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haVKuo9iS作者:朱松岭 谢楠 张文生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环球圆桌对话:一场潜在的“螺丝钉危机”揭示“台独”困境/e3pmub6h5/e3pr9baf6编者按:赖清德当局“倚美谋独”言行不断,不惜牺牲台湾经济、安全和民生福祉。以螺丝钉产业为缩影,岛内传统中小企业因此面临发展乃至生存危机。一场潜在的“螺丝钉危机”,也引发岛内更多的担忧与警醒。本期“环球圆桌对话”就此展开讨论。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院教授谢 楠: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文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对美“滑跪”危及岛内中小企业生存朱松岭美国《纽约时报》不久前在报道中提到,台湾不仅是全球芯片供应链的核心,也是美国主要的螺丝钉供应方。在华盛顿加紧高端芯片供应“去台化”的背景下,岛内舆论意识到,如果美国加大对台关税霸凌和经济掠夺,以螺丝钉产业为缩影,那些真正撑起台湾经济基本面的传统生产制造行业中小企业,将被推向生死边缘。面对这种潜在的“螺丝钉危机”,赖清德当局依旧在错误轨道上狂奔,一边“媚美抗陆”,以为芯片可当“护身符”;一边坐视中小企业哀鸿遍野。事实一再证明,对美“滑跪”不仅不能给台湾带来安全感,反而使其陷入更深的困局。第一,台半导体“神话”濒临破灭,赖清德当局继续自欺欺人。赖当局至今仍沉醉于所谓“护台神山”神话,以为只要有台积电等半导体企业,就能获得美方青睐,稳住台湾经济,从而“以小抗大、以芯护台”。但事实是,台湾的芯片优势正被加速削弱,美方在高端芯片领域“去台化”的战略步步推进,台积电被强拉赴美建厂、技术遭强行转移、人才被逐渐挖空。可悲的是,赖当局不但不予反制,反而摇旗呐喊,把这种出卖台湾技术与人才的行为包装成“深化合作”。他们不敢向美方争取产业自主,却对岛内企业苛刻征税、对在陆台商横加指责;他们不敢正视技术外流的风险,却对媒体大谈“地缘战略”胜利。这种脱离现实、“自我感动”的治理方式,不仅掏空台湾的科技优势,也动摇了其未来产业的根基。当美国自建芯片供应体系加速,当日韩芯片企业再度超车,没有大陆市场支撑的台湾半导体行业只会沦为“过气神话”。 第二,岛内产业体系失血严重,中小企业正在赖当局“媚美”政策中走向凋敝。在台湾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九成,是就业主力、外贸基石。美国政府今年6月起对钢铝征收50%关税,可谓“精准打击”台湾中小制造商。一旦订单流失、汇率升值、成本升高,这些企业恐将无以为继。但赖当局对这一切视若无睹,继续大谈“新南向”“非红供应链”的同时,对美国高关税、低补贴、人才抽血政策默不作声。面对岛内中小企业哀号,赖当局竟然只有一句“继续与国际接轨”,这般敷衍背后,接轨的是冷酷的现实,脱轨的是岛内民生。产业政策不为本地企业服务,而是被意识形态所绑架、无底线地迎合美国,这就是岛内在赖当局主导下的“自残式发展”。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螺丝钉”断了或者说基础工业垮了,台湾经济就只剩下空中楼阁。就此而言,台湾经济确实正在面临某种结构性危机,这场危机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赖当局的对美幻想和政治误判。第三,如果继续在赖当局的错误路线下逆流而行,台湾不仅高科技不保,基础制造业也将土崩瓦解。过去几十年来,正是大陆为台湾提供了最具规模、最有黏性的市场,让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岛内产业得以全面延伸和发展。数据显示,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出口占比常年维持在40%以上,对大陆的顺差超过台湾全年对外贸易总盈余。两岸经济水乳交融,互利互惠,有力促进了产业良性循环和民生福祉提升。但赖当局置此现实于不顾,一再推动与大陆“脱钩断链”,在政治上打压交流,在经济上鼓动撤资。这种做法不仅无视经济规律,更背离民意诉求。若再继续让所谓“抗中”逻辑主导两岸经贸关系,台湾还将继续沦落。