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QB43g12d2作者:贾亚纳斯·科隆贝格 彭念 黄载皓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环球圆桌对话:在香山论坛感悟中国治理智慧/e3pmub6h5/e3pr9baf6编者按:在刚刚举行的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上,“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战略互信与亚太地区安全合作”等话题引发各国军方代表、专家学者热议。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贾亚纳斯·科隆贝格:斯里兰卡前海军司令、前驻印尼和东盟大使彭 念: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黄载皓: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全球治理倡议为世界提供新范式【斯里兰卡】 贾亚纳斯·科隆贝格能够参加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我感到非常高兴且荣幸。我认为此次论坛形成的共识与建议理应得到各国重视,并转化为可行的政策行动,为我们自身和子孙后代共同营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自冷战终结以来,国际格局持续深刻演变,昔日由单一霸权主导的单极秩序已不复存在,多元区域性大国必将崛起,多极化浪潮势不可挡。这一历史转折引出我们面临的核心命题——多极世界的到来究竟将开创人类命运新局面,还是潜藏新一轮冷战风险? 当前,我们正目睹大国博弈、权势角逐与竞争对抗愈演愈烈。部分地区发展态势已难以预测且滑向冲突深渊,其外溢效应正令多国承受意想不到的代价和后果。那么,我们是允许这种不稳定和竞争对抗蔓延,并任其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还是带领世界重回和平共处道路?这些正是我们在此次香山论坛期间讨论的主题。今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可为当下动荡时局提供新的治理范式。目前,绝大多数国家总体上恪守联合国的治理架构与和平共处原则,但也有部分国家选择性适用或并不为此进行约束。在此情境下,全球治理倡议的战略价值凸显:它强调主权平等,尊重国际法治,以多边主义为路径开展工作。我认为,全球治理倡议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强调以人为本。这一点至关重要,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政府作出什么决定,最终都会影响到人民。值得强调的是,全球治理倡议还注重实际成效而非空谈,要为全球带来切实成果。因此,国际社会需要认真思考、全面评估全球治理倡议提出的概念。当前,世界正处于历史岔路口,并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风险和挑战。尤其安全风险急剧升高、局部冲突频发,气候变暖和极端环境愈演愈烈。面对多重因素叠加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新理念应对。这些理念致力于凝聚共识、增进协同,而非制造对立、扩大分歧。我们还需要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该倡议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具有决定性意义。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所有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应受到平等对待。今天我们需要坚持《联合国宪章》,强化联合国机构,而不是为了“让某一个国家再次伟大”而退出一些联合国组织及国际公约;对领土争端及其他冲突,务必坚持和平解决,赋予外交对话充分空间,而不是在冲突时诉诸武力。武力不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只会加剧冲突,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以和平手段——双边、区域及国际多层机制——化解分歧、消弭冲突。当今世界不仅有传统的军事或国防安全威胁,还有大量非传统安全威胁。我们需要对潜在风险进行早期预警,第一时间干预、快速阻断,避免其升级为全面战争。同时,我们需要建立深度相互理解、多边协同应对的安全治理体系,有效化解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我们需要的是和平的国际舞台、对话的协商平台,而不是竞争的权力擂台。这才能最终引领我们走向持久和平。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尊重其他国家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不应试图介入各国国内议题,不应干涉别国内政,更不得选边站队致使局势更加恶化。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大国关系呈现积极态势,营造一个有利于增长与和平共处的环境。许多国家不愿被迫作出选择,不随波逐流,也不在强者之间左右为难。因此,中小国家的外交和经济政策应是多元的、务实的,并且兼顾主权独立和发展需求。最重要的是,奉行多边主义、摒弃单边主义,建立多元化伙伴关系。在传统的轴心结构之外,各国要实现战略平衡与经济韧性并行。最终,把所有国家凝聚成命运共同体——同向发展、携手进步的伙伴,而非被霸权意图裹挟的附庸。全球南方国家需要适合自身的安全治理路径彭 念近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顺利闭幕。