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LCITsvuya作者:丁隆 牛新春 简军波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环球圆桌对话:中东能否打开“和平之门”?/e3pmub6h5/e3pr9baf6编者按:随着40多国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共提的巴以问题《纽约宣言》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及联合国将于9月22日恢复举行“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中东和平能否迎来曙光?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牛新春: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 简军波: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 阿拉伯国家被惨痛现实唤醒 丁隆 新一轮巴以冲突延宕已近两年,不仅停火遥遥无期,冲突还不断外溢蔓延。作为巴以冲突主要斡旋方的卡塔尔日前遭到以方空袭,战火延烧到海湾地区,共有6个阿拉伯国家在同日遭到以色列程度不等的跨境袭击。 巴以冲突的这次严重外溢后果极其严重,不仅卡塔尔主权遭到侵犯,国际法被践踏,加沙停火谈判也已宣告“临床死亡”。可以说,近期一系列恶性事件使阿拉伯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以军围攻加沙城,大幅升级军事行动,加沙已沦为人间炼狱。以方加快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建设,巴方领土正被大幅蚕食。 然而,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不都是坏信息。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和法国等西方国家发动的外交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第80届联合国大会开幕伊始,由法国、沙特、中国等40多个国家共提的巴以问题《纽约宣言》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联合国将于9月22日恢复举行“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多国领导人将在会上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和国际法范畴内的斗争初见成效。 纵观阿以冲突史,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历经一系列艰难抉择方得以形成。五次中东战争血与火的洗礼,阿拉伯国家最终选择直面现实,选择和平,本世纪初阿拉伯国家一致批准“阿拉伯和平倡议”,决定以“两国方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然而,阿拉伯国家的重大让步并未换来和平,中东和平进程高开低走,双方重陷暴力循环,直至演变为此次波及整个中东的大范围冲突。 如今,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统一的阿拉伯立场已不复存在。阿拉伯国家因军事力量劣势和内部矛盾被以色列有机可乘,对和平的信仰被第三方利用。选择了和平道路的阿拉伯国家,正聚焦国内经济发展和转型,军事对抗不再是选项。无论和平道路能否走通,阿拉伯国家已别无选择。 面对深重的危机,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并未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仍展现了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责任担当。巴以冲突让阿拉伯国家看清更多地区和国际政治的真相,认识到团结自强的重要性,提高战略自主和盟伴多元化的呼声渐强。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亚伯拉罕进程”被打断,阿拉伯国家认识到美国提供的所谓“安全保护”不过是海市蜃楼,与美国结盟的意义遭到严重质疑。 毋庸讳言,在当前中东战火频仍之时,谈论巴以持久和平显得奢侈。当下决定巴以冲突延宕和外溢的底层逻辑,仍是以色列国内政治、军事实力和美国对其的纵容偏袒。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努力与巴以冲突的残酷现实脱节,其成果或许对以色列来说无关痛痒。然而,国际社会不应在残酷现实下被悲观情绪笼罩,而应看到随着近期形势快速变化,阿拉伯国家、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已积极行动起来,为寻求巴勒斯坦问题解决,投身政治、外交和国际法领域的斗争。这些努力正在重塑国际舆论,巴以问题上的是非观正被改变。巴勒斯坦问题重新回到国际聚光灯下,“两国方案”获得空前支持,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国家和人民汇成承认巴勒斯坦国、支持其建国事业的浩荡洪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关国家终将为滥用武力,肆意践踏主权、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的行为付出代价。 在历史长河中看,巴勒斯坦问题的大势正在被重塑。阿拉伯国家此时在多哈、纽约的集体发声,既是对历史不公的控诉,更是为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呐喊,今天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奔走呼号功不唐捐,终将为巴勒斯坦问题依据“两国方案”得到解决奠定基础。被巴以冲突惨痛现实唤醒的阿拉伯国家,也将进入“觉醒年代”。 落实“两国方案”,美国是最大外部障碍 牛新春 联合国大会日前以142∶10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支持巴勒斯坦建国,提出落实“两国方案”的路线图;9月22日联大将举行特别峰会,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比利时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届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将超过150个。