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k50h5B3yL作者:范勇鹏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范勇鹏:建立自己的中国学尤其重要/e3pmub6h5/e3pr9baf610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是全球中国研究领域的一场盛会。在前年的第一届大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曾在致大会的贺电中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的重要意义,指导了中国学大会的基础理念。我们之所以要重视中国学,是因为中国发展到今天阶段,建构主体性知识体系必然要求大力发展中国学。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上升,全世界希望了解中国的迫切需求也呼唤中国学的发展。如何建设中国学,是中国如今迫切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与欧美国家不同,是以后发展“弱者”的身份进入现代世界,因此中国的自身认同一直是在探索之中,长期未能产生主体性的“中国学”。今天我们讲的“中国学”,更多指的还是海外中国研究,本质上是中国在外国研究者眼中之“镜像”,以及中国人对这个“镜像”的再研究。这种“镜像之镜像”式的研究很重要,但也要看到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主体性。外国人对中国的研究是有益的,中国人是一个擅长自省、自律的民族,古人常讲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今天依然如此。经常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不会让自己产生脱离现实的观念,不会产生美式社会科学那样的傲慢霸权。但是只看镜子,提供不了有主体性的自我认识。所以中国学今天迫切的使命就是概念的延展,要从主要关注海外中国学变成构建具有主体性的中国学。 真正有主体性的中国学知识体系,需要建立在两根柱子之上。第一根柱子是中国的历史。人类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已经到达一个稳定状态,土地资源的分配也不大可能有巨大变化,同时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国家主导阶段,从中、印十亿级人口国家到印尼、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西等亿级新兴国家,亿级以上人口国家覆盖了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中国的历史文明经验,特别是超大规模国家的政道智慧、治国经验都有了更大的普遍性。中国文明的特殊性,在未来会体现出越来越多的普遍性。第二根柱子是中国的现实,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正如美国的美国学产生了现代化理论,中国的中国学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既能解释中国也能启发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的。那么,中国学的重点就是要研究好、解释好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主体性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并提炼出具有世界意义、普遍意义的理论范式。中国学是实事求是的,因而不会成为文化霸权,不会成为“普世价值”,而是要与全球南方携手,进行一场社会科学革命,跳出西方社会科学,包括西方现代化理论、民主化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陷阱,基于各国自己的现实而发展出新的社会科学理论。如果从明朝欧洲传教士来华算起,海外中国研究经历了近400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丰富了中国人对自己的认知。今天,中国学需要从海外中国学转向主体性中国学和海外中国学共同发展,以中国人认识自身的学问为主体,以外国人对中国的研究为补充,最终构筑起中国学的大厦。(作者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176055375729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6056861639312[]{"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10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是全球中国研究领域的一场盛会。在前年的第一届大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曾在致大会的贺电中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的重要意义,指导了中国学大会的基础理念。我们之所以要重视中国学,是因为中国发展到今天阶段,建构主体性知识体系必然要求大力发展中国学。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上升,全世界希望了解中国的迫切需求也呼唤中国学的发展。如何建设中国学,是中国如今迫切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与欧美国家不同,是以后发展“弱者”的身份进入现代世界,因此中国的自身认同一直是在探索之中,长期未能产生主体性的“中国学”。今天我们讲的“中国学”,更多指的还是海外中国研究,本质上是中国在外国研究者眼中之“镜像”,以及中国人对这个“镜像”的再研究。这种“镜像之镜像”式的研究很重要,但也要看到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主体性。外国人对中国的研究是有益的,中国人是一个擅长自省、自律的民族,古人常讲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今天依然如此。经常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不会让自己产生脱离现实的观念,不会产生美式社会科学那样的傲慢霸权。但是只看镜子,提供不了有主体性的自我认识。所以中国学今天迫切的使命就是概念的延展,要从主要关注海外中国学变成构建具有主体性的中国学。 真正有主体性的中国学知识体系,需要建立在两根柱子之上。第一根柱子是中国的历史。人类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已经到达一个稳定状态,土地资源的分配也不大可能有巨大变化,同时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国家主导阶段,从中、印十亿级人口国家到印尼、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西等亿级新兴国家,亿级以上人口国家覆盖了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中国的历史文明经验,特别是超大规模国家的政道智慧、治国经验都有了更大的普遍性。中国文明的特殊性,在未来会体现出越来越多的普遍性。第二根柱子是中国的现实,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正如美国的美国学产生了现代化理论,中国的中国学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既能解释中国也能启发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的。那么,中国学的重点就是要研究好、解释好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主体性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并提炼出具有世界意义、普遍意义的理论范式。中国学是实事求是的,因而不会成为文化霸权,不会成为“普世价值”,而是要与全球南方携手,进行一场社会科学革命,跳出西方社会科学,包括西方现代化理论、民主化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陷阱,基于各国自己的现实而发展出新的社会科学理论。如果从明朝欧洲传教士来华算起,海外中国研究经历了近400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丰富了中国人对自己的认知。今天,中国学需要从海外中国学转向主体性中国学和海外中国学共同发展,以中国人认识自身的学问为主体,以外国人对中国的研究为补充,最终构筑起中国学的大厦。(作者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