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nKM0Fj9xj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世界期待从四中全会听到更多好消息/e3pmub6h5/e3prafm0g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此次会议既是对上一个五年周期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关键五年”进行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统一设计。这意味着中国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上,将以更清晰的顶层设计、更完备的制度供给,进入一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十五五”的科学制定和决策部署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体现了中国一以贯之的深刻发展逻辑。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六个“坚持”既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征程的战略擘画。它以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发展的自主性、安全性、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回望“十四五”,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世纪疫情严峻考验,17个方面重大战略任务、102项重大工程、5000多个具体项目全面落地,经济增长与绿色转型并进,创新要素持续集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强劲动能。与此同时,“十五五”的顶层设计已在广泛征求意见与民主协商中凝聚共识,规划编制从开门问策到科学统筹,把公共智慧与资源要素统一集中,落实为国家战略的政策协同,真正让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百年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涌动,甚至在某些主要经济体的政策中大行其道,严重侵蚀着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地缘政治裂痕加深,武装冲突的阴云徘徊不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能源粮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紧迫,却因国际共识的缺失与协作机制的乏力而难以得到有效应对。这是一个“范式失灵”与“秩序重构”并存的时代。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国家频繁陷入治理失效的泥潭,多党竞争极化恶化导致否决政治泛滥,“为反对而反对”让法律政策迟迟不能得到制定和执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更是无从谈起。在焦虑与迷茫中,国际社会自然而然地会将目光投向那些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与可预测性的国家,期盼能从中寻找应对共同挑战的智慧与方案。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连续10年排在全球第一的大国,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发展进行谋划与部署,必然受到全球瞩目,有着独特而重大的全球意义。中国凭借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总揽全局的战略视野以及务期必成的战略魄力,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以五年规划接续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向世界传递了强有力的信心信号:一个首先致力于办好自己的事的中国,将通过一个更加成熟、稳定、高效的政治经济体系,为世界贡献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意味着中国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步伐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清晰。一个治理更加高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经济更具活力的中国,必将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也必将以更大的智慧和力量,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176089186109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089186109512[]{"email":"guoyanfeng@huanqiu.com","name":"郭艳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此次会议既是对上一个五年周期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关键五年”进行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统一设计。这意味着中国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上,将以更清晰的顶层设计、更完备的制度供给,进入一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十五五”的科学制定和决策部署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体现了中国一以贯之的深刻发展逻辑。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六个“坚持”既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征程的战略擘画。它以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发展的自主性、安全性、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回望“十四五”,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世纪疫情严峻考验,17个方面重大战略任务、102项重大工程、5000多个具体项目全面落地,经济增长与绿色转型并进,创新要素持续集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强劲动能。与此同时,“十五五”的顶层设计已在广泛征求意见与民主协商中凝聚共识,规划编制从开门问策到科学统筹,把公共智慧与资源要素统一集中,落实为国家战略的政策协同,真正让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百年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涌动,甚至在某些主要经济体的政策中大行其道,严重侵蚀着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地缘政治裂痕加深,武装冲突的阴云徘徊不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能源粮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紧迫,却因国际共识的缺失与协作机制的乏力而难以得到有效应对。这是一个“范式失灵”与“秩序重构”并存的时代。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国家频繁陷入治理失效的泥潭,多党竞争极化恶化导致否决政治泛滥,“为反对而反对”让法律政策迟迟不能得到制定和执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更是无从谈起。在焦虑与迷茫中,国际社会自然而然地会将目光投向那些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与可预测性的国家,期盼能从中寻找应对共同挑战的智慧与方案。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连续10年排在全球第一的大国,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发展进行谋划与部署,必然受到全球瞩目,有着独特而重大的全球意义。中国凭借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总揽全局的战略视野以及务期必成的战略魄力,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以五年规划接续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向世界传递了强有力的信心信号:一个首先致力于办好自己的事的中国,将通过一个更加成熟、稳定、高效的政治经济体系,为世界贡献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意味着中国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步伐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清晰。一个治理更加高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经济更具活力的中国,必将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也必将以更大的智慧和力量,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