从国际承认的视角看,似乎巴勒斯坦离建国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回到中东的地面上,巴勒斯坦建国却越来越遥远。这其中,美国的作用不可忽视。 美国长期以来偏袒以色列,巴以冲突因此成为一个令华盛顿头疼的问题,这也是美国屡次深陷中东泥潭的基础性因素。冷战结束后,美国曾投入大量的政治、经济资源,积极推动巴以和谈,推动巴勒斯坦建国,希望彻底解决巴以冲突,摆脱美国的战略包袱。目前,以色列、约旦和埃及仍然是中东地区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这都跟巴以冲突有直接关系。然而,随着以色列国内政治越来越右翼化,巴勒斯坦国内又分裂成法塔赫与哈马斯两个政权,大国竞争日益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美国渐渐开始漠视巴以冲突。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曾提出解决巴以冲突的“世纪协议”,但因太过于偏袒以色列,谈判根本就没谈起来。拜登上台后,虽然口头上支持“两国方案”,但是没有行动,成为唯一一届没提出过巴以和平方案的美国政府。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后,美国政策的变化更明显,各部门再也不提“两国方案”,虽然没有政府官员明确放弃、反对“两国方案”,但华盛顿的政策和行为却是在破坏“两国方案”。 众所周知,“两国方案”是建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两个主权国家,两个国家和平共处。以色列早在1948年就建国,现在“两国方案”的关键是巴勒斯坦如何建国。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巴勒斯坦的首都是东耶路撒冷,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代表巴勒斯坦的唯一合法政府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近年来美国的政策却是在不间断地损毁巴勒斯坦建国的这些基本前提,让其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巴勒斯坦首都问题上,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就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并把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早在1980年以色列就正式把东耶路撒冷兼并为自己的领土,并强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试图堵死巴勒斯坦定都东耶路撒冷的路径。美方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实际上背书了以色列的做法。 在领土问题上,如今美国不仅同意以色列军事占领加沙,而且还有可能接受以色列兼并约旦河西岸领土的决定。2025年2月白宫表示,美国要“接管”“清空”“拥有”加沙。根据这一要求,加沙230万巴勒斯坦人都要移民国外,这同拜登政府“加沙人口不能减少、领土面积不能缩小”的政策背道而驰。果然在美国的鼓励下,近期以色列已经开启全面占领加沙城的军事行动,内阁多次讨论兼并约旦河西岸领土的事情。以色列议会前些时候曾以71∶13的票数通过一项不具约束力的法案,要求兼并约旦河西岸领土。对此,美国政府不仅支持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修建定居点,而且支持正式兼并约旦河西岸部分领土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政权问题上,华盛顿配合以色列,不断打击、削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合法性。以色列政府明确提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未来不能参与战后加沙的管理,得到了美国的默许或支持。以色列切断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税收来源,使其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美国也视而不见。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美国关闭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华盛顿的办事处,近日还禁止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代表团出席联大会议。 可以说,美国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站在了世界主流的对立面,也成为落实“两国方案”最大的外部障碍。 面对“两国方案”,西方在分化 简军波 联合国大会上周通过《纽约宣言》,以促进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实施“两国方案”。其中作为欧洲大国的法国投了赞成票。法国此举几乎毫无悬念,因为此次《纽约宣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久前法国和沙特阿拉伯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直接成果。 承认巴勒斯坦国和敦促巴以双方相互承认并非联合国新提案,早在1947年,联合国就通过181号决议以促成实现上述提议。事实上,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约144国已承认巴勒斯坦国,只是欧洲的承认一直落后于绝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如今,法国成为七国集团中首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随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个西方国家也相继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法国作出这一决定出于多方面理由。其一,国内移民社区的压力。法国有欧洲最大的犹太人社区和阿拉伯人社区,这使法国社会和政治秩序在巴以冲突背景下受移民社区强烈影响。如果不对巴以问题表达清晰立场或采取某种外交措施,国内社会冲突将加剧。其二,当前国内旷日持久的党争和执政党在国民议会中的少数党地位,限制了总统马克龙在内政上的影响力,促使其一定程度上将外交当作积累政绩和显示执政能力及权威的方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是一项没有太多风险、朝野共识较大的政策突破口。