事实上,真正对台湾有长远利好的选择,是大陆这个始终张开双臂的市场,是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两岸前景。要想让岛内中小企业有喘息空间,要想让岛内产业链稳住根基,要想让台湾经济避免被边缘化,赖当局就必须放弃“抗中保台”的歧途,在政治上回归正道,在经济上重启两岸融合发展。相反,如果继续任由赖当局在自欺欺人的“台独”臆想和错误路线上一条道走到黑,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只会进一步遭受重创。民进党不断编造幻象,但无法改变现实经济规律,更无法阻挡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台湾的前途,最终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最终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独乱政”令人齿冷谢 楠前不久,来自台湾企业巨大机械的自行车及其零配件被美国海关以“涉及强迫劳动”为由暂扣,引发岛内相关业者强烈不安。岛内舆论认为,美方此举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而且恐非个案,未来可能持续“出招”,目的就是迫使台湾传统产业像半导体产业一样加速向美转移。美国政府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强行对各经济体以及重点行业征收高额关税,引发国际社会普遍不满和抵制。这是因为经贸关税涉及的不仅仅是产业利益和财政收益,更是背后千千万万家庭的生计。但赖清德当局却“未战先跪”。美方刚刚向台发出关税威胁,赖当局便迫不及待地“献祭”了台积电,促成台积电加大赴美投资,被岛内舆论痛批“起手就送上了最大筹码”“助美掏空台湾,台积电变美积电”。不出所料,赖当局的“跪美求和”令华盛顿见猎心喜,美方随即拉高要价,对台丢出“20%+N”的更高关税,意图对台湾社会再扒几层皮,不仅要求台湾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加速向美转移,还要求台湾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甚至要求岛内一些传统优势产业也向美国转移,对巨大机械产品的暂扣令被认为极有可能就是华盛顿的“起手式”。赖清德当局试图标榜台湾的经济数据,但却难掩岛内产业结构加速“M型化”的现实。虽然以半导体为代表的少数产业因全球AI发展等因素而出口需求增长,但岛内传统产业却因台湾难以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而面临竞争力持续下跌的窘境,相关行业出口总体呈现萎缩态势,这也就是韩国瑜等人呼吁“勿忘世上苦人多”在岛内引发共鸣的一个关键原因。只要细致考察一下台各产业的利润率,就能大概弄清美国对台加征高额关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据台2021年工商普查数据显示,岛内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为11.7%;相较于电子零组件产业23.0%的利润率,纺织业、机械设备业仅有7.8%和9.6%,多数产业利润率都在10%以下;而且企业就业人数越少利润率越低,雇用人数5—29人的企业利润率仅为8.2%。如果再考虑近年来台湾对美出口依赖度大幅上升,无怪乎岛内专家警告说,当前台湾正处于遭受夹击的困境:一边是高科技产业被迫出走,另一边是传统产业严重受创。如果美国对台高额关税落地,台农渔业、塑胶、机械等传统产业出口竞争力将严重受损,恐直接波及就业与社会稳定。岛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尚可选择在美国或第三地设厂以规避关税冲击,但传统产业中的大量中小企业,大多只能“硬扛”。毫无疑问,赖当局之所以无底线“跪美”,主要原因在于其妄图“倚美谋独”。尤其是在大陆坚决“遏独促统”的压力面前,赖清德与岛内“绿营”越来越将希望寄托于美国等外部势力的支持,这也是美国政府得以死死拿捏赖当局的关键所在。