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twD9lyN0x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除了直航,中印该恢复的还有很多/e3pmub6h5/e3prafm0g10月27日,一架从印度加尔各答直飞中国广州的客机在白云机场降落,这趟首航即满座的航班,标志着中印暂停5年多的直航正式恢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邻国,直航暂停5年多,实在有点匪夷所思。法新社用“两个亚洲大国谨慎地重建关系”来定义此次直航,彭博社则将其描述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关系升温的最新迹象”。印度政府表示,航班恢复将促进“人员往来”并助力“双边交流逐步正常化”。的确,此次复航的意义不止在于两国航线的畅通,也代表双方向着关系正常化迈出了必要一步。 过去一段时间,中印关系经历了从波折到向好的关键转变。从疫情冲击到边境摩擦,从经贸的波动到人员往来的停滞,一度让双方的合作潜力被严重低估。此次直航恢复,是中印两国认真落实今年8月天津领导人会见重要共识的又一举措。习近平主席在同莫迪总理会见时指出,做睦邻友好的朋友、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应当是中印双方的正确选择。莫迪总理也回应称,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共识远大于分歧。正是这份共识,使中印关系重新找回了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彼此的方向感。 以两国领导人外交为引领,中印关系迎来持续回暖的战略窗口。上个月,印度从中国的进口额同比增长超16%,对中国的出口额更同比飙升约34%;上周,印度排灯节期间,两国士兵在实控线沿线的多个边境点互赠糖果。中印恢复直航的一幕在这些“背景板”下出现,并不令人意外。直航复航的深层动力,则源于中印经贸和人文往来的强劲内生需求。 当然,恢复直航只是中印关系重回正轨的第一步,两国之间还有太多需要恢复的往来。过去五年多,中印间签证、学术交流、文化合作和边境贸易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冻结”,中印之间亟待恢复正常化的通道还有很多。中国赴印电子签证通道至今未恢复,中国学生顺利获得印度签证的寥寥无几,中印边境贸易的堵点仍未畅通。可以说,目前主要还是中国向印度“单方面开放”,印度只向中国开了很小的“门缝”。相对于两国28亿多人口的市场规模和往来需求而言,中印当前在许多领域的交往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多年来印度对华政策一直受到某些认知误区的束缚,一些印度政客顽固地将中国视为 “主要竞争对手”甚至“假想敌”,任由“零和博弈”的焦虑主导对华政策情绪,以至于不能务实理性地与中国改善关系。作为一个有着极强战略自主理念的大国,印度也需要摆脱西方对其强加的在“印太棋局”中的角色设定。一个事实是,近期新德里反抗华盛顿高关税政策的底气中,来自相邻大国对其实现贸易多元化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与印度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不愿被任何第三方绑架。改善对华关系,应当是符合印度国家利益的自主选择。放宽人员往来,本是互惠互利的举措,将直接服务于两国日渐庞大的企业、学术、文化界人士的交流需求,便利的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往来,得到实惠的是两国各界。在全球局势动荡、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中印都处在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是全球南方的重要代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中印应该聚焦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中印恢复的直航航班能否划出双边关系“新航迹”,关键在于印度能否跳出一段时间以来干扰双边关系的内外部因素,真正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中印都拥有悠久文明与强劲发展势能,人们希望看到“龙象共舞”而非“龙象相争”。直航的恢复让我们看到一个开始,但它更在提醒,除了航班,中印之间真正该恢复的还有很多。176158011005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158011005712[]{"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10月27日,一架从印度加尔各答直飞中国广州的客机在白云机场降落,这趟首航即满座的航班,标志着中印暂停5年多的直航正式恢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邻国,直航暂停5年多,实在有点匪夷所思。法新社用“两个亚洲大国谨慎地重建关系”来定义此次直航,彭博社则将其描述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关系升温的最新迹象”。印度政府表示,航班恢复将促进“人员往来”并助力“双边交流逐步正常化”。的确,此次复航的意义不止在于两国航线的畅通,也代表双方向着关系正常化迈出了必要一步。 过去一段时间,中印关系经历了从波折到向好的关键转变。从疫情冲击到边境摩擦,从经贸的波动到人员往来的停滞,一度让双方的合作潜力被严重低估。此次直航恢复,是中印两国认真落实今年8月天津领导人会见重要共识的又一举措。习近平主席在同莫迪总理会见时指出,做睦邻友好的朋友、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应当是中印双方的正确选择。莫迪总理也回应称,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共识远大于分歧。正是这份共识,使中印关系重新找回了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彼此的方向感。 以两国领导人外交为引领,中印关系迎来持续回暖的战略窗口。上个月,印度从中国的进口额同比增长超16%,对中国的出口额更同比飙升约34%;上周,印度排灯节期间,两国士兵在实控线沿线的多个边境点互赠糖果。中印恢复直航的一幕在这些“背景板”下出现,并不令人意外。直航复航的深层动力,则源于中印经贸和人文往来的强劲内生需求。 当然,恢复直航只是中印关系重回正轨的第一步,两国之间还有太多需要恢复的往来。过去五年多,中印间签证、学术交流、文化合作和边境贸易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冻结”,中印之间亟待恢复正常化的通道还有很多。中国赴印电子签证通道至今未恢复,中国学生顺利获得印度签证的寥寥无几,中印边境贸易的堵点仍未畅通。可以说,目前主要还是中国向印度“单方面开放”,印度只向中国开了很小的“门缝”。相对于两国28亿多人口的市场规模和往来需求而言,中印当前在许多领域的交往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多年来印度对华政策一直受到某些认知误区的束缚,一些印度政客顽固地将中国视为 “主要竞争对手”甚至“假想敌”,任由“零和博弈”的焦虑主导对华政策情绪,以至于不能务实理性地与中国改善关系。作为一个有着极强战略自主理念的大国,印度也需要摆脱西方对其强加的在“印太棋局”中的角色设定。一个事实是,近期新德里反抗华盛顿高关税政策的底气中,来自相邻大国对其实现贸易多元化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与印度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不愿被任何第三方绑架。改善对华关系,应当是符合印度国家利益的自主选择。放宽人员往来,本是互惠互利的举措,将直接服务于两国日渐庞大的企业、学术、文化界人士的交流需求,便利的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往来,得到实惠的是两国各界。在全球局势动荡、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中印都处在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是全球南方的重要代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中印应该聚焦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中印恢复的直航航班能否划出双边关系“新航迹”,关键在于印度能否跳出一段时间以来干扰双边关系的内外部因素,真正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中印都拥有悠久文明与强劲发展势能,人们希望看到“龙象共舞”而非“龙象相争”。直航的恢复让我们看到一个开始,但它更在提醒,除了航班,中印之间真正该恢复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