其三,在最近一轮巴以冲突中,全球南方国家大都支持巴勒斯坦,谴责以色列,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可以为其在全球南方国家赢得部分赞誉和支持。其四,美国强烈反对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法国执意如此将凸显其独立于美国的特性及追求欧洲战略自主的决心。其五,承认巴勒斯坦国将有助于加强法国与中东的化石能源合作,提升军工潜在出口,扩大法国在中东和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 纵观欧洲,承认巴勒斯坦国仍属于少数。至今,欧盟27国中仅有11国(含法国)公开承认巴勒斯坦国。然而,这对巴以问题本身仍将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这会让一些有所犹豫的西方国家效仿,选择承认巴勒斯坦国。至今,声明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西方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可能会加快采取与法国类似政策,而暂不愿承认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其他西方国家将感到一定压力。未来随着国内舆论压力的升高,不排除一些西方国家政府会调整立场承认巴勒斯坦国。 其次,会给以色列带来一定压力。随着法英加承认巴勒斯坦国,七国集团和西方内部的立场分歧将会使以色列得到的西方支持弱化,同时会使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关于巴以冲突问题的决议上处于守势,而法国将有机会在巴以问题上加强与中国等国的相互协调,这将促使美国更为慎重考虑巴以问题的现实解决方案。 再次,在促使巴以问题的解决重新回到联合国的一贯立场上,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巴以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无法回到联合国决议上,国际社会在该问题解决上难以形成合力。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承认,将有助于提升联合国解决巴以问题的权威。 然而,法国等西方国家承认的影响力终究有限。上述宣言要求以色列退出现有被占巴勒斯坦领土只是一种呼吁,对巴以双方而言,法国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不会对以色列当前占领构成实质性压力,也难以改变当前巴以现状。而且,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对联合国以前决议的认可和对多数国家巴以政策的追随,在全球范围不具有开创性意义,主要对西方社会产生一定冲击。此外,这些国家没有太多意愿在推动巴勒斯坦真正建国方面付出过多国家资源。 不过无论如何,越来越多西方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将赋予巴勒斯坦更多勇气寻求独立、阻止以色列进一步侵略与实施种族灭绝行动,在维护和巩固联合国权威和弘扬国际正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75796317687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7976881167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编者按:随着40多国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共提的巴以问题《纽约宣言》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及联合国将于9月22日恢复举行“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中东和平能否迎来曙光?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牛新春: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 简军波: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 阿拉伯国家被惨痛现实唤醒 丁隆 新一轮巴以冲突延宕已近两年,不仅停火遥遥无期,冲突还不断外溢蔓延。作为巴以冲突主要斡旋方的卡塔尔日前遭到以方空袭,战火延烧到海湾地区,共有6个阿拉伯国家在同日遭到以色列程度不等的跨境袭击。 巴以冲突的这次严重外溢后果极其严重,不仅卡塔尔主权遭到侵犯,国际法被践踏,加沙停火谈判也已宣告“临床死亡”。可以说,近期一系列恶性事件使阿拉伯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以军围攻加沙城,大幅升级军事行动,加沙已沦为人间炼狱。以方加快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建设,巴方领土正被大幅蚕食。 然而,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不都是坏信息。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和法国等西方国家发动的外交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第80届联合国大会开幕伊始,由法国、沙特、中国等40多个国家共提的巴以问题《纽约宣言》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联合国将于9月22日恢复举行“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多国领导人将在会上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和国际法范畴内的斗争初见成效。 纵观阿以冲突史,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历经一系列艰难抉择方得以形成。五次中东战争血与火的洗礼,阿拉伯国家最终选择直面现实,选择和平,本世纪初阿拉伯国家一致批准“阿拉伯和平倡议”,决定以“两国方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然而,阿拉伯国家的重大让步并未换来和平,中东和平进程高开低走,双方重陷暴力循环,直至演变为此次波及整个中东的大范围冲突。 如今,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统一的阿拉伯立场已不复存在。