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ldnAU0ssZ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湾芯展呈现了连接世界的另一种力量/e3pmub6h5/e3prafm0g为期3天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17日圆满落幕。超过600家企业集中亮相,多项标志性的技术突破在科技圈和舆论界引发轰动。其中,新凯来旗下子公司万里眼推出的90 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在带宽、采样率、存储深度等方面均达国际前列,启云方发布的两款国产电子工程 EDA 软件性能在重要指标上对标业界先进水平,被普遍认为展示了中国在半导体关键环节的能力跃升,象征着中国科技体系在高端领域的系统性进步。这次湾芯展不仅展示了众多的新技术、新设备,还表明中国建设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从设计软件、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半导体设备、测试仪器以及配件和材料,一个完整的半导体生产制造系统正在形成。这意味着中国不但可以生产出成熟制程的芯片,也可以生产出先进制程的芯片,并且正在形成向世界最先进制程芯片冲击的生产能力和检测能力。这背后既有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工业体系的支撑,也有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与产业组织方式的不断优化,更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助力。此外还有自立自强与长期主义共同作用所积累的发展优势。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都是投入周期长,所需金额大的重资产行业,需要久久为功的持续投入给产业以成长空间。正是由于以长期主义的眼光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规模、结构与生态等各方面才得以顶住压力持续提升。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故事常被描述为“补短板”“追赶者”,一些外界舆论甚至将其曲解为“另起炉灶”。湾芯展所呈现的事实恰恰相反——它呈现的是一种开放协同的中国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创新生态,正成为制度化开放的样本:科研院所、产业集群、资本市场与国际企业在这里形成共生网络,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并行不悖。这种体系建设不是自我封闭,而是以开放创新为核心,以共建共赢为原则。中国推动科技自立,不是为了划定边界,而是为了在更复杂的国际体系中保持发展自主权与合作主动权,让创新成为一种稳定的国际语言。尽管地缘政治暗流不息,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地的多家厂商依然选择参展,与中国企业共同展示设备与材料,探讨项目合作与技术应用。这一幕本身就说明:科技竞争可以存在,但科技孤立注定失败。中国并没有关闭大门,而是在以更大的开放度和更务实的姿态,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朝着多元、平衡的方向重塑。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可参与的全球化”才是真正的机会。湾芯展因此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那些渴望参与科技未来的全球南方国家。湾芯展的意义已超越半导体本身。它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科技体系中的角色转变:从被动追赶者到规则共建者,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塑造。中国芯片产业的全栈技术的成熟,对受到地缘政治干扰的全球产业链起到了稳定和加固作用。人们同时还看到一个更深层的中国逻辑:真正的科技安全,来自自主创新的底气;而真正的科技未来,来自合作共赢的胸怀。湾芯展正是这种理念的生动写照——它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中国有能力在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也有意愿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科技的未来,取决于谁能提供更具包容性的方案。湾芯展告诉世界,科技的价值不在筑墙,而在建桥。未来的科技格局,属于那些有能力创新、也有勇气合作的国家。一个能自立、敢开放、愿共享的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证明,科技自立不是孤立,而是连接世界的另一种力量。176071627699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071627699512[]{"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为期3天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17日圆满落幕。超过600家企业集中亮相,多项标志性的技术突破在科技圈和舆论界引发轰动。其中,新凯来旗下子公司万里眼推出的90 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在带宽、采样率、存储深度等方面均达国际前列,启云方发布的两款国产电子工程 EDA 软件性能在重要指标上对标业界先进水平,被普遍认为展示了中国在半导体关键环节的能力跃升,象征着中国科技体系在高端领域的系统性进步。这次湾芯展不仅展示了众多的新技术、新设备,还表明中国建设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从设计软件、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半导体设备、测试仪器以及配件和材料,一个完整的半导体生产制造系统正在形成。这意味着中国不但可以生产出成熟制程的芯片,也可以生产出先进制程的芯片,并且正在形成向世界最先进制程芯片冲击的生产能力和检测能力。这背后既有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工业体系的支撑,也有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与产业组织方式的不断优化,更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助力。此外还有自立自强与长期主义共同作用所积累的发展优势。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都是投入周期长,所需金额大的重资产行业,需要久久为功的持续投入给产业以成长空间。正是由于以长期主义的眼光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规模、结构与生态等各方面才得以顶住压力持续提升。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故事常被描述为“补短板”“追赶者”,一些外界舆论甚至将其曲解为“另起炉灶”。湾芯展所呈现的事实恰恰相反——它呈现的是一种开放协同的中国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创新生态,正成为制度化开放的样本:科研院所、产业集群、资本市场与国际企业在这里形成共生网络,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并行不悖。这种体系建设不是自我封闭,而是以开放创新为核心,以共建共赢为原则。中国推动科技自立,不是为了划定边界,而是为了在更复杂的国际体系中保持发展自主权与合作主动权,让创新成为一种稳定的国际语言。尽管地缘政治暗流不息,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地的多家厂商依然选择参展,与中国企业共同展示设备与材料,探讨项目合作与技术应用。这一幕本身就说明:科技竞争可以存在,但科技孤立注定失败。中国并没有关闭大门,而是在以更大的开放度和更务实的姿态,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朝着多元、平衡的方向重塑。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可参与的全球化”才是真正的机会。湾芯展因此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那些渴望参与科技未来的全球南方国家。湾芯展的意义已超越半导体本身。它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科技体系中的角色转变:从被动追赶者到规则共建者,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塑造。中国芯片产业的全栈技术的成熟,对受到地缘政治干扰的全球产业链起到了稳定和加固作用。人们同时还看到一个更深层的中国逻辑:真正的科技安全,来自自主创新的底气;而真正的科技未来,来自合作共赢的胸怀。湾芯展正是这种理念的生动写照——它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中国有能力在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也有意愿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科技的未来,取决于谁能提供更具包容性的方案。湾芯展告诉世界,科技的价值不在筑墙,而在建桥。未来的科技格局,属于那些有能力创新、也有勇气合作的国家。一个能自立、敢开放、愿共享的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证明,科技自立不是孤立,而是连接世界的另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