更令人遗憾甚至愤怒的是,赖当局不仅在外部无意且无力“拒美”,在内部施政上也只顾政治恶斗,完全不顾岛内经济民生,即便遭遇了“大罢免大失败”和被多数民意连扇耳光,依旧坚持“政争第一”,在花莲救灾这种人命关天的大事上也挑动朝野恶斗,遭遇人员重大伤亡后居然先想着“释出杀伤力消息”斗垮对手,这种“吃人血馒头”和“谋独乱政”的嘴脸实在令人齿冷。无怪乎当前台湾社会“反赖反绿疑美”声音不断高涨,赖与“绿营”支持率持续下跌,甚至连“深绿”基本盘都开始松动融化。赖与绿营如果拒绝改弦更张和尽速调整,未来必将迎来更强烈的民意海啸。“疑美论”不断被证实张文生美国加大对台湾的关税打压和产业掠夺,不仅暴露了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的荒诞可笑与自欺欺人,也让最近几年岛内兴起的“疑美论”不断得到证实,岛内社会和舆论对“台独”操作的不满加剧,对华盛顿的警惕也进一步提升。回顾美国近年来的台海政策,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两手策略”,即一方面表态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屡次违背承诺,并经常以“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说辞对华指责和抹黑,试图在虚与委蛇中掏空一中原则,这在客观上向“台独”释放了错误信号。不过,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不断提升,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能力和意愿遭受一定挫折,搅动台海局势的难度和潜在代价有所增大。美国现任政府上台以来推行“美国优先”政策,更加重视本土安全,反映在涉台问题上,就是一方面在经贸层面将台湾视为霸凌和压榨的对象,另一方面对“协防台湾”等议题模糊化处理,避免因“台独”势力过激言行而受到牵累。美方多次抛出言论,指责台湾“抢走美国的芯片生意”,声称99%的高端芯片集中在台湾制造使美国面临“国家安全风险”,美国经济必须“去风险化”。在此基础上,美方强行推动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逼迫台湾半导体产业加大对美国投资,加快向美国本土转移产能、输送人才,即便这明显违背市场规律和台半导体企业的实际利益。另外,美国对全球范围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对台湾也没网开一面。除了“关税大棒”,美国要求台湾彻底开放汽车和农产品等市场,这些都将给台湾经济造成重创。在安全问题上,虽然近年来美国以各种名目加大对台安全合作,但主要目的在于让台湾更多地自我承担所谓“防务安全责任”,以“豪猪战略”武装台湾,使其进一步沦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棋子和潜在的牺牲品。从台湾近几年的民调来看,岛内民众越来越认识到“协防台湾”只是美国对台哄骗之词,关键时刻美国绝不会让自己的士兵为“台独”势力的政治幻想流血甚至卖命。近些年来,美国不止一次上演关键时刻抛弃盟友的戏码,还对诸多盟友大幅提高“保护费”要价,加之美国国内有关“弃台论”甚至对台“焦土战略”等讨论不时出现,都让岛内民众更加认清现实。显然,对于台湾而言,美国不是“可靠的经济与安全伙伴”。但在“台独”路上狂奔的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对此视若无睹,继续无底线地“媚美跪美”,为此不惜“献祭”台积电和岛内高端半导体产业,置台湾经济前景和岛内民生福祉于不顾,还在安全层面迎合美方随时准备牺牲台湾的操作,主动将台湾“战场化”。比如,遵照美方对于台湾落实“拒止战略”的要求,赖清德当局已经承诺,2026年台湾年度防务预算将达到GDP的3.32%,2030年达到5%,并且鼓吹要仿照以色列“铁穹系统”加速打造“台湾之盾”等。赖当局越是搞“以武谋独”“以武拒统”这一套,越会将台湾拖入兵凶战危的险境。美国一边模糊化“协防台湾”等议题,一边鼓动台湾加强自我武装,摆明就是做好了甩手让台湾沦为“战场”和“牺牲品”的准备。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假装不知,依然不惜代价逢迎美国,但台湾社会对此看得越来越清楚。这也是为什么岛内舆论对赖清德与民进党的不满和批评日增,“疑美论”声量居高不下。176029430572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6031000962611[]{"email":"wangyatian@huanqiu.com","name":"王亚天"}
