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utc0Z9Zit作者:陈桂清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陈桂清:反“独”促统,用行动塑造大势/e3pmub6h5/e3pr9baf6近日,大陆方面在两岸关系领域密集推出一系列重大行动,在台湾岛内引发高度关注与强烈震动。党中央隆重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全国人大以法律形式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新华社连续刊发钟台文署名文章、公安机关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立案侦查等一系列重磅行动,相互呼应、层层递进,清晰勾勒出对台工作的新变化、新态势,标志着反“独”促统事业进入历史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彰显了祖国大陆捍卫国家主权、推进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与历史主动。 回望历史是为了锚定未来,铭记荣光更要守护成果。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记忆。从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的民族之痛,到1945年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的民族荣光,50年间两岸同胞共同书写了不屈的抗日史诗。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决定,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以国家法律形式固化这一民族记忆,既回应了两岸同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共同心愿,更从法理层面夯实了“两岸同属一中”的历史根基。这一举措直面民进党当局歪曲历史、炮制“台独史观”的卑劣行径,以历史事实戳穿“台湾地位未定论”的谎言,彰显了中国对台湾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不容挑战的法理与现实。 如果说纪念台湾光复是从历史与法理维度凝聚统一共识、塑造统一大势,那么新华社接连刊发钟台文署名文章,则从现实与未来维度描绘了统一的光明蓝图。文章系统介绍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阐释了统一对两岸同胞的深远利好尤其是对台湾同胞的“七个更好”,深刻指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联结与民族认同不可改变,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这些论述既立足两岸发展实际,又回应台湾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破了“台独”势力的舆论迷思,让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看清统一是机遇而非负担,是福祉而非威胁。 历史正义需要捍卫,分裂行径必受严惩。与舆论层面的正向引领形成鲜明呼应的是,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实施惩戒。例如,被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的核心人物之一沈伯洋,通过建立“黑熊学院”等分裂组织,大肆宣扬“台独”谬论,长期从事分裂国家活动,其行径严重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大陆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是落实《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的具体行动,标志着反“独”工作从政治警示向法治惩戒深化,形成了“清单管理+精准惩戒+法律追责”的完整闭环。这一正义之举在岛内引发强烈震动。“台独”分子理应意识到,搞分裂是没有任何出路的。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径,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一系列对台重大行动背后,是党中央对台工作理念与实践的深刻演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战略导向层面,实现了从“应对挑战”到“塑造大势”的转进,通过夯实历史记忆、明晰法理依据、描绘统一前景、严惩分裂行径,主动塑造有利于统一的历史氛围与现实环境。在工作方式层面,坚持“刚柔并济、标本兼治”,既以最大诚意扩大两岸交流合作,通过“31条措施”“26条措施”等政策让台胞台企享有同等待遇,深化融合发展;又保持反“独”高压态势,精准打击顽固“台独”分子,形成“不敢独、不能独、不想独”的强大震慑。在价值立场层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无论是设立纪念日守护民族记忆,还是阐释统一利好,抑或打击“台独”、保护同胞利益,都体现了为台湾民众着想的主张立场。 当前,“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要合作不要对抗”已成为岛内主流民意,越来越多台湾同胞认清“台独”危害,主动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祖国大陆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为统一大业提供了坚实保障;两岸同胞日益紧密的情感利益联结,为统一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任何分裂国家的图谋都注定失败,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都无法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176167985655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1691165545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近日,大陆方面在两岸关系领域密集推出一系列重大行动,在台湾岛内引发高度关注与强烈震动。党中央隆重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全国人大以法律形式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新华社连续刊发钟台文署名文章、公安机关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立案侦查等一系列重磅行动,相互呼应、层层递进,清晰勾勒出对台工作的新变化、新态势,标志着反“独”促统事业进入历史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彰显了祖国大陆捍卫国家主权、推进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与历史主动。 回望历史是为了锚定未来,铭记荣光更要守护成果。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记忆。从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的民族之痛,到1945年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的民族荣光,50年间两岸同胞共同书写了不屈的抗日史诗。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决定,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以国家法律形式固化这一民族记忆,既回应了两岸同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共同心愿,更从法理层面夯实了“两岸同属一中”的历史根基。这一举措直面民进党当局歪曲历史、炮制“台独史观”的卑劣行径,以历史事实戳穿“台湾地位未定论”的谎言,彰显了中国对台湾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不容挑战的法理与现实。 如果说纪念台湾光复是从历史与法理维度凝聚统一共识、塑造统一大势,那么新华社接连刊发钟台文署名文章,则从现实与未来维度描绘了统一的光明蓝图。文章系统介绍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阐释了统一对两岸同胞的深远利好尤其是对台湾同胞的“七个更好”,深刻指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联结与民族认同不可改变,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这些论述既立足两岸发展实际,又回应台湾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破了“台独”势力的舆论迷思,让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看清统一是机遇而非负担,是福祉而非威胁。 历史正义需要捍卫,分裂行径必受严惩。与舆论层面的正向引领形成鲜明呼应的是,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实施惩戒。例如,被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的核心人物之一沈伯洋,通过建立“黑熊学院”等分裂组织,大肆宣扬“台独”谬论,长期从事分裂国家活动,其行径严重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大陆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是落实《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的具体行动,标志着反“独”工作从政治警示向法治惩戒深化,形成了“清单管理+精准惩戒+法律追责”的完整闭环。这一正义之举在岛内引发强烈震动。“台独”分子理应意识到,搞分裂是没有任何出路的。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径,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一系列对台重大行动背后,是党中央对台工作理念与实践的深刻演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战略导向层面,实现了从“应对挑战”到“塑造大势”的转进,通过夯实历史记忆、明晰法理依据、描绘统一前景、严惩分裂行径,主动塑造有利于统一的历史氛围与现实环境。在工作方式层面,坚持“刚柔并济、标本兼治”,既以最大诚意扩大两岸交流合作,通过“31条措施”“26条措施”等政策让台胞台企享有同等待遇,深化融合发展;又保持反“独”高压态势,精准打击顽固“台独”分子,形成“不敢独、不能独、不想独”的强大震慑。在价值立场层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无论是设立纪念日守护民族记忆,还是阐释统一利好,抑或打击“台独”、保护同胞利益,都体现了为台湾民众着想的主张立场。 当前,“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要合作不要对抗”已成为岛内主流民意,越来越多台湾同胞认清“台独”危害,主动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祖国大陆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为统一大业提供了坚实保障;两岸同胞日益紧密的情感利益联结,为统一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任何分裂国家的图谋都注定失败,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都无法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