包括全球南方国家在内的10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官方代表团相聚北京,着眼世界和平稳定,共商公正合理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这既是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格局中的影响力体现,也凸显出全球南方国家安全治理的紧迫性。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决、宗教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加之大国博弈愈演愈烈,全球南方国家正面临日益增多的安全风险,局部地区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甚至成为冲突高发区,安全治理刻不容缓。就在北京香山论坛召开之际,以色列军队大举进攻加沙中心区域,中东局势持续恶化。与此同时,在菲律宾军方的连续挑衅下,南海局势也被搅动。就连平息数日的柬泰边境地区也再次发生暴力冲突。而美国军方也以“打击贩毒”为由,在加勒比海域对委内瑞拉船只进行军事打击,引发两国军事对峙升级。面对多点频发的军事对峙乃至军事冲突,全球南方国家缺乏有效的应对经验和治理机制来制止冲突、化解风险。全球安全局势持续动荡不安,安全治理赤字节节攀升。正因如此,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赢得全球南方国家的赞赏,并逐渐成为其应对安全威胁的重要选择。在此次北京香山论坛上,越南国防部部长潘文江表示,要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离不开多边主义和务实的防务合作。巴基斯坦国家海事研究所所长、退役海军中将阿赫迈德·萨伊德也强调,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坚持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多边主义、以人为本以及力求实效,能够营造互利共赢与包容局面,助力稳定全球局势。与强调势力范围和推崇强权政治的西方治理理念不同,中国提出的倡议皆以尊重主权平等和践行多边主义为主要原则。对于遭受过殖民主义残酷统治的全球南方国家而言,主权是奋力抗争获得的宝贵成果,不容践踏。任何划分势力范围的侵犯主权行动都是不可接受的,也会成为军事冲突的导火索。尊重主权平等既是全球南方国家情感上的需求,更是消除风险来源的根本之举。同样地,单边行动不仅不会解决安全问题,还会增加新的安全风险乃至引发军事冲突。多边主义才是化解风险的必要之举。只有照顾好各方主要安全关切、维护好各方核心安全利益,才能得到各方的充分理解与全力支持。这样的安全处置才能切实防范冲突,做到长治久安。从目前来看,中方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核心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所理解和接受。此次香山论坛上众多参会代表还期望全球南方国家齐心协力,推动倡议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务实行动。借鉴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有益经验,全球南方国家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他们基本国情的安全治理路径。一是凝聚合作共识。不管是上合组织的“上海精神”,还是“金砖精神”,本质上都是合作共赢。安全领域亦能如此,尽管西方一些人鼓吹零和博弈。因此,全球南方国家当务之急是摒弃零和博弈话语陷阱,一致共推合作共赢原则,抢占安全治理国际话语权。二是开展功能性合作。全球南方国家可以从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入手,就跨境犯罪(尤其是电信诈骗)、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领域进行合作,以成果增加安全互信、巩固合作信心。之后,通过功能性合作的外溢效应,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实现非传统安全向传统安全领域进阶。三是建立常态化机制。在开展功能性合作的过程中组建具体领域工作组,并在工作组之间建立联系渠道,逐步实现常态化沟通,最终建立覆盖各工作组及其沟通渠道的全球南方安全治理机制。避免阵营化,各国都应怀有责任感【韩国】 黄载皓当今亚太地区面临许多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但最大挑战是阵营化。前几十年不少人谈到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崛起,而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是美国“愤怒情绪”的外溢。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坚持的价值观和制度出现失灵,国内陷入愈发严重的政治撕裂和社会动荡。现在,很多人将美国的现实描述为“美国优先”带来的结果。事实上,如果从华盛顿的角度看,是在尝试通过一些方式解决目前美国面临的问题。但是,这些方式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取得预想的结果就另当别论了。我认为,对美国来说,当下最大的问题或许不仅仅是自身能力的下降,更是信心的下降。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九三阅兵,从中看到的是中国的决心与意志。紧接着,我参加了北京香山论坛。中国与以往大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愿意为国际社会提供愿景以及有助于实现这一愿景的公共产品。比如在愿景方面,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与其他大国不一样,中国追求的是一个和谐包容的世界,一个共同发展的世界。面对西方一些国家的遏制政策,无论是在经济安全还是其他领域,中国不是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而是防御性更强的应对或反制。