阿拉伯国家因军事力量劣势和内部矛盾被以色列有机可乘,对和平的信仰被第三方利用。选择了和平道路的阿拉伯国家,正聚焦国内经济发展和转型,军事对抗不再是选项。无论和平道路能否走通,阿拉伯国家已别无选择。 面对深重的危机,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并未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仍展现了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责任担当。巴以冲突让阿拉伯国家看清更多地区和国际政治的真相,认识到团结自强的重要性,提高战略自主和盟伴多元化的呼声渐强。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亚伯拉罕进程”被打断,阿拉伯国家认识到美国提供的所谓“安全保护”不过是海市蜃楼,与美国结盟的意义遭到严重质疑。 毋庸讳言,在当前中东战火频仍之时,谈论巴以持久和平显得奢侈。当下决定巴以冲突延宕和外溢的底层逻辑,仍是以色列国内政治、军事实力和美国对其的纵容偏袒。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努力与巴以冲突的残酷现实脱节,其成果或许对以色列来说无关痛痒。然而,国际社会不应在残酷现实下被悲观情绪笼罩,而应看到随着近期形势快速变化,阿拉伯国家、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已积极行动起来,为寻求巴勒斯坦问题解决,投身政治、外交和国际法领域的斗争。这些努力正在重塑国际舆论,巴以问题上的是非观正被改变。巴勒斯坦问题重新回到国际聚光灯下,“两国方案”获得空前支持,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国家和人民汇成承认巴勒斯坦国、支持其建国事业的浩荡洪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关国家终将为滥用武力,肆意践踏主权、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的行为付出代价。 在历史长河中看,巴勒斯坦问题的大势正在被重塑。阿拉伯国家此时在多哈、纽约的集体发声,既是对历史不公的控诉,更是为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呐喊,今天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奔走呼号功不唐捐,终将为巴勒斯坦问题依据“两国方案”得到解决奠定基础。被巴以冲突惨痛现实唤醒的阿拉伯国家,也将进入“觉醒年代”。 落实“两国方案”,美国是最大外部障碍 牛新春 联合国大会日前以142∶10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支持巴勒斯坦建国,提出落实“两国方案”的路线图;9月22日联大将举行特别峰会,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比利时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届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将超过150个。从国际承认的视角看,似乎巴勒斯坦离建国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回到中东的地面上,巴勒斯坦建国却越来越遥远。这其中,美国的作用不可忽视。 美国长期以来偏袒以色列,巴以冲突因此成为一个令华盛顿头疼的问题,这也是美国屡次深陷中东泥潭的基础性因素。冷战结束后,美国曾投入大量的政治、经济资源,积极推动巴以和谈,推动巴勒斯坦建国,希望彻底解决巴以冲突,摆脱美国的战略包袱。目前,以色列、约旦和埃及仍然是中东地区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这都跟巴以冲突有直接关系。然而,随着以色列国内政治越来越右翼化,巴勒斯坦国内又分裂成法塔赫与哈马斯两个政权,大国竞争日益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美国渐渐开始漠视巴以冲突。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曾提出解决巴以冲突的“世纪协议”,但因太过于偏袒以色列,谈判根本就没谈起来。拜登上台后,虽然口头上支持“两国方案”,但是没有行动,成为唯一一届没提出过巴以和平方案的美国政府。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后,美国政策的变化更明显,各部门再也不提“两国方案”,虽然没有政府官员明确放弃、反对“两国方案”,但华盛顿的政策和行为却是在破坏“两国方案”。 众所周知,“两国方案”是建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两个主权国家,两个国家和平共处。以色列早在1948年就建国,现在“两国方案”的关键是巴勒斯坦如何建国。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巴勒斯坦的首都是东耶路撒冷,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代表巴勒斯坦的唯一合法政府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近年来美国的政策却是在不间断地损毁巴勒斯坦建国的这些基本前提,让其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巴勒斯坦首都问题上,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就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并把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早在1980年以色列就正式把东耶路撒冷兼并为自己的领土,并强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试图堵死巴勒斯坦定都东耶路撒冷的路径。美方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实际上背书了以色列的做法。 在领土问题上,如今美国不仅同意以色列军事占领加沙,而且还有可能接受以色列兼并约旦河西岸领土的决定。2025年2月白宫表示,美国要“接管”“清空”“拥有”加沙。根据这一要求,加沙230万巴勒斯坦人都要移民国外,这同拜登政府“加沙人口不能减少、领土面积不能缩小”的政策背道而驰。果然在美国的鼓励下,近期以色列已经开启全面占领加沙城的军事行动,内阁多次讨论兼并约旦河西岸领土的事情。以色列议会前些时候曾以71∶13的票数通过一项不具约束力的法案,要求兼并约旦河西岸领土。