编者按:赖清德当局“倚美谋独”言行不断,不惜牺牲台湾经济、安全和民生福祉。以螺丝钉产业为缩影,岛内传统中小企业因此面临发展乃至生存危机。一场潜在的“螺丝钉危机”,也引发岛内更多的担忧与警醒。本期“环球圆桌对话”就此展开讨论。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院教授谢 楠: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文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对美“滑跪”危及岛内中小企业生存朱松岭美国《纽约时报》不久前在报道中提到,台湾不仅是全球芯片供应链的核心,也是美国主要的螺丝钉供应方。在华盛顿加紧高端芯片供应“去台化”的背景下,岛内舆论意识到,如果美国加大对台关税霸凌和经济掠夺,以螺丝钉产业为缩影,那些真正撑起台湾经济基本面的传统生产制造行业中小企业,将被推向生死边缘。面对这种潜在的“螺丝钉危机”,赖清德当局依旧在错误轨道上狂奔,一边“媚美抗陆”,以为芯片可当“护身符”;一边坐视中小企业哀鸿遍野。事实一再证明,对美“滑跪”不仅不能给台湾带来安全感,反而使其陷入更深的困局。第一,台半导体“神话”濒临破灭,赖清德当局继续自欺欺人。赖当局至今仍沉醉于所谓“护台神山”神话,以为只要有台积电等半导体企业,就能获得美方青睐,稳住台湾经济,从而“以小抗大、以芯护台”。但事实是,台湾的芯片优势正被加速削弱,美方在高端芯片领域“去台化”的战略步步推进,台积电被强拉赴美建厂、技术遭强行转移、人才被逐渐挖空。可悲的是,赖当局不但不予反制,反而摇旗呐喊,把这种出卖台湾技术与人才的行为包装成“深化合作”。他们不敢向美方争取产业自主,却对岛内企业苛刻征税、对在陆台商横加指责;他们不敢正视技术外流的风险,却对媒体大谈“地缘战略”胜利。这种脱离现实、“自我感动”的治理方式,不仅掏空台湾的科技优势,也动摇了其未来产业的根基。当美国自建芯片供应体系加速,当日韩芯片企业再度超车,没有大陆市场支撑的台湾半导体行业只会沦为“过气神话”。 第二,岛内产业体系失血严重,中小企业正在赖当局“媚美”政策中走向凋敝。在台湾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九成,是就业主力、外贸基石。美国政府今年6月起对钢铝征收50%关税,可谓“精准打击”台湾中小制造商。一旦订单流失、汇率升值、成本升高,这些企业恐将无以为继。但赖当局对这一切视若无睹,继续大谈“新南向”“非红供应链”的同时,对美国高关税、低补贴、人才抽血政策默不作声。面对岛内中小企业哀号,赖当局竟然只有一句“继续与国际接轨”,这般敷衍背后,接轨的是冷酷的现实,脱轨的是岛内民生。产业政策不为本地企业服务,而是被意识形态所绑架、无底线地迎合美国,这就是岛内在赖当局主导下的“自残式发展”。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螺丝钉”断了或者说基础工业垮了,台湾经济就只剩下空中楼阁。就此而言,台湾经济确实正在面临某种结构性危机,这场危机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赖当局的对美幻想和政治误判。第三,如果继续在赖当局的错误路线下逆流而行,台湾不仅高科技不保,基础制造业也将土崩瓦解。过去几十年来,正是大陆为台湾提供了最具规模、最有黏性的市场,让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岛内产业得以全面延伸和发展。数据显示,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出口占比常年维持在40%以上,对大陆的顺差超过台湾全年对外贸易总盈余。两岸经济水乳交融,互利互惠,有力促进了产业良性循环和民生福祉提升。但赖当局置此现实于不顾,一再推动与大陆“脱钩断链”,在政治上打压交流,在经济上鼓动撤资。这种做法不仅无视经济规律,更背离民意诉求。若再继续让所谓“抗中”逻辑主导两岸经贸关系,台湾还将继续沦落。