成的持久战、游击战思想,激发出全民族的抗战伟力。这种长期斗争形式,正是依靠抗日根据地人民的铜墙铁壁才得以实现。这种从内部瓦解侵略者武力统治的策略,也为后来全球反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宝贵而重要的启示。 今天,面临日本、美国等国的干预与胁迫,中国既不会屈服也不会妥协,而是会坚持进行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当然,这与百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国已经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其庞大的国内市场本身就是支撑这场斗争的“根据地”。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与全球南方国家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场服务于最广大民众利益的新型“持久战”。 尽管美国等国通过军事、经济手段施压制造重重困难,但中国仍然坚定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并为构建反对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全球正义、和平与发展的道路注入信心,也探索出了一条和平发展路径。如今,以中国为重要力量的全球南方国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不仅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逐渐摆脱近代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束缚,而且正在致力于构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