冷战带给人们的经验是,两大强国在能力上各有优劣,它们之间的竞争无论如何都将持续一段时间。然而,国际社会对此的担忧在于两国之间相互不信任和威胁感是否会深化。 这些会加剧政治敏感性,甚至因不必要的误解而导致破局。相互不信任和威胁感,也会促使两大强国集中国内力量及世界的阵营化。阵营化之所以能够形成,一方面来自大国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一些小国的呼应。当然,一旦两大阵营之间出现过度冒险的举动并造成损失,这对两大强国都是不利的,而被卷入其中的中小国家同样面临灾难。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如果两列迎面驶来的火车都不停车,相撞是必然的。那么,如何避免阵营化?大国之间应怀有共存的意愿,必须建立建设性关系。国际社会对大国的期待,就是应在全球视野下公平公正地展开竞争。任何激烈竞争都不应打破游戏规则,更不应营造此类氛围,大国也不应强迫小国站队。我特别关注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会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遵守了对曹沫的承诺,将齐国占领的土地归还给了鲁国。这一决定使齐桓公成为一位信义的诸侯。商鞅的徙木立信亦是如此。人们期待走在正道上的领导者。另一方面,与大国关系密切的中小国家不应制造或支持局势升级的氛围。他们不应轻举妄动和狐假虎威,从制造对抗框架中追求获益,而应该建立团结,以应对大国的施压。小国家也应该能够说不,能够对阵营化说不。为预防或减缓阵营化的趋势,大国和小国都应怀有对人类和国际社会无限的历史意识与责任感。同时,必须切实履行沟通协调、保障安全的根本职责。 我们需要建立地区合作网络,也必须从多方面加强共同努力——共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加强国际规范和秩序。建立互信的政治担保是关键,要加强危机管理和预防外交。此外,还需要通过国家间的元首外交、高级别战略对话来形成更为有效和稳定的机制性沟通。这将使我们能够朝着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能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迈进。香山论坛闭幕当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通话。双方就多项议题进行了沟通,并约定举行领导人会晤。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关系十分重要。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造福两国、惠及世界”。这有利于缓解一些人炒作的阵营对抗气氛。这就是我在今年北京香山论坛主旨议题“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中发现的战略智慧。175848167047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849561913612[]{"email":"wangyatian@huanqiu.com","name":"王亚天"}
编者按:在刚刚举行的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上,“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战略互信与亚太地区安全合作”等话题引发各国军方代表、专家学者热议。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贾亚纳斯·科隆贝格:斯里兰卡前海军司令、前驻印尼和东盟大使彭 念: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黄载皓: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全球治理倡议为世界提供新范式【斯里兰卡】 贾亚纳斯·科隆贝格能够参加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我感到非常高兴且荣幸。我认为此次论坛形成的共识与建议理应得到各国重视,并转化为可行的政策行动,为我们自身和子孙后代共同营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自冷战终结以来,国际格局持续深刻演变,昔日由单一霸权主导的单极秩序已不复存在,多元区域性大国必将崛起,多极化浪潮势不可挡。这一历史转折引出我们面临的核心命题——多极世界的到来究竟将开创人类命运新局面,还是潜藏新一轮冷战风险? 当前,我们正目睹大国博弈、权势角逐与竞争对抗愈演愈烈。部分地区发展态势已难以预测且滑向冲突深渊,其外溢效应正令多国承受意想不到的代价和后果。那么,我们是允许这种不稳定和竞争对抗蔓延,并任其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还是带领世界重回和平共处道路?这些正是我们在此次香山论坛期间讨论的主题。今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可为当下动荡时局提供新的治理范式。目前,绝大多数国家总体上恪守联合国的治理架构与和平共处原则,但也有部分国家选择性适用或并不为此进行约束。在此情境下,全球治理倡议的战略价值凸显:它强调主权平等,尊重国际法治,以多边主义为路径开展工作。我认为,全球治理倡议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强调以人为本。这一点至关重要,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政府作出什么决定,最终都会影响到人民。值得强调的是,全球治理倡议还注重实际成效而非空谈,要为全球带来切实成果。因此,国际社会需要认真思考、全面评估全球治理倡议提出的概念。当前,世界正处于历史岔路口,并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风险和挑战。