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eE6iXIWHw作者:顾宾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顾宾:从G20到10+3,何为真正的多边主义实践/e3pmub6h5/e3pr9baf6世界贸易组织10月6日至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总理事会2025年度第四次会议。中方呼吁世贸组织成员集体应对当前日益加剧的贸易动荡局势,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和原则。当前,中美博弈复杂性持续升级,商品流通与投资布局也愈发受地缘政治因素制约,现有国际经济治理机制面临严峻挑战,其发展走向备受关注。笔者曾任职世贸组织,见证过多边贸易机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与困境,对当下这一议题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与思考。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领衔首倡G20峰会机制,此后G20便一直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特朗普年初上台前后,便有不少人猜测G20会被废掉。大半年已经过去, “反多边、毁多边”已经成为美国现政府的一个显著标签。可以预计,G20的“作用”很可能在于为大国“吵架”提供平台,满足其“情绪价值”需求,避免国际关系滑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然而,不要把和平想当然,和平需要积极争取、努力维护并倍加珍惜;两次世界大战殷鉴不远,当前俄乌冲突、以巴冲突再次敲响警钟。 孟德斯鸠说,“贸易的自然效应就是和平。”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的国务卿赫尔倡导战后自由贸易秩序,他认为,减少贸易壁垒、推动商业自由流动是通往和平的道路,而经济孤立主义必将导向战争。确实,贸易虽不能确保和平,却会为和平创造机会、使其成为可能。在世贸组织总部大楼前安放的两尊雕像,分别意味着和平和公正,它们昭示着贸易之于和平的功能性价值。 近年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成为美国对外经贸政策的核心诉求,华盛顿针对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发起的关税战,围绕“再平衡”展开。这样的“再平衡”实质上是典型的重商主义。再加上美国政府的其他一系列单边保护主义措施,正试图颠覆多边贸易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对此,多边贸易机制最多“深表忧虑”,这是在“绥靖”美国政府。当然,我们不必加以苛责,而是需要坚持用做统一战线的劲头和耐心做好多边。与此同时,推动多边主义从全球治理转向区域治理。就在G20谈判困难重重、甚至可能“再放假四年”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的分量正在加强。 10+3合作缘起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由财金合作渠道主导,并升级为领导人会议。它有两个关键制度支撑:一是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属流动性危机救助机制;另一个是“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从事区域经济监测。这两个机制加起来,近乎一个亚洲版IMF。当前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10+3合作的影响力亟需更大提升,打造亚洲版IMF可成为其重点方向之一。 回溯历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痛定思痛,于2000年推出清迈倡议(CMI),开启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历经10年发展,CMI升级为共同决策、储备资金多边化的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再经过15年,各国探讨清迈倡议实体化的意愿升温,并引入以人民币等非美元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说,此举“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在本地区的积极进展,具有突破性意义”。 也许有人质疑国际财金合作偏宏观、务虚,但从10+3财金合作25年的演进可以看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进程本就需要时间沉淀,看似务虚的会议与谈判,实则在持续明确方向: 唯有在正确方向上坚持,才能在恰当时机实现突破,最终结成多边合作的正果。(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175994435748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9965230095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世界贸易组织10月6日至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总理事会2025年度第四次会议。中方呼吁世贸组织成员集体应对当前日益加剧的贸易动荡局势,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和原则。当前,中美博弈复杂性持续升级,商品流通与投资布局也愈发受地缘政治因素制约,现有国际经济治理机制面临严峻挑战,其发展走向备受关注。笔者曾任职世贸组织,见证过多边贸易机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与困境,对当下这一议题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与思考。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领衔首倡G20峰会机制,此后G20便一直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特朗普年初上台前后,便有不少人猜测G20会被废掉。大半年已经过去, “反多边、毁多边”已经成为美国现政府的一个显著标签。可以预计,G20的“作用”很可能在于为大国“吵架”提供平台,满足其“情绪价值”需求,避免国际关系滑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然而,不要把和平想当然,和平需要积极争取、努力维护并倍加珍惜;两次世界大战殷鉴不远,当前俄乌冲突、以巴冲突再次敲响警钟。 孟德斯鸠说,“贸易的自然效应就是和平。”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的国务卿赫尔倡导战后自由贸易秩序,他认为,减少贸易壁垒、推动商业自由流动是通往和平的道路,而经济孤立主义必将导向战争。确实,贸易虽不能确保和平,却会为和平创造机会、使其成为可能。在世贸组织总部大楼前安放的两尊雕像,分别意味着和平和公正,它们昭示着贸易之于和平的功能性价值。 近年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成为美国对外经贸政策的核心诉求,华盛顿针对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发起的关税战,围绕“再平衡”展开。这样的“再平衡”实质上是典型的重商主义。再加上美国政府的其他一系列单边保护主义措施,正试图颠覆多边贸易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对此,多边贸易机制最多“深表忧虑”,这是在“绥靖”美国政府。当然,我们不必加以苛责,而是需要坚持用做统一战线的劲头和耐心做好多边。与此同时,推动多边主义从全球治理转向区域治理。就在G20谈判困难重重、甚至可能“再放假四年”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的分量正在加强。 10+3合作缘起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由财金合作渠道主导,并升级为领导人会议。它有两个关键制度支撑:一是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属流动性危机救助机制;另一个是“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从事区域经济监测。这两个机制加起来,近乎一个亚洲版IMF。当前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10+3合作的影响力亟需更大提升,打造亚洲版IMF可成为其重点方向之一。 回溯历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痛定思痛,于2000年推出清迈倡议(CMI),开启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历经10年发展,CMI升级为共同决策、储备资金多边化的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再经过15年,各国探讨清迈倡议实体化的意愿升温,并引入以人民币等非美元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说,此举“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在本地区的积极进展,具有突破性意义”。 也许有人质疑国际财金合作偏宏观、务虚,但从10+3财金合作25年的演进可以看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进程本就需要时间沉淀,看似务虚的会议与谈判,实则在持续明确方向: 唯有在正确方向上坚持,才能在恰当时机实现突破,最终结成多边合作的正果。(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