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f4erKQdp7作者:钱政宇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钱政宇:把握大势,中韩经贸合作拓展新领域/e3pmub6h5/e3pr9baf6在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区域合作格局加快重塑的今天,中韩经贸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毋庸讳言,受美韩同盟框架、韩国国内政治因素及中韩经贸结构变化等影响,两国经贸合作面临一定风险与挑战。日前,驻韩美军试图将任务范围由防御朝鲜扩大至“威慑中国”,但韩国与中国在地理上邻近且经济联系紧密,韩方强烈担忧美军此举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反弹。韩国总统李在明已对此明确表示不满。 中韩产业结构高度互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利益契合,合作基础依然牢固。李在明政府奉行务实均衡的外交理念,也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新的稳定性与可能性。只要双方把握大势、携手共进,中韩经贸关系完全有条件在巩固传统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领域、开辟新空间,推动双边合作迈上更高水平。 首先,RCEP注入制度性动力,经贸合作迈向更高层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为中韩经贸关系注入了强劲的制度性动力。RCEP通过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和贸易便利化等多重举措,大幅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增强供应链韧性,为双边贸易结构优化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协定,中韩双方对86%的对方产品实施零关税,汽车零部件、化工产品等关键领域首次纳入关税减让清单,为高附加值产业合作开辟了新空间。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海关程序简化、检验检疫标准协调、电子商务规则统一等措施,显著提升区域物流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随着协定的落实,中韩在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合作将持续深化,双边经贸关系有望迈上更高台阶。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的实施,成为推动中韩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机制。该规则允许成员国将区域内任一方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计入原产地价值,使企业更容易满足享受关税优惠的条件,推动区域内生产要素高效配置。 在半导体领域,韩国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中国市场广阔;在新能源电池、绿色技术等新兴产业,两国优势互补明显。双方通过区域价值链的整合协作,将进一步增强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竞争力。未来,两国可充分利用RCEP制度红利,积极拓展双边与第三方市场合作,在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加强规则衔接和标准对接,共同打造更加稳定、高效的区域供应链体系。 其次,数字与绿色合作拓展经贸新空间。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正成为中韩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这既是两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球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推动的结果。 在数字技术领域,中韩合作不断拓展,从电子商务延伸至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李在明政府宣布将投入100万亿韩元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中国则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这种战略对接,为两国企业创造了广阔合作空间,也为双边经贸关系注入创新动力。 绿色经济合作同样亮点纷呈。当前,中韩均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致力于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氢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两国合作成果丰硕。2023年,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广州建成其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基地,并与中方合作伙伴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充分体现双方在绿色技术上的互补优势。此外,中韩还在绿色金融和碳市场建设方面保持密切协作。 再次,地方合作与机制创新激发务实合作活力。中韩经贸合作的活力,还体现在地方层面的创新实践。通过城市结对、示范区联动、物流整合与数字赋能,两国地方合作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态势,成为推动务实合作的重要力量。威海与仁川的“双城双馆”模式堪称典范。自2015年以来,双方围绕城市形象展示、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开展系统合作,累计举办经贸交流活动超320场,拉动进出口贸易额达10亿美元,成为中韩地方经贸合作的成功案例。依托“四港联动”与中韩多式联运机制,双方还构建了高效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带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2024年,威海对韩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额跃居全国首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平台也不断拓展合作空间。通过与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签署战略协议,推动中欧班列与海外仓共建,东北亚区域物流枢纽功能显著增强。 着眼未来,随着RCEP红利的持续释放和中韩自贸协定第三阶段谈判的深入推进,地方层面将在产业链协同、标准互认、跨境金融合作等领域持续创新,成为推动双边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开放合作仍是时代的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中韩关系的主基调。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持续深化中韩经贸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助于推动东北亚乃至区域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务实合作空间,中韩经贸关系必将行稳致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作者是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176003260259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0051239506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在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区域合作格局加快重塑的今天,中韩经贸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毋庸讳言,受美韩同盟框架、韩国国内政治因素及中韩经贸结构变化等影响,两国经贸合作面临一定风险与挑战。日前,驻韩美军试图将任务范围由防御朝鲜扩大至“威慑中国”,但韩国与中国在地理上邻近且经济联系紧密,韩方强烈担忧美军此举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反弹。韩国总统李在明已对此明确表示不满。 中韩产业结构高度互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利益契合,合作基础依然牢固。李在明政府奉行务实均衡的外交理念,也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新的稳定性与可能性。只要双方把握大势、携手共进,中韩经贸关系完全有条件在巩固传统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领域、开辟新空间,推动双边合作迈上更高水平。 首先,RCEP注入制度性动力,经贸合作迈向更高层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为中韩经贸关系注入了强劲的制度性动力。RCEP通过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和贸易便利化等多重举措,大幅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增强供应链韧性,为双边贸易结构优化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协定,中韩双方对86%的对方产品实施零关税,汽车零部件、化工产品等关键领域首次纳入关税减让清单,为高附加值产业合作开辟了新空间。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海关程序简化、检验检疫标准协调、电子商务规则统一等措施,显著提升区域物流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随着协定的落实,中韩在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合作将持续深化,双边经贸关系有望迈上更高台阶。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的实施,成为推动中韩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机制。该规则允许成员国将区域内任一方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计入原产地价值,使企业更容易满足享受关税优惠的条件,推动区域内生产要素高效配置。 在半导体领域,韩国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中国市场广阔;在新能源电池、绿色技术等新兴产业,两国优势互补明显。双方通过区域价值链的整合协作,将进一步增强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竞争力。未来,两国可充分利用RCEP制度红利,积极拓展双边与第三方市场合作,在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加强规则衔接和标准对接,共同打造更加稳定、高效的区域供应链体系。 其次,数字与绿色合作拓展经贸新空间。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正成为中韩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这既是两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球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推动的结果。 在数字技术领域,中韩合作不断拓展,从电子商务延伸至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李在明政府宣布将投入100万亿韩元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中国则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这种战略对接,为两国企业创造了广阔合作空间,也为双边经贸关系注入创新动力。 绿色经济合作同样亮点纷呈。当前,中韩均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致力于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氢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两国合作成果丰硕。2023年,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广州建成其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基地,并与中方合作伙伴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充分体现双方在绿色技术上的互补优势。此外,中韩还在绿色金融和碳市场建设方面保持密切协作。 再次,地方合作与机制创新激发务实合作活力。中韩经贸合作的活力,还体现在地方层面的创新实践。通过城市结对、示范区联动、物流整合与数字赋能,两国地方合作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态势,成为推动务实合作的重要力量。威海与仁川的“双城双馆”模式堪称典范。自2015年以来,双方围绕城市形象展示、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开展系统合作,累计举办经贸交流活动超320场,拉动进出口贸易额达10亿美元,成为中韩地方经贸合作的成功案例。依托“四港联动”与中韩多式联运机制,双方还构建了高效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带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2024年,威海对韩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额跃居全国首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平台也不断拓展合作空间。通过与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签署战略协议,推动中欧班列与海外仓共建,东北亚区域物流枢纽功能显著增强。 着眼未来,随着RCEP红利的持续释放和中韩自贸协定第三阶段谈判的深入推进,地方层面将在产业链协同、标准互认、跨境金融合作等领域持续创新,成为推动双边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开放合作仍是时代的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中韩关系的主基调。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持续深化中韩经贸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助于推动东北亚乃至区域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务实合作空间,中韩经贸关系必将行稳致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作者是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