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QBC3zmlnl作者:莫安童 曹群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莫安童、曹群:打击电诈或是中美执法合作下一个抓手/e3pmub6h5/e3pr9baf6日前,在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2025年大会打击跨国犯罪形势与对策分论坛上,中方倡议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建立国际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联盟(下称“国际反诈联盟”)。这是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的又一务实行动,为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完善全球公共安全治理格局、促进国家间执法合作提供平台与契机。近年来,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日益严峻。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指出,网络犯罪的实施者和受害者遍布全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因网络诈骗造成的财产损失高达约1万亿美元,78%的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遭遇过一次诈骗。我国也深受其害,我国电诈犯罪受害者覆盖从9岁到93岁的全年龄段,2024年国家反诈中心紧急拦截涉案资金超3000亿元。另一边,全球刑事犯罪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犯罪加快向网上蔓延变异,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已成为世界公害和全球性打击治理难题,呈现高度产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特征。同时,此类犯罪还常与网络赌博、人口贩卖等跨国犯罪交织,对各国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构成严重威胁。 与跨国电诈活动的高发、多发态势相比,电信网络诈骗领域的全球治理存在明显赤字。目前涉及该领域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政府间机制,例如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国际网络犯罪预防网络以及国家间针对特定目标任务而成立的专案工作组。数量上虽不少,但普遍停留在 “泛化合作” 层面,缺乏针对电诈的专门性治理力量,专项协同能力弱、响应效率低,难以匹配电诈犯罪的复杂态势。在国际反诈治理赤字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主动承担全球安全治理责任,以务实举措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近年来,中国先后与西班牙、阿联酋、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抓捕归案的境外涉诈犯罪嫌疑人达6.8万名。本次论坛期间,中国关于成立“国际反诈联盟”的倡议得到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务部门负责人和代表积极响应,并发布了《联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倡议书》。这不仅印证了“国际社会携手反诈的迫切意愿”,更直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建设性角色的认可与信任。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也是跨国电诈犯罪的重要受害者:据美方披露,2024年美国人因东南亚诈骗活动损失至少100亿美元,近期已宣布制裁东南亚网络诈骗团伙,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也同步对缅甸、柬埔寨的电诈团伙实施金融与外交制裁。这表明,中美在反诈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基础”。“国际反诈联盟”的建成与完善,有望成为中美深化执法合作的“新抓手”。执法合作本就是中美政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多集中在禁毒、非法移民遣返、打击贪腐等领域,在打击电诈方面的合作多停留于个案。例如2024年底中国公安部和美国国土安全部相关执法部门联合处置了一起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帮助一家浙江企业及其美方合作伙伴追回被骗资金170余万美元。未来,无论是通过双边机制还是依托“国际反诈联盟”平台,中美若能将反诈合作升级为系统协同,不仅能拓展两国务实合作空间,更能合力为填补全球反诈治理赤字提供“大国力量”。当然,考虑到美方有些人惯于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论”,未来中美合作推进国际反诈事业也面临被“毒化”的风险挑战。对此,我们需保持清醒认识,既要认清“美国优先”可能带来的合作壁垒,不高估短期合作成效;也不必过于悲观,守住底线的同时保持开放协作姿态。无论是反诈、禁毒还是其他安全、治理领域,中美两国都拥有广阔的潜在合作空间,应多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面对全球治理新挑战,承担起大国责任。(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175848188713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8495307287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日前,在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2025年大会打击跨国犯罪形势与对策分论坛上,中方倡议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建立国际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联盟(下称“国际反诈联盟”)。这是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的又一务实行动,为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完善全球公共安全治理格局、促进国家间执法合作提供平台与契机。近年来,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日益严峻。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指出,网络犯罪的实施者和受害者遍布全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因网络诈骗造成的财产损失高达约1万亿美元,78%的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遭遇过一次诈骗。我国也深受其害,我国电诈犯罪受害者覆盖从9岁到93岁的全年龄段,2024年国家反诈中心紧急拦截涉案资金超3000亿元。另一边,全球刑事犯罪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犯罪加快向网上蔓延变异,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已成为世界公害和全球性打击治理难题,呈现高度产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特征。同时,此类犯罪还常与网络赌博、人口贩卖等跨国犯罪交织,对各国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构成严重威胁。 与跨国电诈活动的高发、多发态势相比,电信网络诈骗领域的全球治理存在明显赤字。目前涉及该领域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政府间机制,例如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国际网络犯罪预防网络以及国家间针对特定目标任务而成立的专案工作组。数量上虽不少,但普遍停留在 “泛化合作” 层面,缺乏针对电诈的专门性治理力量,专项协同能力弱、响应效率低,难以匹配电诈犯罪的复杂态势。在国际反诈治理赤字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主动承担全球安全治理责任,以务实举措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近年来,中国先后与西班牙、阿联酋、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抓捕归案的境外涉诈犯罪嫌疑人达6.8万名。本次论坛期间,中国关于成立“国际反诈联盟”的倡议得到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务部门负责人和代表积极响应,并发布了《联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倡议书》。这不仅印证了“国际社会携手反诈的迫切意愿”,更直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建设性角色的认可与信任。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也是跨国电诈犯罪的重要受害者:据美方披露,2024年美国人因东南亚诈骗活动损失至少100亿美元,近期已宣布制裁东南亚网络诈骗团伙,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也同步对缅甸、柬埔寨的电诈团伙实施金融与外交制裁。这表明,中美在反诈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基础”。“国际反诈联盟”的建成与完善,有望成为中美深化执法合作的“新抓手”。执法合作本就是中美政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多集中在禁毒、非法移民遣返、打击贪腐等领域,在打击电诈方面的合作多停留于个案。例如2024年底中国公安部和美国国土安全部相关执法部门联合处置了一起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帮助一家浙江企业及其美方合作伙伴追回被骗资金170余万美元。未来,无论是通过双边机制还是依托“国际反诈联盟”平台,中美若能将反诈合作升级为系统协同,不仅能拓展两国务实合作空间,更能合力为填补全球反诈治理赤字提供“大国力量”。当然,考虑到美方有些人惯于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论”,未来中美合作推进国际反诈事业也面临被“毒化”的风险挑战。对此,我们需保持清醒认识,既要认清“美国优先”可能带来的合作壁垒,不高估短期合作成效;也不必过于悲观,守住底线的同时保持开放协作姿态。无论是反诈、禁毒还是其他安全、治理领域,中美两国都拥有广阔的潜在合作空间,应多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面对全球治理新挑战,承担起大国责任。(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