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nPzVylK9M作者:逄锦华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逄锦华:300万亿美元乌龙暴露稳定币“不稳定”/e3pmub6h5/e3pr9baf610月16日,一则消息震惊全球金融市场:PayPal旗下稳定币PYUSD的发行方Paxos,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意外铸造了300万亿枚代币,名义价值高达300万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全球GDP总和的两倍以上。这一堪称“史诗级乌龙”的事件,虽然以“误铸”的稳定币在半小时内被紧急销毁、未引发系统性危机而告一段落,却如一面棱镜,折射出稳定币这一所谓“数字美元”背后深藏的结构性风险、技术脆弱性与地缘政治隐忧,证明了所谓的“去中心化”神话并非坚不可摧,而高度中心化的稳定币发行机制,正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源。 此次事件的核心悖论在于:标榜“稳定”的稳定币实际上极不稳定;宣称的“去中心化”机制,实则高度中心化。其技术架构的本质,是将传统金融的信用背书移植于区块链之上,形成“链上发行、链下锚定”的混合模式。事实上,稳定币的“稳定”并非源于算法共识,而是依赖发行方的资产负债表与国家主权信用。因此,稳定币的价值根基并非区块链技术本身,而是基于美元资产的等额发行,美国金融体系的信用担保使得稳定币被赋予了在虚拟货币市场中的强势美元地位。 一次代码操作失误,竟然能凭空创造数百万亿数字美元资产,此次“乌龙指”事件的另一巨大影响,是颠覆了数字货币基于事实价值的发行逻辑,不仅颠覆了货币发行的严肃性,更动摇了市场对数字储备资产真实性的根本信任。事实证明,稳定币的“稳定”极为脆弱。2022年,算法稳定币UST的崩盘,曾引发整个加密市场千亿美元级别的蒸发,至今余波未平。而近期加密市场整体承压,截至10月17日,总市值较10月新高的约4.37万亿美元缩水幅度已超过30%。这一剧烈波动不仅反映市场对监管不确定性(如SEC诉讼风险)的担忧,更暴露出整个加密生态对宏观流动性、政策风向与技术事故的高度敏感性。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其底层风险正通过交易所、DeFi协议等渠道不断放大,形成跨市场传染的潜在链条。 更为深层的问题在于,这种由美国科技公司主导的稳定币体系,正在悄然构建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霸权工具。正如经济学家朱嘉明先生曾警示的,“稳定币的结构伦理存在致命缺陷。它以‘技术中立’之名,行‘金融权力集中’之实,一旦发行方滥用权限或储备不足,便可能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表面上看,稳定币确实为跨境支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背地里,它却同样可能成为美国实施金融制裁、收割全球虚拟资产的“灰色通道”。由于其发行、流通与清算均受控于美国企业及监管体系,一旦地缘政治紧张升级,美国完全可以通过冻结账户、限制交易甚至操控发行量,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实施精准打击。倘若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对美元稳定币形成路径依赖,无异于在数字时代为他人敞开后门,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中国必须坚持战略清醒,秉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金融领域的发展与安全。近年来,我国在数字人民币(e-CNY)领域的探索已走在世界前列,体现了对货币主权和技术自主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正稳步推进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合规化。这一“内地严监管、香港试点创新”的二元布局,既彰显了国家支持金融科技创新的决心,又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风险隔离。面对新的金融形势,我们既要积极拥抱前沿技术,推动金融创新,更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走出一条兼具稳健与创新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作者是宏观经济研究员)176090132734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0915138547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10月16日,一则消息震惊全球金融市场:PayPal旗下稳定币PYUSD的发行方Paxos,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意外铸造了300万亿枚代币,名义价值高达300万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全球GDP总和的两倍以上。这一堪称“史诗级乌龙”的事件,虽然以“误铸”的稳定币在半小时内被紧急销毁、未引发系统性危机而告一段落,却如一面棱镜,折射出稳定币这一所谓“数字美元”背后深藏的结构性风险、技术脆弱性与地缘政治隐忧,证明了所谓的“去中心化”神话并非坚不可摧,而高度中心化的稳定币发行机制,正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源。 此次事件的核心悖论在于:标榜“稳定”的稳定币实际上极不稳定;宣称的“去中心化”机制,实则高度中心化。其技术架构的本质,是将传统金融的信用背书移植于区块链之上,形成“链上发行、链下锚定”的混合模式。事实上,稳定币的“稳定”并非源于算法共识,而是依赖发行方的资产负债表与国家主权信用。因此,稳定币的价值根基并非区块链技术本身,而是基于美元资产的等额发行,美国金融体系的信用担保使得稳定币被赋予了在虚拟货币市场中的强势美元地位。 一次代码操作失误,竟然能凭空创造数百万亿数字美元资产,此次“乌龙指”事件的另一巨大影响,是颠覆了数字货币基于事实价值的发行逻辑,不仅颠覆了货币发行的严肃性,更动摇了市场对数字储备资产真实性的根本信任。事实证明,稳定币的“稳定”极为脆弱。2022年,算法稳定币UST的崩盘,曾引发整个加密市场千亿美元级别的蒸发,至今余波未平。而近期加密市场整体承压,截至10月17日,总市值较10月新高的约4.37万亿美元缩水幅度已超过30%。这一剧烈波动不仅反映市场对监管不确定性(如SEC诉讼风险)的担忧,更暴露出整个加密生态对宏观流动性、政策风向与技术事故的高度敏感性。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其底层风险正通过交易所、DeFi协议等渠道不断放大,形成跨市场传染的潜在链条。 更为深层的问题在于,这种由美国科技公司主导的稳定币体系,正在悄然构建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霸权工具。正如经济学家朱嘉明先生曾警示的,“稳定币的结构伦理存在致命缺陷。它以‘技术中立’之名,行‘金融权力集中’之实,一旦发行方滥用权限或储备不足,便可能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表面上看,稳定币确实为跨境支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背地里,它却同样可能成为美国实施金融制裁、收割全球虚拟资产的“灰色通道”。由于其发行、流通与清算均受控于美国企业及监管体系,一旦地缘政治紧张升级,美国完全可以通过冻结账户、限制交易甚至操控发行量,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实施精准打击。倘若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对美元稳定币形成路径依赖,无异于在数字时代为他人敞开后门,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中国必须坚持战略清醒,秉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金融领域的发展与安全。近年来,我国在数字人民币(e-CNY)领域的探索已走在世界前列,体现了对货币主权和技术自主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正稳步推进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合规化。这一“内地严监管、香港试点创新”的二元布局,既彰显了国家支持金融科技创新的决心,又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风险隔离。面对新的金融形势,我们既要积极拥抱前沿技术,推动金融创新,更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走出一条兼具稳健与创新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作者是宏观经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