尤其安全风险急剧升高、局部冲突频发,气候变暖和极端环境愈演愈烈。面对多重因素叠加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新理念应对。这些理念致力于凝聚共识、增进协同,而非制造对立、扩大分歧。我们还需要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该倡议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具有决定性意义。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所有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应受到平等对待。今天我们需要坚持《联合国宪章》,强化联合国机构,而不是为了“让某一个国家再次伟大”而退出一些联合国组织及国际公约;对领土争端及其他冲突,务必坚持和平解决,赋予外交对话充分空间,而不是在冲突时诉诸武力。武力不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只会加剧冲突,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以和平手段——双边、区域及国际多层机制——化解分歧、消弭冲突。当今世界不仅有传统的军事或国防安全威胁,还有大量非传统安全威胁。我们需要对潜在风险进行早期预警,第一时间干预、快速阻断,避免其升级为全面战争。同时,我们需要建立深度相互理解、多边协同应对的安全治理体系,有效化解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我们需要的是和平的国际舞台、对话的协商平台,而不是竞争的权力擂台。这才能最终引领我们走向持久和平。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尊重其他国家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不应试图介入各国国内议题,不应干涉别国内政,更不得选边站队致使局势更加恶化。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大国关系呈现积极态势,营造一个有利于增长与和平共处的环境。许多国家不愿被迫作出选择,不随波逐流,也不在强者之间左右为难。因此,中小国家的外交和经济政策应是多元的、务实的,并且兼顾主权独立和发展需求。最重要的是,奉行多边主义、摒弃单边主义,建立多元化伙伴关系。在传统的轴心结构之外,各国要实现战略平衡与经济韧性并行。最终,把所有国家凝聚成命运共同体——同向发展、携手进步的伙伴,而非被霸权意图裹挟的附庸。全球南方国家需要适合自身的安全治理路径彭 念近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顺利闭幕。包括全球南方国家在内的10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官方代表团相聚北京,着眼世界和平稳定,共商公正合理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这既是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格局中的影响力体现,也凸显出全球南方国家安全治理的紧迫性。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决、宗教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加之大国博弈愈演愈烈,全球南方国家正面临日益增多的安全风险,局部地区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甚至成为冲突高发区,安全治理刻不容缓。就在北京香山论坛召开之际,以色列军队大举进攻加沙中心区域,中东局势持续恶化。与此同时,在菲律宾军方的连续挑衅下,南海局势也被搅动。就连平息数日的柬泰边境地区也再次发生暴力冲突。而美国军方也以“打击贩毒”为由,在加勒比海域对委内瑞拉船只进行军事打击,引发两国军事对峙升级。面对多点频发的军事对峙乃至军事冲突,全球南方国家缺乏有效的应对经验和治理机制来制止冲突、化解风险。全球安全局势持续动荡不安,安全治理赤字节节攀升。正因如此,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赢得全球南方国家的赞赏,并逐渐成为其应对安全威胁的重要选择。在此次北京香山论坛上,越南国防部部长潘文江表示,要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离不开多边主义和务实的防务合作。巴基斯坦国家海事研究所所长、退役海军中将阿赫迈德·萨伊德也强调,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坚持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多边主义、以人为本以及力求实效,能够营造互利共赢与包容局面,助力稳定全球局势。与强调势力范围和推崇强权政治的西方治理理念不同,中国提出的倡议皆以尊重主权平等和践行多边主义为主要原则。对于遭受过殖民主义残酷统治的全球南方国家而言,主权是奋力抗争获得的宝贵成果,不容践踏。任何划分势力范围的侵犯主权行动都是不可接受的,也会成为军事冲突的导火索。尊重主权平等既是全球南方国家情感上的需求,更是消除风险来源的根本之举。同样地,单边行动不仅不会解决安全问题,还会增加新的安全风险乃至引发军事冲突。多边主义才是化解风险的必要之举。只有照顾好各方主要安全关切、维护好各方核心安全利益,才能得到各方的充分理解与全力支持。这样的安全处置才能切实防范冲突,做到长治久安。从目前来看,中方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核心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所理解和接受。此次香山论坛上众多参会代表还期望全球南方国家齐心协力,推动倡议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务实行动。