对此,美国政府不仅支持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修建定居点,而且支持正式兼并约旦河西岸部分领土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政权问题上,华盛顿配合以色列,不断打击、削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合法性。以色列政府明确提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未来不能参与战后加沙的管理,得到了美国的默许或支持。以色列切断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税收来源,使其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美国也视而不见。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美国关闭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华盛顿的办事处,近日还禁止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代表团出席联大会议。 可以说,美国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站在了世界主流的对立面,也成为落实“两国方案”最大的外部障碍。 面对“两国方案”,西方在分化 简军波 联合国大会上周通过《纽约宣言》,以促进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实施“两国方案”。其中作为欧洲大国的法国投了赞成票。法国此举几乎毫无悬念,因为此次《纽约宣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久前法国和沙特阿拉伯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直接成果。 承认巴勒斯坦国和敦促巴以双方相互承认并非联合国新提案,早在1947年,联合国就通过181号决议以促成实现上述提议。事实上,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约144国已承认巴勒斯坦国,只是欧洲的承认一直落后于绝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如今,法国成为七国集团中首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随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个西方国家也相继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法国作出这一决定出于多方面理由。其一,国内移民社区的压力。法国有欧洲最大的犹太人社区和阿拉伯人社区,这使法国社会和政治秩序在巴以冲突背景下受移民社区强烈影响。如果不对巴以问题表达清晰立场或采取某种外交措施,国内社会冲突将加剧。其二,当前国内旷日持久的党争和执政党在国民议会中的少数党地位,限制了总统马克龙在内政上的影响力,促使其一定程度上将外交当作积累政绩和显示执政能力及权威的方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是一项没有太多风险、朝野共识较大的政策突破口。其三,在最近一轮巴以冲突中,全球南方国家大都支持巴勒斯坦,谴责以色列,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可以为其在全球南方国家赢得部分赞誉和支持。其四,美国强烈反对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法国执意如此将凸显其独立于美国的特性及追求欧洲战略自主的决心。其五,承认巴勒斯坦国将有助于加强法国与中东的化石能源合作,提升军工潜在出口,扩大法国在中东和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 纵观欧洲,承认巴勒斯坦国仍属于少数。至今,欧盟27国中仅有11国(含法国)公开承认巴勒斯坦国。然而,这对巴以问题本身仍将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这会让一些有所犹豫的西方国家效仿,选择承认巴勒斯坦国。至今,声明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西方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可能会加快采取与法国类似政策,而暂不愿承认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其他西方国家将感到一定压力。未来随着国内舆论压力的升高,不排除一些西方国家政府会调整立场承认巴勒斯坦国。 其次,会给以色列带来一定压力。随着法英加承认巴勒斯坦国,七国集团和西方内部的立场分歧将会使以色列得到的西方支持弱化,同时会使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关于巴以冲突问题的决议上处于守势,而法国将有机会在巴以问题上加强与中国等国的相互协调,这将促使美国更为慎重考虑巴以问题的现实解决方案。 再次,在促使巴以问题的解决重新回到联合国的一贯立场上,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巴以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无法回到联合国决议上,国际社会在该问题解决上难以形成合力。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承认,将有助于提升联合国解决巴以问题的权威。 然而,法国等西方国家承认的影响力终究有限。上述宣言要求以色列退出现有被占巴勒斯坦领土只是一种呼吁,对巴以双方而言,法国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不会对以色列当前占领构成实质性压力,也难以改变当前巴以现状。而且,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对联合国以前决议的认可和对多数国家巴以政策的追随,在全球范围不具有开创性意义,主要对西方社会产生一定冲击。此外,这些国家没有太多意愿在推动巴勒斯坦真正建国方面付出过多国家资源。 不过无论如何,越来越多西方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将赋予巴勒斯坦更多勇气寻求独立、阻止以色列进一步侵略与实施种族灭绝行动,在维护和巩固联合国权威和弘扬国际正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