事实上,真正对台湾有长远利好的选择,是大陆这个始终张开双臂的市场,是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两岸前景。要想让岛内中小企业有喘息空间,要想让岛内产业链稳住根基,要想让台湾经济避免被边缘化,赖当局就必须放弃“抗中保台”的歧途,在政治上回归正道,在经济上重启两岸融合发展。相反,如果继续任由赖当局在自欺欺人的“台独”臆想和错误路线上一条道走到黑,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只会进一步遭受重创。民进党不断编造幻象,但无法改变现实经济规律,更无法阻挡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台湾的前途,最终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最终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独乱政”令人齿冷谢 楠前不久,来自台湾企业巨大机械的自行车及其零配件被美国海关以“涉及强迫劳动”为由暂扣,引发岛内相关业者强烈不安。岛内舆论认为,美方此举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而且恐非个案,未来可能持续“出招”,目的就是迫使台湾传统产业像半导体产业一样加速向美转移。美国政府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强行对各经济体以及重点行业征收高额关税,引发国际社会普遍不满和抵制。这是因为经贸关税涉及的不仅仅是产业利益和财政收益,更是背后千千万万家庭的生计。但赖清德当局却“未战先跪”。美方刚刚向台发出关税威胁,赖当局便迫不及待地“献祭”了台积电,促成台积电加大赴美投资,被岛内舆论痛批“起手就送上了最大筹码”“助美掏空台湾,台积电变美积电”。不出所料,赖当局的“跪美求和”令华盛顿见猎心喜,美方随即拉高要价,对台丢出“20%+N”的更高关税,意图对台湾社会再扒几层皮,不仅要求台湾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加速向美转移,还要求台湾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甚至要求岛内一些传统优势产业也向美国转移,对巨大机械产品的暂扣令被认为极有可能就是华盛顿的“起手式”。赖清德当局试图标榜台湾的经济数据,但却难掩岛内产业结构加速“M型化”的现实。虽然以半导体为代表的少数产业因全球AI发展等因素而出口需求增长,但岛内传统产业却因台湾难以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而面临竞争力持续下跌的窘境,相关行业出口总体呈现萎缩态势,这也就是韩国瑜等人呼吁“勿忘世上苦人多”在岛内引发共鸣的一个关键原因。只要细致考察一下台各产业的利润率,就能大概弄清美国对台加征高额关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据台2021年工商普查数据显示,岛内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为11.7%;相较于电子零组件产业23.0%的利润率,纺织业、机械设备业仅有7.8%和9.6%,多数产业利润率都在10%以下;而且企业就业人数越少利润率越低,雇用人数5—29人的企业利润率仅为8.2%。如果再考虑近年来台湾对美出口依赖度大幅上升,无怪乎岛内专家警告说,当前台湾正处于遭受夹击的困境:一边是高科技产业被迫出走,另一边是传统产业严重受创。如果美国对台高额关税落地,台农渔业、塑胶、机械等传统产业出口竞争力将严重受损,恐直接波及就业与社会稳定。岛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尚可选择在美国或第三地设厂以规避关税冲击,但传统产业中的大量中小企业,大多只能“硬扛”。毫无疑问,赖当局之所以无底线“跪美”,主要原因在于其妄图“倚美谋独”。尤其是在大陆坚决“遏独促统”的压力面前,赖清德与岛内“绿营”越来越将希望寄托于美国等外部势力的支持,这也是美国政府得以死死拿捏赖当局的关键所在。更令人遗憾甚至愤怒的是,赖当局不仅在外部无意且无力“拒美”,在内部施政上也只顾政治恶斗,完全不顾岛内经济民生,即便遭遇了“大罢免大失败”和被多数民意连扇耳光,依旧坚持“政争第一”,在花莲救灾这种人命关天的大事上也挑动朝野恶斗,遭遇人员重大伤亡后居然先想着“释出杀伤力消息”斗垮对手,这种“吃人血馒头”和“谋独乱政”的嘴脸实在令人齿冷。