借鉴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有益经验,全球南方国家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他们基本国情的安全治理路径。一是凝聚合作共识。不管是上合组织的“上海精神”,还是“金砖精神”,本质上都是合作共赢。安全领域亦能如此,尽管西方一些人鼓吹零和博弈。因此,全球南方国家当务之急是摒弃零和博弈话语陷阱,一致共推合作共赢原则,抢占安全治理国际话语权。二是开展功能性合作。全球南方国家可以从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入手,就跨境犯罪(尤其是电信诈骗)、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领域进行合作,以成果增加安全互信、巩固合作信心。之后,通过功能性合作的外溢效应,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实现非传统安全向传统安全领域进阶。三是建立常态化机制。在开展功能性合作的过程中组建具体领域工作组,并在工作组之间建立联系渠道,逐步实现常态化沟通,最终建立覆盖各工作组及其沟通渠道的全球南方安全治理机制。避免阵营化,各国都应怀有责任感【韩国】 黄载皓当今亚太地区面临许多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但最大挑战是阵营化。前几十年不少人谈到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崛起,而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是美国“愤怒情绪”的外溢。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坚持的价值观和制度出现失灵,国内陷入愈发严重的政治撕裂和社会动荡。现在,很多人将美国的现实描述为“美国优先”带来的结果。事实上,如果从华盛顿的角度看,是在尝试通过一些方式解决目前美国面临的问题。但是,这些方式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取得预想的结果就另当别论了。我认为,对美国来说,当下最大的问题或许不仅仅是自身能力的下降,更是信心的下降。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九三阅兵,从中看到的是中国的决心与意志。紧接着,我参加了北京香山论坛。中国与以往大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愿意为国际社会提供愿景以及有助于实现这一愿景的公共产品。比如在愿景方面,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与其他大国不一样,中国追求的是一个和谐包容的世界,一个共同发展的世界。面对西方一些国家的遏制政策,无论是在经济安全还是其他领域,中国不是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而是防御性更强的应对或反制。冷战带给人们的经验是,两大强国在能力上各有优劣,它们之间的竞争无论如何都将持续一段时间。然而,国际社会对此的担忧在于两国之间相互不信任和威胁感是否会深化。 这些会加剧政治敏感性,甚至因不必要的误解而导致破局。相互不信任和威胁感,也会促使两大强国集中国内力量及世界的阵营化。阵营化之所以能够形成,一方面来自大国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一些小国的呼应。当然,一旦两大阵营之间出现过度冒险的举动并造成损失,这对两大强国都是不利的,而被卷入其中的中小国家同样面临灾难。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如果两列迎面驶来的火车都不停车,相撞是必然的。那么,如何避免阵营化?大国之间应怀有共存的意愿,必须建立建设性关系。国际社会对大国的期待,就是应在全球视野下公平公正地展开竞争。任何激烈竞争都不应打破游戏规则,更不应营造此类氛围,大国也不应强迫小国站队。我特别关注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会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遵守了对曹沫的承诺,将齐国占领的土地归还给了鲁国。这一决定使齐桓公成为一位信义的诸侯。商鞅的徙木立信亦是如此。人们期待走在正道上的领导者。另一方面,与大国关系密切的中小国家不应制造或支持局势升级的氛围。他们不应轻举妄动和狐假虎威,从制造对抗框架中追求获益,而应该建立团结,以应对大国的施压。小国家也应该能够说不,能够对阵营化说不。为预防或减缓阵营化的趋势,大国和小国都应怀有对人类和国际社会无限的历史意识与责任感。同时,必须切实履行沟通协调、保障安全的根本职责。 我们需要建立地区合作网络,也必须从多方面加强共同努力——共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加强国际规范和秩序。建立互信的政治担保是关键,要加强危机管理和预防外交。此外,还需要通过国家间的元首外交、高级别战略对话来形成更为有效和稳定的机制性沟通。这将使我们能够朝着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能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迈进。香山论坛闭幕当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通话。双方就多项议题进行了沟通,并约定举行领导人会晤。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关系十分重要。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造福两国、惠及世界”。这有利于缓解一些人炒作的阵营对抗气氛。这就是我在今年北京香山论坛主旨议题“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中发现的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