无怪乎当前台湾社会“反赖反绿疑美”声音不断高涨,赖与“绿营”支持率持续下跌,甚至连“深绿”基本盘都开始松动融化。赖与绿营如果拒绝改弦更张和尽速调整,未来必将迎来更强烈的民意海啸。“疑美论”不断被证实张文生美国加大对台湾的关税打压和产业掠夺,不仅暴露了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的荒诞可笑与自欺欺人,也让最近几年岛内兴起的“疑美论”不断得到证实,岛内社会和舆论对“台独”操作的不满加剧,对华盛顿的警惕也进一步提升。回顾美国近年来的台海政策,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两手策略”,即一方面表态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屡次违背承诺,并经常以“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说辞对华指责和抹黑,试图在虚与委蛇中掏空一中原则,这在客观上向“台独”释放了错误信号。不过,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不断提升,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能力和意愿遭受一定挫折,搅动台海局势的难度和潜在代价有所增大。美国现任政府上台以来推行“美国优先”政策,更加重视本土安全,反映在涉台问题上,就是一方面在经贸层面将台湾视为霸凌和压榨的对象,另一方面对“协防台湾”等议题模糊化处理,避免因“台独”势力过激言行而受到牵累。美方多次抛出言论,指责台湾“抢走美国的芯片生意”,声称99%的高端芯片集中在台湾制造使美国面临“国家安全风险”,美国经济必须“去风险化”。在此基础上,美方强行推动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逼迫台湾半导体产业加大对美国投资,加快向美国本土转移产能、输送人才,即便这明显违背市场规律和台半导体企业的实际利益。另外,美国对全球范围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对台湾也没网开一面。除了“关税大棒”,美国要求台湾彻底开放汽车和农产品等市场,这些都将给台湾经济造成重创。在安全问题上,虽然近年来美国以各种名目加大对台安全合作,但主要目的在于让台湾更多地自我承担所谓“防务安全责任”,以“豪猪战略”武装台湾,使其进一步沦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棋子和潜在的牺牲品。从台湾近几年的民调来看,岛内民众越来越认识到“协防台湾”只是美国对台哄骗之词,关键时刻美国绝不会让自己的士兵为“台独”势力的政治幻想流血甚至卖命。近些年来,美国不止一次上演关键时刻抛弃盟友的戏码,还对诸多盟友大幅提高“保护费”要价,加之美国国内有关“弃台论”甚至对台“焦土战略”等讨论不时出现,都让岛内民众更加认清现实。显然,对于台湾而言,美国不是“可靠的经济与安全伙伴”。但在“台独”路上狂奔的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对此视若无睹,继续无底线地“媚美跪美”,为此不惜“献祭”台积电和岛内高端半导体产业,置台湾经济前景和岛内民生福祉于不顾,还在安全层面迎合美方随时准备牺牲台湾的操作,主动将台湾“战场化”。比如,遵照美方对于台湾落实“拒止战略”的要求,赖清德当局已经承诺,2026年台湾年度防务预算将达到GDP的3.32%,2030年达到5%,并且鼓吹要仿照以色列“铁穹系统”加速打造“台湾之盾”等。赖当局越是搞“以武谋独”“以武拒统”这一套,越会将台湾拖入兵凶战危的险境。美国一边模糊化“协防台湾”等议题,一边鼓动台湾加强自我武装,摆明就是做好了甩手让台湾沦为“战场”和“牺牲品”的准备。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假装不知,依然不惜代价逢迎美国,但台湾社会对此看得越来越清楚。这也是为什么岛内舆论对赖清德与民进党的不满和批评日增,“疑美论”声量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